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7632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Word格式.docx

D.先增加后减少

5.下列语句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昨天早晨有雾

C.清明节阴雨绵绵

D.雨过天睛

6.2013年6月19日出海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的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渤海某海域进行了歼-15舰载战斗机多批次起降飞行训练。

这是歼-15今年首次成功在辽宁舰着舰起飞,歼-15起飞后()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7.下图为气温垂直分布图,对照该图,分析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把鸡蛋浸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所示),再往杯中加盐使鸡蛋悬浮(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密度:

ρ甲=ρ乙

B.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

m甲<m乙

C.鸡蛋受到的浮力:

F甲=F乙

D.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p甲=p乙

9.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先上浮然后下沉

B.浮力变小,一直下

C.先下沉然后上浮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B.20℃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20℃时A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都会有溶质会析出。

D.在一定温度时,同种物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11.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14.下列水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15.“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重力为1N的物体,其质量是9.8kg

B.质量为lkg的物体,其重力是9.8N

C.质量为9.8N的物体,其重力是lkg

D.质量为lkg的物体,其重力是9.8N/kg

16.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17.寒假中,小明乘坐客机外出旅行。

下列关于客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

B.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C.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时受平衡力作用

18.去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开始运行。

深圳地铁站采用先进的技术,在上车处设置了屏蔽门。

当火车停稳后,屏蔽门才能打开,而当所有的屏蔽门都关上后,火车才能开动。

如果没有屏蔽门,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大,火车周围的大气压把人吸向火车

B.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小,站台的风把人吹向火车

C.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小,站台的大气压把人压向火车

D.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大,火车周围的风把人吸向火车

19.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在竖直墙壁上贴正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

如图所示的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一边平行

20.如图是某人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

B.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手对易拉罐的摩擦力要大于易拉罐重力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1.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站着不动大声求救

B.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赶快跑向岸边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并大声呼救

22.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23.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

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

24.有一块冰,中间含有食用色拉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的高度将____(填“不变”、“上升”、“下降”)(已知:

ρ水>

ρ冰>

ρ油)

25.如图所示,用天平测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

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_______g。

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_____g/cm3

26.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原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

(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

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___(选填“大”或“小”);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28.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C)

37

36

35

34

33

32

31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

A.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在科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C,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

C,在0°

和100°

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29.在温度t℃时某同学分别向质量均为50克的4份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硝酸钾后得到溶液,测得加硝酸钾的质量与所得相应溶液的质量如下所示:

序号

1

3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溶液质量/克

90

100

105

请分析:

(1) 

(填序号)为不饱和溶液,如果要将这些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2)该同学测得温度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克?

此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三、探究题

30.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装水的容器是_____(选填“甲”或“乙”).

(2)小明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

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_____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_____

31.今年入冬以来,东白山顶多次出现南方难得见到“雾凇”“冰棱”现象,吕梁同学利用星期天进行了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测量东白山的高度.(已知一定高度范围内,竖直方向每升高10米大气压强减小△p,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美丽的“雾凇”“冰凌”形成是由于东白山山顶此时的气温___,风又大,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凝华、凝固而成.

(2)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量有(指出科学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___;

(3)东白山山脚到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米(用所测得的科学量及已知量表示);

(4)实验时若针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高度值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

32.

(1)如图为某山的剖面示意图。

甲地与乙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选填“甲”或“乙”)。

判断理由是甲地位于 

(选填“迎风坡”或“背风坡”)。

(2)造成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 

(选填符号)。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

33.龙卷风发生时,许多房屋被摧毁,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0.9×

105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认为室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取作1×

105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m2。

(1)屋内外的大气压强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

(2)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m2,求屋内外的大气压力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

34.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的风向是________。

(2)过若干小时后,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选填字母)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35.溶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cm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cm3)

0.98

0.95

0.94

0.91

0.90

(1)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的硫酸溶液120克,需要溶质质量分数24%的硫酸溶液多少克____________?

(3)向100亳升溶质质量分数28%的氨水中加入水120克,摇匀,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所得溶液的体积是多少亳升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