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292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5.“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轮番而治B.人民主权

C.小国寡民D.依法治国

【答案】A

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

“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8.近代有人用漫画再现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险境(如下图)这一情状出现受到()

A.鸦片战争的刺激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C.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答案】D

9.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林则徐、孙中山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领袖

D.他们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先进代表

11.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

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

“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

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政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

”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B.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C.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D.制度变革是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12.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这个“怪物”是指()

A.中国晚清政府B.美国邦联政府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D.德国联邦政府

13.20世纪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成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  )

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 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

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14.“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口号D.民生主义

15.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16.《明史》载:

“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7.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

①延续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否定①是由于行省制是元朝对地方体制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继承和推广。

其余选项都是属于行省制度的影响,故选D。

18.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更新,以下描述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法令出一”取代“分土建邦”

C.流官任期取代世卿世禄

D.“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19.历史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下图漫画反映的主旨是()

A.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三权分立体制

B.三权分立体制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君主立宪制不利于政府决策

D.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

20.“此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

22.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实行政治统治的重要保障。

对于西周的政治制度,如果以“天下归周”来理解分封制,那么使西周实现了“天下归心”的制度是()

A.礼乐制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2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24.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25.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持前线的影片剧照。

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C.平津战役D.挺进大别山

26.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领导工人运动

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27.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8.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9.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中,收入分为五百麦斗、三百麦斗、二百麦斗、不及二百麦斗四个公民等级,这种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始自()

A.梭伦改革B.庇西特拉图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时期

30.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是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D.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5.0分,共45分)

31.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梭伦颁布的措施,既规定了政治方面的也规定了经济方面的调整。

前者包括:

①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②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

③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经济改革对贫苦农民最有利,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活动?

梭伦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简要评述此观点。

【答案】

(1)周:

分封制,优越性:

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秦:

郡县制,优越性: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活动:

参加公民大会,参加四百人会议,成为陪审法庭法官,担任国家高级官员。

目的:

巩固统治基础。

(3)观点:

环境决定论

评述:

评述一,这一观点具有正确性,如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别就是由环境影响的。

评述二,这一观点具有不正确性,它只看到了环境的影响,没有看到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节选)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

请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

行省制。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

(2)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3)《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均可)。

 

33.马克·

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

“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

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

(1)材料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中的“现在”指什么时候?

(2)“全中国都站起来了”可能是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结局和意义?

(3)“欧洲的匪徒”是指谁?

他们的到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1)“现在”指1900年。

(2)指义和团运动。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妄的企图。

(3)欧洲的匪徒:

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

危害:

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