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179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侧模拆模时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

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要达到下表所示强度标准。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L

(m)

达到砼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2

≥50

2<

L≤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当采用快速脱模法施工时,梁、板底模拆除后,经核算应保留一定支柱,特别是主梁更要保留足够的支柱,以支承结构及施工荷载。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a.钢材进入工地,必须持有钢材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要会同监理工程师分批抽样进行钢材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上述质保单、试验报告应提交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将复印件提交监理方备案。

b.柱、梁、墙、板配筋种类、直径及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若要代换时,必须按变更设计程序获得批准。

c.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不得使用,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d.钢筋弯钩或弯折要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e.柱、墙纵向φ14以上受力钢筋接长宜采用电渣压力焊,同一柱(墙)内焊接接头互相错开,同一截面(500mm范围)内的接头应少于受力筋总数的50%。

接头应顺直,不得错位,焊头应形成周边均匀的蘑菇状。

f.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

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三、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a.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对水泥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上述出厂合格证或质保单及试验报告的复印件应提交监理方。

b.混凝土粗(细)骨料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c.混凝土应以最小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d.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e.施工缝的位置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其具体位置应在施工前按有关规定确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规定作相应处理。

f.冬季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g.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符合下列规定:

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N/mm2;

其表面要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

应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不积水;

在浇筑前,再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

或该混凝土配比骨料减半之混凝土300mm;

新混凝土要特别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h.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或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气温低于5℃时,不浇水),浇水次数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i.混凝土缺陷修整方法如下:

面积较大的蜂窝、露石、露筋,先凿除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空出的骨料颗粒,再用钢丝刷(或高压水)洗刷表面,再用经原来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对特大的洞孔、蜂窝或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需会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研究处理;

对面积较小(10×

10cm2)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先用钢丝刷(或高压水)洗刷表面,再用1:

2~1:

1.25的水泥砂浆抹平。

上述混凝土缺陷的修整程序:

拆模后,对混凝土缺陷,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修补,应先由施工单位提出修补方案,再经监理方认可(必要时还需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并由监理方监理施工。

j.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做试块,并应业主、监理方要求,可随时取样做试块,以备混凝土性能试验。

四、砌体工程质量控制

a.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块体、水泥、钢筋、外加剂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b.砌体结构的标高、轴线,应引自基准控制点。

c.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d.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e.砌筑墙体应设置皮数杆。

f.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①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②过梁上与过梁成60°

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③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④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

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⑤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⑥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⑦轻质墙体;

⑧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g.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砼过梁。

不应在截面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h.砌筑完基础或每一楼层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和标高。

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轴线偏差可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校正,标高偏差宜通过调整上部砌体灰缝厚度校正。

i.雨天不宜在露天砌筑墙体,对下雨当日砌筑的墙体应进行遮盖。

继续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如果垂直度超过允许偏差,应拆除重新砌筑。

j.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小砌块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石砌体不宜超过1.2m.

k.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d~2d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②砼多孔砖及砼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

其他非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40%~50%.

五、水电预埋工程质量控制

(一)给排水管道预埋质量的要求 

a.穿墙、板或屋顶套管均应采用防水套管,套管标准按S312要求,穿墙套管必须在土建钢筋绑扎到套管高度时预埋,套管周围用钢筋加固,并用电焊固定,防止浇砼时移位。

楼面套管在模板支撑后埋设,坐标位置以下一层套管为基准。

套管高度应高于楼面标准粉刷层厚度2㎝,这样可以保证以后管道安装的垂直度和防止楼面从套管中渗水。

b.埋地排水管道的坡度、支礅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用水泥砂浆固定,回填土时,派专人看管,以防损坏,影响施工质量;

所有立管口及时进行封堵,避免建筑垃圾掉入管内影响排水效果。

c.对埋地给排水镀锌管度锌破损部位及丝口外露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

(二)电气管道预埋质量控制 

a.电线管道都采取暗敷设,在砼墙或板中,电线管道预埋应按设计要求,计算好开关、插座的标高、位置等;

在轻质墙上电线管预埋时,必须用切割机沿电线管走向切割,管槽深度根据管径大小而定,而且在电线管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分层埋实;

管道安装后,两头用胶布封死,以防垃圾掉进管子,在穿线时破坏绝缘层而影响安装质量。

b.电箱开孔严禁用气、电切割开孔,应用开孔机开孔。

c.电线管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埋地或楼板内管子弯曲半径是管径的10倍,墙内管子弯曲半径是管径的6倍。

施工时用弯管机或专用工具施工。

d.配电箱、接线盒预埋必须在土建粉刷厚度标准定好以后进行,横平竖直,外边与粉刷齐平,这样可以保证板安装时紧扣墙面。

e.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基础钢筋和柱头钢筋,搭接时应注意基础外留有不少于两个用ф12镀锌圆钢或40×

4镀锌扁铁作备用接地,若测试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备用接地可作补充。

六、预应力工程质量控制

(一)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要点

a.预应力筋下料:

①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以免电弧损伤预应力筋。

②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由计算确定,加工尺寸要求严格,以确保预加应力均匀一致。

b.预应力筋铺设:

①施工过程中应防止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对有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②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采用防水塑料胶带缠绕紧密修补好。

③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端部的预埋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块应贴紧。

④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无黏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其数量及排列形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够握裹住预应力筋。

⑤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单位mm

截面高(厚)度

h≤300

300<h≤1500

允许偏差

±

5

10

15

(二)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要点

a.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

b.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张拉力及设计计算伸长值、张拉顺序均由设计确定,在后张法施工中,确定张拉力应考虑后批张拉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弹性压缩的影响,如应力影响较大时,可将其统一增加一定值。

②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应力控制应满足设计要求。

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

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实际施工中有部分预应力损失,可采取超张拉方法抵消,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③当采取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持荷2min后,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④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10%或小于5%,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c.内(回)缩量值控制:

在预应力筋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零件之间和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移动和局部塑性变形造成回缩量,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张拉端锚具及外露预应力筋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 

30mm。

b.预应力筋的外露锚具必须有严格的密封保护措施,应采取防止锚具受机械损伤或遭受腐蚀的有效措施。

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 

50mm。

d.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七、地源热泵工程质量控制

a.入户预埋管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b.预埋件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入场有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材料。

八、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a.墙、柱根部漏浆导致烂根

通病分析:

模板支设和砼振捣施工不规范,水泥浆从模内漏出,墙、柱等部位的根部出现砼不密实的现象。

防治措施:

控制楼板结构面的收面质量,特别是墙、柱根部20cm内的结构面。

距墙外边线2cm处固定木条,作为墙、柱模板插入的预留槽缝。

b.锯末、杂物未清理形成夹渣现象

支模、绑扎钢筋过程中,未能做到文明施工,作业面垃圾无固定的丢弃点;

浇筑砼前,未将锯末、杂物等清理到位。

①采用集中配模等措施,减少作业面锯末的产生;

②在作业面设置垃圾集中存放点(比如专用的吊笼);

③砼浇筑前,采用大功率吸尘器或气泵(效果更佳)清理垃圾、杂物。

c.顶托失稳影响楼板的局部水平极差

传统顶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心受力状态,从而影响支撑的稳定性,影响砼楼板的极差。

在普通顶托顶板的基础上设置两个U状的凹槽,从而使顶托上的钢管有效固定,防止偏心受力,增强架体的稳定性。

d.模板周转多次后边角受损影响模板拼缝

模板锯开后,易受水泡发;

同时多次使用后,将对模板边角产生一定的破损。

模板锯开后,集中进行油漆封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模板不被水泡发,提高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成本。

同时,结合集中下料、配送的工艺流程,提高了模板的精度,从而提升拼缝质量。

e.梁墙节点处错台

传统施工,梁墙节点处剪力墙竖向背楞木方伸至板底,梁侧水平木方在梁墙节点处截断,造成梁墙拼缝处不能有效的加固,易形成错台。

剪力墙边的竖向背楞木方向梁的一侧外露15mm,使木方同时支撑剪力墙侧模及梁侧模。

f.梁侧胀模

传统梁侧模采用步步紧加固,由于步步紧的加固能力有限,对于腹板高度大于400的梁,未能形成有效加固,易发生胀模。

采用方木制作定型化卡具,通过调节螺母使卡具夹紧梁侧模,形成有效加固。

二次结构阶段,也可将定型化卡具用于加固导墙侧模和现浇过梁、窗台的侧模。

g.外墙竖向结构接茬处成型差

外墙、电梯井等竖向墙体接茬处加固措施不到位、接缝不严,导致后浇筑砼突出先浇筑砼面或形成“穿裙子”现象。

在下部砼浇筑前,距楼层面以下100处预埋螺杆,待上部支模前,先贴好双面胶,底部与外接螺杆连接,拧紧加固。

h.卫生间降板部位成型效果差

传统卫生间楼板挂模施工采用木方支模,加固不牢,踩踏严重,拆模时间不控制,拆模后成品保护不到位。

①采用型钢制作工具式模具,每次使用前进行清理并刷脱模剂;

②转角拼装处采用插销连接,焊定位卡控制水平标高及位置;

③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后采用钉木条等措施保护阳角。

i.楼板裂缝

未做二次收面;

养护不到位;

过早的上料。

砼初凝前用2m刮尺沿四周墙的墙根处向中间刮平,再用压光机压实。

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铁抹子压实2-3遍,减少砼收缩量;

同时覆盖无纺布或塑料薄膜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钢管等材料必须在砼浇筑完成24小时后,才可上吊,且需均匀堆放。

j.结构楼梯砼变形、扭曲、收面差

主龙骨采用单方木进行加固;

使用铁丝和步步紧进行楼梯加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先使用定型化工具化支模方式或钢楼梯进行楼梯支模;

收面应及时到位,上层支模时注意对下层楼梯面的保护,拆模后铺设废旧模板对踏步进行保护。

k.墙、柱主筋偏位

轴线位置偏移但未及时发现;

未放、漏放定位筋;

砼浇捣过程中钢筋偏移但未及时进行校正。

加强放线时的轴线复核,实行工序交接制;

采用定位箍筋;

最上口钢筋保护层垫块要有效的设置。

l.露筋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小或漏放;

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拆模时间过早。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

砼振捣尽量避免撞击、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应及时修复;

保护层处砼要振捣密实;

绑扎钢筋和浇筑砼过程中,应铺设定型化作业通道。

m.斜屋面结构砼不密实造成渗漏水

屋面坡度大,砼在振捣过程中易滑落、离析,使砼在斜坡面上无约束滑落、自然成型。

砼密实性难以得到控制,留下屋面渗漏隐患。

在浇筑前,所有阴、阳脊必须用钢筋定位。

砼浇筑时,所有的梁、柱采用插入式振动机振捣密实,将斜板上流淌下来的砼铺平,待板砼的坍落度达到3cm-5cm时,用手提式平板振动机自下往上进行二次振捣。

二次振捣后加1:

3水泥砂浆随捣随抹,并扫毛,确保结构砼具有自防水能力。

n.墙柱垂直度偏差大

墙板单侧支模时,墙模板固定不牢固,在砼浇筑时,未进行模板垂直度的复测检查。

由于剪力墙自身刚度有限,在墙模垂直度偏差较大时,采用钢管进行顶撑或者采用钢丝绳进行拉拽,从而控制剪力墙垂直度;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对对拉螺杆的数量、间距进行全数检查,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对模板垂直度进行复查,砼浇筑完毕后再次复查模板垂直度,发现偏差时及时整改。

o.砌体灰缝不饱满、不均匀

砌筑前未排版,砌筑过程中未使用皮数杆,不用“三一”砌筑法使灰缝不均匀、不饱满。

根据墙体尺寸及砌块规格进行排版,适当调配皮数,将灰缝作出标记,拉通线砌筑,做到灰缝基本一致。

及时勾缝,并做到横平竖直,深浅一致。

p.砌体拉结筋位置偏差

结构施工预埋时未按砌体皮数精确预埋或者后植筋时未按灰缝位置进行植筋,导致拉结筋没有处在砌体灰缝位置,砌筑时直接弯折进入灰缝,达不到拉结作用。

采用预埋时,应精确测定楼层标高线,按确定的灰缝位置进行预埋;

采用后植筋做法时,应先在砼墙柱上测定楼层标高线,画出皮数杆,按灰缝位置进行植筋。

q.窗台压顶部位过梁欠规范产生裂缝

窗台压顶搁置长度不够或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窗角部位应力集中导致窗台下墙开裂或洞口变形。

窗台压顶两侧搁置长度不小于250mm,砼厚度不小于120mm,保证其刚度,满足上部应力传导需求的承载力,保证砌体整体性,避免窗台下墙开裂。

采用预制构件,效果更佳。

九、质量控制点

为保证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得到可控,根据本工程特点,对以下质量控制点,应由工程建设部、项目部、监理单位共同参与验收。

a.模板工程:

标高、尺寸,承载力、刚度、稳定性。

b.钢筋工程:

焊接、机械连接质量,品种、规格、搭接长度,隐蔽验收。

c.砼工程:

现场搅拌站施工配合比,砼振捣质量,砼养护。

d.砌体工程:

砌体轴线,砂浆配合比,砌块排列方式,构造柱,与主体构件的连接方式。

e.水电预埋:

套管规格尺寸、位置,防雷接地。

f.预应力工程:

预应力筋固定措施,反弯点位置,隐蔽验收,张拉应力控制。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