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527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0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飞的小钳子锹形虫生态习性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3)研究鍬形蟲對不同食物的偏好情形

1、取一長40公分,寬20公分,高10公分的透明塑膠盒,以圓形等距的方式放置五種食物-蘋果、香瓜、蜂蜜、西瓜及果凍。

2、將五種不同種類的鍬形蟲放到盒子內的圓形食物圈中,觀察鍬形蟲對食物的選擇及停留時間。

(4)研究不同種類鍬形蟲是否皆有趨光性

1、以1公尺長的黑色海報紙,作成5條寬約20公分,高15公分的ㄇ形隧道,一端擺放日光燈,另一端則以黑布蓋住。

2、將五種不同的鍬形蟲擺放在離黑暗一端約10公分處,在觀察其趨光的情形。

(5)研究性別是否會影響鍬形蟲的趨光性

1、將野外觀察的鍬形蟲雌雄數量作一統計後發現在野外被觀察到的鍬形蟲在辭蟲數量上有明顯差距,因此推測是否趨光性會影響到鍬形蟲被觀察到的次數。

2、以紙箱連成一長180公分寬,30公分,高40公分的隧道,在中央處挖一手掌可以放入的洞口,一端放置日光燈,另一端則以黑布蓋住。

3、將一對同種類的雌雄鍬形蟲,分別從洞口放入,觀察雌蟲和雄蟲的驅光情形。

(六)研究不同顏色燈光是否會影響鍬形蟲的趨光性

1、以1公尺長的黑色海報紙,作成5條寬約20公分,高15公分的ㄇ形隧道。

2、隧道一邊放置白色日光燈,另一邊分別以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玻璃紙包住日光燈,以變化不同的燈色。

3、分別將五種不同的鍬形蟲從隧道中間的洞口放入,再觀察不同燈光是否會影響鍬形蟲的趨光性。

(鍬形蟲實驗)

6、研究結果

(1)各種鍬形蟲的型態特徵及辨識方式

鍬形蟲

1、深山鍬形蟲(Lucanusmaculifemoratus)

體長:

♂40-83mm;

♀30-47mm

外觀:

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後胸腹板密生明顯金黃色長毛,大型雄蟲頭部據圓弧狀的明顯耳突,小型個體耳突幾乎消失。

圖示:

2、深山扁鍬形蟲(Dorcuskyanrauensis)

♂15-19mm;

♀23-32mm

體色為黑色,雄蟲近似扁鍬形蟲,辨識特徵為大顎。

深山鍬形蟲的大顎在中央大齒上有0-3枚小齒。

扁鍬形蟲在中央大齒上方有許多小齒(見圖示)。

再者,本種翅鞘上細生細微刻點,雌蟲刻點排列成溝紋狀。

3、扁鍬形蟲(Dorcustitanussika)

♂27-72mm;

♀25-41mm

體色為黑褐色至黑色,大型雄蟲在大顎近基部有一明顯的齒突,齒突上方還有小齒程鋸齒狀排列。

體型越小者,其齒列與基部齒突越接近合併而使得其形成較平整的表面(見圖示)。

4、細角大鍬形蟲(Dorcusgracilicornis)

♂23-45mm;

♀23-13mm

體色黑色,雄蟲長相類似中小型台灣大鍬形蟲,但本種大顎中央內齒較尖細;

雌蟲頭部佈滿小點。

雌雄蟲的翅鞘均有縱向的淺溝紋,且翅鞘接合處均有縱向淺溝紋,且翅鞘接合處距離較其他鍬形蟲寬。

5、平頭大鍬形蟲(Dorcusmiwai)

♂24-70mm;

♀25-37mm

體色黑色,雄蟲為本屬中內彎弧度最小者,頭盾為本屬中橫幅最窄者。

雌蟲翅鞘上有明顯條紋,雖然雄蟲翅鞘上也有條紋,但不若雌蟲明顯。

6、台灣大鍬形蟲(Dorcuscurvidens(grandus)formosanus)

♂24-78mm;

♀33-47mm

體色黑色,具有金屬光澤。

雄蟲大顎合起來時,就像一個半圓形(見圖示)。

咐節下方有一點黃色的短毛,翅鞘上有條紋,小型雄蟲條紋明顯,小型雄蟲大顎不分叉,雌蟲稍微分叉。

7、台灣深山鍬形蟲(Lucanusformosanus)

♂35-85mm;

♀27-45mm

雄蟲體色黑褐色,雌蟲大多為黑色,大顎由高而低,頭部有兩個像腫塊的東西,大顎內有許多鋸齒狀的構造,小型個體較不明顯。

雌蟲後胸腹板覆有些許短毛,必須用放大鏡觀察才可看清楚。

8、台灣肥角鍬形蟲(Aeguslaericollisformosaebates)

♂17-48mm;

♀13-24mm

體色黑色,雄性大顎內有一枚內彎的齒突,不論雌雄翅鞘上都有明顯的縱向溝紋,小型雄蟲與雌蟲,外觀與姬肥角鍬形蟲相似,不容易分別,除大顎中央的大齒外,沒有其他小齒突,而使大顎內部顯的十分圓滑,但在大顎基部,頭盾正上方,各有一向內的齒突,致使大顎下端看起來相當粗大,呈現肥角狀;

如下圖。

9、大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maxlmusvendlldudlch)

♂40-68mm♀40-48mm

體色褐色至深褐色,大顎短,眼緣尖銳突出,體型上算是大型的鍬型蟲,翅鞘略帶金屬光澤,但其甲殼(外骨骼)似乎不是相當堅硬,因為野外有些個體,其前胸背板可見明顯向內凹陷,應該是在與其他鍬型蟲打鬥時造成的;

但其他種類的鍬型蟲若是被體型比自己大的鍬型蟲用大顎攻擊,幸運點就是在還沒被夾出傷口前逃出,否則就是被夾傷出血,不久便死亡;

如前述被夾出凹下的傷口在其他的鍬型蟲身上並不多見。

此外,此種雌蟲略似鬼豔鍬型蟲雌蟲,但前者眼緣突起比後者尖銳,體型、光澤度也都比不上後者。

10、紅圓翅鍬形蟲(Neolccanusswinhoei)

♂29-50mm;

♀28-42mm

前胸背板、頭部均為黑色,翅鞘為橘色,有時候可以發現翅鞘為黑色的紅圓翅鍬型蟲,大顎粗短內彎者為雌性,修長者為雄性,翅鞘為黑色的話,很容易與泥圓翅鍬型蟲攪混,而且有的泥圓翅鍬型蟲翅鞘為橘紅色。

11、雙鉤鋸(薄翅)鍬形蟲(Prosopocollusformosanus)

♂19-36mm;

♀16-22mm

雄蟲大顎分叉處像是雙鈎形,體色有黑也有褐,黑色的雄蟲長的像望月鍬型蟲,雙鈎鋸鍬型蟲分叉的凸塊是往上,望月鍬型蟲則是往旁邊傾。

12、高砂鋸鍬形蟲(Prosopocoilusmotschuskii)

♂29-60mm;

♀26-30mm

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雄蟲大顎侧視可見其自基部向上彎,到了較中間的部位又呈圓弧狀下彎,到了大顎尖端又上揚(如下圖),相當好看,體型越大者上述特徵越明顯。

雖然還有一部分的鍬型蟲雄蟲大顎也有這種特徵,但其彎曲的弧度以及位置的粗細都比不上高砂鋸鍬型蟲這樣的勻稱。

此外,大型雄蟲大顎內明顯可見大小不等的鋸齒狀物排列,體型越小則齒狀物越小,以至於幾乎消失。

雌蟲頭部、前胸背板以及翅鞘滿佈均勻刻點,使得金屬光澤極弱。

13、鹿角鍬形蟲(Rhaetuluscrenatus)

♂26-65mm;

♀22-44mm

體色深黑褐色至黑色,雄蟲頭和大顎看起來像螃蟹,大顎像樹枝又像鹿角,小型個體略似漆黑鹿角鍬型蟲,但本種翅鞘有微細刻點,無強烈金屬光澤,前胸背板外緣呈鋸齒狀。

14、葫蘆鍬形蟲(Nigidionus parryibates)

25-33mm

體色黑色,雄雌外型完全相同,無法從外觀分辨,只有解剖才能區分,大顎粗短,內部長了些大小不一的小齒,後段上彎,有點呈杓狀。

頭部有明顯可見的刻點,前胸背板平滑,但中間有一條縱向凹陷,內佈小刻點,翅鞘更是具有縱向刻紋,每一條紋路的凹陷部分,幾乎由明顯刻點排成。

15、銹鍬形蟲(Dorcuscarinulatus)

♂16-24mm;

♀14-21mm

體色褐色,翅鞘上有密集的黑褐色短毛,不少野外個體身上沾滿泥土而呈土黃色外表。

小型個體大顎較短,前端不分叉,外觀近似雌蟲,分辨鍬型蟲、小型雄蟲的方法,可從大顎有無分叉和內緣有無齒突來判別雌蟲、雄蟲。

16、兩點赤鍬形蟲(Prosopocoilusastacoides)

♂25-70mm;

♀20-35mm

體色黃褐色,大顎細長,大顎內部有像鋸齒的構造,翅鞘接合處呈黑褐色長斑,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個黑色的點,無近似種,容易辨認。

17、鬼艷鍬形蟲(Odontolabissiva)

♂45-93mm;

♀40-60mm

體色黑色,翅鞘具有閃亮金屬光澤,雄蟲頭部眼緣下方有尖銳的突出物,且大顎基本上可分為長齒型、中齒型以及短齒型三種型態,可別把他們看成不同種哦!

只要觀察就可以發現他們除了大顎外,其餘身體構造完全相同。

雌蟲眼緣突出相當明顯,且成三角形。

18、刀鍬形蟲(Dorcusyamadai)

♂26-62mm;

♀24-37mm

體色為單純黑色,具有金屬光澤,身體大多為細長,雄蟲大顎分叉,兩尖叉間有數枚微小齒突。

翅鞘部分滿佈極為細小凹點。

19、碧綠鬼鍬形蟲(Prismognathusplluensls)

♂17-25mm;

♀17-19mm

體色有紅褐、黑褐色,稍微帶有一點金屬光澤,此種和同屬之金鬼鍬型蟲、台灣鬼鍬型蟲長相類似,在台灣屬於小型的鍬型蟲。

20、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scutellarlsMollenkamp)、

艷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asahlnalY.kurosawa)、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mmiszechl)

此三種鍬形蟲外觀差異不大,辨識方式及種間的差異整理列表如下

細身赤鍬形蟲

艷細身赤鍬形蟲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體長

♂18-45mm;

♀15-22mm

♂21-46mm;

♀18-22mm

♂30-56mm;

♀19-23mm

外觀

(1)前胸背板兩側雌蟲有黑色縱紋。

(2)雄蟲翅鞘佈滿細微刻點(需用放大鏡觀察),因此金屬光澤不強。

(3)前腳脛節內側長一系列金黃色短毛。

(2)雄蟲翅鞘不具刻點,因此金屬光澤強,看起來油亮。

(3)前腳脛節內側長一叢稀疏的金黃色短毛。

(1)雄蟲體表在光線下可

見黃綠色的光澤反射。

(2)雌雄蟲翅鞘上均具明

顯刻點

圖示

(死亡的鍬形蟲製成標本)

(2)各種鍬形蟲在台灣的分布情形

由文獻中可歸納出下列鍬形蟲在台灣的地理分布為:

1、深山鍬形蟲(Lucanusmaculifemoratus):

分布於海拔1000-2600m的山區,尤其是梨山、大禹嶺、慈恩及武陵農場一帶有很大的族群分布。

2、深山扁鍬形蟲(Dorcuskyanrauensis):

海拔400-1800m的山區,在陽明山、烏來、霧社及德基水庫等地均很常見。

3、扁鍬形蟲(Dorcustitanussika):

台灣地區海拔1300m以下的山區平地,甚至綠島都有分布。

可說是台灣分布最廣的也最常見到的鍬形蟲。

一般人熟知的風景區,如陽明山、東埔、日月潭、中正露營區、墾丁等都很容易見到。

4、細角大鍬形蟲(Dorcusgracilicornis):

分布於海拔800-2500m的山區,如達觀山、觀霧及杉林溪等地。

5、平頭大鍬形蟲(Dorcusmiwai):

分布於海拔500-2300m的山區,常出現於高雄縣藤枝、巴陵、碧綠神木及杉林溪等地。

6、台灣大鍬形蟲(Dorcuscurvidens(grandus)formosanus):

分布於海拔200-2000m山區,如巴陵、松崗及合歡山等地。

在野外的數量不多。

7、台灣深山鍬形蟲(Lucanusformosanus)分布於海拔500-1500m的山區,在烏來、拉拉山、巴陵及武陵等地可見。

8、台灣肥角鍬形蟲(Aeguslaericollisformosaebates):

分布於海拔500-2000的山區,在陽明山、北橫沿線、溪頭及杉林溪等地均很常見。

9、大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maxlmusvendlldudlch):

分布於海拔500-1800m,再達觀山、谷關及八仙山等地可見,在野外的數量不多。

10、紅圓翅鍬形蟲(Neolccanusswinhoei):

分布於海拔1500m以下的山區。

11、雙鉤鋸(薄翅)鍬形蟲(Prosopocollusformosanus):

分布於海拔500-1800m的山區,如合歡山、巴陵、杉林溪及溪頭等地,採集容易。

12、高砂鋸鍬形蟲(Prosopocoilusmotschuskii):

分布於海拔500m以下的山區、丘陵以至於平地。

13、鹿角鍬形蟲(Rhaetuluscrenatus:

分布於海拔300-1400m的山區,為常見的種類,一些知名的風景遊樂區(如八仙山、八陵、烏來及溪頭等)可見。

14、葫蘆鍬形蟲(Nigidionus parryibates):

分布於海拔500-1400m的山區,許多低海拔的山地。

15、銹鍬形蟲(Dorcuscarinulatus):

分布於海拔300-2100m的山區。

16、兩點赤鍬形蟲(Prosopocoilusastacoides):

分布於海拔200-1800m的山區,分布普遍,只要海拔在其適合範圍內皆可發現。

17、鬼艷鍬形蟲(Odontolabissiva):

分布於海拔1500m以下的山區,此種類為台灣常見的種類,一般知名風景區如陽明山、烏來、東埔即日月潭等地容易發現。

18、刀鍬形蟲(Dorcusyamadai):

分布於海拔700-2400m的山區,在觀霧、梨山及合歡山等地常見。

19、碧綠鬼鍬形蟲(Prismognathusplluensls):

此種分布於鞍馬山、大禹嶺及碧綠神木等地。

20、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scutellarlsMollenkamp)、艷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asahlnalY.kurosawa)、雞冠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mmiszechl)

種類

分布

分布於海拔300-1800m的山區,在達觀山、烏來、溪頭及八仙山等地可見。

分布於海拔200-2000m的山區,在達觀山、東埔、溪頭、杉林溪及鞍馬山等地常見。

主要分布於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區,如基隆、陽明山、新店、烏來、南雅、內雙溪、中和、汐止及三峽等地。

野外鍬形蟲發現之時間及地點及飼養分析表

表一

鍬形蟲種類

發現時間

發現地點

分析及飼養心得

深山鍬形蟲

1998.6.

1998.7

1999.7

1999.8

2002.7

2002.8

奮起湖

武陵農場

翠峰

杉林溪

松崗

合望山

(1)夜晚具趨光性。

(2)個性兇猛好鬥。

(3)雌蟲將卵產於腐直土中,飼養繁殖

時可在腐土中加入一些樹葉。

(4)夏天在平地飼養需造就低溫環

境,如放在冷氣房中,或在飼養箱

上方放冰塊,創造低溫且濕氣高的

環境。

深山扁鍬形蟲

1997.5

1997.9

1998.5

1998.9

霧社

德碁

上巴陵

飼養較容易,在平地也容易存活。

扁鍬形蟲

1996.7

1996.9

1997.6

1997.7

1997.8

1999.6

2002.9

溪頭

日月潭

蕙蓀林場

四角林場

出雲山

中正露營區

巴陵

埔里

谷關.知本

(1)飼養容易,壽命也較長

(2)具強而有利的大顎,也具有強烈的

領域觀念,容易將其他種類的鍬形

蟲,咬成重傷或撕裂成兩半。

(3)爭奪食物或地盤時,若遇到體型碩

大的鬼艷鍬形蟲雄蟲時會禮讓退避。

細角大鍬形蟲

阿里山

觀霧

(1)成蟲活動於6-10月

(2)具趨光性,可在觀霧等地夜晚的路燈

下採集到。

平頭大鍬形蟲

1999.9

德基

奧萬大

(1)容易飼養

(2)幼蟲可用菌絲飼養

(3)野外利用燈火採集時,大部分看到的

平頭大鍬形蟲都是雌蟲。

台灣大鍬形蟲

(1)有人以台灣大鍬形蟲與日本大鍬形蟲交配,可產下生育能力正常的後代,可見台灣大和日本大鍬形蟲應屬於同種。

(2)台灣大鍬形蟲為保育類動物,因此台灣蟲迷大多飼養日本大鍬形蟲。

(3)飼養容易,只要給雌蟲夠多營養及產卵木,即可產下20-30個卵。

(4)幼蟲可用菌絲瓶飼養,利用菌絲瓶飼養者體型大,可達70mm以上。

台灣深山鍬形蟲

1998、6

1998、7

1999、7

2000、6

2001、7

2002、7

2002、8

溪頭、

澳萬大

清境農場

奮起胡

(1)此種屬於兇猛的種類,壽命也較短。

(2)屬於常見的種類,活動於5-8月在達觀山、烏來、清境農場、溪頭等地均很常見。

分布海拔為500-1500m,6月時,有時可在一碗的燈光下見到10隻個體。

(3)飼養時需相當注意溫度及溼度的控

制,尤其是溫度,若室溫達攝氏30

度以上,相當容易死亡。

台灣肥角鍬形蟲

1993、9

1997、7

1999、9

2000、8

2001、8

杉林溪、

上巴陵、

觀霧、

大雪山

(1)成蟲活動於5-9月。

(2)我曾在溪頭的大學池旁的杉樹樹幹

中洞穴中發現不少台灣肥角鍬形蟲及

姬肥角鍬形蟲。

(3)據蟲友表示目前最大的雄蟲(體長

48mm)標本陳列於錦吉昆蟲館。

我在野

外見到最大的有42mm。

大圓翅鍬形蟲

1997、8

八仙山、

(1)此種類野外數量少,為蟲迷眼中之珍

貴種類。

(2)成蟲活動於8-10月間。

(3)由體型寬大肥厚可推測其產卵於腐植土中。

紅圓翅鍬形蟲

中坑

六福村

(1)野外數量多,喜歡在白天到馬路上曬

太陽,因此容易被過往的車輛壓死。

(2)人工繁殖不易。

(3)我飼養的尚未發現有產卵的情形。

高砂鋸鍬形蟲

1995、7

1999、8

2000、7

大肚

(1)文獻記載此種分布於中北部山區,但

根據我們多年觀察及採集經驗,發現

許多鍬形蟲的盛產地都難見其蹤跡。

(2)我們曾在大肚山台地及新竹的大聖遊樂區發現其蹤跡。

甚至有些曾在車輛擁擠的公路及住家旁發現到。

鹿角鍬形蟲

1997、9

1998、9

2002、9

霧社、

日月潭、

惠蓀林場、

四角林場、

出雲山、

中正露營區、

巴陵、

埔里、

谷關、

知本

(1)為非常常見種類。

常出現於中海拔山區。

(2)成蟲在人工飼養環境養到隔年。

(3)雌蟲對產卵木要求並不嚴格,只需手

機大小的產卵木,就可能產卵。

(4)鹿角鍬形蟲大顎長度長,彎曲及內齒

分布極具變化,外形相當好看,因此

為受歡迎的種類。

(5)和兩點赤鍬形蟲分長相像。

葫蘆鍬形蟲

烏來

(1)根據多年經驗,認為族群數量在奧萬

大較多。

(2)採集或觀察時,燈光較不具吸引性。

(3)飼養過程中發現此類幼蟲有群居性,但在化蛹時易被同類啃噬,成為其他幼蟲的大餐。

銹鍬形蟲

合歡山、

德碁、

(1)夜晚具趨光性,喜食樹液,體型小,

體色像枯木,具保護色,較不易被發

現。

兩點赤鍬形蟲

199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