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Word下载.docx
《汉语语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词类研究
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依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
任何一种语言,划分词类最本质的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
语法功能包括:
词充当句法的成分的功能;
词跟词组合的功能;
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
个体词是指具体存在的,处于一定语法位置的一个一个的词;
概括词是指有个体词通过同一性抽象后所概括得到的词。
个体词抽象概括为概括词所遵循的原则是"
同音同义"
词类是个层级系统
填空选择:
《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
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
(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
第一部有影响的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
《中国文法要略》与《中国现代语法》(王力,1943)、《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48)被称为我国汉语语法史上的"
三套马车"
,它们标志着中国语法学开始走上了独立研究的道路。
第二章层次分析法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是层次分析法的依据/基础
遵循的原则:
1结构原则:
切分得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是"
合法"
的句法结构体,即必须是合法的词语或短语;
2功能原则:
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可以根据汉语句法的组合规律再重新组合起来。
3意义原则:
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语义上要符合逻辑常理及语义组合规律。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方法:
切分:
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或者说一个句子或句法构造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切分。
定性:
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一般用划线法,有时也用树结构。
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再加简明的文字说明
层次分析法要注意的问题:
(操作)
1切分不能根据语感。
2不能根据语音停顿。
3层次切分所得到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是合成句法形式(复杂短语形式),这个合成句法形式应该在别的句法结构中也可以再现。
4直接组成成分的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该语言中必须具有普遍性。
A.直接组成成分必须有意义。
B.直接组成成分,彼此在意义上有搭配的可能。
C.直接组成成分在意义上的组合,必须跟原结构的意义相等。
第三章变换分析法
A."
我送一件衣服给他。
"
B."
我偷一件衣服给他。
C."
我织一件毛衣给他。
(分析)
词类序列
(1):
名词语(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语(与事)"
分别记为(1A)、(1B)和(1C)。
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
给"
的过程。
B和C是两个过程,但也有区别:
B包含的是两个转移过程,即"
偷"
和"
C包含的是一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即"
织"
A式可以变换为:
(2)"
名词语(施事)+动词+给+名词语(与事)+名词语(受事)"
我送给他一件衣服。
B式可以变换为:
(3)"
名词语(施事)+从…+动词+名词语(受事)+给+名词语(与事)"
我从铁蛋那里偷了一件衣服给他。
变换"
:
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句法格式)(基本意思不变)
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
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基本精神:
变换是句式的变换,而决不是将变换看作是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变换分析法的作用p971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由句中的多义词引起的歧义句式。
由于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式。
2变换分析法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小题)
a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b不带"
被"
字眼儿的受事主语句的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c使用程度副词"
还"
的"
比"
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这是使用程度副词"
更"
字句所不具备的。
d表总括的程度副词"
都"
确切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语义特征分析法
△基本精神:
通过分析歧义句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式中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说明该句法格式造成歧义的原因。
语义学中分析、描写词的语义特征,大致有如下三个目的:
1.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
2.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3.用"
语义特征"
这一概念,可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不同义的词。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几个实例(案例结论)p1071"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
2关于"
动词+了+时量+了"
句法格式;
3关于"
V有…"
格式;
4关于"
形容词+
(一)点儿"
祈使句式;
5关于"
名词语+了"
句法格式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的、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的语义特征
第五章配价分析法
配价语法理论的基本精神:
1句法旨在研究句子。
句子不仅要研究它所包含的词,还要研究它所隐含的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联。
2动词是句子的核心。
而句法关联就是动词与由名词性词语形成的行动元之间的关联。
3动词所关联的行动元的多少就决定了动词的配价数目。
4与动词所关联并能决定动词配价数目的行动元就是指句子中动词前后的主语和宾语成分。
5动词按配价分类,具体如下:
1)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即这个动词后不带宾语,叫做一价动词,记为V1。
2)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两个行动元,而且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也就是说它能且只能带一个宾语,叫做二价动词,记为V2。
3)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三个行动元,就是说它后面能带两个宾语,那它就是三价动词,记为V3。
喝啤酒的学生"
喝啤酒的方式"
在语法上的区别
从配价的角度看,"
喝"
是二价动词,它的两个配价成分(行动元),分别是"
的施事和受事。
学生"
可以成为"
的施事,"
啤酒"
则是"
的受事。
方式"
则不能成为施事或受事。
a句和b句的区别在于:
不能成为"
的配价成分;
而"
则可以成为动词"
的配价成分。
当由动词性词语加上"
所形成的"
字结构作名词的定语时,那个作中心语的名词如果能成为那个动词性词语中动词的配价成分,那么中心语就可能在一定的上下文里省略,否则就不能省略。
VP+的"
这种"
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分析过程、分析题)
VP"
是指动词性词语
他买的"
吃羊肉的"
喝啤酒的"
…B."
他游泳的"
,"
他参观展览会的"
…
A组可以单独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B组则不能单独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
有些如"
参观展览会的"
之类的词组指代事物时没有歧义,但如"
吃的"
有歧义。
跟动词的配价问题有关,决定于如下两点:
VP中V的配价数,即V属于几价动词。
V的配价成分在VP中出现的数目。
(一)"
形成的"
字结构能不能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什么时候能指称)
a由一价动词构成的"
V1P+的"
如果V1的配价成分没有在"
V1P"
中出现,就能单独作主宾语用来指称事物,且指称的就是V1的配价成分。
一般是V1的施事或主体。
如"
正在游泳的是我的孩子"
如果V1的配价成分已经在VP中出现,"
就不能单独指称事物。
那朵玫瑰花蔫了的"
b由二价动词构成的"
V2P+的"
如果V2的两个配价成分都在V2P中出现,就不能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
小王戴帽子的"
如果在V2P中,只有一个配价成分在"
中出现,由此构成的"
字结构就可以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
今天参观展览会的"
张三今天参观的"
c由三价动词构成的"
V3P+的"
如果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都出现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指称事物。
我送姐姐一本书的"
只要动词的三个配价成分中有一个没有在"
字结构中出现,由此形成的"
不给他钱的也送些东西给他"
王教授给我的是那幅画"
给了衣服的,我就不再给钱了"
如果三价动词的与事成分由人称代词"
他"
来表示,那么"
虽然动词的三个配价成分都在其中出现了,也还可以用来指称"
的与事。
你给他钱的是你弟弟吗?
d"
字结构能不能作主宾语指称事物,取决于"
里边是否缺省了V的配价成分。
e"
字结构所指称的一定是动词V的配价成分。
(二)什么样的"
字结构会有歧义?
产生歧义的原因应该是:
可以指称动词V的两个配价成分。
有歧义的"
,其中的V一定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而不可能是一价动词。
在"
结构中,缺省的配价成分肯定不止一个。
A.我吃的是饺子。
B.吃饺子的只有我一个人。
C.a.你们吃不吃羊肉?
吃的请举手。
b.你先等一会儿,我去买点吃的。
动词"
吃"
是个二价动词,有施事和受事两个配价成分。
我吃的"
只能指"
的受事;
吃饺子的"
指"
的施事;
施事和受事都被缺省,所以有歧义。
1.A.我送的是王奶奶。
B.我送的是些衣服。
2.A.已经交王老师的只周敏一人。
B.已经交王老师的只是作文本。
3.A.给了鸡蛋的不再领鸡蛋了。
B.给鸡蛋的不是我,我只给他红枣。
结构的歧义指数公式(朱德熙):
P=n-m。
P为该结构的歧义指数,指的是"
能不能指称事物,会不会有歧义。
n代表V的配价数;
m表示在结构中出现的V的配价成分的数目。
放了一只鸽子"
飞了一只鸽子"
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根本原因在于动词。
放"
是二价动词,而"
飞"
是一价动词。
是省略了施事主语的一种格式。
是施事主语移位到动词后面所造成的格式。
把只鸽子放了"
表示的是处置之义;
把只鸽子飞了"
表示的是使动之义。
形容词能受"
对…"
这一介词短语修饰吗?
形容词也有配价区别。
介词结构"
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名词也有配价问题。
为什么"
对校长的意见"
会有歧义?
对校长的意见(介词结构);
对校长的意见(偏正结构)
对"
后面的名词可以任意的理解为那个二价名词的任何一个配价成分的话,整个结构就会有歧义。
为什么可以说"
他是王刚的老师"
,但不能说"
他是王刚的教师"
?
(简答)
教师"
是一种职业名称,指"
担当教学工作的人员"
,不能反映社会上的依存关系,属于零价名词。
老师"
是相对于"
而言的,是学习者对给自己传授文化、技术的人的尊称。
它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有依存关系的人际关系,属于一价名词。
它可以接受带姓的指人名词或单数人称代词的修饰形成一个领属性的偏正结构,如"
张三的老师"
我/他的老师"
等。
就不能形成这种领属关系。
第六章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副词"
总共"
在语义指向上有如下特点:
1.只能后指。
2.只能指向数量成分,所以在"
之后必须有数量成分跟它共现。
3.只能指向有明确范围的数量成分。
4.被指向的数量成分不能再受限制性定语的修饰。
青的三斤苹果"
三斤青的苹果"
究竟"
在句中为什么有时有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在语义指向上有两个特点:
1.只能指向一个具体的疑问形式。
疑问形式包括:
疑问代词"
谁,哪儿,多少,怎么样,什么,…"
A还是B"
这样的选择问句形式"
吃饭还是吃面"
买书还是买衣服"
今天还是周末"
等;
V不V"
V没V"
这样的正反问疑问形式(如"
喝不喝酒"
喝没喝酒"
)等。
2.只能后指:
所指向的具体疑问形式一定得位于它之后,不能位于它之前。
吃了他三个苹果"
到底应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我们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即"
双宾结构"
第七章范畴研究
范畴"
句法语义范畴,简称"
语义范畴"
数量短语及类型
数"
量"
实际上是两个有联系但并不相同的概念。
一定含有"
的含义。
(饭量,课时量,工作量)"
则不一定含有"
(2+3=5)国外一般都不说数量词或数量短语,而说"
量词"
、"
量项"
或者"
量化成分"
在汉语中还有另外一种含义,指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如"
个、条、张"
年,月、日"
斤、两、尺、寸、公尺"
我们不能用量词来代替数量词或数量短语。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有四种形式:
1.数词+量词+(名词):
三本书、两次、五天(定量);
2.数量词+(名词):
很多书、许多人、不少耕牛、一些课本(不定量),"
许多"
不少"
很多"
等表约数的词,这些词本身含有量。
3每+数词+量词+(名词):
每一本书、每三年、每一周(周遍性数量);
4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
这/那三本书、这/那三次、这/那三年(有定数量)。
数量短语在现代汉语里的作用
1表示数量:
今天买了很多书;
晚上喝了不少酒。
2指代作用:
今天他钓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鱼。
3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
a一+量词+(NP)+也/都+不/没有+VP(周遍性主语句)("
所有NP都不…"
)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
一个人也不认识;
一个字也不认得;
一个也不好;
b数量词1+动词+数量词2(表示"
每"
的数量结构)三个人住一个房间;
三天生产六万吨煤。
4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
他抓了我一道血印子。
作为形容词的"
多"
少"
都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
(简答)多/少苹果、多/少书
应该看作述宾结构:
多于苹果/书、缺少苹果/书。
也不能修饰带"
名词作定语:
多的/少的苹果、多的/少的书("
多余"
缺少"
)。
注意:
名词前一旦带有数量词,作为形容词的"
就能带上"
作定语,多的/少的一箱苹果、多的/少的一捆书。
说明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短语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既可以表示存在,也可以表示活动,表动态。
戏台上摆着鲜花"
但如果在"
名词语"
前加上数量短语,看发生什么?
戏台上摆着两盆鲜花"
这样就只有存在之义,而没有动态之义了。
这说明,表示活动的"
句式排斥数量范畴。
领属范畴对汉语语法的制约作用
(1)木头桌子坏了。
(2)桌子腿儿坏了。
他们的变换式不同。
(2)式如果理解为"
桌子坏了一条腿儿"
,就可以变换为:
桌子只坏了腿儿。
而
(1)中没有"
木头坏了一张桌子"
的说法,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变换式。
原因就是"
木头"
桌子"
之间没有领属关系,而"
腿儿"
之间却有领属关系。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自主:
行为动作是动作者能主观决定并自由支配的,有意识的。
吃、喝、看、帮助、讨论、参观、考虑、休息"
不/非自主:
行为动作是动作者无法决定和支配的,无意识的行为动作。
病、看见、忘记、感染、变质、知道"
一下"
表示不定短时量时,只能出现在自主动词后面,不能出现在非自主动词后面。
第八讲汉语虚词研究
虚词意义研究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更加"
越发"
同:
同是书面语词,都能用于比较,都能用来表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异:
总是跟时间因素相联系,适用于不同时间平面,不用于同一时间平面;
它的末尾一定要带"
了"
("
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只能用于两项比较。
既能用于两个时间平面,也可用于一个时间平面。
可以用于两项以上的比较。
表示程度的加深;
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程度加深。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反而"
的语法意义:
表示实际出现的情况或现象跟按常情或预料在某种前提下应该出现的情况或现象相反。
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
又"
并"
当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不是一般人所想的、或不是自己原先所认为的那样的情况时才能用"
只能用于直接否定前提条件的句子里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