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387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Word下载.docx

在人及环境的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及适应良好。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适应良好和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

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

工作切入点:

1.人生来就有及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又称能力视角。

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

1.非疾病假设。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中看到希望和转变。

2.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

3.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

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完整及全体,在评估和介入过程中队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

1.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2.任何伤害都有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4.通过及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

所谓“改变媒介”,就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改变媒介促使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促进服务对象及资源系统之间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及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改变媒介系统”。

是一个团队共同工作。

服务对象系统

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服务对象系统可以使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分为“现有服务对象”,即主动求助。

“潜在的服务对象”,即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帮助,或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的对象。

求助并不一定就成为“现有”或“实际”的服务对象,需评估其需求是否及机构功能相符。

目标系统

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而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满足及问题的解决经常及其所在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要将环境作为目标系统去改变和影响,从而作为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满足需要创造条件,一步步达到改变的目标。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而言,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

它可能是个人、家庭、社区、团体、组织、政策等。

行动系统

是指那些及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为了实现及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将及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行动系统。

同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之间的工作步调。

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识别任务)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通常需要完成的任务顺序是:

首先从服务对象系统获得授权并及之订立助人关系签约,其次需要辨别出目标系统,最后再发展实现目标的行动系统。

2.(明确改变)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及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确定行动系统)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社会工作知识准备)社会工作者必须及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及一个系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及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

5.(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除了及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改变目标。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评估行动系统)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接案

是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接触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目的:

1.澄清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2.激励服务对象。

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改变。

4.促使服务对象积极参及改变的过程。

5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接案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范围和内容

1.个人性资料。

包括:

年龄、性别、籍贯、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状况等。

2.身体情况。

病史的了解,有无残疾、遗传病及长期疾病等。

3.特点及能力。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

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及当前问题的关系。

心理:

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自我概念、情感及行为方式等。

4.所处的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及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成长背景、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等。

归纳为:

个人:

1.生理2.心理3.认知4行为

环境:

1人际2成长3学习4工作5生活

预估

是在接案后及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工作关系后的又一个收集资料以对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为制定有效的介入计划打下科学的基础。

是暂时性的结论。

预估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2.个人主观经验(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及使用方法等)

3.解决问题的动机

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生理:

健康状况,活力水平。

情感:

处理情绪、挫折和愤怒的能力。

智力:

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做决定的能力)

环境资料:

1.家庭状况

A家庭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收入、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等)

B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夫妻、父母、兄弟姐妹、亲子)

C家庭规则(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及家庭的权威关系)

D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如何表达期望、需要和情感等)

E家庭关系,包括家庭内的次系统

F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

2.社会环境

A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

B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

C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

D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

E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预估方法

社会生态系统图

在人及环境这个着眼点的前提下,要满足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必须有足够资源,必须鼓励人及环境做“正面积极的互动”。

在现实生活中,人或家庭的需要可能因下面几项原因而未能得到满足。

1环境中资源的不足2因某些原因不能获得资源3资源未能有效协调4因缺乏有关的知识或技巧而未能获得所需资源。

因此个人及环境间未能成功进行“互动”。

生态学的观点就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及环境的互动,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

功能:

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及这些系统的关系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

非正式系统:

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同学等

正式系统:

社会系统(工作单位、社团、俱乐部、协会组织、工青妇组织、联谊会、休闲娱乐会员服务、互助组织)

专业系统(社会工作者、精神健康工作者、教师、律师、医护人员、营养师、院治疗师、心理学家、政府公职人员等)

计划

计划是基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通过预估阶段的探索,制定服务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一个理性思考及做决定的过程。

介入

是社会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运用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内资动机、潜能,共同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从“人及环境”的社会生态理论视角出发,直接介入行动关注提供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消除问题。

1资源空缺:

创造资源,进行政策倡导。

2不了解现存可以使用的资源:

宣传、指导,使服务对象了解。

3知道存在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但不使用:

帮助其了解资源,并使用。

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以便使服务对象能运用现有外部资源)

1.了解现有资源。

A正式服务资源系统,是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

有由政府提供的机构服务(社区工作站);

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机构服务(中华慈善会、紧急救助站等);

按人群划分的(养老院、福利院、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妇女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

B非正式服务资源项目,是满足服务对象所需要的重压资源系统。

包括:

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邻居、同学和同事等。

自助小组。

互助会。

2.转介。

是把服务对象的需要同资源连接起来的过程。

需注意:

A征得服务对象同意。

B向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介绍信和相关转介材料。

C转介后的跟踪服务。

3.资源倡导。

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作用,将服务对象及资源系统连接起来。

作为资源经纪人的技巧:

A评估需求B识别资源C转介D确定获得资源并能使用。

作为倡导者的技巧:

A收集资料及问题,分析,形成报告B通过正式渠道提交政府相关部门,或通过媒体发表C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4增能。

技巧有:

A协助服务对象发现优点或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取代消极的。

B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意识,了解相关资源。

C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评估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结案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生命存在的需要,即生活照料。

社会存在的需要,即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国籍。

2.发展的需要。

A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

B拥有受教育的机会C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

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

人为伤害主要包括:

儿童虐待: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

儿童忽视:

包括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忽视,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及接触社会机会的忽视。

儿童剥削:

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及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

4.社会化需要。

A培养儿童基本生活技能B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C使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D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的问题:

(一)儿童生存的问题:

1.新生儿健康问题2.儿童营养问题3.儿童户籍问题

(二)儿童发展的问题:

1.贫困的问题2家庭监护的问题。

家长需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及足够的育儿时间和精力。

受家庭监护影响的儿童群体有:

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双双服刑儿童等等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

1.儿童遗弃的问题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犯的问题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传播理念和知识:

母婴保健服务、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一)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

(一)儿童收养服务:

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人或家庭招募、收养人或家庭评估、收养人或家庭培训、送养儿童及收养人或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接案

(二)家庭寄养服务

(三)机构养育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

(一)定义:

个案辅导是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干预服务中形成的一种服务方式,适用于帮助儿童消除和改善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困惑或者偏差,是有效改善儿童个体的消极情绪、偏差行为和负面社会认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服务过程。

(二)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

(三)游戏辅导:

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氛围,以结构式或非结构是游戏形式,发挥游戏的治疗力量,协助儿童重述或再现经历和表达情感,接纳自我和他人,最终实现预防和解决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实现同伴融合、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的一种辅导模式。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

(一)团体辅导的类型

1、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

应对同伴压力、学习压力等

2、儿童治疗性团队辅导:

为高风险儿童提供行为、态度或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以及为身心受到创伤儿童提供康复为主。

(二)学校辅导课程

(三)离异家庭儿童团体辅导

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一)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

1、社区能够保障儿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2、社区有条件让儿童及同伴见面和玩耍

3、社区能够保护儿童免遭伤害

4、儿童在社区里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环境

5、社区能为儿童提供所需的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服务

6、儿童能参及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

7、社区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作用,尤其是在及儿童相关的社区事务中。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及工作机制

(三)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倡导等。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及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及追求理想的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及问题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把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2、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

“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3、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不需要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奖惩。

观察历程有四个步骤: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生过程D增强过程

学习理论认为:

“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的主要组成,影响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来源有四方面:

成就实现、替身经验、口语说服、情绪激起

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及治疗的最终标是“自我规划”,青少年要实现自我规划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诱发改变、类化、维持。

三种治疗技术:

实例楷模法认知楷模法激发自制力

4、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青少年时期是形式运思期阶段,该阶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态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务或问题,开始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断,并解决周围问题。

5、社会文化论主要观点:

青少年的发展时社会期望的产物。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次文化(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某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则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认同他们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

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观点:

“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时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

不同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

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标签”

3、社会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胥提出“人何以不犯罪”才是要探讨的问题。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及社会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会联系,便不会轻易犯罪。

社会联系有4个构成成分:

A依附感家庭、学习是青少年的重要依附对象,依附程度越高,犯罪行为越少

B承担感即责任感,为自己的理想或期待而付出的行动。

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其理想,犯罪的可能性就小。

C参及感越多参及家庭、学校、社区等组织的活动,犯罪概率就越小

D信念指对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的认同。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信念。

社会联结理论及其他犯罪理论的区别在于:

探讨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约束力,而非探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压迫力、推动力或诱发力。

4、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把不同理论进行整合。

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

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正面联系、临界联系、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整合性特征(如下)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的程序逻辑模式主要包含7个环节:

资源投入、活动/服务、服务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逻辑联系

三、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1、辨识认定论,有四个自我辨识及认定类型

A辨识有成者,曾经经历危机,并通过谨慎的衡量解决了危机。

此类人有较高水平的内在调整及社会适应能力。

B辨识预定者,不会经历危机,但对职业、意识形态有所承诺。

有较高的顺从于循规性,但适应力较差。

C辨识迟滞者,意志面临危机,个性少独断性,会因经历危机而焦虑

D辨识混淆者,无危机也无承诺者。

对人生发展没有选择,也不关心,对他人亲密度低,也欠缺较好的社会关系。

2、韦恩斯坦的“自我探索历程”

四、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

(一)理论基础

Wood的职业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认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及了解,包括能力、兴趣、人格、需求及价值观等。

要先能掌控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后,才开始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

五、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历奇辅导就是将青少年放在一个新奇的环境中,让他们跳出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区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经验,让他们得到成就感,并将成功经验转化未来生活的参照。

辅导定义包括四个元素:

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

4个训练模式:

历奇波浪、野外挑战、情感反思、多元创意

六、青少年空间

1、社会参及2、增能理论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4、社会参及

4、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后事安排8、一条龙服务

老年人的问题

1、疾病及医疗的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及健康维护服务

2、及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二、认知及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最常见的4个认知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第一,珍惜生活,活在当下。

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建构生命的意义

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遗憾。

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宽慰,弥补遗憾。

第五,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主要包括:

老年伴侣的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及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主要介入措施:

1、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

(二)临终关怀

1、控制疼痛和症状2、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问题3、丧亲后续服务

(三)丧亲问题

1、提供情感支持2、代表老人及其家长争取合理权益

3、提供相关信息4、做丧亲辅导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