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5312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27Word文件下载.docx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神权与王权结合

选D 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

占卜的官员,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

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

3.“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

选D 根据分封制的含义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而康熙封的亲王,只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但没有封地。

4.(2014·

贵州模拟)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选D 材料认为立贤在选拔人才方面优于立嫡,但争之易生,而立嫡就可避免这样的问题了,这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选择D项。

5.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选D “家天下”体现君主专制,这是不能变更的,对应题目的君主专制的刚性。

“公天下”表明选官制度的灵活性,适当吸收各个阶级阶层的人士进入官僚系统,相对应题目“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故选D。

A、B、C项无从体现。

6.(2014·

湘潭质检)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选B 材料中“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的意思是不实行分封制,“使后无功伐之患”,意思是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的肯定。

7.(2014·

黑龙江模拟)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选B 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赦免申屠嘉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故选B项。

8.(2014·

潍坊模拟)“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选B 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B项。

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9.(2014·

石家庄模拟)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

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选C 材料反映汉唐时期不断削弱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加强皇权,权力逐渐集中。

故选C。

10.《合肥晚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城西桥——穿越古今命运多舛”的文章,对于其中的部分内容,某班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蓓蓓:

不能据此就说明当时已有进士科考试

B.晶晶:

这段材料只是传说,不能作为史料

C.欢欢:

报纸刊登的内容肯定是确凿无误的史料

D.莹莹:

该材料需要严格考证才可以确定其真伪

选C 根据“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也就是公元222年,城西桥动工修建”可知,关于该桥梁的修建具有传说性,B、D正确,C错误;

进士科为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考试的选官科目之一,A正确。

故C符合题意。

11.(2014·

祁阳模拟)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选A 汉代实行察举制、征辟制,选官依据是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即需才学兼备。

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注重“以文取士”而非科技素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12.在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有皇帝家仆的性质;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

明清时期取消丞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公天下意识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家天下”意识不断强化D.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选C 家国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整个封建时代皇权不断强化,而官僚机构只是皇帝旨意的执行机构,据此及材料可知C正确。

A项与题意相反,错误;

中央集权的强化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故B与题意无关;

家族式统治并不能说明皇帝治理国家能力的不断下降,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

烟台质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4分)

材料二 以下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态度?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

(2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分)

(1)问结合材料可知为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问考查了唐代三省六部制及其进步性;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是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3)问直接考查科举制的作用;

第(4)问则是对明清时期强化专制设立内阁、军机处及其消极影响的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1)实行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三省六部制度。

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

(3)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清设军机处。

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4.(2014·

临沂质检)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

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

……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

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

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

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

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8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裁体制”形成?

本题以唐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为主题组织两则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注意从地位下降和职权分割两个角度归纳特点;

(2)题,可从加强皇权、降低行政效率、增加财政开支等角度分析影响;

第(3)题,注意省略号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和“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可以分析“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

(1)宋代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而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

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处处受其他部门掣肘。

(2)扩大了决策部门及决策者的数目,达到互相制衡,加强了皇权;

既集思广益,却又降低行政效率;

官员数目大增,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上升;

宰相处理的民政经常涉及军事和财政问题,如果宰相与枢密使和三司使未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政策便难以施行。

(答出三层意思即可)

(3)中央各常设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

由于掌管各种政务的官员职级相同,部门之间如有冲突或合作,需要君主介入和仲裁,这就抬高了君主在日常决策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