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5269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八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第1章13节第2课时第1周周五发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④()⑤海洋()⑥海洋()

⑦()⑧()

()。

①陆地降水②陆地蒸发③植物蒸腾④水汽输送⑤海洋降水⑥海洋蒸发

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

下渗。

2、阅读课本第4页第1段内容,思考地球上水循环可分成哪三个方面,每方面水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

[1]()循环,其途径为:

()、()、()冷却凝结成云()...循环不断;

[2]()循环,其途径为:

()冷却凝结成云()...循环不断;

[3]()循环,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的联系途径:

()()()

()、()、()海洋、()...循环不断。

[1]陆地水体循环,其途径为:

②陆地蒸发、③植物蒸腾、冰川升华冷却凝结成云①陆地降水...循环不断;

[2]海洋水体循环,其途径为:

⑥海洋蒸发冷却凝结成云⑤海洋降水...循环不断;

[3]海陆间循环,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联系途径:

⑥海洋蒸发④水汽输送①陆地降水

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

下渗海洋、⑥海洋蒸发...循环不断;

【课本中“一定的条件”主要指()和(),这是地球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还包括

水的(),这是水循环的内在因素。

地球水循环能持续不断主要依靠()循环,循环途

径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它使地球上的水能从低处到高处,

从海洋到陆地。

【课本中“一定的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这是地球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还包括

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这是水循环的内在因素。

地球水循环能持续不断主要依靠海陆间循环,循环途

径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水汽输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它使地球上的水能从低处到高处,

3、阅读课本第4页表1-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慢的水体是(),更新最快的水体是

(),更新周期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水体是()和()。

3、阅读课本第4页表1-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慢的水体是冰川,更新最快的水体是

大气水,更新周期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水体是河水和湖泊淡水。

4、阅读课本第4页第2、3段,完成填空: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

()、()和()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

活动中,常常通过(),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请举例说明对这段内容的理解: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

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雨水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它滋润了陆地上的植物,而植物使水更多更久地储存在陆地上的土壤和岩石中,为动物(包括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人类建造水库、发电站、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开采矿产等等活动,对地表有很大的改造,严重影响了地球的水循环。

第2课时三、水资源的分布

1、阅读课本第4页第4段,完成填空: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汇集而成的。

因此,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和同期()之(),就是提供地表和

地下(),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

显然,它和某个地区的()密切相关。

如果某地区的(),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从全球范围看,(),

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

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

显然,它和某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

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2、课本第5页思考与讨论:

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的原因:

2、课本第5页思考与讨论:

[1]一些城市人口

数量过多,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水资源超过了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造成供不应求;

[2]人类的生活污

水和工业污染等对一部分水资源造成污染,以至于人类不能直接利用该部分水资源,而大自然对水体净化

能力和城市中人工污水净化的能力都是很有限的,当水体污染超过水体净化时,便极易发生供水困难。

3、课本第5页活动:

[1]根据[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

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思考,平均年径流量=()。

根据表1—2计算结果,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思考,平均年径流量=平均年降水量—平均年蒸发量

亚洲和南美洲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比较丰富;

非洲和北美洲水循环比较活跃,但可供人们使用的

水资源比较贫乏;

欧洲和大洋洲水循环不活跃,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也比较贫乏。

[2]根据世界各大洲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年径流量的排序不同,可以看出:

人口数量越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即使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只要人口数量过多,都可能会发

生供水困难;

而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区域,但由于人口数量较少,人均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反而较高。

4、阅读第5—6页,概括我国水资源情况,结合图1—4描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完成第6页思考与讨论。

我国水资源情况:

4、阅读第5—6页,概况我国水资源情况,结合图1—4描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完成第6页思考与讨论。

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相当贫乏,

是世界上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区域及东南沿海

省份水资源丰富;

北方淡水资源贫乏,特别是西北部省份严重缺水;

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缺水。

[2]时间分布是不均衡。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北方更加明显。

浙江省水资源情况:

【浙江省水资源情况:

我省处于丰水带,春夏降水丰富,秋冬降水稍少,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比较丰富,

但有些城市人口众多,存在用水紧张的情况。

四、水与生命阅读第6页至第7页图1—8,完成1、2、3填空

1、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现在()中。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之一。

2、在植物的各大()中都含有水,但同一株植物的()是不同的,如()

含水量较高,干种子含水量较少;

不同植物的()也是不同的,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

说明水是植物的()。

3、在热带干旱地区生长的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特别粗壮,最多可以储存5000升水;

仙人掌为了适应缺水的环境,进化出特殊的结构:

()肥厚可以储存很多水分,外面包着透明致密的蜡质层,()演

变成针状,这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保持体内水分的含量,而()发达,可以充分吸收地下的水分;

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植物生长茂密,千姿百态,各有特殊的结构适应水资源丰富的自

然环境。

【这说明,植物各器官结构的功能跟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水资源情况总是相()。

1、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2、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

说明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热带干旱地区生长的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茎特别粗壮,最多可以储存5000升水;

茎肥厚可以储存很多水分,外面包着透明致密的蜡质层,叶演

变成针状,这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保持体内水分的含量,而根发达,可以充分吸收地下的水分;

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密,千姿百态,各有特殊的结构适应水资源丰富的自

【这说明,植物各器官结构的功能跟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水资源情况总是相适应。

阅读第7页至第8页,完成4、5、6填空

4、水是动物生存的(),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植物,如()的含水量高达98%左

右,日常食用的海蜇是()的一种,它是经过脱水、腌制而做成。

动物也有特殊的结构()缺水

的自然环境。

骆驼胃里的水脬(pāo)具有()的功能,一次喝大量水后,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

危险,它的鼻子可以嗅到几千米之外水源的气息,这使骆驼可以很好地()沙漠里严重缺水的环境。

5、水是人进行()的重要物质。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摄入较多的水对

人体几乎是()的,但短时摄入大量的水会造成人体“水中毒”;

人体内严重脱水会有()。

6、概括生命与水的关系:

4、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如水母体的含水量高达98%左

右,日常食用的海蜇是水母的一种,它是经过脱水、腌制而做成。

动物也有特殊的结构适应缺水

骆驼胃里的水脬(pāo)具有贮存水的功能,一次喝大量水后,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

危险,它的鼻子可以嗅到几千米之外水源的气息,这使骆驼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里严重缺水的环境。

5、水是人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摄入较多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但短时摄入大量的水会造成人体“水中毒”;

人体内严重脱水会有生命危险。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摇篮。

1.2水的组成(1课时)

一、水的电解(阅读第8—9页这部分内容,完成填空)

1、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上发生了变化,

但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这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1、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但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这属于(物理)变化。

2、第9页活动:

电解水实验。

【[1]右图装置说明:

在水电解器的两支大小相等的玻璃管里注满水,两支

玻璃管的下端开口通过加有水的水槽链接起来,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硫酸等),接通直流电源,

把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电极称为阳极,把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电极

称为阴极。

[2]仔细观察:

水的颜色、状态为(),两个电极上出现了(),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V阳极:

V阴极=()。

水的颜色、状态为无色液体,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V阴极=1:

2。

[3]判断气体方法:

①“阳氧”: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管产生的是氧气;

“阴氢”: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

管产生的是氢气;

②管内液面下降较大的,即产生的气体体积大则为氢气(图中管B);

另一支管即为氧气;

用()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用()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

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氧气的()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助燃性,

以后化学知识学习中,都用这个方法检验、鉴别氧气。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

火焰,这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

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的化学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助燃性,

[4]该实验说明水在()的条件下,生成了(),可表示为:

()

【化学表达式】,这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4]该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表示为:

水氢气+氧气

【化学表达式】,这属于化学变化。

二、水分子的构成(阅读第9—10页这部分内容,完成填空)

1、()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七上124页),水是由()构成的,

氢气由()构成的,氧气由()构成的。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七上124页),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组成。

从第9页图1—11水电解的

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和()。

可以说:

水这种物质是由

()组成的。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氢和氧组成的。

【错误说法1: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因为氢气和氧气放在一起是不会直接形成水的。

【错误说法2:

2个水分子由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构成,因为每个氢气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独立的粒子,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独立的粒子。

3、第10页思考与讨论:

从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水在()的作用下,水分子先()

(该过程极其短暂),然后原子在()作用下(),形成()。

从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该过程极其短暂),然后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4、原子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在1803年提出,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5、归纳水的物理性质:

4、原子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20℃时密度为1000千克/米3,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糖、盐等)。

1.3水的浮力(3课时)

第1课时一、浮力

1、11页图1-15活动:

[1]将一个瓶盖旋紧的空塑料瓶竖直压入水中,手感觉到(),

【空瓶压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手感觉到()】;

[2]将手松开后,瓶子运动情况是();

将乒乓球压入水底释放,运动情况看得更加清楚。

[3]该实验说明:

答案:

[1]将一个瓶盖旋紧的空塑料瓶竖直压入水中,手感觉到(受到向上的力),

【空瓶压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手感觉到(受到的力越大)】。

[2]将手松开后,瓶子运动情况是(竖直向上浮起);

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2、第11页图1-16活动:

课本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最小刻度值是(),()挂在

铁架台上。

[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F1=()牛,此读数为物体的()力;

课本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2N),最小刻度值是(0.1N),(竖直)挂在

[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F1=(1.35)牛,此读数为物体的(重)力;

[2]再将物体浸入水中一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慢慢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断加大,

直至刚好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继续将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不断加大,发现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再将物体浸入水中一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0.8)。

直至刚好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断变小);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再变化)。

[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发生变化说明了();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越大,所受到();

物体浸没水中后,所受到(),

说明()。

[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发生变化说明了(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体积越大,所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越大);

物体浸没水中后,所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不变),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无关)。

3、如果把水换成其它液体,重复以上实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可以归纳出:

()都会对

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

浸入包括()和()。

从图1-16活动中,

可得出浮力的测量方法:

F浮=(),即(),

这种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是()。

(所有液体)都会对

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

F浮=(G-F2),即(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减去物体浸入液体中时的弹簧测力计读数),

这种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是(被测物体既不会溶于水也不会吸水)。

第2课时二、阿基米德原理

独立阅读、思考12页“探究:

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1、2、3内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空瓶压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手感觉到受到的力越大”,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物体浸入

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物体的形状、物体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

体积的多少...

2、课本中的假设: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据七上20页“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等于()。

支持这个假设的生活经验有:

根据七上20页“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等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游泳时,人进入水中的身体部分越多,感到越易浮起来;

把水桶、脸盆或

球类压入水中时,压入越深,感觉越费劲;

...

3、根据图1—17所示器材,写出“定性研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的实验操作:

3、根据图1—17所示器材,写出“定性研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实验操作:

慢慢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断加大,直至刚好浸没水中,观察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继续将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不断加大,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现象:

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断加大,直至刚好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断变小;

继续将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不断加大,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再变化。

定性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越大;

物体浸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所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不变。

继续独立阅读、思考“探究:

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4、5、6、7内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填空:

4、[1]要定量研究水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需要做:

测出物体每次浸入水中时所受

浮力的大小以及排开水的体积。

[2]图1—18中,量筒的作用:

溢杯的作用:

烧杯的作用:

测出物体每次排开水的体积;

当水装满到溢口处,物体放入水中时,物体排开的水就会从溢口处流出去;

接住从溢杯溢口处流出的水,倒入量筒。

[3]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

[3]实验中需要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