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75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碑》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一)揭题导入、质疑猜读。

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

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作者读的是什么碑?

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

作者为什么要读碑?

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

为什么是“读”碑?

对呀,我们平常常说的是读书、读课文是吧?

刚才听了你们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觉得这几个问题是值得大家去研究的。

作者到底读的是哪一块碑?

(板书:

什么),是怎么读的?

怎么)为什么要读碑?

或者说他从中读出了什么?

为什么)

让我们边读书边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从这个问题开始,(指着“什么”)作者读的是哪一块碑?

生:

(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知道的?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是的,课文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他读的是——

(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图文结合、感知碑形。

同学们,这块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亲眼看到过吗?

咱们先来粗粗读读吧。

看到过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学,肯定还记得,它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8个鎏金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就是纪念碑的——(出示词语“题词”,示意读)

它的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出示词语:

碑文)读一下这个词儿。

这碑文一共有150个字,大家快速地把这段碑文自个儿读一读,读读熟。

(多媒体出示碑文)

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一女生动情地朗读)

在这个碑文当中,它提到了“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这几个时间段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谁知道?

1840年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纪念碑的底座上,是巨大的——(出示词语“浮雕”,示意读)

一共有10幅,记录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战争史,整座纪念碑有37.94米高,比天安门城楼还要高,是我国最大的纪念碑。

所以课文中这样写——(多媒体出示),一起读这个句子。

“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三)紧扣字词、理清文脉。

同学们,课文就是写了作者刘成章读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经历,咱们赶紧自个儿快速地读读这篇课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读书收获。

你们读得很投入,而且还有一定的速度,非常不错。

初读课文的时候,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标好自然段序号。

盛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字词学得怎么样了。

(多媒体出示词语:

满当当、风雨剥蚀)

(生齐读词语,师纠正、提醒两个多音字“当、剥”)

(出示词语:

浮想联翩,引导学生读。

什么叫“翩”?

谁查过字典?

表示快速地飞。

这里指什么在飞?

思想在飞。

(生脱口而出)

你看这个字多有意思啊!

“扁”加一个“羽”字旁。

有了羽翼,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了。

所以是——“浮想联翩”。

赶紧在桌上把“翩”这个字书空一遍,这个字很有意思,把它记住。

记住哦,有些字的意思是可以根据它的字形来联想的。

接着读一下这三个词,读——(多媒体出示:

络绎不绝、体会弥深、沁入我心)

什么叫“络绎不绝”?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有很多人在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络绎不绝”。

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多到什么样的程度?

你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念给大伙儿听。

“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

你看,人多得就像半凝滞的河水在缓缓流淌。

可见当时人群接连不断和密集的程度。

这么一读句子,我们就知道“络绎不绝”的大概意思了。

可见,联系课文的语境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再来读一下第二个词“体会弥深”。

谁来给这个“弥”字找个近义词?

“弥”就是“甚”,“更”的意思。

对!

体会“弥”深就是体会“更”深。

那这一回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找近义词。

找近义词也是个好方法。

再读第三个词。

(齐)沁入我心。

这个“沁”字的意思,有谁查过字典?

(生摇头)

盛老师查字典了,很有意思,有两种解释,(大屏幕出示两种意思“渗入;

透出”)

两种意思正好相反,那你觉得在这里选择哪个?

渗入。

没有异议,都是选“渗入”。

那我再举一个例子,“额头上沁出了冷汗”,应该选择哪种意思?

(齐)透出。

(微笑)看,查了字典之后,就可以让我们对有些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

同学们词语都学得不错,那我再问问大家,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梳理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请你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你觉得作者读碑,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可以同桌商量商量。

梳理好了吗?

先写什么?

先写了作者看了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是作者第几次读碑的经历?

第一次。

对,第一次读碑的经历。

也就是说,先写了他初次读碑的经历,是不是?

初次读)你能接下去说吗?

他以后又无数次读过碑。

是的,以后又多次读了碑。

多次读)

再接下来,又写的是什么呢?

他去读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读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再来读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

也就是说,他把两块纪念碑放在一起——对比读。

对比读)。

厚重的碑

接下来,就让我们渗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深入地去读碑,好吗?

作者说,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先要读九龙泉纪念碑这条——注释,那我们也先来读这条注释,好不好?

那是课文哪几个小节?

(迟疑地)6到13自然段。

写九龙泉纪念碑应该是6到11自然段,对吧?

让我们来读读这部分课文,看看在九龙泉纪念碑当中我们能读到什么。

拿起书,赶紧自个儿读一读。

(一)读懂注释、积蓄情感

读了九龙泉纪念碑,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你觉得纪念碑上的名字多不多?

(齐)多!

你从哪里读出名字特别多?

“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这“字的……字的……字的……”,三个“字的”里面看出来是吧?

既然都是在写“字的多”,他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重叠、密密麻麻”,这样写有什么不一样?

他在强调这些名字特别多。

你觉得这么一反复,名字就更多了是吧?

咱们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生合作读:

整个碑上,是字的——;

字——;

字的——。

你还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到了名字的多?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

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

既然正面和背面都一样,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它的正面和背面,都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子分开,反复强调,可以看出烈士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牺牲了这么多。

请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一女生深情朗读)

男女合作读。

这么多的名字,都像宝贝似的储藏在这块纪念碑上。

同学们,你么看,(大屏幕滚动出示九龙泉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字,配上悲伤的音乐)这就是镌刻在南泥湾九龙泉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字。

其实只是一个团。

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的战士们,在敌后白手起家,创立了主力兵团,在无数次对敌斗争中,杀敌无数,许许多多的战士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这么多的名字都镌刻在纪念碑上,(多媒体出示)

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读两遍:

“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碑上,都是字的——;

字的——字的——”。

每个名字都很普通,但每个名字都曾经演绎过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我们随意打开一位烈士的资料来听一听吧。

(播放介绍烈士陈彦的录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