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739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几何图形为垂线;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几何图形为陡峭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几何图形为直角双曲线;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几何图形为相对扁平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几何图形为水平线。

14、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数学表达式为E=

(L是劳动力,W是工资率)

15、现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为两类:

A和B,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16、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代替;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值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

1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1)要素替代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4)劳动力本钱占总本钱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18、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希克斯技术进步

(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

19.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表现在:

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

二是使生产本钱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我记得是教师让回答这段的,所以写上参考〕

【取决于:

(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与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供给的几个要点:

〔1〕个体决策〔2〕个体意愿(3)时间要素

3.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4、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1〕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

100%

〔2〕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

〔3〕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5、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

〔8〕其他因素。

6.哪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一,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悲观性劳动假说。

总的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

7.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8.悲观性劳动假说:

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9、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念: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0、劳动力供给分为5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11.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

1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13.效用概念:

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14.基数效用:

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置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置到最大的效益。

15、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量随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的变化而变化。

16、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变化对商品消费量变化的比:

边际效用=

17、边际效用递减:

随着消费量增加,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18、总效用不在增加,边际效用为零。

1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20、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章

1.古典经济均衡含义:

〔1〕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

〔2〕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同时具有以上两个方面含义的均衡称为古典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2.依照均衡市场的覆盖X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是指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种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3.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定性的不同规定,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

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间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动态均衡分析如此相反,认为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

4.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型: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

5.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所谓均衡工资就是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

6.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在供求双方反向变化时,例如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造成降低工资的压力,而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形成提高工资的推力,最终结果取决于两种力量的比照。

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8.劳动力市场是比拟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困难的。

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4〕在劳动力供求既定的前提下,还有一些原因使得劳动力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如信息的传递速度、经济体制与劳动体制、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因素。

9、自愿失业概念:

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

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

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10、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1〕组织结构;

〔2〕组织原理。

11、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

〔2〕过去兴旺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与过去相比,如此已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3〕从历史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如何:

内部劳动力市场特比强调,企业组织内部的劳动力分配要通过企业内定的组织惯例、章程或者制度等来进展。

在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分析中,由于劳动力的分配被认识是通过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进展的,因此,诸如工资差异的状况就被看成是劳动了分配的重要因素。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并不否认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但同时强调企业内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与外部市场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之间有者重要的的性质差异。

(教师留了问题没画答案,自己整理的。

在129页)

13.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如此:

〔1〕职位管理上的规如此;

〔2〕薪酬管理上的规如此;

〔3〕教育、培训的规如此;

〔4〕劳动关系的规如此。

第四章

1.劳动时间:

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支出劳动力,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在劳动时间以外,劳动者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

一般为工日或工时,工日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工时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小时的时间。

3.工日不仅包括实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还包括未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停工待料,停电等非生产时间〕和非全日缺勤的时间。

4.劳动时间的特征:

〔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

〔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5.劳动时间的功能:

〔1〕计量功能;

〔2〕指标功能;

〔3〕保证个人与社会维持和开展的功能;

(4)人际交往功能。

6、准固定本钱的X围:

招聘本钱、教育培训费用、为削减人员,支付的退职金、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7.兼职工作与超时工作的区别:

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

而兼职工作如此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

8、纵观各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全日制就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

〔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

9、道德风险:

表现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中得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便监视或监视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的支付程度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

〔也成隐蔽行为问题,广义的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难以观测或者监视另一方的行动。

狭义的道德风险是指保险机制使投保人缺乏一种自我约束或自我防X的动力。

10、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增加有效劳动供给量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一种监视制衡机制;

〔2〕完善和强化劳动报酬激励机制。

11、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5〕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开展。

12、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了解第159—160页。

第五章

1、人们生命周期发生变化表现在:

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2、为什么要上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有两个观点:

〔1〕把大学教育看做人力资本投资,〔2〕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

3、婚姻的经济意义终究是什么:

〔1〕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这种下降源于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2〕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婚姻所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拟优势。

4、对于养育子女的两个经济观点:

〔1〕把子女看做提高父母的效用的耐久消费品;

〔2〕把子女作为投资品加以考虑,那么应该期望将来能够从子女处得到满意的收入;

而作为消费品去认识,拥有子女能提高父母的满足度。

5、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因素:

除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程度和工作兴趣之外,主要有养老金制度、社会经济环境、个人生理条件三个方面。

第六章

1.工资的形式:

〔1〕根本工资;

〔2〕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3〕福利。

2、根本工资:

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者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局部。

3.根本工资的具体形式有:

工资率,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4、工资率的概念:

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5、货币工资概念:

是指雇员以货币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

6、实物工资:

雇员以实物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

7、名义工资:

未经过价格修正的货币工资。

8、实际工资:

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9.计时工资的根本特征是:

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10.计件工资:

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11、计件工资的适用X围:

〔1〕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并能以此反映工人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2〕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

〔3〕产品品种比拟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企业等。

12、计时与计件工资两种工资形式的区别在于:

〔计量劳动的方式不同。

13、工资具有哪些职能:

〔1〕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

〔2〕激励职能;

〔3〕调节职能;

〔4〕效益职能。

第七章

1.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有:

〔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

〔2〕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与物价水平的变动;

〔4〕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

〔5〕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

2、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

〔1〕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异因素;

〔2〕分配形式;

〔3〕企业经济效益。

3、企业经济效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2〕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3〕原材料价格的变化;

〔4〕产品的销售状况;

〔5〕新产品的开发与试制;

〔6〕企业在不同效益水平时期工资分配实行“以丰补歉〞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7〕企业劳动管理水平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第八章

劳动就业:

1、定义:

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2、根本条件:

〔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

3、就业人数比率=

100﹪

4、充分就业的内涵:

〔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

在某一种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承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

在现实中,有些人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

〔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

总之,充分就业一般说来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充分就业实现时,并不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摩擦性失业与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

失业:

1、概念: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2、失业的界定是以劳动力是否面向市场为依据。

如果他们没有从事市场工作,如只是从事家务等非市场工作,且没有在市场上寻找工作,就不能算作就业,也不能算作失业,即只有面向市场的经济活动人口,才能计算为就业人口或失业人口,否如此为非劳动力。

3、失业率=

4、年失业率=

5、1994年我国开始承认有失业。

6、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7、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呢?

经济学家们认为与下述因素有关: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不断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又不断的离开劳动力市场,这样频繁的交换工作,使得失业率逐步上升;

〔2〕工资刚性程度增加。

工资刚性一方面与最低工资立法有关,由于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因而提高了人们承受就业的工资标准,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失业,另一方面,也与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增大有关;

〔3〕失业保险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向失业者提供不同标准的失业救济金;

〔4〕结构性失业增加。

新兴行业的快速兴起,传统的劳动力教育和知识结构已不能够满足时代需要,所以市场上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失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空位需要填补。

8、研究就业和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

〔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

〔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

9、奥肯法如此: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

10、影响就业的因素:

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

11、就业弹性=

当就业弹性等于1时,说明就业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

当就业弹性小于等于0时,说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甚至减少了就业岗位。

第二节:

1、萨伊的就业理论:

〔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

〔3〕萨伊法如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X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2、凯恩斯的就业观点:

凯恩斯理论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

〔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3、凯恩斯提出的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

〔1〕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放弃节约原如此,鼓励消费;

〔3〕应该采取提高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4、菲利浦斯曲线明确:

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

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就慢。

菲利浦斯曲线明确理由:

失业率低意味着劳动力的短缺和较高的总需求水平,这时雇主竞相雇佣劳动力,结果引起工资较快增长;

反之,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过剩和较低的总需求水平,工资的增长也就会放慢。

5、配第-克拉克定理定义:

是以假设干个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这种时间系列是和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

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将增加。

第四节

1、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与其他类型失业。

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3、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1)行业广且涉与人员多;

〔2〕失业期限较短。

4、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是否完善;

〔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如果社会福利安排过于慷慨,如此不利于鼓励人们积极谋求职业。

5、结构性失业定义:

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文化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

6、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结构性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结构性失业往往与产业的兴衰、经济的区域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两者又都与技术进步有关;

〔2〕失业周期较长〔这是因为造成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如技术进步使大量的工人被机器设备取代,或经济不景气、产业衰退迫使大批的工人失去原有工作等,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和改善。

〕。

7、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

〔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

8、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

〔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9、隐性失业的特征:

〔1〕外表上就业;

〔2〕无法准确识别。

10、其他失业类型种类:

〔1〕季节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自愿失业。

第九章

1、人力资本理论的与经济学家代表:

〔1〕舒尔茨:

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由于在人力资本理论上做出的卓越贡献,舒尔茨荣获了197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贝克尔:

代表作《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3〕明塞尔:

其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异。

他发现收入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在人力资本的质和量上存在差异。

2、人力资本的含义:

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3、人力资本的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存在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4、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