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156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都记事Word格式.docx

”这句话让全世界的游客都趋之若鹜。

我想单单是登上长城,难称好汉,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双脚努力的爬到最高处,才可称之为好汉。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人类是大自然的征服者,是宇宙的精灵,天生就有英雄好汉情结,所以征服长城是我们每个游客的愿望。

由于旅游行程的安排,我们早上六点半就被导游带到了长城脚下。

我们眼前的长城正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

登上这座古老的城墙,就有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

远远望去,苍松翠柏,群山环绕,绵延起伏的古城墙更显得古朴厚重。

我们一家三口,随着人流向上攀登。

此时,长城上的人并不多,但在“好汉说”鼓舞下,几乎个个都神采奕奕,信心满满。

儿子小身板还可以,就是稍微胖了点,平常也缺乏锻炼,这陡峭的坡和高低起伏的台阶有点难为他了,一路上喊着不爬了。

妻子由于穿了一双新买的鞋,样式好看,但中看不中用,一路上脚已经吃尽了苦头,磨出几个水泡,也一直在向我打退堂鼓。

可我想,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并不是散散步的,而是不留遗憾的。

在我的不断坚持和鼓励下,妻儿咬着牙,相互搀扶着,还是终于登顶了。

其实,困难就是这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你不能战胜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既然是一大清早,长城顶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大家都在用手机和相机都最美好的瞬间永久的珍藏。

我们也请其他游客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全家福,如果没有我的坚持,这张珍贵的全家福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在下长城的时候,儿子似乎过了身体上的疲劳极限,脚步飞快的向前冲。

倒是是妻子脚上的水泡让她举步维艰,但她还是很坚强,拒绝了我的搀扶,凭着自己的毅力走了下来。

如果有好汉证的话,我们一家三口应该是实至名归。

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自己,把英雄好汉的美名永远地留在了这古老的城墙之上。

古韵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在故宫的大殿中穿行,仿佛走入了时空隧道,走入了神秘的皇家宫廷生活。

皇帝在哪里上朝听政,在哪里学习读书,在哪里生活。

后妃在哪里生活,宫女在哪里生活,太监在哪里生活,皇宫的规矩如何,紫禁城的风水建制有什么讲究等,这些都可以在这神秘的紫禁城中找到答案。

导游那滔滔不绝的讲解,让我有些记不住了。

这古老而恢宏的皇家宫廷,是一部凝固了的历史,承载了多少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多少腥风血雨,多少爱恨情仇,真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一路走一路拍着,总想把这恢宏灿烂的建筑永久的留在脑海里,把这封建王朝的伟大遗产永久的珍藏。

儿子对这些讲解和拍照不太感兴趣,只是一路上拼命的渴着水,不停地说饿了。

妻子的脚上的水泡仍然让她疼的揪心,可她还在不停地配合着我照相,还要不断地安抚着儿子,真有点难为她了。

紫禁城太大了,承载的东西也太多了,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看点皮毛,甚至连皮毛都算不上。

我们在历史的巨人面前,始终是渺小的。

所以,即便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看到,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还不了解,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伟大的古老宫廷建筑中穿行过,从这尘封的历史边走过,我已经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凝固历史背后的神秘和厚重。

颐和泛舟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我们的颐和园之旅是从乘坐龙舟,重温慈禧水道开始的。

两岸细柳低垂,似在低语;

阵阵清风拂面,似在倾诉。

龙舟缓缓在古道上穿行,两岸建筑古朴典雅,似乎真的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此刻,导游正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讲述着慈禧水道的由来,以及乾隆皇帝的风流韵事。

弃舟登岸,眼前广博灵秀的昆明湖美景尽收眼底,远远望去,万寿山巨大的轮廓依稀可见。

在把这美景收入相机之后,导游又引领我们登上了游览昆明湖的游船。

北方缺水的地方,有如此广阔的水系,让我吃惊不小。

导游说这里的平均水深只有1.7米,我想如果没有贪图享乐的清朝皇室,今天我们也看不到这江南水乡才有的园林景观。

此刻,昆明湖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来往的游船川流不息,星星点点,两岸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典的园林建筑星罗棋布,此刻仿佛身处梦里水乡。

此时,著名的十七孔桥映入眼帘,这是仿造卢沟桥建造的。

儿子在课文中学过这方面的内容,此刻也滔滔不绝,还与导游讨论着桥上到底有多少只石狮子。

再一次弃舟登岸,我们来到了当时慈禧和光绪皇帝生活和听政的皇家庭院。

虽然不及故宫紫禁城般雄伟壮观,但也足以体现出皇家的豪奢和威严,一切都遵循着皇家的礼法和建制。

每年的暑期,慈禧和光绪都会来到这里避暑游玩。

这位大清王朝的“老佛爷”,曾经三十多次来到这里,可谓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现代京都

一路上,导游用标准的北京话说着北京的风土人情,非常自豪地谈着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个生动鲜活的北京城已经浮现在我脑海里。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有“三多”。

第一,就是人口多。

截止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达2170.5万人。

这足可以解释这个古建筑群占据巨大面积的都市,为什么会寸土寸金了。

第二,就是车多。

目前北京机动车的拥有量达到每3.5人一辆,而且每天都有两个汽车牌号是限制出行的,即便如此,早上7点到9点,下午6点到8点,也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人流量大的惊人,这也就是北京为什么是著名的“堵城”。

我们在最后一天赶火车的时候,也尝到了“堵城”的厉害,不得不下车步行到火车站去。

第三,就是立交桥多。

路是一座城市的血管,只有大路畅通,城市的运转才不会受到制约。

而城市立交桥就是把小血管合理有效疏导的交通枢纽。

北京大大小小的立交桥,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已经修到了北京六环了。

鸟巢,就是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

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

赛后成为北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中国科技馆,始建于2006年5月9日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随着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启动,新一轮的北京建设和发展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包括:

交通、住宿、场馆、服务等建设都将紧锣密鼓的全面展开,腾飞的北京又将吹响新的号角。

 

清华寻梦

北京有中国最为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此次行程就包括对清华大学校园的游览。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

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从这里走出了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14名两弹一星功臣,600余名院士,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

旅行社特意邀请了一位清华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导游,带领我们参观这中国殿堂级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这是一位机械制造系的大三学生,皮肤黝黑,非常健谈。

一走进校园,绿树成荫,百鸟齐鸣,一股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现在虽然天气炎热,但已经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旅行者,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感受这最高学府的文化洗礼。

走了不到五百米,就是清华大学新生接待处,一些满面幸福的学生和家长们正在办理着入学手续。

在一个上写有“清华园”巨大的牌楼面前,我们被这神圣的三个大字所震撼,这是多少莘莘学子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梦想,这是多少希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梦想进入的大门。

大家纷纷驻足留影,把这神圣的三个字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清华大学目前在校生有四万多,其中本科生有一万多,研究生有二万多。

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学霸的聚集地,各地的高考状元和优等生都被召进这里深造。

在一座碑石前,我们停下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清华大学的校训。

上面写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

这是百年名校教书育人之根本,也是清华人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我们这个团的学生成员都在此留影,希望把这八个字铭记在心。

转过一座教学大楼,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前面有一座石墩,上面有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圆盘,石头上的字迹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稀可见,写着“行胜于言”四个字。

导游说,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风,清华人应始终明白,行动永远比言语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前面走过了几座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温婉幽静的荷塘,几个在池塘边看书的学生看见我们来了,都纷纷走开了,也许我们的到访打扰到他们了。

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中的原形。

此时,朱自清先生对荷塘描写的优美文字又在耳边响起,真是人在景中走,思绪在空中飞。

导游说,这里在冬天是滑冰场。

可我庆幸不是冬天来到这里,不然这美丽的荷塘只能停留在文字里了。

游览结束了,校园景色固然优美,让我体会更深的是清华人朴实的校训,踏实的校风。

因为这些,才让这百年殿堂级的名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之才。

京味绕梁

重游北京,让我对京味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北京人说话,可谓京腔京韵,非常纯正好听,让人倍感亲切。

也可以说北京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带团的导游,晨练的大叔大妈,向我们推销商品的小贩,司机师傅,饭店的服务员,无一不让我感受到这浓浓的京味。

就普通话而言,我们南方人永远要甘拜下风,那种北京话里标准的卷舌音,永远是我们的死结。

北京天桥的绝艺,也是老北京留下的宝贝。

比如:

气功、轻功、硬功等。

现在练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表演团队也不多了。

那一声声的吆喝,那叫好声,欢呼声,赏钱的叮当声,似乎也已经渐行渐远了。

但流淌在北京人血液中的京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其实,还有捏面人、皮影戏、大碗茶、京戏等,无不让我们这些南方游客艳羡,只有正宗的北京人才能享受这京味绕梁的感觉。

谈到北京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我们当然不能不提北京烤鸭。

那只有北京十三陵那一块才能养出来的鸭子,那只有北京全聚德才能烤出来的鸭子,那只是在北京才能吃到的正宗的烤鸭。

只要想一想,都味口大开。

总之,京味里绝少不了这烤鸭的香味。

还有这北京的导游,也向我们传递出热情、健谈、好客的京味。

北京二千多万人,有两万名导游。

对我们游客而言,他们才是我们了解北京,喜爱北京的原因所在。

热情的介绍,周到的服务,善意的提醒,无不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情味,一种厚重的京味。

写在尾声

十年的北京之约,期待了很久,收获了很多。

长城上又多了妻儿的好汉足迹,故宫中留下了我们访古的足迹,慈禧水道上留下了我们对历史的畅想,中国科技馆里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清华园里畅游让儿子有了未来的八年约定。

还有什刹海、王府井、鸟巢、水立方等,处处让人震憾,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据说,要把北京的大小景点玩一遍,至少要有一个月的时间。

我想大可不必如此,不如给下一次一个念想,旅游就是玩一种心情,就是当你需要的时候就快乐地去做的事情。

一心放松,二游京城,三伏之天,四环定居,五环里约,六朝古都,妻儿同游,八月酷暑,久久等待,十年之约!

再见北京!

北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