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875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构造教案Word格式.docx

第三章墙体

本章节主要讲述墙体构造。

第一节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第二节墙体构造

第三节墙面装修

第四章楼地层

本章节主要讲述楼地层构造。

第一节楼地层的设计要求和构造组成

第二节楼地面构造

第三节顶棚构造阳台与雨篷构造

第五章楼梯

本章节主要讲述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构造。

第一节楼梯的组成及类型

第二节楼梯的尺度及设计

第三节楼梯的细部构造

第六章门与窗

本章节主要讲述门窗构造。

第一节门窗的形式与尺度

第二节木门窗构造

第三节金属及塑料门窗

四、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讲课(电教)

实验

习题课

课外

上机

电教

4

合计

24

8

总计

40

五、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与建筑制图课的关系:

建筑制图课侧重于制图的基本原理,本课程则侧重于从建筑构造的角度去识图、制图,这两门课在知识体系上有紧密的配合。

与工程预算课的关系:

学习建筑构造的各个部分的组成及组成的原理,对于工程预算中涉及到的一些材料费的选取有一定的联系。

与装饰材料课的关系:

在本门课程中对室内设计系列课程以及建筑设计基础、家具设计等课程做制图能力的预备。

与室内设计课的关系:

通过对建筑构造的学习,为室内设计的平面布局、空间环境组织都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与中外建筑史课程的关系:

两者都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

中外建筑史更多地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建筑的外观形态,研究建筑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

本课程则侧重于从建筑学、力学的角度研究建筑的构造组成原理。

六、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樊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XX大学社

参考书:

赵敬辛.建筑构造.科学

制定:

焦盼盼

审定:

孙冠东

批准:

牛玖荣

2009年3月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教案编写时间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

课程代码

总学时:

讲课:

练习: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郭平平

职称

授课对象

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年级:

11级 班级:

114、115、116

教材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樊振和,XX大学

参考资料:

(1)建筑构造,赵敬辛,科学

(2)建筑构造,姜涌,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建筑构造的概念,了解建筑构造的任务、房屋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在房屋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特点,教学以讲授为主,配合一些图片的展示,并组织现场参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筑构造的概念及各组成部分;

(2)建筑构造各部分的功能及特点;

(3)建筑构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建筑构造各部分的构成原理;

(2)建筑构造的识图。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第1次课

第2次课

第3次课

第4次课

第5次课

第6次课

第7次课

第8次课

第9次课

授课章节

第二节建筑的分类

第二节楼梯的尺度与设计

学时

备注

第次课

第10次课

教案(分教案)

学时:

8学时

章节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的概念;

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和组成;

熟悉建筑的类型、工业化、模数制。

明白影响建筑及其构造的因素与原则。

重点:

建筑的组成和定位轴线的设置

难点:

模数制中的模数及适用X围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1)建筑的组成

(2)建筑的分类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与设计原则

学时分配:

8课时

教学方法:

(1)电子课件讲义配图片课堂及现场讲解

(2)师生互动,课堂及现场问答讨论

作 业

思考题: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

参考

资料

(1)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樊振和,XX大学

(2)建筑构造,赵敬辛,科学

(3)建筑构造,姜涌,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本课程第一次上课,讲的比较慢,目的在于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课程体系,逐步深入、接受专业知识。

建筑构造是指房屋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构配件)在一定的要求下,如何的建造,即建造的理论和建造的方法。

房屋建筑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墙(柱)、楼地层、屋顶、楼梯和门窗是房屋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1)基础:

是墙和柱子下面的放大部分,承受房屋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传递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基础的形式是根据上部建筑物和下部地基而确定的。

(2)墙或柱:

是布置在房屋的内部和四周,主要作用是承受屋顶和楼板的等构件的活荷载和自重、分隔内外部空间和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

(3)楼地层或地坪层:

是房屋建筑水平方向的构件,主要承受人、家具和设备的重量,分隔高度空间。

(4)屋盖:

是房屋建筑顶部的水平构件,主要承受雪雨和上人荷载,进行保温、隔热、防排水的围护。

(5)楼梯:

布置在房屋建筑的北向,建筑的中部和两侧,起着垂直上下交通联系和疏散的作用。

(6)门窗:

布置在墙上的适当部位,门的作用主要是交通联系、分隔和疏散,窗主要起采光、通风和眺望的作用,它们还有分隔和围护的效果。

一栋房屋建筑除了上述六大基本构件外,根据使用要求还有一些其它构件,如阳台、雨蓬、台阶、烟道和垃圾道等。

其中把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构件称建筑构件,而建筑配件则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第二节建筑的类型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用的空间。

准确讲是满足功能要求,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照美学的法则,通过对空间的限定,创造出来的人为的环境。

任何建筑都是由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建筑的类型习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修建数量和规模大小、层数多少、耐火等级、耐久年限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不同类型的建筑又有不同的构造特点和要求。

一、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

(一)居住建筑:

住宅、公寓和宿舍

(二)公共建筑:

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办公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建筑、体育建筑、旅馆建筑、博览建筑、园林建筑、广播电视通讯建筑、纪念性建筑、生活服务性建筑、司法建筑、福利建筑和集会建筑,。

二、按建筑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

(一)大量性建筑:

指建造数量较多但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如住宅、幼儿园。

(二)大型性建筑:

指建造数量较少,但体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如航空港、电影院。

三、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一)低层建筑:

1—3如幼儿园、敬老院、园林建筑和体育建筑。

(二)多层建筑:

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3层以上的建筑,应用广泛。

在住宅建筑中,又将7—9层称为中高层,由于不经济,建议不用。

(三)高层建筑:

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X》中规定,≥24m非单层民用建筑和≥10层的住宅建筑称之,如宾馆、酒店、公寓和写字楼。

高层建筑根据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又分为一类高层建筑,二类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第三节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一、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包括自然界和认为的影响因素,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外界作用力外界作用力

包括人、家具、结构设备、风力、地震力以及雨雪荷载等,荷载对选择结构类型和构造方案以及进行细部构造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2.地理气候条件

建筑所处地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如日照、温度、风、降雨降雪、冰冻、地下水等对建筑构造影响和很大。

对于这些影响,在构造上必须考虑相应措施,如防水防潮、防寒隔热、通风防尘、防温度变形、排水组织等。

3.人为因素

如火灾、机械运动、噪声、撞击等的影响,在建筑构造上需采取防火防振和隔声等相应的措施。

(二)使用者的需求

在建筑构造设计中,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尺度、心理要求非常重要。

如门洞、窗台和栏杆高度;

走道、楼梯、踏步的高度;

家具设备尺寸以及建筑构造所形成的内部使用空间热、声、光物理环境和尺度等。

使用者的心理需主要是使用者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和尺度的审美心理需求。

(三)建筑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条件指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等。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建筑构造做法不能脱离,应采用先进的技术。

(四)建筑经济

主要指建筑造价要求对建筑装修标准和建筑构造的影响。

大量性建筑多属于一般标准的建筑,构造方法也是常规做法,大型公共建筑,标准要求高,构造做法上对美观也更考究。

二、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很多,构造设计要同时考虑这许多问题,设计者根据以下原则,应分清主次和轻重,综合权衡利弊而求得妥善处理。

(一)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刚度,安全可靠,经济耐用。

(二)技术适宜——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必须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

(三)经济合理——注意就地取材,节约材料,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能耗和造价。

(四)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

4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基础的埋深因素,基础的分类与构造。

基础构造及适用X围

地下室防潮与防水构造

(1)基础概述

(2)基础分类与构造

(3)地下室组成与构造

4课时

基础由哪几部分组成?

经过大量实地的照片的学习,配合一些现场施工的视频的观看,达到了对基础构造的较深入认识。

基础是墙和柱子下面的放大部分,它直接与土层相接触,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给地基。

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

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与基础又密切相关,若地基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补救,从工程造价上看,一般4、5层的民用建筑,其基础工程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10%~20%。

(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

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式基础和联合基础。

1.条形基础

基础是连续的带形,也称带形基础。

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因为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可将柱下基础沿一个方向连续设置成条形基础。

2.独立式基础

独立式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

独立式基础主要用于柱下,将柱下扩大形成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为墙承重结构,并且基础要求埋深较大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亦可采用对立式基础。

为了支撑上部墙体,在独立基础上面设置基础梁或拱等连续构件来支承墙体。

3.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当柱子的独立基础置于较弱地基上时,基础底面积可能很大,彼此相距很近甚至碰到一起,这时应把基础连起来,形成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如果地基特别弱而上部结构荷载又很大,即使做成联合条形基础,地基的承载力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将整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梁或板,形成片筏式基础。

片筏基础根据使用的条件和断面形式,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片筏基础整体性好,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广泛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

(二)按基础的材料和基础的传力情况分类

按基础材料不同可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按基础传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种。

采用砖、毛石、混凝土、灰土等抗压强度好而抗弯、抗剪等强度很低的材料做基础时,基础底宽应根据材料的刚性角来决定。

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型民用建筑。

刚性基础因受刚性角限制,当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能力较差时,如按刚性角逐步放宽,则需要很大的埋置深度,这在土方工程量及材料使用上都很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基础就可以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地下室由于经常受到下渗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气和地下水的侵蚀。

因此,防潮、防水问题便成了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可能时,地下水不会直接浸入地下室。

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这时,一般只做防潮处理。

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水不仅可以浸入地下室,而且地下室外墙和底板还分别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和浮力。

水压力大小与地下水高出地下室地坪高度有关,高差愈大,压力愈大。

这时,对地下室必须采取防水处理。

一、地下室防潮构造

地下室的防潮是在地下室外墙外面设置防潮层。

具体做法是:

在外墙外侧先抹20mm厚1:

2.5水泥砂浆(高出散水300mm以上),然后涂冷底子油一道和热沥青两道(至散水底),最后在其外侧回填隔水层。

北方常用2:

8灰土,南方常用炉渣,其宽度不少于500mm。

  地下室顶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应设置水平防潮层,使整个地下室防潮层连成整体,以达到防潮目的。

二、地下室防水构造

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以下三种:

沥青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和弹性材料防水。

(一)沥青卷材防水构造

卷材防水是以沥青胶为胶结材料的一层或多层防水层。

根据卷材与墙体的关系,可分为内防水和外防水。

卷材铺贴在地下室外墙外表面(即迎水面)的做法称为外防水(又称外包防水)。

此外,还有将防水卷材铺贴在地下室外墙内表面(即背水面)的内防水做法(又称内包防水)。

这种防水方案对防水不太有利,但施工简便,易于维修,多用于修缮工程。

地下室水平防水层的做法,先是在垫层上作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上涂冷底子油,底面防水层就铺贴在找平层上。

最后做好基坑回填隔水层(粘土或灰土)和滤水层(砂),并分层夯实。

(二)防水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防水结构是由防水混凝土依靠其材料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目的。

分为普通混凝土和掺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两类。

(三)弹性材料防水

我国目前采用的弹性防水材料有:

①三元乙丙橡胶卷材;

②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地下室防水作为隐蔽工程,应先验收,后回填,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以保证防水层的质量,避免后期补救工作给使用带来的不便。

第四章墙体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

了解提高外墙保温能力的措施。

墙体的类型、承重方案和细部构造

外墙保温能力的措施

(1)墙体的内容及设计要求

(2)墙体构造

(3)墙面装修

隔墙的类型有哪些?

经过大量实地的照片学习,配合一些现场施工的视频的观看,达到了对基础构造的较深入认识。

一、墙体类型

墙体在建筑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分隔作用,是房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楼板与屋顶被称为建筑的主体工程。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

1.按墙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

墙体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

内墙是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外墙是位于建筑物四周与室外接触的墙。

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又称山墙。

另外,窗与窗、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

窗洞下部的墙称为窗下墙;

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等。

2.按受力情况分类

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

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称为自承重墙;

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

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

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有金属幕、玻璃幕等。

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架结构。

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按墙体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砖墙、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砌块墙、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石块和砂浆砌筑的石墙等。

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实体墙是由普通粘土砖及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

空体墙内部的空腔可以靠组砌形成,如空斗墙,也可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等;

复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

4.按施工方法分类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墙体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三种。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墙体在建筑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分隔作用,在选择墙体材料和确定构造方案时,应根据墙体的作用,除满足结构方面的要求外、作为围护结构还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要求。

(一)结构方面的要求

1.结构布置方案

墙体是多层砖混房屋的围护构件,也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墙体布置必须同时考虑建筑和结构两方面的要求,墙体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应坚固耐久、经济合理。

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2.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1)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承重墙应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承受楼板及屋顶竖向荷载。

地震区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墙体承载力,对多层砖混房屋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2)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

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

实际工程允许高厚比限值是综合考虑了砂浆强度等级、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横墙间距等诸多因素确定的。

(二)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与隔热要求

在炎热地区,外墙应具有足够的隔热能力,可以通过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墙、土墙等;

也可以在外墙表面选用光滑、平整、浅色的材料,以增加对太阳的反射能力。

采暖建筑的外墙应有足够的保温能力。

为了减少外墙热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来提高保温能力;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

2.隔声要求

对墙体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