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700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学科暑期培训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观察实验现象)玻璃棒和玻璃棒相互排斥,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

(继续按鼠标切换至下一张幻灯片打出实验结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齐声朗读实验结论。

……

约20分钟之后,新课结束,老师简单小结之后用幻灯片打出大量习题,片刻之后便请学生回答。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规律正确运用教学手段,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如果说正确的教学方法体现的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自觉运用,那么,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要合情使用教学媒体。

近几年来,现代教学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可以将先进的、宏观的、微观的和课外的教学信息以电子教材或软件集中传递给学生,而且事实证明视听结合媒体教学的记忆比率要比传统的听觉教学高出很多。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可以加剧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然而,知易行难,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追求一种形式,他们将教学内容在幻灯片上流水账式地呈现出来,使教学流程僵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不佳。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到:

尽管整节课看起来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学生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也能有所了解。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跟着课件转,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忽视新课改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开始的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或许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探究需求,不仅摩擦起电采用了演示实验,而且之后的所有现象都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幻灯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演示实验加投影解释很形象也很简便,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但是,整节课的教授过程完全采用这样的形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本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但是,在此看到的却是机械化操练,课堂气氛很压抑。

综上所述,这节课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

尽管好像将现代教学媒体与物理实验充分结合,能够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稍加推敲就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仍旧像以往那样一味地灌输,而学生也就盲目接受。

如此,师生没有思维碰撞,交流缺失,教学的根本目的又何从谈起?

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

只是敲敲键盘、移动鼠标,一节课就流水似的完成,计算机替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除此之外,在案例一中还存在一个隐性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说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一个特点:

信息量大。

如果运用不当,信息量超过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向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2、盲目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华而不实。

案例二:

作杠杆的力臂的教学片段。

幻灯片展示撬棒撬石头的两幅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定义,指出杠杆的五要素。

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幻灯片展示):

理发剪、瓶起子、筷子、铡刀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及杠杆五要素。

结合力臂的概念,教师利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的功能在幻灯片上示范作力臂的过程。

幻灯片上呈现多个杠杆的示意图,学生练习作图。

教师巡视。

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公布正确作法。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对当代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然而,不少教师却过多重视现代教学媒体而减少用于教学准备的时间,这样的结果往往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华而不实。

案例二是一节对“杠杆的力臂”的研究课,这节课的关键在于掌握杠杆的力臂的作法。

我们看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次运用投影,从实物图片到示意图再到动画运用,可以看出该教师还是花了一番功夫的,那么效果如何呢?

也许并不尽如人意,开始的图片导入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认识杠杆,这很好,但是,在之后的作力臂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教师一味地使用动画演示,而没有使用常规的板演,这里就忽略了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动画上,而无法专注动画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由此看出,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目标。

现在我们很多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加区别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刻意营造课堂的“五彩斑斓”。

这样无疑会引起不少学生的兴趣,然而,却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效果。

众所周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但课堂上的精彩演示往往替代了学生的想象力,占据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减少了他们的想象的自由,他们无暇思考或很少思考。

同时,在此期间,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感知差异也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1、应明确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

案例三:

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教学设计。

师问生答,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起到复习效果。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必须知道哪些物理量?

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思考后回答:

液体的质量和体积,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

请学生上台操作如何使用托盘天平,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设计完成后,请一组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并将设计的表格上台投影,老师给予鼓励、学生点评。

根据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和表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评价交流:

老师讲实验步骤以图片的形式(课前准备好)在幻灯片上重现;

用托盘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m1,

将被测液体(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为m2,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为V,则ρ=(m2-m1)/V。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该实验方案中存在的误差,并提问;

若将被测液体换成食用油,该方案还可取吗?

学生思考、讨论,逐渐认识到液体的残留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需要记录的数据。

多媒体教学重点在“辅助”,属于特殊的“教具”,切忌以教具代替教师主导性作用。

首先,在教学策略的实际上应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教学过程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但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就需要解释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同时,现代教育处于网络媒体时代,海量信息随时可用,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网络信息并且时常变化教学策略。

这样使学生时时具有新鲜感,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在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教师应发挥主导性作用。

我们知道,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技术水平上,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制作出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教学课件,那他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再次,在课堂讲授上的主导性作用。

学生获取知识最根本的手段仍旧是教师的讲解,同样精彩的课件学生自己揣摩理解和教师指导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一目了然,因为教师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教学课件背后隐藏的教学目标以最简单、最易记的方式告诉学生。

当然,这里的指导是在利用教学课件的条件下进行的,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指导。

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主导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的教学,基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而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活跃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三中,我们看到该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用幻灯片将实验方案呈现,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摸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而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候利用了投影,这样的交流与以往的口述形式不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然也比上黑板交流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教师让学生自己投影,使其真正融入到现代媒体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

2、注重现代教学媒体的科学性、实用性原则。

案例四:

“电能”的教学片段。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引入,播放火车运煤、高压输电、油轮运油、管道输油等有关能源供应运输的多媒体课件。

把电能放到能源资源的背景下来学习。

学生观看、思考,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进行新课

1、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和应用。

2、电能的单位和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电能的单位之后,观察电能表及其使用。

(电能表是演示器材,表上数据较小,表盘转动不容易看清楚)教师将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案例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片段

播放凸透镜成像的FLASH动画,依次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帮助学生回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印象。

根据现有经验,进行现代媒体教学的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媒体的正确使用上,还在于前期的教学课件的选材和制作上。

所以,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大胆创新,但不能想当然,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做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选文本、图片、影像都须准确无误;

其次,选择原始素材时尽量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避免因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出错等问题;

第三,课件制作一定要重实效,这里切忌过分追求动画、影音效果,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我们看案例四和案例五,这两个案例尽管都没有烦琐华丽的多媒体演示,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引用多媒体技术,却解决了学生的可视性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了优化课堂的效果。

综上而言,我们认识到,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恰如其分地运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思维伸展得到保证、理解记忆得到加深,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当然,恰如其分的运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

不仅学习多媒体技术,更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认真做好教材文本的研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法,最终明确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

二、正确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结合。

新课程理念已经在当代教育中深入人心,新课改要求我们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反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教学媒体为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它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良好的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的,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整合”。

(一)存在的问题

1、“死守”传统媒体阵线,无视现代媒体。

案例一:

“分子热运动”教学片段。

打开香皂盒很快闻到香皂的香味,为什么能闻到香皂的香味?

是因为香皂的气味跑到我们的鼻子里了吗?

(停顿几秒。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他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16.1-2的实验来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观察课本上的图16.1-2,阅读实验步骤。

将图中的玻璃板抽调后,我们将看到下面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上面装有空气的瓶中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有二氧化氮进到上面的瓶里去了。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却还能向上跑,说明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其实,这说明了气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即: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到花园闻到花香,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

观察课本上的图16.1-3的实验,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扩散现象还能发生在液体之间,液体分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中考作图专题复习课片段。

(预先布置学生完成作图题讲义:

囊括了光的反色、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作力的示意图、作杠杆的力臂、设计电路图等几乎初中阶段的所有作图题类型。

上课铃声尚未响起,老师就已经认真地将讲义上的图按照顺序在黑板上画出来(由于黑板空间不够,先画了6幅)。

上课铃声刚响,老师点了6位学生上黑板作图,随后逐一点评。

在确保班上每位同学都已经掌握了这6道作图题之后,老师将黑板擦掉,接着画下面的图……

科学技术和社会变革的迅猛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教育的观念在转变,教育的内容在更新,教学的手段也日新月异。

从目前中学的教育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运用了电教媒体。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和老师还是缺乏现代教学观念,习惯于按老样子上课,这显然与新课改脱钩,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如案例一,该教师采用的就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利用文本已有的内容进行反复讲解、论证,似乎很有条理,解释得很清楚。

但是,再形象的文字也比不上视觉媒体对学生感官的刺激。

尤其分子运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不通过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学生恐怕很难理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现代教学媒体为什么会被忽视呢?

其实根据对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某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致,相应的现代教学媒体投入也会变少,当然,这种现象只是一种客观原因,而且正逐渐减少并最终消亡,所以,这不是根本原因;

其次,有些学校领导对现代教学媒体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为了“达标”,仅作投资而已,不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现象也正在逐渐消失;

第三教师存在着怕麻烦的心理,总觉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如传统教育手段方便,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有些教师缺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想用却无从用起。

上述原因中后面两点直接导致案例一中情况的出现。

有设备而不用,何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媒体的利用率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案例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一位非常敬业的教师,甘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课前就将图一一画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节省上课的时间。

这样认真负责的态度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但是他的付出能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呢?

我看未必!

这是一节中考复习课,到了这一阶段,学生通过第一轮复习,对一些基本题型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这类作图题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完全没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重复,那样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教师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到那些容易犯错的题上去,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作最小的力臂、画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

而对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题型可以通过投影正确答案的方式一带而过,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2、矫枉过正,一切皆以现代媒体为主。

“浮力”教学片段。

(幻灯片展示图片)一艘轮船徜徉在水上,载了很多人,为什么没有沉下去?

因为它受到了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

生1:

受浮力。

生2:

不受浮力。

(学生基本分成两派争论,都想试着说明理由,但又有点说不清楚。

(播放FLASH动画)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铜柱体的重力,将铜柱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引入浮力的概念,介绍应用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思考,猜测。

生活中我们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

将一个空饮料瓶按入水中,越往下压感觉越费力,而且发现水面越高。

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提示帮助一下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

浮力是一种力,为了比较方便,我们应该把它和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

教师播放FLASH课件(阿基米德实验)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适当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提升教学效果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有些教师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盲目追求“数字化”,一堂课完全依赖电脑和课件,传统媒体已经完全被抛于脑后。

我们来看案例三,这节课的重点是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但是该教师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整堂课都选用了FLASH动画演示,完全不给学生任何动手的机会,这样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教学目标又何从谈起?

诚然,动画的演示是精彩的,它又使实验过程既形象又简捷,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学生有可能产生记忆偏差,因为学生往往会受精彩动画吸引,而忽略动画背后所隐含的内容,在这里是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真正明确如何测量浮力来得更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说,这节课本身效果应该还可以,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但是却放弃了物理学科的灵魂——实验,这对学生长期学习物理必定产生不良影响。

任何教学媒体的运用,讲究的都是其使用质量,充分发挥其优势,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可归纳为几点:

第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就比没用的效果好。

忽略了课件的质量、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课件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媒体的选择与组合不当等现象皆而有之。

第二,有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上得越多越好,对文字教材内容毫无选择地盲目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对于那些传统手段能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去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结果是事倍功半。

第三,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中用的媒体越多越好,不从实际出发,追求形式上的多媒体,忽视了媒体的优化组合,只是媒体的频繁更换。

结果教学结构不紧凑,教学效果华而不实。

第四,有的教师认为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档次越高越好,忽视常规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作用。

结果是常规媒体没用好,高档媒体用不好,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误入盲目追求高档设备的怪圈。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媒体并不是“特效药”,不能“包治百病”,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是盲目地放弃传统教学媒体就是正确的使用方法,一味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忽视其他传统媒体的作用是不可行的。

(二)应对策略

1、明确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适当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电磁继电器”教学片段。

播放动画展示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开关,发生了危险,以警示人们不要直接操作高压电路;

再放录像,工厂里有很多机器都是由强电流驱动的,可是工人师傅利用按钮来控制机器,这是为什么?

难道工人师傅不危险?

(学生观看,思考)

其实工人师傅按下只是继电器的开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磁继电器的知识,你们想了解它吗?

想知道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教师出示实物的电磁继电器,并问:

它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它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阅读教材76页的内容,结合电磁继电器的实物举手回答问题。

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的。

给予肯定表扬并请生1从实物上将各部分指出。

当有较小的电流通过D、E流入线圈时,电磁铁把衔铁吸下,使B、C两个接线柱所连的电路接通,较大的电流就可以通过B、C带动机器工作。

教师表扬生2,并总结:

电磁继电器由两部分电路组成——低电压、弱电流的控制电路和高电压、强电流的工作电路。

它其实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一种开关。

播放FLASH动画展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闭合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电路产生电流(用黄色的虚线表示电流),电磁铁吸引衔铁,工作电路接通,产生电流(用红色的虚线表示电流),机器工作。

介绍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FLASH动画展示电铃及水位报警器的工作过程。

对教学媒体而言,首先没有一种“全能媒体”。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

同样每种教学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教学和学习。

我们来看案例四,教师首先利用录像引出电磁继电器的概念,然后结合传统文本与实物加深学生对电磁继电器的认识,再通过动画展示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最后展示继电器的种种运用。

我们说,如果教师只是利用实物以及文本,那么学生对继电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基本认识上,对个体素质较高的学生而言,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和教师的讲解也许能不错地掌握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且还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出继电器的运用,但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还有一些学生也许就达不到这种程度,这时,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

于是,该教师利用动画进行生动展示,很好表现出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此时所有学生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都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无形中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最后的动画展示,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生活中,这也正反映了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

2、各类教学媒体之间应相辅相成。

“热机”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

加热装水的试管,把塞紧的橡皮塞从试管口喷出。

分析能量转化的情况,引出热机的概念。

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介绍人类利用热机的历史进程:

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强调热机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出示内燃机模型,介绍其结构,演示其运作过程,请学生通过讨论讲解其原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FLASH动画重现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强调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重点强调压缩和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及做功冲程的作用。

现代教学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各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媒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用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模型、实验器材,是传统物理教学中最为生动的媒体。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很多复杂的实验操作已经完全可以用3D动画进行演示,可以说在这方面,现代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有着不断取代的趋势。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一定要注意对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合理结合使用。

如案例五,演示实验就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