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 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388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学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企业管理学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企业管理学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企业管理学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企业管理学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学 5.docx

《企业管理学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学 5.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学 5.docx

企业管理学5

第五章经营决策

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关键在决策。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如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人力、财力、物力怎样分配利用?

投资方案如何选择?

生产过程怎样组织?

产品通过什么方式和价格去销售?

如何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等等。

对这些未来的经营事件做出决定,首先应确定目标,然后拟定多种备选方案,经过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出优化或满意的方案,用于指导经营活动。

所以,经营决策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

简单地说,就是对未来经营事件的决定。

企业经营决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规模决策、融资决策、投资决策、营销决策等。

第一节企业经营规模决策

一、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营方针和经营规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

前者是解决一个企业应当生产什么;后者是解决应当生产多少。

经营规模是指一个经营单位或企业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形成的生产能力。

它可用两类指标来衡量。

一是投入指标,即占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主要指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畜禽饲养头数、机械设备数量等,其综合指标是资金占用量。

它是生产能力形成的基础。

二是产出指标,即各种产品的数量或劳务量,其综合指标是产值、净产值、利润。

它是生产能力的体现。

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是规模经济的核心问题,目的是揭示经营规模的适合度,以获取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其分析方法有:

一是生产成本曲线法。

在图6-1中,横坐标是产量,反映经营规模,纵坐标是单位产品成本,反映规模效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揭示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图6-1平均成本曲线

图中:

SA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图6-1中,LAC曲线呈马鞍形,反映单位产品成本随着规模扩大而逐渐降低,至最低点(M)后,逐渐升高,故同M点相对应的规模是最佳规模。

LAC曲线的成因是:

扩大经营规模有利于采用先进机器,实行专业化生产,合理组织劳动协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但规模过大后,会使管理效益递减,不能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使成本逐渐升高。

若是短期决策(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时)则SAC曲线最低点对应的规模为最佳规模。

SAC曲线的成因是:

可变资源的边际收益由递增而递减;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其下降率递减。

二是交易成本曲线法。

上述分析方法侧重于生产成本。

这种分析方法则依据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亦称组织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两者交叉点M所对应的规模就是最佳规模。

见图6-2所示。

 

图6-2交易成本曲线

内部交易成本包括人员管理、劳动成果与劳动报酬的测定计量、管理失误的损失和其他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它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市场交易成本则随着规模扩大而下降,故从降低总交易成本看,M点所对应的规模是最佳规模。

这一分析方法由美国R.H.科斯提出。

他认为“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

”所以,“只有对引起内部组织成本和市场成本的变化作了调查,才能说明企业规模为什么扩大或缩小”,才能对企业的“‘联合’和‘一体化’作精确的解释”。

二、经营规模的制约因素

1.生产工具的性能与劳动协作范围。

经营规模必须为有效利用生产工具和合理组织劳动协作创造条件,采用大型、高效的生产工具或劳动分工细、协作面广时,经营规模应大些;反之,则应小些。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各项作业所用生产工具的性能有大小、高低之分,劳动协作范围有广狭之别,确定经营规模应以多数作业所用生产工具的性能和劳动协作范围为依据。

2.生产过程结合方式与生产专业化程度。

生产过程由若干作业、工序组成,其结合方式主要受产业、技艺特点的制约,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离散型,许多作业、工序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进行,可以由若干经营单位分别承担,以实行作业或半成品生产专业化,使得生产同样多的半成品的经营规模缩小;另一种是连续型,劳动对象难以或不能位移,许多作业、工序需要在同一空间连续地进行,往往由一个经营单位承担,使得生产同样多的产品的经营规模扩大。

3.产品市场供求与市场竞争。

某种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会促使该种产品的经营单位过大规模;反之,则会缩小经营规模。

生产要素市场的状况,关系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从而引起经营规模的胀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获得有利的生产与销售条件,会促使一些经营单位通过股份联合或兼并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或发展为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4.土地资源与资金供给。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载体,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土地边际报酬呈递减趋势,故土地资源的占用量是制约经营规模的一个因素。

土地资源丰富,宜垦荒地多,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人多地少的地方,则会妨碍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资金是运行性经营要素,有了较多的资金,才能从市场购得较多的生产要素,故资金筹集方式和供应量对于经营规模的制约是不言而喻的。

5.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管理是运筹性经营要素,借助管理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

经营者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意味着有能力驾驭较多的生产要素,扩大经营规模。

上述制约因素要通过规模经济的变化而起作用,因为规模经济是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

三、经营规模的决策方法

1.运用保本分析法找出规模经济界限。

保本点分析法,是揭示产量、成本、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保本产量的决策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

一是,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凡某项费用的总额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者,叫做固定成本,如企业管理费、职工的基本工资、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等;凡某项费用的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者,叫做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费、燃料费、计件工资等。

二是,计算单位产品贡献毛收益。

单位产品贡献毛收益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三是,求保本点产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设产量为Q,固定成本总额为F,单位产品售价为P,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V。

当产品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总成本时,下式可以成立:

图6-3

 

 

 

图6-3保本点产量图

当达到保本产量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企业不盈不亏;小于保本产量时,总收入小于总成本,企业发生亏损;大于保本产量时,总收入大于总成本,企业获得利润。

2.运用贡献毛收益法调整生产项目及其规模。

单位产品贡献毛收益是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收益总额是指产品的销售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由于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不同方案对比时,可以不考虑固定成本,故只依据贡献毛收益的大小作为评选方案的标准。

所谓贡献毛收益分析法,就是依据贡献毛收益来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1)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的决策。

现有厂房、机械设备和固定工人所形成的生产能力,除完成原有产品的生产任务外,往往会有剩余,为了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就要开发新产品的生产。

案例6-1假设某粮食加工厂的生产能力,在完成当年粮食加工任务后尚剩余900机器工时,将这部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增加饲料加工项目时,需要投资800元用于购买一台饲料加工机,预计可用10年,年加工饲料450吨,每加工一吨饲料的劳务收入1.8元,变动成本0.4元;如果用于油料加工项目时,则需要追加投资2400元用于购买一台榨油设备,预计可用8年,年加工食油160吨,每加工一吨食油的劳务收入12元,变动成本7元,试问该厂应开发哪种加工服务项目?

[解]该厂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的加工服务项目,不论开发哪种加工服务项目,原先的固定成本不变,故在决策分析时,只考虑新增加的专属设备的成本。

现根据已知数据编制决策分析表(如表6-1)。

表6-1新开发加工服务项目决策分析表

项目

饲料加工

食油加工

1.年剩余生产能力

900机器工时

900机器工时

2.年加工能力

960吨

180吨

3.收费单价

18元/吨

120元/吨

4.单位变动成本

10元

90元

5.单位贡献毛收益(3-4)

8元

30元

6.年贡献毛收益总额(2×5)

7680元

5400元

7.专属固定成本

380元

960元

8.年实际贡献毛收益总额(6-7)

7300元

4440元

从表6-1看出,食油加工的单位贡献毛收益高于饲料加工,但由于饲料加工量大于食油加工量,故饲料加工的年实际贡献毛收益总额大于食油加工,因而在作业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该厂应开发饲料加工项目。

(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当一个企业同期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若其中某种产品发生亏损,是否应停产?

如它能提供贡献毛收益,不应停产;反之则应停产。

因为固定成本总额是不变动的,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贡献毛收益,说明它可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从而使其它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利润增加;若停产,则会使其它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案例6-2假设某企业同期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贡献毛收益的情况如表6-2所示。

表6-2各种产品贡献毛收益计算表单位:

百公斤、元

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合计

1、产(销量)

300

250

400

2、销售单价

20

32

18

3、销售收入(1×2)

6000

8000

7200

21200

4、单位变动成本

12

30

10

5、变动成本总额(1×4)

3600

7500

4000

15100

6、单位贡献毛收益(2-4)

8

2

8

7、贡献毛收益总额

2400

500

3200

6100

8、固定成本总额

800

800

1000

2600

9、净利(或净亏)(7-8)

1600

-300

2200

3500

从表6-2看出乙是亏损产品,但它的单位贡献毛收益是2元,说明每单位产品的收入在补偿其变动成本后,尚可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故不应停产。

如果将乙产品停产时,虽然避免了乙产品的亏损300元,但它原负担的固定成本900元,则要由甲、丙两种产品负担,从而使这两种产品的利润减少800元,其结果是使该企业的总利润减少500(800-300)元,即由3500元变为3000元。

详见表6-3。

表6-3乙产品停产后的盈利情况单位:

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说明

销售收入

6000

7200

13200

变动成本总额

3600

4000

7600

贡献毛收益总额

2400

3200

5600

固定成本总额

1100

1500

2600

同表6-2相比未发生变动

净利润

1300

1700

3000

同表6-2相比减少500元

(3)价格抵于成本的追加定货是否接受的决策。

当一个企业在完成原来订货的生产任务后,尚有剩余生产能力,应否接受价格低于成本的追加订货?

只要追加订货的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即能获得贡献毛收益)就可接受。

因为这时固定成本总额不便,总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减少,从而利润就会增加。

案例6-3假设某运输社会社当年固定成本总额4000元,单位(吨公里)变动成本0.1元,运输单价(每吨公里收费额)0.2元。

年初已接受运输任务8万吨公里。

其收入、成本、利润的预测值如表6-4。

 

表6-4完成80000吨公里运输量的收入、成本、利润预测值

运输量(吨公里)

运输单价(元/吨公里)

作业收入总额(元)

固定成本总额(元)

单位固定成本(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成本(元)

变动成本总额(元)

利润

(元)

1

2

3(1×2)

4

5(4÷1)

6

7(5÷6)

8(1×6)

9(3-4-8)

80000

0.2

16000

4000

0.05

0.1

0.15

8000

4000

现在用户要求以0.12元的运输单价追加运输量2万吨公里,且知该衬当年运输能力为12万吨公里,试问该社应否接受这项追加的运输任务?

[解]追加任务的运输单价0.14元,单位成本0.15元,即每吨公里亏损0.01元。

如果接受追加的运输任务2万吨公里,就会亏损200元。

照此看来,该社不应接受这项追加的运输任务。

但应看到,追加任务的运输单价减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即单位贡献毛收益为0.04元(0.14-0.1),追加任务的贡献毛收益总额为800元(0.04×20000)。

由于追加的运输任务是用剩余运输能力去完成,它不会增加固定成本,即追加任务的固定成本为零,贡献毛益就是利润。

当已知贡献毛收益和固定成本时,便可按下式计算出利润:

追加任务的单位利润=追加任务的单位贡献收毛益-追加任务的单位固定成本

=0.04-0=0.04(元)

追加任务的利润总额=追加任务的贡献收毛益总额-追加任务的固定成本总额

=800-0=800(元)

因为追加的运输任务可以获得利润,故该社应当接受这项追加的动输任务。

从上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追加订货的单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即能获得贡献收毛益)时,就应当接受追加的订货。

如果接受追加订货后会发生专属成本来做出决断,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当接受追加订货。

(4)原材料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自制原材料的固定成本可视为零,单位成本只含有单位变动成本。

对于原材料自制或外购问题,可用贡献毛收益法进行决策。

当自制原材料的单位变动成本低于外购价格(单位贡献毛收益)时,应该用剩余生产能力自制原材料,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如果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自制原材料,还需发生专属成本(如添制专用设备)。

则需求出自制原材料的保本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当原材料的需要量大于保本产量时,应当自制;反之,则应外购。

案例6-4某养猪专业户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加工饲料,还需要投资1200元购置一台饲料粉碎机,按照使用期十年计算,年折旧费120元,年维修费80元,故每年的专属固定成本为200元。

预计自己加工饲料的单位(担)变动成本1元,如果外单位加工时,饲料加工的单价(每担的加工费)1.8元。

试问该专业户所需的饲料是由自己加工好还是外单位加工好?

[解]首先求出自己加工饲料的保本产量,然后做出决策。

 

从上看出,当该专业户的饲料加工数量超过250担时,自加工成本低于外加工成本,故应当购置饲料粉碎机自由加工饲料,以便节省加工费;如果饲料加工数量低于250担时,自加工成本高于外加工成本,则应由外单位加工。

此外,还可采用联户购买和使用一台饲料粉碎机的办法,以便扩大加工任务,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上述解答如图6-4所示。

 

图6-4保本点分析图

第二节融资决策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从不同资金所有者那里筹集资金的财务活动。

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可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和资金成本的大小都不相同。

企业融资管理,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不仅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要力求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一、企业融资的目的和要求

(一)企业融资的目的

企业筹融资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因此,企业融资活动的具体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扩张。

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经营领域的需要而融资。

当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有利时,如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且潜在需求很大时;或发现有利的对外投资机会和经营领域等,企业应不失时机地筹集资金,满足其扩张的需要。

2.偿还债务。

企业为偿还债务而筹资,即借新债还旧债。

这种偿债性筹资,有两种情况,一是调整性偿债筹资,即企业有能力支付到期旧债,但为了调整原有资本结构,继续举债,而使资本结构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二是恶化性偿债筹资,即企业当前没有能力支付到期旧债,而被迫举债还债,因而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3.创立新企业。

新企业的创立,事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购置土地、厂房、设备,支付开办费等;用于购进原材料等。

4.调整资金结构。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就其实质而言,资金结构问题总的来说是负债资金的比例问题。

即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

适当负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但企业负债比例过高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为此,企业应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来调整资金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即企业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二)企业融资的要求

对企业融资的要求就是要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努力提高筹资的综合经济效益。

具体要求如下:

1.合理确定筹资数量。

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筹集资金,都应预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

筹资不足,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资金过多,不能充分利用,会造成浪费,影响资金使用效果。

为此,企业应坚持以需定筹原则,对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进行科学的预测,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量。

2.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来源)主要有:

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它企事业单位资金、民间资金、外商资金等。

企业融资的方式有:

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贷、融资租赁等。

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财务风险各不相同。

所以,企业应在认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最优的融资组合,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3.科学安排融资时间。

资金的筹措,应根据资金的投放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避免筹资过早造成资金闲置浪费,或筹资滞后,错过投放的有利时机。

4.自觉依法融资。

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各方投资者权益。

二、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资金需要量是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科学地进行预测。

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销售百分比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一)销售百分比法

它是根据预计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来预测计划期的资金需要量。

主要用于短期预测,其计算公式如下:

F=FO+K(A-L)+M

式中:

F―预测期资金需要量;FO―基期资金占用量;

K―预测期销售收入增长率;A―基期随销售额变动的资产额;

L―基期随销售额变动的负债额;M―预测期新增的零星资金数额。

在资产负债表中,随销售额变动的资产项目(称敏感项目),包括:

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净值等;随销售额变动的负债项目,包括:

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等。

例如:

某企业报告期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额为200万元,其中敏感资产项目合计为150万元,敏感负债项目合计为40万元,计划期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5%,需新增的零星资金数额为5万元,则计划期预测资金需要量F为:

F=200+15%×(150-40)+5=221.5(万元)

将预测资金需要量扣除已有资金来源(含留用利润),即为企业需从外部筹集的资金额。

(二)线性回归分析法

假定资金需要量与营业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以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然后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用回归方法确定参数,计算资金需要量。

其预测模型为:

Y=a+bX

式中:

Y__资金需要量

a__不变资金

b__单位业务量所需要的变动资金

X__业务量

其中,不变资金,是指在一定的经营规模条件下,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的资金。

主要包括,为维持企业经营所需的最低数额的现金、原材料的保险储备、必要的成品或商品储备,以及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变动资金,是指随着营业业务量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资金。

一般包括,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所占用的资金。

三、资本金的筹集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按照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公司法的规定,企业设立须有法定的最低限额的资本金。

(一)筹集渠道

在我国,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渠道主要有:

1.国家资本金。

由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资本金。

2.法人资本金。

由企业以外的其他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金投资所形成的资本金。

它包括银行资本金,即各专业银行、信用社提供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金,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提供的资本金;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资本金。

3.个人资本金。

由社会个人或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的合法财产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资本金。

4.外商资本金。

由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所形成的资本金。

5.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

是企业按法律规定,从税后利润提取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等各种积累。

它是企业发展的自我积累,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资金来源渠道之一。

(二)筹集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和其它单位联营投资。

(1)吸收国家投资。

吸收国家投资过去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获取自有资本的基本来源。

自1979年开始试行,1985年全面实行的国家投资“拨改贷”以来,国家对企业的投资逐步改无偿拨款为有偿贷款,原有投资留做企业的自有资本。

国家贷款通过银行贷放,一般都有规定的用途,国有企业必须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投资项目的需要,争取国家贷款资金。

(2)吸收联营投资。

联营企业在组建时,可按规定吸收参与联营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投资,形成联营企业的自有资本。

联营各方可以货币资金或实物及无形资产等向联营企业投资,并签订联营合同或协议,规定税后分利办法,有的还规定还本方式与期限。

(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其主要形式有兴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等方式。

(4)吸收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

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直接投资形成的企业资本金,这也是企业筹集资本金的一种方式。

2.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

股票发行有两种形式,一是普通股股票;二是优先股股票。

普通股股票是公司发行的代表着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加特别限制,股利不固定的股票。

企业发行普通股股票筹集的资金,称为普通股股本。

普通股股本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要资金来源,是据以组织股份公司并筹集其它资金的基础。

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普通股股本是企业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发行普通股能增强企业的信誉。

普通股筹资的缺点:

普通股的发行费用较高,普通股利息是在税后利润中扣除,不能减少企业所得税;普通股的增加发行会使企业原有股东的参与权稀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物价下跌。

优先股股票是一种兼有普通股股票和债券特点的有价证券。

发行优先股股票,是企业获得权益资金的方式之一,优先股股票募集的资金,称为优先股股本。

优先股筹资的优点:

股息固定,且有一定的灵活性,优先股的固定股息不构成企业的法定义务,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可暂不支付股息;当企业解散或破产清算时,可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得企业的剩余财产。

优先股筹资的缺点:

资金成本比较高,股息必须从税后净利中支付,且要求支付固定股利,可能会成为企业较重的财务负担。

四、借入资金的筹集

借入资金是企业对外借入,需按法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条件,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到期必须偿还或结清的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了自有资本金外,还必须筹措和使用一定比例的借入资金。

借入资金按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

短期借入资金和长期借入资金两种。

(一)短期借入资金的筹集

短期借入资金又称短期负债或流动负债,是指必须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