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2933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情感目标:

把握诗人借古伤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

2

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走进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三)字词正音

(四)诗歌分析

(五)体会作者与王昭君情感共鸣

(六)艺术技巧

3

(七)布置作业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

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

4

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

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

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

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

怀。

三、字词正音

1.注音

万壑(hè

)赴(fù

)荆门明妃(fēi)

朔(shuò

)漠青冢(zhǒng)

四、诗歌分析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整体感知这首诗并在诗中找出能够代表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词语。

明确:

“怨恨”

2诗歌分析

首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

①赴:

奔赴,表达群山奔赴的气势。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千山万壑写活了,它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①明妃:

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

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

尚:

还。

1、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万壑”如此气势豪迈的地方一般是用来写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却写一个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

(借高山大川之雄伟气势来衬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颔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③一去:

一旦,一经。

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6

④紫台:

指汉宫

⑤朔漠:

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

指王昭君墓。

在今内蒙古

呼和浩特南,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青冢”。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紫台与朔漠、青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地的荣华与死地的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悲凉的气氛。

“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思汉之心。

译:

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颈联: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⑦画图:

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工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

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令王昭君远嫁汉元帝才得知其为宫中第一美人,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元帝之昏庸,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此是很怨

7

恨的。

⑧省”:

读作shěng,教材作“曾经”解。

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

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⑨“春风面”:

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⑩“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空”:

徒然

“月夜魂”与“春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将生前的美貌与死后的月下孤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不同色彩的六个字中。

此句文字对仗工整,又蕴含着无穷的感慨:

生前已经错过了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

凭借画工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

8

尾联: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

乐府有《昭君怨》、《昭君叹》等曲辞。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心中的怨情。

“千载”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

五、体会作者与王昭君情感共鸣本首诗题为《咏怀古迹》可里面只

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杜甫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华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远嫁异

9

乡,流离不得归,身死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不相似,显然作者是在怀古伤己。

昭君杜甫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沦的悲苦情怀。

六,艺术技巧

、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对比鲜明,对仗工整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杜甫诗《登高》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