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8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docx

临床诊断学笔记复习资料修改版

酸性汗味多见于发热性疾病。

如风湿热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痰液具恶臭往往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恶臭脓液多见于气性坏疽或厌氧菌感染;

呕吐屋酸臭提示幽门梗阻,呈粪臭提示肠梗阻。

大便腥臭多见于痢疾患者;

呼气带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患者,腥臭味见于肝昏迷。

一.生命征包括有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

•体温的范围口测法为36.3-37.2肛测法为36.5-37.7腋测法为36-37

1.皮下出血分类:

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七、蜘蛛痣与肝掌

3.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扁桃体肿大分三度:

肿大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一)正常胸廓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

成年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两者比例约为1:

1.5。

(二)异常胸廓

1、扁平胸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瘦长体型者。

2、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等于或超过左右径,见于严重肺气肿,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3、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

多见于儿童,它包括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

•语音震颤其强弱主要取决于气管、支气管是否通畅,胸壁传导是否良好而定。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

(1)肺泡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

(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

语音震颤增强,见于:

(1)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塞等;

(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三、语音共振可分为以下几种:

支气管语音、胸语音、羊鸣音和耳语音。

四、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患者。

•听诊内容:

包括心率、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5)S1与S2的鉴别

鉴别要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音调较低钝较高而脆

强度较响较S1弱

时限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历时较短,约0.08秒

最响部位心尖部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心尖搏动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S1与S2之间的间隔S2到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

(收缩期)较短(舒张期)较长

(1)心音强度的改变:

S1增强: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S1减弱:

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塞和左心衰竭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S1强弱不等:

常见于心房颤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S2增强:

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和左心衰竭。

S2减弱:

常见于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杂音出现的时期和部位

1)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

①功能性:

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相对性:

见于左心增大引起的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

③器质性:

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杂音为粗糙、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瓣区:

①器质性:

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杂音为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A2减弱。

②相对性:

见于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

杂音柔和,常有A2亢进。

肺动脉瓣区:

①生理性:

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②相对性:

见于肺多血或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动脉扩张产生的肺动脉瓣相对狭窄。

③器质性:

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三尖瓣区:

①相对性:

多见于右心室扩大的病人如二尖瓣狭窄伴右心衰竭、肺心病心衰。

②器质性:

极少见。

其它部位:

常见的有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提示室间隔缺损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

①器质性:

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②相对性:

主要见于较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称AustinFlint杂音。

二尖瓣器质性与相对性狭窄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相对性

杂音特点粗糙,呈递增型,为舒张中晚期柔和,递减型,为舒张早期杂音,

杂音常伴震颤无震颤

拍击性S1常有无

开瓣音可有无

心房颤动常有无

X线心影呈二尖瓣型,右室、左房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主动脉瓣区:

可见于各种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杂音呈舒张早期开始的递减型柔和叹气样的特点,常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于前倾坐位、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清楚。

肺动脉瓣区:

多见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

杂音呈递减型、吹风样、柔和常合并P2亢进,称Graham杂音。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

见于三尖瓣狭窄,极少见。

3)连续性杂音:

常见于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杂音粗糙、响亮似机器转动样,持续于整个收缩与舒张期,其间不中断。

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常伴有震颤。

第六节血管检查

1)脉率:

正常人脉率为60-100次/分,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

心电图

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2.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人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P波时间小于0.12s,振幅在肢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3.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

4.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值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一般不超过2.5mV;胸导联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Q波:

除avR导联外,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5、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6、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在任何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应超过0.05mV。

7、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8、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其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应为0.32~0.44s。

9、U波:

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二、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右房肥大:

P波高尖,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突出,又称“肺型P波”。

2.左房肥大:

P波宽≥0.12s,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P波”。

Ptf:

P波终末电势,是V1导联负相P波振幅与时间的乘积。

左房肥大时,V1导联Ptf≤-0.04mm•s。

3.双心房肥大:

①P波宽≥0.12s,振幅≥0.25mV;②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超过正常范围。

4.左室肥大:

①QRS波群电压增高,V5或V-6导联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

肢导联:

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或Ⅰ导联的R波+Ⅲ导联的S波>2.5mV。

②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④伴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5.右室肥大:

①V1导联R/S≥1,V5导联R/S≤1;②V1导联的R波+V5导联的S波>1.05mV;③电轴右偏≥+90°。

6.双侧心室肥大:

①大致正常心电图,因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

②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大的图形被掩盖。

三、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相应导联T波高大直立,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相应导联T波倒置,ST段抬高。

3.冠状T波: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有透壁性心肌缺血,亦见于心内膜下心梗及透壁性心梗患者。

四、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病理性Q波(宽≥0.04s,深≥1/4R)或QS波;②S-T段弓背向上抬高;③对称性T波倒置。

2.分期:

①早期(超急性期):

T波高大,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②急性期:

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T波由直立变倒置,并逐渐加深。

此期持续数小时或数周。

③近期(亚急性期):

病理性Q波持续,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较深变浅,持续数周或数月。

④陈旧期(愈合期):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仅留下坏死性Q波,持续3~6月或更长。

3.定位:

前间壁:

V1V2(V3)前壁:

(V2)V3V4(V5) 广泛前壁:

V1-V6

前侧壁:

(V2)V3V4V5V6ⅠaVL下壁:

Ⅱ、Ⅲ、aVF

侧壁:

(V5)V6ⅠaVL后壁:

V7、V8、V9

五、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P波(Ⅱ、Ⅲ、aVF直立,aVR倒置);P波规则出现,60~100次/分;P-R间期≥0.12s。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窦性停博或窦房阻滞;③窦缓基础上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

3.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P'-R间期>0.12s,代偿不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完全。

交界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形态与窦性QRS相同;可有逆形P'波,代偿多完全。

4.阵发性室上性:

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突发突止,频率16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

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频率140~200次/分。

若能发现P波,P波频率小于QRS波频率,房室分离。

6.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