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3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docx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四)(151~200题)

151..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的中点,则截面AEFD1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A.B.

C.D.

解析:

C

如图,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可利用求求出DG的长度,则所求函数值可求。

152.与正方形各面成相等的角且过正方体三个顶点的截面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中,截面ACD1和截面ACB1均符合题意要求,这样的截面共有8个;

153.已知矩形ABCD的边AB=1,BC=a,PA⊥平面ABCD,PA=1,问

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并说明理由.

 

解析:

连接AQ,因PA⊥平面ABCD,所以PQ⊥QDAQ⊥QD,即以AD为直经的圆与BC有交点.

当AD=BC=aAB=1,即a1时,在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QD;.........5分

当0

154.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的3,侧棱AA1=D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BD=BC.

(Ⅰ)求证:

直线BC1//平面AB1D;

(Ⅱ)求二面角B1—AD—B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C1—ABB1的体积.

 

(Ⅰ)证明:

CD//C1B1,又BD=BC=B1C1,∴四边形BDB1C1是平行四边形,∴BC1//DB1.

又DB1平面AB1D,BC1平面AB1D,∴直线BC1//平面AB1D....................5分

(Ⅱ)解:

过B作BE⊥AD于E,连结EB1,∵B1B⊥平面ABD,∴B1E⊥AD,

∴∠B1EB是二面角B1—AD—B的平面角,∵BD=BC=AB,∴E是AD的中点,

在Rt△B1BE中,∴∠B1EB=60°。

即二面角B1—AD—B的大小为60°…………10分

(Ⅲ)解法一:

过A作AF⊥BC于F,∵B1B⊥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B1C1C,

∴AF⊥平面BB1C1C,且AF=

即三棱锥C1—ABB1的体积为…………15分

解法二: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即为三棱锥C1—ABB1的体积.

155.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长都是1,又BD=,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AC—D的余弦值.

解析:

如图,取AC中点E,BD中点F,由题设条件知道

(1)BED即二面角B—AC—D的平面角............................3分

(2)当AF面BCD时,VA—BCD达到最大.............................6分

这时ED2=AD2-AE2=1-AE2=1-=1-

=1-,

又BE2=ED2,

∴cos..................................12分

      A

              E

B        F       D

               C

156.有一矩形纸片ABCD,AB=5,BC=2,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CF=1,把纸片沿EF折成直二面角.

(1)求BD的距离;

(2)求证AC,BD交于一点且被这点平分.

解析:

将平面BF折起后所补形成长方体AEFD-A1BCD1,则BD恰好是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1)解:

因为AE,EF,EB两两垂直,

所以BD恰好是以AE,EF,EB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的对角线,

................6分

(2)证明:

因为ADEF,EFBC,所以ADBC.

所以ACBD在同一平面内,

且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C、BD交于一点且被这点平分

 

157.已知△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

∠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

(Ⅰ)求证:

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证明:

(Ⅰ)∵AB⊥平面BCD,∴AB⊥CD,

∵CD⊥BC且AB∩BC=B,∴CD⊥平面ABC.………………………………3分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EF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Ⅱ)由(Ⅰ)知,BE⊥EF,又平面BEF⊥平面ACD,

∴BE⊥平面ACD,∴BE⊥AC.………………8分

∵BC=CD=1,∠BCD=90°,∠ADB=60°,

由AB2=AE·AC得

故当时,平面BEF⊥平面ACD.………………………………………………12分

158.设△ABC内接于⊙O,其中AB为⊙O的直径,PA⊥平面ABC。

如图求直线PB和平面PAC所成角的大小

15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P,Q,R,S分别为棱A1D1,A1B1,AB,BB1的中点,求证:

平面PQS⊥平面B1RC.(12分)

证明:

连结BC1交B1C于O,则O为BC1的中点

连结RO,AC1,∵R是AB的中点∴RO∥AC1

∵P,Q分别为A1D1,A1B1的中点,易知A1C1⊥PQ

∴AC1⊥PQ(三垂线定理)

160.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B—AC—D,E、F分别为AD、BC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求折起后∠EOF的大小

证明:

过F作FM⊥AC于M,过E作EN⊥AC于N,则M,N分别为OC、AO的中点

解析:

161.如图,正方体AC1中,已知O为AC与BD的交点,M为DD1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B1O与AM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B1—MA—C的正切值。

(14分)

解析:

方法二:

取AD中点N,连结A1N,则A1N是B1O在侧面ADD1A1上的射影.

易证AM⊥A1N

∴AM⊥B1O(三垂线定理)

(2)连结MB1,AB1,MC,过O作OH⊥AM于H点,连结B1H,

∵B1O平面MAC,∴∠B1HO就是所求二面角B1—MA—C的平面角.

162.在正方体AC1中,E为BC中点

(1)求证:

BD1∥平面C1DE;

(2)在棱CC1上求一点P,使平面A1B1P⊥平面C1DE;

(3)求二面角B—C1D—E的余弦值。

(14分)

解析:

163.如图,立体图形V-ABCD中,底面是正方形ABCD,其他四个侧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画出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并求它的度数.

  解:

设底面边长为a,则侧面三角形的边长也为a.

  取AB的中点E,DC中点F,连VE、EF.

  ∵ 侧面△VAB是正三角形,

  ∴ VE⊥AB.

  又EF∥BC,BC⊥AB,∴ EF⊥AB.

  ∠VEF就是V-AB-C的平面角.

  cos∠VEF=.

164.已知二面角α-l-β是45°角,点P在半平面α内,点P到半平面β的距离是h,求点P到棱l的距离.

  解:

经P作PB⊥β于B,

  经P在平面α内作PA⊥l于A.

  连AB,则AB⊥l.

  ∠PAB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PAB=45°.

  那么在Rt△PAB中,PB=h,PA=h.

165.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引垂线,求证:

它们所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证明:

如图PQ⊥β,PQ⊥AB,

  PR⊥α,PR⊥AB,

  则AB⊥面PQR.

  经PQR的平面交α、β于SR、SQ,

  那么AB⊥SR,AB⊥SQ.

  ∠QSR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四边形SRPQ中,∠PQS=∠PRS=90°,

  因此∠P+∠QSR=180°.

166.一张菱形硬纸板ABCD的中心是点O,沿它的一条对角线AC对折,使BO⊥DO,这时二面角B-AC-D是多少度?

要使二面角B-AC-D为60°,点B和D间的距离应是线段BO的几倍?

  解:

因ABCD是菱形,故AC⊥BD.

  沿对角线AC折为空间图形后BO⊥AC,DO⊥AC.

  ∠BOD就是二面角B-AC-D的平面角.

  因BO⊥OD,故∠BOD=90°,

  即二面角B-AC-D是90°.

  要使二面角B-AC-D为60°.

  因BO=OD,故△BOD是等边三角形,

  此时BD=BO.

167.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垂直面ABCD,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解析:

注意到题目中所给的二面角,面PAD与面PCD的棱为PD,围绕PD而考虑问题解决途径.

  证法一:

利用定义法

  经A在PDA平面内作AE⊥PD于E,连CE.

  因底是正方形,故CD=DA.

  △CED≌△AED,AE=EC,∠CED=∠AED=90°,

  则CE⊥PD.

  故∠CEA是面PAD与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与BD交于O,连EO,则EO⊥AC.

  因OA=×=a,AE<AD<a.

  cos∠AEC==<0.

  所以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证法二:

运用三垂线法

  ∵ PB⊥面ABCD,则PB⊥AD,又AD⊥AB,

  ∴ AD⊥面PAB,即面PAB⊥面PAD.

  过B作BE⊥PA,则BE⊥面PAD.

  在面PBC内作PGBC,连GD.

  经C作CF⊥面PAD于F,

  那么连结EF,有EFAD.

  经F作FH⊥PD于H,连CH,

  则∠FHC是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补角.

  因CF⊥FH,故∠FHC是锐角.

  则面PAD与面PCD所成二面角大于90°.

  此结论证明过程中与棱锥高无关.

  证法三:

利用垂面法找平面角.

  在证法一所给图形中

  连AC、BD,因AC⊥BD,PB⊥面ABCD,

  ∴ AC⊥PD.

  经A作AE⊥PD于E,那么有PD⊥面AEC,连CE,

  即PD⊥CE.

  故PD与平面AEC垂直后,面AEC与面ADC及面ADP的交线EA、EC构成角∠CEA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证法一.

168.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AA1的中点,求平面EB1C和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

△EB1C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三角形为Rt△ABC.

  因E点射影为A,B1点射影为B.

  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S△ABC=a2.

  又在△EB1C中,

  B1E=a,B1C=a,EC=a,

  故cos∠B1EC=.

  ∴ sin∠B1EC=.

  ∴ S=×a·a·=a2.

  设面EB1C和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θ,

  则cosθ==.

  那么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

  评述:

此题属无棱二面角问题,图中没有二面角的棱,我们也可以去找到棱来解决,但这里通过射影而直接求角更方便.S′=S△ABC,S=.

169.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几部分?

二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几部分?

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几部分?

解析:

2部分,3或4部分,4或6或7或8部分

170.如图:

已知直线l与平行直线a、b、c都相交,

求证:

l与a、b、c共面。

设L∩a=A,

l∩b=A,L∩c=C,∵a∥b,∴a、b可确定一个平面α,∵A∈a,B∈b,∴A∈α,B∈α,∴ABα,即Lα.∵b∥c,∴b、c可确定一个平面β,

同理lβ.∵α、β均过相交直线b、l,∴α、β重合,∴a、b、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