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2030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益,更。

见异思迁:

看到了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3作者名片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族。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背景追溯

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

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5背景延伸

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

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

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

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1936年冬,他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从西班牙回来后,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叫中国的地方,更需要他的帮助。

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谊。

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时,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

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离去。

白求恩1889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

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

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

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

“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点拨明确】

第1段的重点句是: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的重点是: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重点句是: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重点句是: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二)深层理解

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点拨明确】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1)第1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2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第一层: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

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

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4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白求恩小故事

●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都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

●当听到有人要“照顾”他,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圈椅从窗户扔出。

●年近50岁,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结合课文内容及上面的小故事谈谈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

赞扬的目的是什么?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目的是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走进写法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点拨明确】第2、3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2第2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走进语言

1开头两句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

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明确】记叙。

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2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点拨明确】不行。

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3有人认为,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

你怎样理解?

【点拨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

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4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

“殉职”是什么意思?

【点拨明确】不对。

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殉职: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段?

【点拨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

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在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把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来阐述。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肩负着祖国富强的重任,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点拨明确】要有一颗爱心;

要尽职尽责,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等。

请大家用“七月流火”造句,理解使用词语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闹出笑语。

1.学习作者将中心论点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地使用语言。

1课时

六、新课导入

听故事找毛病。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

“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不当?

找出来。

七、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时髦(má

o)圩堤(wé

i)斟酌(zhēnzhuó

以讹传讹(é

)一劳永逸(yì

)弄巧成拙(zhuō)

推敲: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事。

适得其反:

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索:

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以讹传讹: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王力(1900—1986),字了一。

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以及《中国语法纲要》等,共计40余种,论文近200篇,约1000万字。

八、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

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第2~5段):

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第6~12段):

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事例。

(1)第3段:

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

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

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点拨明确】学生除从文中举例阐述外,还可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例如:

“凯旋归来”;

“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应纠正。

九、板书设计

一十、拓展延伸

开展“讲笑话,明语病”的竞赛活动

汉语博大精深,我们要热爱自己的语言,要严肃地运用它,不要闹笑话。

请你想想,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没有闹过笑话?

比一比:

谁的笑话讲得最好?

谁是找毛病的能手?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痛苦?

什么是快乐?

每个人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

空虚无聊的生活最痛苦,为工作付出心血后获得成功时最快乐。

人生百味,苦乐相随,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要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相信你的人生必定是多彩而快乐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一十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

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

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一十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

监督(dū)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本文选自《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一十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1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1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明确】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点拨明确】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点拨明确】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

苦中有乐,苦乐循环。

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

【点拨明确】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点拨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6到底什么叫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尽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结论是什么?

【点拨明确】作者认为: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

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8写作特色。

(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点拨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

(2)凝重的语言风格。

【点拨明确】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慎,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风格。

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重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巧妙地运用排比。

【点拨明确】本文多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

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用,不仅多,而且用得巧妙灵活:

不强求句式的表面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调整句式。

(三)走进主旨

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一十四、板书设计

一十五、拓展延伸

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

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

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

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滳的生活细节中。

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1.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

“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做第二次。

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

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十六、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

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

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

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一十七、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倦容(juà

n)摞(luò

)训诫(jiè

碗碟(dié

)水泵(bè

nɡ)雇(ɡù

阀门(fá

)螺栓(luó

)亲躬(ɡōnɡ)

捷径(jié

摞:

重叠地往上放。

亲躬:

亲自做。

循规蹈矩:

遵守规矩。

捷径:

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凯利,美国作家。

擅长披露名人秘闻,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曾授予她“杰出作家奖”。

代表作《家族:

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

本文选自1985年第9期《读者文摘》。

作者在实践中得出“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

一般传统观念会盛赞循规蹈矩和滥用力气干活的人勤快,这显然有悖于当前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作者却发现一些懒惰的人身上有了新的奇迹,有了不断创新的成果。

因此作者重新订正了思想,觉得应该为懒汉正名,于是写下了此文。

一十八、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这样做能使学生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1.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

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古人说: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老师与其告诉学生文章的论点,不如教给学生提炼论点的方法。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

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

因此,我们提炼论点时,只要从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寻找和琢磨,仔细加以辨别,就能快速而正确有效地提取论点。

告诉学生这个提取论点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以后自主阅读议论文,自主提取论点有很大的帮助。

1学习例证法

(1)再读文章,从中找找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

(2)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班级交流。

本文所举事例如下:

①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为不懒惰,有些人疲惫不堪;

③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④因为懒惰,饭店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⑤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