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810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产业链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的猪粮比计算,中国6.4亿头的出栏量,需要消耗1.90亿吨饲料,目前工业饲料的普及率仅约35%,饲料行业仍有成长空间。

“十二五”规划2015年猪饲料达到8,500万吨,复合增长率为8%。

普通饲料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大,行业充分竞争,平均毛利率不到10%,饲料企业以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取胜,新希望六和是这方面的典范。

饲料公司的后起之秀,必须选择在细分产品和服务上寻找差异点。

(1)预混料

饲料分为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台以后,浓缩料由于需要二次加工,涉及到食品安全和添加物的问题,需求下降明显;

预混料量少且是饲料的核心部分,下降幅度有限;

配合料的比率明显上升。

预混料是生产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的核心原料,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量仅1-10%。

预混料在生产工艺、技术认证上均有较高的壁垒,该产品附加值高,毛利率在30%左右。

2011年预混料市场规模达到585吨,国内预混料最大的厂家大北农20多万吨,占比4%。

(2)乳猪料:

母猪料+教槽料+保育料

中国母猪存栏量4,950万头,生猪存栏量6.4亿头,平均每头母猪的年出栏率仅有13头,这离美国25头/年的水平相去甚远。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仔猪存活率是我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乳猪料以教槽料为核心,包括保育类和哺乳母猪料。

乳猪料可以有效提高母猪产仔率、仔猪存活率和缩短仔猪断奶天数,并最终提高养殖户的盈利能力。

以教槽料为例,使用教槽料至少可以帮助养殖户每头猪多赚50元钱。

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在90%以上,我国教槽料的普及率20%不到,随着规模和专业化养殖场增加,对教槽料的需求将快速上升。

另一方面,乳猪料在一头猪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比率很小,养殖户对乳猪料价格相对不那么敏感。

一头100公斤出栏的肥猪共需要约300公斤的饲料,其中教槽料仅3公斤(1%),保育料30公斤(10%)。

养殖户在选择乳猪料时更为关注产品的品牌和品质,同时高附加值的服务也可以建立稳定的客户粘性。

3、新游戏规则:

定位高端,以技术和服务建立客户粘性,打造价值链上的竞争优势

对比行业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的毛利率在10%以下,净利率在5%以下。

大北农以预混料和乳猪料切入市场,毛利率达到21.5%,将收入的15%投入到费用,最后还能取得6.7%的净利率。

预混料和乳猪料提供的高利润为其市场运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反之再以服务培养客户粘性,巩固其高端的定位。

我们认为大北农在饲料行业将具有持续的领先优势,因为: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预混料和乳猪料具有一定的壁垒。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厂家可以生产出预混料和乳猪料,但是产品的稳定性和应激性有差距。

大北农与全球数十家原料供应企业直接联络,并融入了维生素多糖包被等多项专利,使得产品的稳定性和应激性均优于同行。

集团共有104个主打预混料产品。

其次,从竞争上来讲,饲料行业虽极为分散,但是如果在一个小区域获得绝对份额领先,垄断了分销渠道,则可以很好抵御其他厂家的入侵。

传统的饲料行业,新希望、正大等均是通过规模和精细化管理,以成本优势获取区域份额领先。

然而,目前面对下游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养殖场对技术和服务越来越重视,饲料的综合价格是在单纯的成本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服务价值。

养殖户看重的是综合成本最低,而不仅仅是价格最低。

这就为大北农这样技术和服务领先的企业带来走高端路线的机遇。

大北农的三级销售体系。

大北农销售人员占比高达54%,是一个销售导向型的公司。

大北农将贴近客户需求的决策充分放权到子公司层面,建立起了具有成本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三级销售体系。

在销售和服务层面,大北农首创“县级服务站”,5,700个销售人员和2万个经销商联合一致,为全国500多个县和1万个村的养殖户提供精细化的销售和服务。

“大北农事业财富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建立起一条贯穿“公司+员工+经销商+养殖户”的价值链。

饲料的销售需要依赖经销体系,有别于传统公司对经销商的完全依赖,大北农与经销商共同为养殖户服务,以帮助经销商做大做强,帮助养殖户致富为最终目标。

在一个地区形成绝对领先份额以后,再要求经销商“专营专销”,巩固在该区域的市场地位。

乳猪料市场另一个以服务成功开拓市场的企业是双胞胎。

双胞胎在市场开拓阶段,以6-7个人的小组通过扫荡式,深入到家家户户做示范,在取得农户认可后再发展当地的经销商并建设基地。

相对来讲,双胞胎的定位比大北农低,目标养殖户以50头母猪以下规模为主,产品价格也低于大北农。

二、养猪行业:

伴随猪周期,投资优秀养殖模式

1、猪价预测

由于母猪存栏处于高位,猪价到2013年1季度均处于下行通道。

但受2012年年初仔猪腹泻疫情影响,预计6~9月会出现短暂反弹。

(1)猪周期的由来

从历史猪价走势来看,猪价波动呈现三年一个周期,周期的形成主要源于养猪户追涨杀跌的行为。

2007年1月到2010年6月基本反映了一个完整猪周期近40个月的制动。

养殖户在补栏母猪后,后备母猪需要3-6个月进行配种,4个月的妊娠期才能供给新一批仔猪,仔猪育肥又需要5个月左右,因此新的生猪大量上市应当在补栏后的12-15个月。

在猪周期波动中,疫情会改变短期的波动方向或振幅。

如2006年-2007年严重的蓝耳病和口蹄疫使猪价在2008年上半年飙升。

而2011年初的仔猪腹泻也使生猪价在2011年5月到9月快速从15元/公斤上涨到近20元/公斤,涨幅30%。

(2)当前位置

这一轮猪周期在2011年9月达到最高点,并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母猪补栏积极性一直持续到2012年3月份,按照12-15个月后出栏肥猪计算,2012年4季度-2013年1季度猪肉供应都会相对充足,猪肉价格仍在下降周期。

然而,今年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发生了严重的仔猪腹泻。

理论上应该会使得2012年5月到9月的价格反弹。

但是由于信息完全对称之后,养殖户和屠宰场之间出现了博弈,屠宰场压价,养殖户压栏,猪价直到近期才开始出现微幅反弹,预计将延续到9月份。

4季度一方面母猪存栏量高供应足,另一方面是猪肉需求旺季,猪价受两个相反的力量影响走势将较平稳。

预计春节后猪价会再次下跌直至2013年1季度末。

猪粮比是指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率,可用来衡量养殖户的盈利情况。

目前猪粮比已经连续10周低于6:

1的预警线,养猪处于微利状态。

从搜猪网对养猪头均利润的检测来看,目前头均利润仅约100元,处于亏损的边缘。

预计养猪户和屠宰场的博弈将在近期以养殖户抛售压栏大猪止损而结束。

2、生猪养殖行业高度分散,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趋势显现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极度分散,近几年散户退出加速,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50头以下的散户比率从2005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39%。

预计散户的退出还会持续,一方面由于人力工资上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另一方面2009-2010长达24个月的养猪微利状态使得散户再重拾养殖的信心下降。

中国母猪的年头均肥猪供应量仅约13头,相当于美国1990年左右的水平,而美国母猪头均肥猪供应量在2005年就达到了24头。

从美国1990年到2005年的发展来看,母猪生产率的提高伴随着散户的退出和规模猪场的快速崛起。

3、优秀的养殖模式助力规模扩张

中国目前100万头以上的养殖场并不多见。

养猪不像工业化产业,要形成规模必须突破几大障碍。

首先,需要有非常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包括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养殖风险中的疫病风险尤为关键。

其次,在规模扩张过程中,资金、土地、环保以及人力等均可能成为阻碍扩张速度的瓶颈。

最后,可持续性的养殖模式必须具有高于行业平均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这样才能渡过猪周期中猪价低位的难关。

目前在国内养殖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温氏的“公司+农户”和雏鹰的“公司+基地+农户”均将规模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效结合,实现了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张。

(1)雏鹰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

雏鹰农牧的养殖模式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2011年已经达到102万头的出栏量,按公司招股书中的计划2012-2014年每年还将以50%的速度扩张,到2014年达到36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

首先,雏鹰模式突出优势在其规模扩张的速度上。

在雏鹰模式下公司完全承担市场风险,并提供技术防疫,农户的唯一任务就是竭尽全力养好猪。

对一个猪场公司只需对技术人员和门卫进行管理即可,使得管理大大简化,有利于复制和快速扩张。

在建造新基地的时候,上千亩的大规模基地由公司建设,几十上百亩的小规模基地则招募地方能人建设,解决了拿地、资金以及与地方政府谈判等问题,使得其规模扩张更加顺利。

雏鹰农牧目前正在卫辉市打造的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是雏鹰模式的“升级版”。

它将生猪养殖与有机蔬菜、有机肥、以及屠宰结合起来,可以同时解决环保问题、向当地政府纳税的问题、以及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该模式如果成功,雏鹰模式的扩张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虽不能完全规避市场风险,但公司非常注重对市场风险的防范。

公司有专门的团队对市场行情进行监控预测,按照种猪->

仔猪->

育肥猪->

猪肉的顺序卖猪,让产品最快实现利润。

种猪的技术壁垒比较高,需要进行科学的配种和培养,附加值和毛利率高。

仔猪是疫情风险最大的环节,也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毛利率较高。

育肥猪耗时长占用面积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

在行情好的时候,公司优先卖出种猪,其次是仔猪。

行情不好的时候,公司有养殖基地和屠宰,可以将仔猪饲养到育肥猪再卖出,或屠宰储存以等待好行情的来临。

这种机制有利于打开猪周期的时间差进行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猪周期的风险。

但是由于猪价难以精确的预测,市场风险并不能完全规避。

最后,在盈利能力上,雏鹰通过自给自足饲料,适当调节玉米和小麦的比重,自繁自养种猪和仔猪,有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

其原料采购成本比大康牧业有明显的优势。

(2)温氏模式:

公司+农户

温氏作为中国最大的养殖企业,出栏量从2003年的60万头到2011年的660万头,增长了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

从地域上看,温氏向省外扩张上也已经取得了成绩,目前珠三角的规模占公司2/3,省外占比1/3。

公司的目标是到2014年达到1,360万头的规模,届时,省外养殖规模将占到50%左右。

温氏与雏鹰的共同之处是将分散养殖和统一管理有效结合,在疫情风险的防范上优于同行,同时还能获得规模成本效益。

另外,温氏模式还有几个突出的优点在于:

首先,温氏模式的生产效率首屈一指。

集团现有合作农户43,000多户,合作客户6,000多户,产供销一体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EAS-IO综合决策办公系统,建成了覆盖每个业务环节并且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生产、管理、销售和决策实现实时管理。

温氏运用“公司+农户+客户”的盈利模式,实现了高效运作。

在目前猪粮比低于6:

1的情况下,温氏仍能获得200元/头的毛利,并给养猪户140元/头的收益。

其次,公司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监测体系,优先保证农户的收益。

从2001到2009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公司的利润随着猪周期有较大的波动,而农户的收益持续上升。

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公司优先保证的是养殖户的利润。

这种机制使其更容易获得农户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在规模扩张时也更容易找到合作对象。

三、屠宰行业:

在上下游受压中,寻找垂直协同

1、屠宰利润受到上游猪周期的影响,而其对下游缺乏议价能力,在产业链中属于上下受压的环节

屠宰行业的盈利情况受到上游猪周期的影响,尤其在生猪供应量不足的时候,猪价上涨和屠宰开工率下降都会对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的肉类消费还是以热鲜肉和白条肉为主(占60%),产品同质化严重,屠宰企业对下游渠道终端缺乏议价能力。

在两头受压的情况下,屠宰行业的利润率水平一直较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不到5%。

然而,屠宰环节对上下游企业均有重要意义。

对于养殖企业来讲,要打通与终端消费者的链接以平滑猪周期风险必须建立屠宰基地;

而对于肉制品加工企业来讲,屠宰则是控制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必经环节。

2、我国屠宰行业正在经历集中化的过程,但面对市场混乱,地方保护严重等阻碍,该过程进展并不迅速

全国定点屠宰场20,000家,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相比之下,美国smithfield的产能利用率可以达到90%。

中国产能利用率如此低下,是因为市场充斥着大量不规范的手工和半机械化屠宰场。

商务部在编制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使肉类消费结构得以优化。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

严格控制定点屠宰厂(场)数量:

直辖市和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城区要少于4家,其他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要少于2家。

县(市)全境设1家,有条件的地方可不设屠宰厂(场)。

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到2013年,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左右。

然而,从2010年到2011年来看,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并不顺利。

主要的阻碍在于市场竞争混乱,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我们认为,屠宰行业的现状要得以改善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对落后产能进行整治。

另一种是依靠市场的自主调节,长期的开工不足迫使小企业亏损倒闭。

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自主调节,将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有所突破。

3、肉类产品同质化,品牌认知有限,渠道仍然是拉动下游需求的关键

下游终端需求是屠宰企业发展的引擎。

只有将需求做上去之后,企业才能提高产能利用率,获得成本优势,进而可以负担更高的收猪价格,并维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目前肉制品主要通过商超,餐饮和农贸市场销售。

由于产品缺乏差异化,消费品牌意识弱,屠宰企业需要分给渠道非常高的利润分配。

专卖店渠道是屠宰企业试图摆脱渠道依赖的一个尝试,但是最终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进程缓慢。

2010年之前,双汇、雨润、金锣曾紧锣密鼓得开办加盟专卖店,但是并没有控制生猪供应的源头。

2011年3月瘦肉精之后,半数专卖店改头换面,摘牌经营,至今专卖店渠道的销售仍未有效恢复。

双汇、雨润、金锣均在筹建养殖场,以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但养殖在资金、土地、环保等问题上面对诸多瓶颈,而且受到疫病风险的威胁,因此大型屠宰企业在这方面也较为谨慎。

双汇的养殖规模2011年已达20万头,正在稳步扩张中;

雨润计划打造200万头的养殖基地;

金锣则从2009年就开始建设180万头出栏量的养殖基地。

四、肉制品:

由渠道下沉向产品和营销创新过渡

1、肉制品的市场渗透仍有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

据中国肉类协会统计,我国肉类消费中,肉制品占仅20%,冷鲜肉占10%,与发达国家冷鲜肉和肉制品占90%以上相比仍有很大的渗透空间。

从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收入来看,2010年前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1年由于瘦肉精的问题增速受到影响,收入增速下滑至9%。

在假定行业不出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几年还能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

肉制品市场仍较分散,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2011年的收入份额也仅10%。

全国品牌和区域品牌同在,行业竞争激烈,利润水平低,平均净利率仅5%。

2、高温肉市场相对成熟,双汇一家独大;

低温肉市场增长较快,竞争激励

在中国目前肉制品的消费结构中,高温肉占80%,低温肉占比20%。

低温肉相比高温肉在制作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少,口感更好,同时随着冰箱冰柜等配套设施的普及,低温肉在渠道覆盖上也在逐渐普及,预计会快于高温肉制品的增长。

在高温肉市场,双汇具有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份额比第二到第十大的总和还要高,在渠道上实现全覆盖,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然而在低温肉市场,地方品牌在地域、口味和口碑上均有优势,表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北京的恒慧、湖南的唐人神、江西的煌上煌、浙江的金华、四川的美好,湖北的家佳康等。

低温肉制品的产品吨价高,利润空间更大。

然而目前双汇、雨润和金锣的低温肉制品都还处于市场投入阶段,等规模进一步提升之后,利润率将会体现出比高温肉制品更高的优势。

3、渠道深耕为成为企业的护城河,产品和营销创新成为竞争的关键

双汇终端网点的覆盖数量达到130多万个,国内第二的金锣覆盖网点不到双汇的一半。

双汇在AB类商超双汇实现了全覆盖,基本没有市场空白点;

在学校、火车等渠道双汇是垄断覆盖,渠道深耕是其2010年之前高速成长的主要驱动。

在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选择更加注重品质而非只看价格,这为肉制品消费的升级带来机遇。

金锣请姚晨代言的高端产品“肉粒多”,双汇在央视投入广告宣传“大肉块”等,均在推动高温肉制品的产品升级。

肉制品升级的另一趋势则是从高温肉向低温肉的升级,双汇目前储备了60多个新产品或新设计,其中侧重于家庭消费和高档酒店消费的低温肉制品就是其新产品开发的方向之一。

五、重点公司简况

1、大北农:

定位高端,价值链竞争赢家

大北农打破了传统饲料企业靠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局面,以高端的预混料和乳猪料切入市场,高毛利支撑高费用投入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反过来,高附加值的服务可以巩固其高端定位。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下游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散户加速退出,规模以上的专业养殖场渐渐成为主力,为技术和服务领先的饲料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短期:

复制饲料坐庄战略,伴随网络和产能扩建而成长。

大北农以高端预混料和乳猪料切入市场,通过集中投入,争取区域内的份额领先,并逐步做大。

公司初步完成了省级核心厂建设,目前正在布局卫星厂,并集中精力推动全国重点县、镇的密集开发和坐庄战略,实现快速复制和扩张。

预计到2014年,公司的生产基地将从目前的47个增加到100个左右。

长期:

以饲料的销售网络为平台,叠加兽药,疫苗,种猪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自身定位为“农业科技企业”,一直非常重视研发投入。

我们预计在饲料销售网络建立以后,公司在该平台上销售高附加值的产品,则可享受较低的边际成本,取得较高的回报。

主要风险:

原材料涨价风险;

猪价波动风险;

管理风险:

不断裂变,充分授权的管理机制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保证之一,但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1)饲料行业迎来最好的时代

下游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趋势为饲料行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农村人力有更好的赚钱方式,以及2009-2010年连续24个月的养猪微利状态,使得大量散户退出养猪市场。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的时代正在被改写,专业养殖户的比率在上升。

养殖业的升级换代以及从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都需要饲料企业具备针对养殖业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

大北农把握住整个时机,以创建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企业为目标,为养殖户提供高端、高档、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大北农打破了饲料行业以成本和价格的格局,其盈利模式是:

通过预混料和乳猪料的高额利润,为市场营销和高端服务提供支持,高端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户收益,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资金回报率,培养客户粘性,进而巩固其在整个饲料领域的高端定位。

(2)短期:

复制饲料坐庄战略,伴随网络和产能扩建而成长

市场开拓

饲料行业虽然分散,但是如果在区域取得绝对份额领先后,则可以有效屏蔽竞争对手。

大北农在预混料和乳猪料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在市场开发时,在集中区域以绝对优势的投入量、传播与促销力度、渠道力度和资金力度取得市场份额。

在目前猪价较低,养殖户盈利不佳,生猪压栏严重,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大北农看重这个时点作为扩大份额的时机。

在养殖户正在为下一年的饲料做打算的时候,大北农5月份在福建举行了大规模的“千人经销商大会”,并在南京举办了近千个养殖户的大型“智慧创业论坛”。

这两场会议为大北农争取了大量优质的养殖户和经销商。

大北农的客户数量在快速的提升,客户结构也在逐渐改善。

50头母猪以下的客户通过经销商销售;

50-300头母猪的客户占比最大;

300头母猪以上的客户在逐渐开发,目前也初具规模。

市场维护

大北农通过高附加值的服务获得高客户粘性。

除了常规的猪场管理问题外,大北农还为养殖户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钱和人。

其中有特色的增值服务包括:

财务服务:

解决养殖户“缺钱”的问题。

大北农为不同规模的养殖户提供不同额度的担保、贷款或周转资金服务;

针对大规模猪场,公司还派驻财务顾问常驻猪场,帮助提高资金周转率。

养猪场长服务:

解决养殖户“缺人”的问题。

大北农派驻养猪场长到规模养猪场,全权管理养猪过程,帮助养殖户的同时培养了养猪人才,提高了养猪服务精细度。

ERP信息服务:

提高养殖户的工作效率。

大北农60%以上的客户已经实现了信息网络,发送货、收款等都更加快捷有效。

同时大北农对客户信息的把握也更加及时。

区域扩张

从区域上来看,华东和中南是大北农最大的区域。

华东、中南、东北三大区域都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大北农的目标是在区域市场做第一,预混料在福建、东北三省等多个省份均已经做到区域第一。

(3)长期:

以饲料的销售网络为平台,叠加兽药、疫苗、种猪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大北农定位“农业科技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研发,近期也在积极筹备种猪业务。

公司2011年的研发费用1.8亿元,远高于同行,用于微生物饲料、大乳猪料系列产品、动物疫苗、生物育种、水稻玉米新品种等方面的专项研究与开发。

其中,我们尤其看好种猪的前景。

以后养殖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就是种猪的竞争,而且种猪的销售尤其需要渠道和网络。

公司目前推出的养殖场长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养殖,提供更好的养殖服务和产品做功课。

种业稳定增长

种业目前对大北农收入的贡献仅7%。

利润的贡献约15%。

大北农种业由单独的事业部,通过不同的团队,渠道和模式在运营。

公司对事业部充分授权,种业的经营并不会牵涉管理层太多的精力。

大北农种业追求长期而稳定的增长,在玉米和水稻的品种储备充足,预计可以维持20~30%的稳定增长。

(4)投资风险

大北农采用充分授权,不断下方的管理模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快速进攻,开拓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