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391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其中: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它职业病(5种)。

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1、生产性毒物怎样进入人体

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气(如苯蒸气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

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

2、职业中毒类型

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

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定。

急性职业病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

主要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以外事故所引起。

慢性职业中毒是由于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

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

3、铅作业及铅中毒

铅冶炼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最大。

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因而常用于尤其工业。

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

此外,铅中毒可引起肝、脑、肾等器官病变。

因接触的剂量不同,可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

4、苯作业及苯中毒

生产中接触苯的作业主要有:

喷漆等。

苯及其化合物是以粉尘、蒸气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特别是夏季,皮肤出汗、充血,更能促进毒物的吸收。

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些中毒者还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5、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造成机体缺氧,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

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有:

(1)一氧化碳中毒,冬季施工房屋取暖易发生中毒,主要是发生在煤不充分燃烧时。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无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2)硫化氢中毒,多发生在清理粪池、下水道、垃圾时,也可发生硫化氢中毒。

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3)二氧化碳中毒

救援者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增打开窗保持室内通风,清除产生一氧化碳的危险源,把中毒者搬到通风保暖持方,解开其衣领,裤带、让其呼吸新空气或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要饮水以防误入管,引起窒息,有呕吐者将头部侧转,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如果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应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对中毒严重的危险患者,迅速联系医院抢救。

6、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1)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

(2)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要的辅助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

毒物进入个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

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将工作服穿回家。

三、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

1、生产性粉尘从何而来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一种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1)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它肺部疾病。

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

(2)中毒。

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

(3)局部刺激性。

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预防粉尘病的措施

(1)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

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防尘方法。

(2)作业中接触粉尘的工人,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戴防尘防具。

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防止噪声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

此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病症,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还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从安全方面来看,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对事故隐患的判断处理能力。

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按振动对人体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强烈的全身振动,可使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不适等症状。

全身振动引起的这些功能性改变,在脱离振动环境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

局部振动并或称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的局部振动,引起手部末梢循环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的典型表现是手指发白(白指症),并伴有麻、胀、痛的感觉,手心多汗。

造成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

打夯作业;

手持转动工具作业。

目前国家已将局部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3、防止噪声与振动的危害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器。

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以焊接代替铆接、锤击成型改为液体成型等,机械设备应装在橡皮、软木上,避免与地板直接接触,工具的金属部位改用塑料或橡胶,以减弱因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控制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加强个人防护是最便捷的防护方法,必要时应佩戴耳罩、帽盔,为防止振动病,作业场所要注意防寒保暖,振动性工具的手柄温度如能保持40℃,对预防振动性白指有较好的效果,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振手套、减振座骑等。

五、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1、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是建筑施工等。

2、激光对健康的影响

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

激光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

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疱,皮肤溃疡。

六、作业环境温度的影响

1、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中暑有三种情况: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心悸,以及注意力失控、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如果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38.5℃以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症状。

如将患者迅速移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喝一些含盐清凉饮料,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可达40℃以上。

此时,应将中暑患者平卧,并移至阴凉通风处,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必要时送往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对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很快可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岗位。

若因体弱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调换工种。

2、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寒冷(-5℃以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浸于冷水中,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体温则会降低,影响机体功能。

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症状。

随着体温的下降,会出现全身疼痛,意识模糊,严重者心脏功能失调,必须及时抢救才能脱离生命危险。

低温对人体的伤害最常见的是冻伤,手、足、鼻尖和耳廓等是人体易发生冻伤的部位。

冻伤的产生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20℃以下的环境里,皮肤与金属粘结,称冷金属粘皮,这是一种特殊冻伤。

3、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措施

(1)中暑是指在高温的作用下,身体发生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

多发生于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

C人通风不良环境或烈日曝晒下从事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的人群,老年、幼童、体弱、疲劳、饥饿、饮酒、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某些疾病如:

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可中暑的发病因素。

(2)发病机理

人体正常温度恒定在37度左右,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会通过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进行散热,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流量越多,散热越快。

如果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的损害。

(3)、诊断和临床表现

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活动时出现的体温升高、肌肉痉孪或晕劂,特别是在炎夏热季节,老年人、幼童、慢性病、精神病患者、孕妇以及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突然发生高热、昏迷、皮肤灼热无汗时,均应考虑为中暑。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A、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没力、心悸、胸闷、恶心、脸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B、轻症中暑

患者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可出现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大量出汗、脸色潮红、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搏快速、弱、细、数等症状。

(4)、院前急救与处理

中暑的降温迟早、快慢决定预后,因此,应尽快采取各种降温措施降温。

A、对于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患者,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平卧,给予口服凉盐水,各种含盐的清凉饮料、仁丹、霍香下气水,涂擦清凉油、万金油、掐捏合谷、风池。

太阳穴、足三里等穴位。

B、对于重症患者,除积极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的急救措施:

①将患者移至空调内,没有空调设备时,可在室内放置冰块、电风扇、尽快使室温降至25度以下。

②用凉水沐浴,用冰水或酒精擦浴,亦可在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缺氧。

④在采取以上各种措施的同时,请其他人协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5)、预防

A、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和生活条件,隔离热源,降低劳动和生活的环境温度,调整作息时间。

B、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如需在烈日下劳动或活动时,应做好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

C、饮用各种清凉饮料,凉茶。

D、老年、幼童、体弱、患有慢性病、心脏病等疾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和调整外出活动的时间。

(6)、防寒保暖措施

冬季露天作业或无采暖设施的车间工作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立取暖室,供工人轮流取暖休息之用。

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因空气运动而加快散失,最好的办法是降低空气在皮肤表面的流动,一般用适当多穿衣服和防风的办法来实现。

因此,低温作业人员应穿御寒服装,工作时若衣服浸湿,应及时更换;

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要特别注意手、足保暖。

在饮食方面,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七、保证适度的照明

1、眼睛需要适宜的亮度

人在工作环境中进行各种生产劳动获得信息80%以上是靠视觉得来的,而通过视觉得到物体正确的信息,适宜的照明使物体具有适当的亮度就是必要的条件了。

2、光线不足或过强对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1)因为亮度不足,容易把物体的状况看错,大脑必然会根据错误的信息,发出错误的指令,人也就会作出的错误动作而造成事故。

(2)由于亮度不足,人要费劲才能看清物体,这就使人在生理上更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时间稍长,人就容易疲劳,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使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降低(或迟缓),误操作增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3)如果光线过于明亮,会使人感到耀眼,难以看清物体真相。

长时间在过亮环境中工作,眼球也容易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3、作业环境要保证适度的照明

(1)工作环境一般以自然光线为宜。

因为在同样光照条件下,自然光源较人工光源明亮柔和。

为此,作业现场材料不应堆放过高,以免遮挡日光。

(2)作业环境不能利用自然光(如夜班)或自然光不足(如阴天)时,则必须采用人工光源。

人工照明有全面照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混合照明。

无论采用自然光还是人工照明,都必须注意不要产生明暗对比度很强的阴影。

同时,为了避免光线对眼睛的直射,可使用防直射灯罩。

八、选择适宜的作业姿势、操作装置和工具

1、要调整好自己的作业姿势

人在劳动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也称体位。

长时间保持一种作业姿势,会使某些特定的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容易引起疲劳。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劳动过程中要适当变换作业姿势。

2、选择适宜的操作装置

正确选择操作装置的类型。

操作程序符合人的习惯非常重要。

在紧急状态下,人们会按照正常的反应去操作,因此应确保操作方向与人们习惯的方向一致。

3、选择适宜的操作工具

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钳子、锤子、刀、钻、斧等。

工具如果与人的操作及工作对象不相适宜,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人的健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合格的工具,避免选择和使用质量低劣的工具。

在选择工具时,还应该征求操作者的意见。

九、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食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

(1)食物中毒主要表现在饭后有多少人呕吐,腹泻甚至出现昏迷等不正常状态,当发生食物中毒后,项目部应急小组要立即组织进行救护。

(2)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的症状、人数及地点,并向当地卫生预防部门报告。

(3)保留部分未吃完的食物,使防预部门及时检查出结果,以便病人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4)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

十、女工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

妇女由于生理特点,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下,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易受到影响,且可以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儿、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

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

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量超过20㎏,间断负重每次质量超过25㎏的作业。

许多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

如:

铅、汞、汽油、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