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119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x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承上启下的五年,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

科学规划未来5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全市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十一五”时期安庆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成效

安庆市是安徽省农业大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对维护粮食供需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安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安庆实际,在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机制创新、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安庆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也为推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5.4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2.9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2万亩,经改造的中低产田,基本上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同时,积极支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强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五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787.2万公斤、棉花313.3万公斤、油料1315.1万公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安庆市粮食连续6年增产、连续4年创新高、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我市2007年特大洪涝灾害,项目区抵御灾害的效果凸显,为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2007年粮食总产52.76亿斤,同比增加了7.3%。

此外,安庆市率先尝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了望江合成圩、怀宁金拱等一大批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了安庆粮食核心产区,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行动,为建设全省稳定可靠的“大粮仓”做出了表率。

(二)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得以充分显现

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安庆市“3261”提升行动,安庆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5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2.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77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4个,省级龙头企业14个。

如桐城市鸿润和霞珍羽绒、怀宁县稼籼大米和德琳一次性环保餐饮用具、望江县白云棉业和联河米业、宿松县京洲食品和宏建生态养殖、城郊的金隆蔬菜加工和江花棉业、枞阳县大地苦荞麦加工、岳西县高山蔬菜、潜山县瓜蒌、太湖县茶叶等。

同时,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储藏保鲜设施和批发市场,促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5年共新增农产品加工转化能3.24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1.29亿元。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安庆农民带来了实惠。

5年来,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21万个,直接带动3.4万农户增收,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农民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强化项目的科技支撑,农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坚持将项目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五年来,全市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1914.35万元,据不完统计,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达50多项,共培训农民12.13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的农民每人能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扶持农业技术服务组织37个,围绕优质水稻、油菜、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项目区优质良种普及率达95%,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大观区海口镇、怀宁县平山镇被列为省财政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已初步呈现出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气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创新投入机制,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安庆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立体开发、规模开发、长效开发、特色开发”四个新理念,并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探索出了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开发、重点扶持种粮大户、两类项目结合的“一条龙”开发模式,支持产业化集群板块建设等诸多好的做法,形成了较为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和实施运行体系,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

同时,不断创新开发机制,探索了市级集中委托招标制、市级集中委托工程监理制等新机制。

这些创新试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财政厅、省农发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十二五”安庆农业综合开发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安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现阶段我国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第一,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是成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提。

无论是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必须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首要任务,以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

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立足的基础,也是评价农业综合开发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这一目标不能有丝毫偏离。

唯有坚持这个任务和目标不放松,才能牢牢把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统一起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集中投入,是实现“两个聚焦”的充分体现。

安庆的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突出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坚持将资金集中投向全省粮食主产县,这是由安庆农业在全省的特殊地位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由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更是“两个聚焦”的明确要求。

只有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才能不断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两个聚焦”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安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规范管理,是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深层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规范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是提高整个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

二、“十二五”安庆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宏观经济上看,安庆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上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

国内经济持续回暖,宏观政策总体保持连续,财政投资力度略有增长,重点有所调整,稳定政府投资、打造扩大内需的财政体制、培育新的战略产业、完善并强化“三农”政策和深化改革正成为财政政策的五大导向。

金融危机使我国更加关注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与多极化地区增长格局的形成。

国家正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差距、挖掘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有利于我省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支持。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使我市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有助于我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分工合作,借助外力,推动跨越式发展。

厚积薄发的基础与区域政策的支持,将推动我市在全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地位提升。

(二)从“三农”工作形势来看,农业综合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主要是: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世纪以来,中央已连续7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文件强调,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要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我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220亿斤,其中2010年粮食总产要稳定在615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以上的目标任务。

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可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农业综合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从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任重道远。

自2005年开始,中央就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009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下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今年3月,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0年工作要点》上批示:

“今年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任务相当艰巨而繁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鲜明地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坚持“两个聚焦”、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庆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从安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看,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总体上看,一方面,安庆和全省一样,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已步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已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形势。

另一方面,在国家“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的驱动下,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