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
科学事实证明:
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解疑合探:
小组合探:
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出示:
图3-2和图3-3
说明:
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
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
讲解:
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1:
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全班合探:
1:
操作:
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为红色
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12分钟。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结论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
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质疑再探: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拓展运用:
酒精与水混合
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毫升?
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毫升。
讨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结论3:
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
(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
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
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3、分子的特性
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识: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它能不能再分割?
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回答:
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
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
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1、分子的观点(板书)
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
追问:
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小结:
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板书)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略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
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
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概念
原子的观点(板书)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这说明了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氧化汞分解示意图。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2:
原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原子新分子
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
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课后练习题1、2、3、4
学生谈收获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原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新组合
破裂
新分子
原子
分子
教学反思:
课题2原子的构成(四课时)
教学目标
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认识与过程: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3)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3)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与发现探究。
教学思路:
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
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设疑自探: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解疑合探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屏幕显示: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
学生交流:
汇报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学生归纳:
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
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解并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的动画(2份动画)
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看书69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
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
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
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教师引导:
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大家再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重放动画1、2
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教师讲解并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53页表3-1,通过这个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带电情况?
学生看书讨论:
原子核带正电,并说明理由。
(其他人补充)
教师启发: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
课本53页表3-1
原子的构成
原子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碳
6
氧
8
钠
11
12
氯
17
18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回答:
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
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
4、原子不显电性;
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教师归纳:
大家总结的很好!
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
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
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
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
猜想:
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4、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验证:
从课本上寻找资料,从网上查找资料。
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
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
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
由近远
能量高低:
由低高
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看出什么?
(即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
)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
课本图3-16,想一想:
你发现什么规律?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
稀有气体为什么曾经叫惰性气体?
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系?
你认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
元素的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是否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金属
<4
末达
易失
活泼
非金属
≥4
易得
稀有气体
=4
达到
不易
稳定
2、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
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特点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第三课时离子的形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利用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特征讲解分析离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涵义、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1、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
H+ Na+Mg2+Al3+NH4+
阴离子:
Cl-、O2-、S2-、OH-、SO42-、CO32-、NO3-
3、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离子化合物: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5、离子跟原子的比较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
相互转化关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练习:
1、请分析KCl、CaO、MgCl2的形成过程。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并举例说明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4、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课后练习题1、2
4、子跟原子的比较
第四课时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让我记住每个水果的质量,我选取了一个苹果作为参照物,称其质量为100克,现称得梨的质量为300克,猕猴桃的质量为500克,分别将这二者的质量与100克相除,所得倍数即为梨和猕猴桃相对于苹果的质量,我只要记住梨是3,猕猴桃是5就可以了。
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投影: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千克
即1.993×
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即2.657×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即9.288×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一种碳原子,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这种碳原子。
1个碳原子的质量:
1.993×
10-26千克,其1/12是1.993×
10-27千克≈1.66×
10-27千克,
则氧的原子量=
即原子的原子量=
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课本最后的附录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表,让学生知道如何查表。
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原子量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
10-23千克,碳的原子量为()
(A)12克(B)1.993×
10-23千克(C)12(D)1/12
5.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A)原子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
6.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
7.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26B.56C、82D.86
8.成氧原子的微粒有()
A.8个质子,8个中子,16个电子B.8个质子,8个电子
C.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D.8个原子核,8个中子,8个电子
原子的原子量=
课题3元素(二课时)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分子?
什么是原子?
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此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7的碳—13,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8的碳—14,这是三种不同的碳原子,它们核内的中子数虽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一类原子,这些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即碳元素)
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
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组合探
1、元素概念:
见课文第71页(板书)
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如:
Na、Mg、Al、Zn、Fe、……
2、元素非金属元素:
C、Si、S、P、Cl、N、……(板书)
稀有气体元素:
He、Ne、Ar……
全班合探
阅读:
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一大二小国际统一)的读法、写法。
课本第73页表4-3的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要求学生掌握26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4、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表示氢元素
H表示一个原子
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
2H:
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质疑再探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
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
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
小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