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文档格式.docx
《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贸易与环境的经济学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世界的关注,一方面人们认识到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确实存在着冲突,另一方面学者们得出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复杂关系的结论。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实际上代表了两种对立的价值观。
提倡贸易自由化者认为世界经济的改善依赖于个体财富的增加,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反,环保主义者则更强调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BenedictkingSbury的研究并不认为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失误。
环境问题源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能够影响两国商品和资源的价格、收入、生产和消费的模式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贸易可以通过影响国民经济来影响生态环境。
目前,主流经济学观点认为贸易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复杂关系,Grossman和Krueger把贸易对环境的效应分为三部分:
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自由贸易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所带来的环境间接改善以及规模增长对环境所构成的直接损害。
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另一方面扩大了环境的外部性,意味着污染的增加。
技术效应是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不断降低。
技术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二是可贸易清洁技术的采用。
贸易改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单位产品的环境污染减少、贸易引致清洁技术的扩散使各国有体检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效应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积极的。
结构效应是指贸易自由化使一国的产业结构更加适应其比较优势,最终导致的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
结构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原来产业结构与新的产业结构中各生产部门对环境总影响的差异。
总之,贸易会对一国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产生综合复杂的影响,从而影响该国的污染水平。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环境问题现状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由贸易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匮乏,技术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有效竞争手段,往往选择发展的是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自由贸易引起了废弃污染物的越境转移。
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为了避免高昂的污染物处理费用或考虑到成本对竞争力的影响,一些企业将生活垃圾假借正常货物名义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第三,污染产业的转移。
发达国家在雄厚财力的基础上制订了严格的环保标准,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环境标准低,人力资本廉价等原因,因此,发达国家将在本国已经或者面临淘汰的产业转移向发展中国家。
贸易发展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但对于发展总共国家来说,最初的贸易发展更是以环境损害为代价的。
传统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
传统贸易理论的论证都是在一系列的假定前提下进行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些假定是不符合当代发展中国家实际经济关系的。
在实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农产品、初级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为主,往往将资源集中于少数几种产品,导致经济结构和外贸结构畸形,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加剧。
事实上,初级产品生产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在初级产品生产的领域中比工业制成品领域中技术进步要慢的多,因此,贸易的技术效应就被压缩了。
而技术不能同步提高使得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环境破坏加剧。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社会成本与个别成本往往大相径庭,因此,比较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个别比较利益一般来说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比较利益。
如果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个别比较成本优势生产,发展中国家将成为贸易增长、经济增长的奴仆;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并且彻底失去贸易中的相对优势。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开展确实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改变,还促成了一些国家地区较快的经济增长。
Chichilnisky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产权问题相对严重,使其与工业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更容易造成环境质量降。
总的来看,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是不均的,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代价换来经济增长。
三、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协调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国际协调
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国际社会共签署了200多项多边环境协议,为了实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标,多边环境协定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条款。
其中,大约有30多项环境协定均含有贸易限制措施。
目前涉及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多边环境组织、WTO、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国际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已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贸易与环境直接挂钩,通过限制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1994年,GATT在乌拉圭回合的部长级会议上达成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马拉喀什决议》,决定在WTO中设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将贸易与环境问题列为WTO的主要议题。
WTO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继承关贸总协定的有关规则,另一方面在保护环境基础上推进自由贸易制度。
据WTO统计,截止至2001年6月14日,全世界约有30项多边环境协包含了与贸易有关的,旨在保护环境的措施。
在WTO相关协议中,也有所谓的“绿色条款”,例如《关贸总协定》第20条、《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与农业有关的协议》、《与知识产权贸易有关的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4条等。
为了实现贸易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WTO下设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各国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的“一致性”。
贸易与环境问题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一旦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经济增长的前提就不复存在了,然而只强调环保不注重经济发展也是不符合人类基本需要的。
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借助各种国际协调组织尽可能使贸易间各国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一致。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的集体情况不同,各国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立场不同,而且发达国家是贸易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因此,目前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矛盾通过国际协作是很难彻底消除的。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国内协调
由于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环境标准较低,环境管制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完善自身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建立适宜的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制。
一是建立环境管制措施。
无论是多边贸易协定还是多边环境条约都允许成员方采取适当的环境管制措施,为了环境目的对贸易进行限制。
二是实行间接环境管制措施。
间接环境管制措施即采用市场手段,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对国内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三是制定合理环境标准并严格执行。
四是建立环境标志体系。
环境标志也称为绿色标签或生态标签,是一个旨在促进实现环境政策目标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工具。
实际上,贸易与环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社会福利。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自由贸易,而在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失误。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如果各国都强调必要的环境保护政策,使得这些环境成本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那么就肯定能减少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环境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赵玉焕.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M].北京:
国际贸易问题,2003.
[2]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叶汝求.环境与贸易[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陆亚琴.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云南的开放经济[M].昆明:
云南明祖出版社,2004.
[5]陆亚琴.论环境与贸易的国际合作[J].昆明: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
[6]王学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的对外开放[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7]:
TheGATT/,ClarendonPress,1994.中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