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0296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docx

交通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交通

【2019年】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查,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

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答案】6.B 7.A 8.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解析】第9题,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

故选D。

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

故选B。

【答案】9.D 10.B

【2019年江苏卷】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

图7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 运输时效高 B. 单次运量大

C. 单位运价低 D. 绕行路程远

16. 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 完善交通网络 B. 做强能源产业

C. 改善环境质量 D. 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第15题,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

正确答案选A, BCD错误。

第16题,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因此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正确答案选D,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并非只是货运班列次数增多,A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是促进了能源产业做大做强,B错误。

货运班列的增加,跟改善环境质量无任何关系, C错误。

【答案】15.A   16.D

【2019年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

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2分)

(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

(6分)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关键词:

货物集散地。

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

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

结合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

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答案】

(1)物流(仓储)

(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答出两点即可)

【2018年】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4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白昼越长。

拉萨纬度较成都低,因此成都日出早白昼长,A错误;4月份拉萨较成都离直射纬线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D错误。

故选C。

 

2.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

故选D。

3.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错误。

故选B。

【答案】1.C 2.D 3.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川藏铁路的修建可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和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有重要意义。

【2018北京卷】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

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①铁矿  ②大城市  ③交通线路  ④钢铁消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据图和图例分析可知,甲乙两类钢铁厂均沿铁路和港口布局,且主要布局在大城市、城镇,即接近消费市场,③④正确,而不是主要考虑资源,①错误,故选B。

 

【答案】B

【2018海南卷】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答案】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3分)

原因:

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3分)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专注题干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2017年】

【2017全国卷Ⅱ】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

【解析】

(1)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区域的气候寒冷、暴雪、强风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提示,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

据图可知,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东西跨度大,施工难度大;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输;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

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2017江苏地理卷】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图6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1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

11.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所以可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

12.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

 

【答案】11.D12.B

【2017江苏地理卷】 图9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8.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解析】

17.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所以选D。

18.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建成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答案】17.D 18.C

【2017天津卷】14.(15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6分)[来源:

学科网]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请回答两项。

(6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

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而且,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而且从图示来看,津、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

【答案】

14.(15分)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2016年】

(2016•天津卷)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6分)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6分)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

(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0分)

【答案】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2016•北京卷)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

图13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

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

读图,回答第

(1)题。

 

(1)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10分)

【答案】

(1)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河口;腹地广阔。

(2016•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图17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4分)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            (填序号)。

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有           、           。

(3分)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

(2分)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

(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铁路在淮安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交通条件改善,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主要是交通改善,有利于人员的流动,文化的交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有利于经济联系。

【答案】

(1)部分铁路标准低 布局不合理  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②   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路基地质条件较差

(3)多条铁路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  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

促进南北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