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9657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Word文档格式.docx

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今天美国的经济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22%。

资料来源:

《百年潮》2003年第1期

近代前夜清王朝由盛转衰

18—19世纪之交的嘉庆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道咸以来之衰世,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清王朝迅速地由盛转衰,若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方相比,更是全面落后。

经济:

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人口激增,导致无发展的增长;

由鸦片走私而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民众不堪重负,清王朝财政收入下降。

政治:

吏治日益腐败,贪墨之风盛炽,卖官鬻爵,纲纪崩坏。

官员昏庸不思作为,“多磕头,少说话”流为官场金科玉律。

军事、海防:

武备废驰,军力衰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无复入关前之骁勇;

绿营军官贪兵懦,全无战斗力;

海防空虚,炮台年久失修,水师战船遇击则破。

思想文化:

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高压下,思想僵化守旧,没有任何容纳新思想的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情况毫无兴趣。

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对外关系:

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严重妨碍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乾隆至嘉庆时期的世界

在乾嘉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件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第三件是法国大革命。

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积极向世界各地扩张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横扫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这是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迎来了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发展的新时期。

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的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是世界近代史上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又一次世界性的革命,是人类生产物质技术方式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水陆新航路的开通,加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利本质,西方资产阶级必然要将这种生产方式推向全世界,从而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统治地位。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

西方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

已延续千年之久的古老中国,必然要遭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猛烈冲击。

不过,在最初,西方列强曾经打算以和平的方式来拓中国的市场,1792年,乘乾隆皇帝80岁生日的机会,大英帝国派马戛尔尼勋爵为全权特使访华。

在马戛尔尼来华使命失败后的48年,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这场战争虽然是以鸦片贸易为导火线,但引发战争的核心原因,是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英国的自由贸易原则的较量。

这场战争实际是代表新兴现代文明的大英帝国和代表没落文明的满清帝国两种不同文明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

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在马戛尔尼使华失败时便已经注定了。

(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也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地加深的过程。

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强占中国18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西方列强野蛮的侵略战争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

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是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

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总要把勒索到手的东西通过强加给中国的条约正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其对华关系的基石。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多达1100余项。

这些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使中国国家主权沦丧。

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破坏和践踏中国国家主权,是套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已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并进行“合法”地大肆掠夺。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鲜明标记。

(三)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1.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从商品输入到资本输入。

以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材料为特征的半殖民地贸易结构形成。

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外国洋行逐步取得了对中国商业网络的支配地位。

到20世纪初年,中国从对外贸易到国内商业网络,从轮船航运到铁路运输,从近代工矿业到全国的财政金融,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严密控制之下。

中国社会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历了两个阶段

1842年以后的50多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要通过贸易,从流通领域来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经济。

它是由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1895年以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操纵,进入具有资本输出、财政金融控制特征的新阶段,而这又是由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赫德(1835-l911年)

1854年来华,1859年起任粤海关副税务司。

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

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

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衔,至1911年卒于英国。

清王朝追授为太子太保。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48年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2.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特别是棉纱的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其主要表现:

一是家庭手工业的破产;

二是农产品的商品化;

三是经济作物种植区的出现。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甲午战争前,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兴办于通商口岸地区,涉及船舶、机器修造、缫丝、轧花和棉纺、粮油加工、火柴、造纸、印刷等的近代制造业,共达145家,此外还有各种采矿业共22处,以及难以确知数量的轮船航运企业。

这些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开端。

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最早的机器缫丝工厂,也是最早由私人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之一。

1873年由侨商陈启源创办于广东南海。

丝厂采用锅炉热水蒸气煮茧,代替手工缫丝的炭水煮茧。

这种新法缫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

产品售价高出手工缫丝1/3,获利很多。

此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丝釜最多时达800部,后遭到手工缫丝业者的强烈反对,继昌隆被迫关闭,迁往澳门。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基本问题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

半殖民地:

政治上,国家已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

经济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半封建社会:

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这引起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嬗变。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统治中国的主要力量。

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致使中国在经济上不能自立,政治上不能自主,使本已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

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代表着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对内残酷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拒绝一切社会变革,抱残守缺,不思振作;

对外闭关锁国,不谙世情,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又一味执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以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侵略者维持其统治地位。

因此,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阻碍力量和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破坏了,但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并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优势。

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力量非常软弱,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统治,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但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基础,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

自此清政府的国旗才算最终确定。

清朝的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以《巩金瓯》为大清国之“国乐”。

其词为: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嗥,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意思是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

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

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

但仅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灭亡。

第五,由于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又由于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各派军阀的分裂割据,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不统一的分裂状态;

再加上中国地域广大,各种情况千差万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的这些基本特点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它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制约和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近代中国革命的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这两个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深刻根源就隐藏在这些基本矛盾之中,并伴随着这些矛盾的激化而发生和发展起来。

(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关的若干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是从社会形态角度来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偏重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

下面所列与近代中国国情相关的若干因素,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较所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或因素,同样对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革命,乃至于建设和改革发生了重要影响,故也属于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

地域:

中国地域辽阔。

清朝版图浩大,尽管列强在近代割去大片领土,但其领土面积在世界仍屈指可数。

这起码带来两个影响:

一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吞并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二是强化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民族: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自秦以降,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旋律,满清王朝又实行了较为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有效地增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向心力,使中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这对于阻止西方殖民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具有重大意义。

但满汉矛盾的存在,也使近代中国难以走上日本式的“尊王攘夷”的改良发展道路。

人口:

中国人口众多。

19世纪30年代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口已达4亿,占世界1/3。

这使得列强瓜分中国成为不可能,同时,也带来近代乃至于现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瓦德西拳乱笔记》)

历史文化:

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绝自成一系的发展历史,使中国人有着对本民族的自信,早在秦代便开始的“书同文”使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这都是进入近代大变局之后中国顽强抵抗西方侵略并生存下去的历史文化因素。

同时,在如何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又会成为一种历史重负。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苦苦探索和奋斗的历史。

一个多世纪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

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华民族推向前进。

1.如何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略与挑战?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湘军悍将胡林翼某次在长江水道中遇一英国火轮。

火轮逆流而上,迅速超越了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将一条船都掀翻了。

胡林翼登时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

“天要变了”。

实乃谶语!

近代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且在各方面均占优势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和侵略,这是一种不在同一层次或说同一量级上的较量,我们已有的经济技术、制度、思想资源乃至人的素质全面落后,这就陷入一个既要顽强地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又要向它学习的尴尬处境,掉入要想战胜敌人得先变成“敌人那样”的悖论之中。

这是近代以来落后民族的悲剧性宿命。

2.如何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

1874年成立的苏纶纺纱局

3.如何实现政治文明的更新?

4.如何实现思想文化的更新?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学生顿时一片静默。

以上四个问题,又可以概括为近代以来的两大问题:

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

中西问题:

如何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如何向他们学习?

古今问题:

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自身的历史和传统,这既是文明告别也是文明新生的问题。

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又相互渗透和叠加在一起,互相影响。

进入近代,中华民族就被迫站在横向的中西问题和纵向的古今问题的十字路口上。

深刻了解这样的历史方位,对于理解整个近现代史的发展演变至为重要。

第二专题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的传统社会力量将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亡主张

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春秋公羊学说:

晚清思想解放的滥觞

《春秋公羊传》是阐释《春秋》的一部著作。

公羊学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

主要有三项:

(一)政治性;

(二)变易性;

(三)解释性。

公羊学说与晚清社会脉搏相合拍,成为鼓吹变革、呼吁救亡图强的有力的哲学思想武器。

龚自珍倡导变法

目睹清朝统治急剧衰落,深感社会矛盾深重、危机四伏,龚自珍大声疾呼,倡导变法: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龚自珍全集·

上大学士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蘼。

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龚自珍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

“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所以学术界将他作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开启者。

林则徐:

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底,林则徐开始组织翻译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为《四洲志》。

此书介绍了关于世界几大洲的新知,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同时,林则徐还组织编译了有关西方近代船舰、火炮的资料,并试图要“师夷”仿造。

魏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进士出身,历任知县、知州。

著有《圣武记》、《海国图志》等。

魏源最有特色的思想,就是鲜明地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主张,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他受林则徐的委托,在林撰《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成《海国图志》一书,全面介绍当时世界各国情况,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的著作。

《海国图志》:

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

1842年,魏源撰成50卷本《海国图志》,1843年正式出版。

魏源在书中说,此书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1847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100卷。

《海国图志》在国内影响甚微,倒是于1851年传到日本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和议(即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引者注)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史学会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529页。

(二)洋务派的“自强”、“求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变事不变制”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奕

“自强”:

19世纪60-70年代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自强运动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在同治年间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

1865年5月李鸿章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于1869年6月造成第一艘兵船“万年青”号。

图为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的“平远”号军舰,排水量2,150吨,于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

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批飞机。

至1930年,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经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1870年8月建成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主要生产火药及枪、炮弹等。

1880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及第一套舟桥。

1896年1月,改名北洋机器局。

1894年建成的湖北枪炮厂(即汉阳兵工厂)

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式”步枪,俗称“汉阳造”。

仿德国88式毛瑟步枪并加改进而成,最高年产9000余支。

该枪坚固耐用,易于制造,直至1943年才停止生产,曾是旧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

枪炮厂生产的7.63毫米毛瑟手枪俗称“驳壳枪”,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仿德国7.63毫米手枪大量制造,是旧中国下级军官和特种兵常用兵器。

枪炮厂生产的轻型后膛炮。

仿造德国37毫米和5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最高年产90余门。

创建北洋水师

“求富”:

19世纪70-90年代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成立於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1878年李鸿章在唐山正式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1年全面投产,到1898年产量达73万吨。

是中国近代较早使用机器采煤的大型企业。

1881年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制造的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1878年开始筹办1890年建成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棉纺织业近代工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动工兴建,1893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

1896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

创办学堂讲求西学

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办)

洋务派创设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学堂,隶属于总理衙门。

初创时只设英文馆。

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及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馆。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创办)

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也是中国最早的科技专科学校。

它最早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最早创立了留学生教育制度。

严复、詹天佑等都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

官派留学生(1872年出行)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

由于洋务运动是在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洋务派对机器生产的引进和近代企业的兴办,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了薄弱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三)农民阶级的抗争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