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64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docx

舟船逐疫傩俗初探中国傩文化

"傩船"禳灾初探

——从临武县还傩愿“造船收瘟”谈起

曾志巩

在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大冲乡油湾村表演了“舞岳傩神”,包括当年正月“许愿”和翌年正月“勾愿”。

“勾愿”即还傩愿,程序甚多,其中造船、行船、送船仪式值得深究。

法师将稻草编结草龙船放在主家人,舞剑请神,先造五方河水,后请鲁班师傅伐木造船,又请丹青祖师彩绘装饰,随将百怪精邪收入船中,宁宅靖境。

再请唐葛周三将军和五营兵马,给扮神人戴面具、着神装、附神魂,摆兵布阵。

傩神队伍绕村串巷,三娘行前,掌船人将村中牲畜栏门口放的盐、茶、米纸包收起放在船上,关云长随后,在畜栏门口杀三刀,表示斩尽余孽。

傩队行至村外,云长斩杀小鬼后,又将草船送到村口或溪边焚烧,法师一边磔鸡,一边念咒送邪,将一切疫鬼送走,至此还愿程序结束,主家和村民当年获得安宁。

上述造船收瘟、迎船逐疫、送船禳灾,是以舟船为载体的驱鬼逐疫仪式,不仅在一些乡傩中流传,而且各地风俗多有记载。

笔者以江西记载为主,选取邻省方志记载和遗存共25条,借用“傩船”一词(明代管时敏《題宁波乐节妇卷(其夫观傩船溺死)》:

“岁俗傩船渡未休,孤灯白发几多愁?

至今九派江头水,不尽当年妾泪流。

”)概括这种禳灾风俗,并对其形态作初步探讨。

限于篇幅和查阅不足,很多地方“傩船”禳灾风俗未能列入。

一、“傩船”禳灾的各地记载

(一)江西(10例)

1、赣北南昌、湖口、安义3例:

清同治《南昌府志•风俗》:

“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十人舁之,传葩代鼓,填溢充衢。

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

同治《湖口县志•风俗》:

“五月十八日为干船,五钜制龙文装戏游市中,备

极巧丽。

十七日及是日,先后送北门外焚之。

所过家投以五谷、盐、茶,曰‘收瘟’。

历任知县屡禁屡复,今始禁绝焉。

同治《安义县志·风俗》:

“上元近城内外,灯火辉煌,笙歌嘹呖,起十一,终十五,烟火鳌山,龙灯鹤焰,所在皆有禳灾船,最为钜观。

其制以竹编成巨筏,糊以红纱,上置小纱笼千百。

仓中为三闾大夫像,侍从舟子悉具数十人舁之,游行街市,鼓乐喧天,和以俚歌。

朱玉超作竹枝词纪其事。

咸丰六年兵燹,后遂废。

2、赣西萍乡1例:

《萍乡傩文化寻踪》介绍:

“人于‘许愿’(向神祈求某事)之后,要在当年或次年下半年某日‘还愿’。

其过程分四步——

(1)启师事先用竹篾扎一船形骨架,供奉主家神龛上,燃香、鸣爆,掌案人念‘启师咒’。

(2)造船唱‘造船咒’,一边唱一边用纸糊‘船壳’。

(3)收瘟将船抬到屋内各个角落,‘收瘟摄毒’,装进船中。

(4)焚船傩队抬船到河边,唱:

弟子行来到江边,河伯水官坐两边。

五瘟使者随船去,光明大路上西天。

(注:

萍乡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萍乡傩文化寻踪》第66、37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赣西南万安、南康2例:

同治《万安县志·风俗》:

“元宵……百嘉、窑头两市,自十三日起,有所谓‘装船’,穿袍靴、戴神头面游行,各庙划船三次,极热闹。

而尤莫盛于城内之儿郎灯,每一神护灯鼓吹者辄数十人,食用素,必斋戒,以祈神佑。

百嘉则有男船女船之分。

装女船者,不戴头面,扮以杂戏,观者若狂。

……既望:

城东伏虎庙以康王神头面装载,坐虎皮轿;以赖爷神头面装载,跨马,手执弓弹出游;又装龙船,疾趋前导,经过之处,香花满路,亦曰‘收摄’。

同治《南康县志·风俗》:

上元“又劈竹为船,糊以五彩,内设仪仗甚整,男、妇望辄罗拜,尊之曰‘大神’。

至上元后一日向午,一人提剑,数人鸣金,随之狼跄,叱咤如有所追逐者,沿门收取春贴、香梗、烛烬之属委其船,鼓吹送野焚之,曰‘禳灾’。

”崇义与南康为邻,记载略同。

4、赣东临川、金溪、宜黄3例:

同治《临川县志·风俗》:

“春末秋初,乡市召巫师设坛建醮,作五彩龙舟以

送疠疫,磔牲以祭,仿古人傩礼(祈禳)。

同治《金溪县志·风俗》:

“端午……近水者亦或竞渡,城中则作船形,扮人物杂戏于上,数十人舁行陆地,观者如堵,如此者七日。

相传建县之初,堪舆杨院士以县治对面山形如舟,恐溪民无安土之乐,故设此以禳之,后遂沿为故事,其亦方相逐傩之意”。

清道光《宜黄县志·风俗》:

“上元前后,各于保甲内土神庙作年规会,建醮祈年禳灾。

壮士擎纸船、锣鼓,引道士沿户入门洒净,祓除不祥。

男、妇惟虔,如古傩礼。

端午节前,土人舁龙船头、锣鼓,导至各户洒净如上元。

龙舟竞渡唱太平歌,悠扬入听。

5、赣东南瑞金1例:

道光《瑞金县志•风俗》:

“元旦夜傩以驱疫,男神船则龙头,中间杂扮故事,后为龙尾,押以社官、土地。

”又日本藏清康熙《瑞金县志·风俗》载:

“元旦以后事傩最盛,男神则龙头,而中间妆故事为龙身,或天上星像,或地府神祇,或前朝故事;至以牌名后,装以本社主神。

男、妇持兰桨押之,到其门即要礼物。

女神则凤首而蕉其尾。

傩,古俗也,而今之妆俏奢矣。

(二)湖南(3例,临武略)

光绪《衡山县志•风俗》:

“端午前后,或道或巫为纸船,若龙舟状,首尾系锣一鼓一,至人门首击且唱,谓之‘收瘟‘。

妇女竞以米投之。

同治《攸县志•风俗》:

“上元城市,自初十日至十五日,每夜张灯,爆竹喧填,又用纸画彩舡,轮年分值,用歌郎鼓吹达旦,十六早焚于江浒,即古人傩礼遗意。

”茶陵与攸县为邻,记载略同。

(三)湖北(2例)

清道光《云梦县志略•风俗》:

“端午……四城以五采绫绢作龙舟迎赛,设层楼飞阁,于其脊中塑忠臣屈原、孝女曹娥及瘟神、水神各像,傍列水手十余,妆束整齐,金鼓、箫板、旗帜导龙而游,曰‘迎船’。

好事者取传奇中古事,扮肖人物,极其诡丽。

数日后以茶、米、楮币实仓中,如前仪导送河干焚之,曰‘送船’。

前此守土者以为有伤民财、易滋事端,每禁之卒不能止。

同治《大冶县志•风俗》:

五月“十八日为龙舟之会,自四月即染纸造龙舟,长丈余,中像三闾大夫,冠服器用、绮绣银锡,余亦尽饰。

先期一日,罗列珍玩,远人来观,比屋衢饮,欢呼达旦。

东西二船,靡费各百余金。

至期迎至青龙隄,火之,谓为‘送瘟’云。

(四)安徽(3例)

同治《祁门县志•风俗》:

四月“十五日,船会迎竹于市,诣双忠庙制神船。

五月初一日,福会以彩楮制元帅像,舁游四隅;船会扮十二神,诵唝啰曲以驱疫。

端午日……福会、船会迎神船,袭画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诸市,钲鼓导引(自宋大观迄今七百余年,举其事者致斋虔祷于双忠庙,所部署上下户率不改其旧……)。

乡间有以木制神船,彩画装金,肩舁游村落驱疫(相传亦以驱蝗。

祁门赵司训克勤《神船行》序云:

神船,古乡傩之遗也,岁举以逐疫焉)。

民国《歙县志·风土》:

“三月三日竞渡。

河干,或造神舟陆游,□旐毕具,存修禊意,又名祓祝。

民国《衢县志·节序》:

“中元俗称鬼节,是月大傩,……傩名清醮,以道徒五七人,金铙鼓角送纸船出河烧之,以为逐疫。

……今四乡尚用蒙倛之面,作种种怪状者,或即古方相氏遗忘,见者为之一噱。

(五)浙江(1例)

清《嘉定州志•風俗考》:

“每岁逢四季,闾阎中推一人为会首,敛金治香楮酒肴,巫觋作伎於会首之家,扎竹为船,譒以彩紙,列官与仪从其上,送至江边焚之,名曰‘送瘟’,亦逐疫之遗意也。

……西乡则夏秋之际,扎造龙舟,装饰彩绘,磔牲酺酒,名曰‘保安’。

(六)福建(2例)

明正德《福州府志•风俗》:

端午“又有岸舟,萧鼓导迎;至端午次日,为纸舟,焚于水次,俗以为送疫。

清《福建志书·将乐县》:

“自元日至七日,於含云寺中开会,少长云集,笙歌盈耳。

傩日,在城以十七日,水南以十五日,俱于先一日晚,鸣锣遍市巷,彻夜以逐疠疫。

至日剡木为船以送之。

(七)广东(1例)

道光《肇庆府志•风俗》:

“十一、二月举法事,曰‘禳灾’,又曰‘保境’,作纸船送江上。

(八)四川(1例)

民国《合川县志•风俗》:

“今民间或疾或祟,即招巫祈赛驱逐之,曰‘禳傩’。

其傩必以夜,至冬为盛。

盖先时因事许愿,故报赛多在岁晚,……其术名师娘教。

所奉之神,制二鬼头,一赤面长须曰师爷,一女面曰师娘,谓是伏羲女娲,……右设一小案,上供神曰五猖,亦有小像。

巫当椎锣击鼓……或歌或舞,抑扬拜跳以娱神。

……至夜深,大巫舞袖拗诀,小巫戴鬼面,随扮土地神者导引,受令而入,受令而出,曰‘放五猖’。

……以酒肉载以茅舟,出门焚之,曰‘劝茅、送茅’,谓使替灾难也。

……考《洞山织(?

)志》”,言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则此乃沿苗风也。

(九)贵州(1例)

明嘉靖《贵州通志》:

“除夕逐疫(俗于是夕具牲醴、扎草舡,列纸马,陈火炬,家长督之,遍各房室,驱呼怒吼,如兵谴状,谓之逐鬼,即古傩意也)”。

此外,康熙《贵州通志》载《木佬祭鬼图》。

木老即仫佬族。

画面在一河边,地上放一草扎龙船,上插五面三角旗。

二、“傩船”禳灾的综合分析

(一)“傩船”禳灾类型和特点

1、乡傩中舟船送疫仪式。

其特点是造船、行船、送船仪式都在傩事活动中进行,是整个傩祭仪式的重要内容。

如江西瑞金元旦夜傩,装龙船扮神鬼游街驱疫;福建将乐正月“傩日”前晚“彻夜以逐疠疫,至日剡木为船以送之”;湖南临武和江西萍乡正月间“还傩愿”造船送疫;四川合川“禳傩”,“以酒肉载以茅舟,出门焚之”;安徽衢县七月大傩,“送纸船出河烧之”。

2、类傩的舟船逐疫仪式。

仿效乡傩沿门逐疫仪式,或旱船载人装鬼神游街,或陆舟随神队逐疫收瘟,或扛龙船头入户洒净,或以草船、纸船等送瘟,被认为“似古人之傩”、“如傩礼”、“古乡傩遗意”。

此类形式甚多,按进行时间可分:

(1)元宵节“傩船”沿门逐疫。

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相传起于汉代,唐代以来有观灯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明清后,元宵期间的娱乐活动更多,各地张灯结彩,歌舞鼓乐,喧闹达旦。

加之春傩多在正月举行,“傩船”禳灾事例很多。

如江西《安义县志》记载:

“上元近城内外,灯火辉煌,笙歌嘹呖,起十一,终十五,烟火鳌山,龙灯鹤焰,所在皆有禳灾船,最为钜观。

其制以竹编成巨筏,糊以红纱,上置小纱笼千百。

仓中为三闾大夫像,侍从舟子悉具数十人舁之,游行街市,鼓乐喧天,和以俚歌”。

“傩船”(禳灾船)融入灯节之中。

又如《南康县志》记载:

“上元前数日,悬灯为乐,或用竹丝织为龙,分五节,曰龙灯,张以为戏;又劈竹为船,糊以五彩,内设仪仗甚整,男、妇望辄罗拜,尊之曰‘大神’”。

湖南攸县上元“纸画采舡,轮年分值,用歌郎鼓吹达旦”。

这些“傩船”禳灾,为元宵民间娱乐活动增添了色彩。

(2)端午节“傩船”沿门逐疫。

端午习俗原本避恶消灾,当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等解释性传说附着于端午后,竞渡逐疫的传说和行动被挤压,民间另以旱舟(傩船)陆行来代替水中龙舟竞渡。

清光绪《南昌县志•风土》说:

“俗以五月阴阳交,为毒月,瘟神降,故召道士设醮于神庙,制龙舟送瘟神。

又有旱龙船,舁行村市,沿门击鼓,歌送神辞,妇女以香枝掬米与之,亦有裹盐米投火以厌之。

凡迎送瘟神,始四月溯日至五月五日止。

”江西金溪和湖口、安徽祁门和歙县,都以旱船装神鬼和杂戏游街逐疫。

江西宜黄土人舁龙船头至各户“洒净”,湖南衡山用纸龙舟系锣鼓至人门首“收瘟”。

湖北云梦和大冶,在舟船上塑屈原等神像,因他们并非寿终正寝,而是含冤而死,戾气深重,隆重祭祀后和瘟神等一起礼送河边焚烧,以防他们返回为害生人。

(3)其他时间“傩船”逐疫。

东汉郑玄注《周礼·夏官司马·方相氏》:

“时

难[傩],四时作。

”即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傩事活动。

因此“傩船”禳灾一年四季都有记载,如浙江嘉定州每年四季民间会首请巫觋编竹纸彩船“送瘟”;“西乡则夏秋之际,扎造龙舟,装饰彩绘,磔牲酺酒,名曰‘保安’”。

安徽歙县三月三日“造神舟陆游”;广东肇庆府十一、二月举法事,“作纸船送江上”禳灾;贵州省除夕各家“具牲醴、扎草舡、列纸马、陈火炬”遍各房室逐鬼。

(二)傩船制作和装扮

1、纸画彩舡。

湖南攸县是此形式,画面内容不明。

2、茅草编扎。

湖南临武“还傩愿“用稻草编扎龙舟,长约三尺,可以提拎;四川合川“禳傩”用“茅舟”;贵州除夕逐疫备“草舡”;“木老祭鬼图”中也是草船,插五面三角旗。

3、竹筋纸糊。

江西南康“劈竹为船,糊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