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应用端专题报告5G引领产业变革文档格式.docx
《5G应用端专题报告5G引领产业变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应用端专题报告5G引领产业变革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5G还将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DPI设备的采购需求上升,推荐浪潮信息、用友网络、宝信软件、广联达,建议关注恒为科技、金山办公。
4)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对低延时和多医疗器械互联的要求或可借助5G完成,相关成果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认为远程医疗作为5G时代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将促进HIT厂商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的远程医疗业务开展,推荐卫宁健康、创业惠康、久远银海,建议关注阿里健康(HK)、平安好医生(HK)。
5)在线教育:
5G所具备的大宽带+低延时特性,将VR/AR与在线教育结合成为可能,新的教学模式或可解决现阶段在线教育所缺的学习氛围和互动性不足问题。
教育信息化设备提供商和优质教育内容提供者有望持续受益,推荐拓维信息、佳发教育、科大讯飞,建议关注新东方在线(HK)。
6)视频监控:
5G提升了传输效果,同时有望促进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普及。
需求端景气度有望延续,供给端,看好龙头企业在技术、客户渠道领域的优势。
推荐千方科技,建议关注苏州科达。
二、智能驾驶:
感知能力增强将加速智能驾驶产业进程推进
由于低时延、高速率等特点,5G将提升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能力,推动车联网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智能驾驶整个产业向更高级别发展。
在智能驾驶行业,我们看好有望受益于智能驾驶升级、政策催化或自身景气度不断提升的细分,包括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舱和车联网路侧设备领域。
在这些重点细分里面,我们看好产品领先、在车企端具有深厚积累的公司,推荐:
中科创达、四维图新、千方科技。
(一)5G增强连接能力,促进更高级别智能驾驶发展
由于低时延、高速率等特点,5G与车联网有天然的契合性。
对于信息娱乐系统来说,对时延的要求较低,为1s-500ms,而包含自动定时、自动刹车以及车车通信等功能的智能驾驶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小于10ms。
4G网络的时延通常在30-50ms左右,在满足车车通信、智能驾驶的一些功能上仍有欠缺。
车联网对于更高级别智能驾驶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随着智能驾驶发展的不断深入,车联网逐步成为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车联网技术(包括车车互联、车路协同、实时数据通信等高层次功能)支持,自动驾驶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从L2级智能驾驶开始,车联网地位愈发重要,L3级智能驾驶则需要相对完整的V2X进行支持。
比如,高精度地图要做到高频率的更新,需要对道路信息等不断传输到汽车的地图上,需要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时延,同时高精度定位功能也将在5G条件下更好实现。
智能驾驶发展大趋势下,我们看好三大重要细分领域,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舱,以及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路侧设备领域。
(二)需求端:
智能驾驶升级带来景气度提升,看好重点细分领域
智能驾驶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的数据,2017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到681亿元,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125亿元,2023年达到2381亿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62%。
1.高精度地图:
2021年后需求快速增长,21-30年复合增速有望超33%
参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及各大车企的表态,L3级智能驾驶落地已是大势所趋,而高精度地图是L3级智能驾驶的必需品。
根据我们的预测,高精度地图市场21年后需求快速增长,21-30年复合增速有望超33%。
2.智能驾驶舱:
整体渗透率仍低,市场增速有望达到40%
经过几年内的发展,智能驾驶舱的中控屏渗透率达到60%左右,但其余细分产品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因此整个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5年国内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为24亿元,2018年为175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347亿元,18-20年复合增速为40.81%。
同时,根据麦肯锡等机构的数据,目前软件占汽车电子的占比一般为25%左右,再加上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根据车厂做的定制化开发,我们认为软件在智能驾驶舱的价值量软占比有不断提升的趋势。
3.车联网路侧设备:
车联网建设必需环节,政策催化华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路侧设备是车联网建设的必要环节,根据江苏某智能网联示范区的路侧设备招标公告来看,合同总金额达到875.2万元,按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51个来算。
保守估计2016年路侧设备在县区的渗透率为0%(多数示范区都从2016年开始建立),到2018年国内共有20个左右的智能网联示范区,渗透率约为1%,到2020年预计渗透率达到5%。
2020年后,由于国家政策上对车联网的政策目标,以及5G的商用,根据《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预计在政策催化下到2025年将有30%的渗透率(出于保守估计,高速公路的渗透程度暂不考虑)。
根据上面的测算,车联网路侧设备19-25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9.1%。
(三)供给端:
关注细分领域产品、车企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
1.高精度地图:
市场集中度高,关注在车企端具有较深厚积累的企业
关注产品端的更新,以及车企端积累等能力较强的企业。
对于国内图商,目前真正能够打造较完整的高精度地图产品的仅有XX、高德和四维图新三家公司。
1)从后端实时更新的能力看,四维图新相对领先。
四维图新预计将采用滴滴数据回传等方式实时获取交通数据。
目前四维图新宣称将实现实时的数据更新,其余两家公司由于信息披露口径原因,尚未明确表示数据更新的频率。
2)车企资源方面,四维图新具有一定优势。
第一,四维图新在传统前装车载地图领域市占率长期维持在40%左右。
第二,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产品正式通过ASPICECL2(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二级)国际认证,也是全球自动驾驶地图领域唯一一张ASPICE二级认证证书。
第三,公司是首个明确表示与较大规模车企有L3级订单的公司,我们看好公司在未来高精度地图市场的竞争能力。
(XX智能驾驶事业部、高德均未上市,部分信息可能存在未公开的情况)。
看好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的企业
国内智能驾驶舱领域主要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中科创达、东软集团等公司,以及阿里、腾讯、XX等大型互联网企业。
我们看好未来与上游芯片端紧密结合、与下游车厂深度结合和绑定的企业。
一方面,汽车关键部件(比如智能驾驶舱、车联网设备等)后的芯片技术仍集中在高通、英特尔、瑞萨、恩智浦等芯片巨头手中,同时这些巨头多逐渐由硬件产品向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深度合作的汽车软件商将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软件提供商不仅需要有足够竞争力的软件技术,还要具有针对具体车企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的能力。
目前行业内主要智能驾驶舱的提供商与汽车厂商做联合创新,深度绑定,进行端对端的定义,而后才是支持tier1的交付。
3.路侧设备:
已有企业布局,关注核心企业相关产业进展
在路侧设备领域,国内千方科技、高新兴等企业重点布局,相关设备已经用于国内车联网道路和自动驾驶测试场地等场景。
未来预计各地的智能驾驶路测、产业示范区等将加速推进,建议积极关注参与相关建设的公司。
三、云计算:
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多个环节有望受益
5G对整个云计算产业链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从云计算上游来看,5G对IDC产业及服务器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行业下游IDC新建数量、企业云需求加速等将带动上游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从云计算中游及下游看,5G普及有望改善SaaS等模式的效率,远程办公等具体应用领域领来机遇。
同时,5G还将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5G带来的入网流量持续增加和进一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会促进DPI设备的采购需求上升。
重点标的:
浪潮信息、用友网络、恒为科技、宝信软件、广联达,金山办公。
(一)5G对整个云计算产业链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从云计算上游来看,5G对IDC产业及服务器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IDC是海量数据流量的承载实体,是互联网数据流量计算、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核心资源基地,互联网、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是IDC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流量持续增长,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将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
回看服务器发展的过去十余年,行业景气度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云计算兴起、通信制式的升级,国内服务器行业逐渐形成3年一周期轮动。
面对今年企业上云业务的加速、AI应用增多、边缘计算与5G商用在即等多技术发展推动,行业下游IDC新建数量、企业云需求加速等将带动上游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采购需求加速释放。
推荐浪潮信息、宝信软件。
从云计算中游及下游看,5G普及有望改善SaaS等模式的效率,SaaS模式及远程办公等具体应用领域领来机遇。
远程办公需保证参与者实时互动,对信息传输速度有着较高要求。
特别是近期新冠疫情影响下,远程办公需求激增,钉钉、企业微信等远程办公软件均出现了程序卡顿或无法登陆等问题。
5G技术高可靠低时延的特性,有利于保证远程办公的数据传输速度,避免在流量高峰期出现延迟,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推动远程办公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用友网络、广联达,建议关注金山办公。
同时,5G还将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5G商用在即将进一步推动入网流量的增加,提高网络监管的难度。
另一方面,5G或进一步助力全球“云化”的趋势,企业数据上云带来的数据流量向数据中心集中导致的集中性风险,推动云服务厂商对数据分析、信息安全防护和流量运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而,网络可视化行业面对5G通信制式的改变,需研制新的符合5G通信需求的产品,带动产品的更新替换潮;
另一方面,流量的大幅上涨,“云化”现象带来的网络安全新需求,IP、MPLSbased、SDN并存的网络时代等,都为网络安全的管理,分析,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将刺激新增购买需求。
综上,我们认为5G带来的入网流量持续增加和进一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会促进DPI设备的采购需求上升。
建议关注:
恒为科技。
(二)需求分析:
数字化转型加速云计算发展
1.5G加速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作为核心技术架构发展势不可挡
5G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即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转变业务模式,从技术角度来说,5G以全新的网络架构,通过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凭借着全新的网络架构极大拓展了应用范围,更好实现人与人、物与物的通信,帮助各行业企业快速实现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据中国信通院估计,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5G将以深度交互、互联互通,促进海量数据汇聚和研发生产资源共享,为企业打造新的业务模式。
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万亿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由粗犷式向精细化转变,企业响应中国制造2025计划,同时在技术层面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呈指数级增长。
赛迪顾问预测中国数字转型支出的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2.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7万亿元,其中制造行业2019年数字转型支出最高将达到2205亿元,地产行业2019年数字转型支出最低为206亿元。
云计算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层IT技术架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5G使得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带来海量数据,对计算与存储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硬件技术升级空间有限,必须通过网络结构的优化满足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应用安装在“云”上比安装在“本地”还要快,让很多企业开始选择用云、上云。
在5G的支持下云计算明显提升了网络响应效率、可靠性和单位容量,大量的本地业务完全可以迁移到云端,使云计算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数据孤岛、信息烟囱、互联互通、数据断层等问题,数字化体系中同时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云计算可以提升IT基础实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现弹性计算和低成本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带来海量市场空间,我国公有云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2022年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902亿。
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
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同比增长65.2%,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
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
2.政策助力云计算建设,中小企业成本收益显著
效率提升迫在眉睫,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发展已成过去。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17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结果显示2017年6000家企业中有61%认为人工成本负担重,这一数字在2016年为45%。
企业用工负担的不断加重,倒逼企业积极引入新兴技术产品与服务,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增加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低数量庞大。
根据IDC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超2400万家,预计2019年中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将接近2800万家,平均每年新增中小企业数量200万家。
同时中小企业一直面临实体经济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的问题。
根据华为数据显示,基于云计算的IT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相对于传统的“购买、管理以及维护”内部IT服务能够将成本降低30%-50%。
同时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大多停留在文字处理等办公软件和人事管理阶段,对于ERP和CRM等信息化产品使用比例较低。
政策助力云计算建设,云计算已成新兴技术基础设施。
2018年,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的印发和各地企业上云政策的推出,进一步优化了云计算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环境,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三)供给分析:
跑马圈地仍是云厂商核心,各细分市场加速整合
1.IaaS:
跑马圈地仍是各家核心,短期内价格要素依然凸显。
IaaS主要由云服务商向用户交付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其他基础资源。
中国IaaS层核心厂商主要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京东云、Ucloud、AWS、天翼云。
目前各大厂商纷纷通过降价争夺地盘,以AWS为例,自2006年发布以来,AWS已经进行了72次降价,在今年6月20日AWS技术峰会上,亚马逊又提出对AmazonEC2新一代5系列C5和R5计算实例,以及GPU加速计算实例P3的价格有27%-49%的优惠。
中国IaaS层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华为云占比首度单季度超越AWS。
2019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IaaS市场增速稳健,同比增长72.2%,排名前10的厂商目前已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2019年Q2,华为云IaaS市场份额上升到6.7%,增速368%,在TOP厂商中增长最快,首度超越AWS。
我们认为华为云的快速增长,华为结合5G+AI联合推广华为云,华为云目前已上线180+个云服务,以及180+个解决方案。
公司重视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随着数据进一步指数级增长,华为云的芯片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PaaS:
巨头持续跨界到PaaS延伸产业链
巨头跨界构建自身生态壁垒,延伸产业链。
PaaS平台不仅可以管理和调配底层IaaS资源,同时能够打通上层应用,实现应用效率和协作效率最大化。
PaaS相对于IaaS和SaaS市场空间较小,IaaS厂商和SaaS厂商往往通过跨界延伸自身的产业链,IaaS、SaaS厂商向PaaS延伸是趋势,构建自身的生态壁垒。
与IaaS服务相比,PaaS服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上云方案,同时优化企业软件开发模式,对应用开发者来说业务粘性更强。
IaaS厂商通过PaaS层实现服务差异化,避免IaaS厂商的价格战,SaaS厂商通过PaaS提升技术支持,更好的实现定制化服务。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PaaS厂商主要是阿里、AWS、腾讯、XX和华为,前五大厂商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
3.SaaS:
传统软件厂商转云激活高端存量市场,市场格局依旧分散
SaaS服务的市场格局变化不大,ERP、CRM和办公套件仍是主流核心。
2018年SaaS主要服务类型是CRM、ERP、办公套件,实现了75%的市场份额,商务智能应用、项目组合管理等服务增速较快,但目前整体规模较小,预计未来几年SaaS服务的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
传统软件厂商积极转云,激活高端存量市场。
目前中国SaaS市场主要的参与者主要分为通用类和行业垂直型。
通用类,服务于财务、销售、协同办公、生产、采购等行业,覆盖面广,用户基数大,行业垂直型对于特定行业客户需求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服务。
传统厂商如用友、金蝶积极转型,推出多款SaaS产品,云业务占比不断上升,由于之前服务的是中大型客户,有助于加速激活高端市场,定制化需求依然较多。
对于中型客户和小微客户,对于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标准化有较高的要求。
SaaS行业整体格局较为分散,中短期内集中度将维持。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SaaS行业CR5及CR10分别为23.6%及35.6%,2018年上半年CR5为22.2%,略微下降。
我们认为因为在各个细分领域公司的竞争优势壁垒不同以及持续产生大量的创新型企业,中短期内SaaS层市场集中度持续维持较为分散的状态。
四、超高清视频:
5G催化4K普及,开启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
4K、8K超高清视频需要传输速率和时延的提升,4G已很难满足,因此超高清视频将直接受益于5G的落地和普及。
从需求端看,清晰度提升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机遇,央视等广电单位建设目标明确,编解码等细分领域新一轮景气周期有望开启。
从供给端看,少数编解码领域公司与央视等核心客户已有长期的服务和合作,有望重点受益于这一轮央视、各地方主要频道以及互联网视频领域的建设。
当虹科技、淳中科技、数码科技。
(一)5G将为超高清视频落地提供重要支持
超高清技术是高清技术的延伸,像素较高清技术有所提升。
高清技术为1920×
1080,约200万个像素,4K技术则达到3840×
2160,约830万个像素,像素数为高清的4倍,理论清晰度为高清的2倍。
如果未来发展到8K(7680×
4320,约3300万个像素点),则分辨率为高清的16倍,理论清晰度为高清的4倍。
超高清视频在亮度、色彩、帧率、色深等方面有着全方位的提升,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传输速率方面,按照H.265标准(350~1000压缩比),4K视频传输的传输速率至少为12~40Mbps,8K视频传输的传输速率至少为48~160Mbps,目前4G网络的传输速率峰值仅能达到100Mbps,8K要求已无法满足。
而5G网络可提供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单用户体验速率达0.1-1Gbps。
时延方面,4K超高清视频要求往返时延(RTT)要小于20ms,而4G通常仅能做到100ms左右。
清晰度提升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机遇,新一轮景气周期有望开启
2022年整个产业有望超3万亿,19-22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6.45%。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的《2018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白皮书》,2017年国内超高清视频产业产值达到7614.8亿元,到2022年有望达到33596.9亿元,19-22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6.45%。
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迎来机遇。
清晰度等指标的提升,给整个产业链的设备、产品、内容端带来升级换代的机遇,相关设备、产品有望大规模替换,更多内容有望被生产出来,相关市场景气度有望显著提升。
按照《2018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白皮书》,以视频生产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终端呈现设备三个环节为例,2017-2022年产值复合增速有望分别达到173.84%、109.73%和32.08%。
编解码领域景气度有望明显提升。
编解码行业随视频清晰度的需求的不断提升,呈现出几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视频编码标准能力要求不同。
从历史上看,2009-2013年是高清加速普及的阶段,编解码主要企业相关收入也明显提升。
央视建设计划明确,有望开启行业又一个景气周期。
根据《央视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总体规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4月-12月)完成一个4K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