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369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 教案.docx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3电荷教案

电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具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

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ppt)

二、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1、互动

1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2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

2、演示1:

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

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3、提问互动:

可看到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

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板书:

第三节电荷)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4、学生探索摩擦起电:

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1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讨论:

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5、教师小结并给

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

1、1)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带“电”性: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6、互动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7、演示2:

电荷间作用规律

1用细绳将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丝绸磨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2互动

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

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绸擦玻璃棒与

毛擦

橡胶棒怎么样?

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一种是正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电荷。

3、电荷及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8、互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①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9、出示验电器,了解其结构

演示3:

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0、互动:

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板书:

3、验电器的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

电荷

1、1)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带“电”性: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

3、电荷及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静电现象的应用及防护.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电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

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觉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教具:

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ppt)

二、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1、电流

(l)电流的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

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这里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制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景,从而建立电流的概念.)

(2)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

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有:

毫安(mA)、微安(uA)。

单位的换算:

1A=103mA1mA=103uA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

(出示几种电流表:

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种类测量范围和使用单位分:

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灵敏电流表

(1)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

(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Ⅰ、观察教学电流表(展示实物)

Ⅱ、观察学生电流表(重点)

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③它有几个接线柱?

怎样使用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

分度值是多大?

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

分度值是多大?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

(2)电流表的示数

①使用前,先要观察:

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量程分度值

3A0.1A

0.6A0.02A

提问:

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呢?

(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小黑板连接电路图加以说明)

小结: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出示挂图)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后果)

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2、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教学反思:

电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

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觉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教具:

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ppt)

二、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1、电流

(l)电流的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

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这里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制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景,从而建立电流的概念.)

(2)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

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有:

毫安(mA)、微安(uA)。

单位的换算:

1A=103mA1mA=103uA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

(出示几种电流表:

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种类测量范围和使用单位分:

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灵敏电流表

(1)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

(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Ⅰ、观察教学电流表(展示实物)

Ⅱ、观察学生电流表(重点)

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③它有几个接线柱?

怎样使用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

分度值是多大?

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

分度值是多大?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

(2)电流表的示数

①使用前,先要观察:

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量程分度值

3A0.1A

0.6A0.02A

提问:

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呢?

(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小黑板连接电路图加以说明)

小结: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出示挂图)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后果)

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2、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教学反思: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

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盐、铅笔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实验:

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

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

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

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多数学生知道可以换的,若换了会发生触电事故

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电线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引入新课

设计

实验

提供器材:

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盐、铅笔芯

提问:

猜想哪些物质容易导电?

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问:

如何设计实验检验你的猜测?

思考:

1、 用什么方法辨别物质的导电性?

2、 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3、 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

4、思考:

电路中只接电流表而不接小灯泡等其它负载是否可以?

学生讨论、交流:

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实验设计:

画出电路图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精神

进行实验

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在AB之间连接上检验导电性的物质,灯泡亮了,说明物质能导电。

反之,则不导电

动手实验:

对上述物品进行导电性测试。

在实验过程中,生的动手能力,

得出结论

总结归纳: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

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

讨论得出结果:

容易导电的物质:

金属片、铅笔芯、食盐水、碳棒、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物品:

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纯净水、盐

渗透交流与评估。

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

一、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

flash动画说明原子的结构,导体中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中只有极少量的电荷引导学生看书,得出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

 

二、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问:

水能导电吗?

食盐水是导体,蒸馏水是导体吗?

自来水是导体吗?

 

实验:

烧红的玻璃用电流表测电流

小结:

1、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2、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实验:

测试蒸馏水的导电性。

得出:

蒸馏水(纯净水)不能导电。

    自来水、食盐水以导电。

因为溶解有许多物质。

归纳:

玻璃——不导电

烧红的玻璃——导电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能力

 

引出新的物理量

提问:

金属片、铅笔芯、食盐水、碳棒、硬币都能导电。

其导电能力完全一样吗?

我们如何区分导体导电能力强弱呢

引导学生看书

教师总结:

绝缘体就是电阻非常大。

而导电能力非常小物质。

导体是电阻非常小。

而导电能力比较好的物质。

 电阻小的有导线、电流表

电阻用字母来R表示。

单位:

欧姆简称欧,  符号Ω。

常见的电阻单位及换算关系

1兆=103千欧=106欧

通过看书得出结论;

1、金属片、铅笔芯、食盐水、碳棒、硬币 都能导电。

但是导电能力强弱又是不一样的。

为了比较各种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引出电阻的概念。

2、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导电能力弱。

通过学生看书自学不难理解此内容,所以这部分知识可以速度加快一些,让学生自己回答

应用新知

有人说,导体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有用的;而绝缘体不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没用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对学生学习活动做个反馈。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的习题

复习巩固

加深理解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二、导体导电的微观解释:

自由电荷

三、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四、电阻:

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

欧姆简称欧,  符号Ω。

常见的电阻单位及换算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