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9270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x+2),它只表示一种除法运算,而不能称之为分式,但如果用负指数次幂表示的某些代数式如(a+b)﹣2,y﹣1,则为分式,因为y﹣1=

仅是一种数学上的规定,而非一种运算形式.

6.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注意:

“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

7.分式的值

分式求值历来是各级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而条件分式求值是较难的一种题型,在解答时应从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特点出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才能发现解题的捷径.

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或y)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把求得的x、y的值用“{”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把所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得到原方程组的解,用{x=ax=b的形式表示.

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设元:

找出题中的两个关键的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列方程组:

挖掘题目中的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4)求解.

(5)检验作答:

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并作答.

(二)、设元的方法:

直接设元与间接设元.

当问题较复杂时,有时设与要求的未知量相关的另一些量为未知数,即为间接设元.无论怎样设元,设几个未知数,就要列几个方程.

10.解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③检验;

④得出结论.

(2)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的分母为0,所以应如下检验:

①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②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检验.

11.分式方程的增根

(1)增根的定义:

在分式方程变形时,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即代入分式方程后分母的值为0或是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2)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哪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3)检验增根的方法:

把由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如果为0,则是增根;

如果不是0,则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12.不等式的定义

(1)不等式的概念: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凡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都叫做不等式.常用的不等号有“<”、“>”、“≤”、“≥”、“≠”.另外,不等式中可含未知数,也可不含未知数.

13.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若a>b,那么a±

m>b±

m;

②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若a>b,且m>0,那么am>bm或

③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若a>b,且m<0,那么am<bm或

(2)不等式的变形:

①两边都加、减同一个数,具体体现为“移项”,此时不等号方向不变,但移项要变号;

②两边都乘、除同一个数,要注意只有乘、除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才改变.

【规律方法】

1.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的问题:

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一定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当不等式的两边要乘以(或除以)含有字母的数时,一定要对字母是否大于0进行分类讨论.

2.不等式的传递性:

若a>b,b>c,则a>c.

14.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的定义: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解不等式的定义: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区别和联系

不等式的解是一些具体的值,有无数个,用符号表示;

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式的每一个解都在它的解集的范围内.

1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基本操作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相同,都有如下步骤:

②去括号;

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化系数为1.

以上步骤中,只有①去分母和⑤化系数为1可能用到性质3,即可能变不等号方向,其他都不会改变不等号方向.

符号“≥”和“≤”分别比“>”和“<”各多了一层相等的含义,它们是不等号与等号合写形式.

1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的整数解.可以借助数轴进行数形结合,得到需要的值,进而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

1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2)解不等式组: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方法与步骤:

①求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利用数轴求公共部分.

解集的规律:

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找不到.

1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对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考虑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主要是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其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找出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4)从不等式组解集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作答.

19.坐标与图形性质

1、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

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

2、有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求面积时,过已知点向坐标轴作垂线,然后求出相关的线段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若坐标系内的四边形是非规则四边形,通常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辅助线用“割、补”法去解决问题.

20.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

(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

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

联系:

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

(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

 

2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

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

且小于18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

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

2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相等,因此共有三对.

(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①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若研究的角比较多,要设法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②将它们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去.

(4)探究角度之间的不等关系,多用外角的性质③,先从最大角开始,观察它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2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三角形,所以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2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25.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

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

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

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上,CD⊥OA,CE⊥OB∴CD=CE

26.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定义:

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2)性质:

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3)在①等腰;

②底边上的高;

③底边上的中线;

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

2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

2、在等腰三角形有关问题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虽然“三线合一”,但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不同的做法引起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等腰三角形性质问题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但要注意纠正不顾条件,一概依赖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凡可以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应当优先选择简便方法来解决.

2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在等边三角形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30.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此结论是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出,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中常用来求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

(3)注意:

①该性质是直角三角形中含有特殊度数的角(30°

)的特殊定理,非直角三角形或一般直角三角形不能应用;

②应用时,要注意找准30°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点明斜边.

3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

a=

,b=

及c=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3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几何语言:

如图,∵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

BC.

3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2)•180°

(n≥3且n为整数)

此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边形的内角和.除此方法之和还有其他几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样的.即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指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则n边形取n个外角,无论边数是几,其外角和永远为360°

②借助内角和和邻补角概念共同推出以下结论:

外角和=180°

n﹣(n﹣2)•180°

=360°

3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边: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角: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这个底上的高的积.

②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

∵AB∥DC,AD∥B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

∵AB=DC,AD=B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AB∥DC,AB=D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ADC,∠DAB=∠DCB∴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

∵OA=OC,OB=OD∴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

3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及它的判定,是我们证明直线的平行、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若要证明两直线平行和两线段相等、两角相等,可考虑将要证的直线、线段、角、分别置于一个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的位置上,通过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达到上述目的.

运用定义,也可以判定某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常用的方法,不要忘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时用定义判定比用其他判定定理还简单.

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

37.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

(3)菱形的面积计算

①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②菱形面积=

ab.(a、b是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38.菱形的判定

①菱形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几何语言:

∵AB=BC=CD=DA∴四边形ABCD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39.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都具有;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边:

邻边垂直;

④对角线: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⑤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由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0.矩形的判定

(1)矩形的判定:

①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①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若题设条件与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通常证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②题设中出现多个直角或垂直时,常采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判定矩形.

41.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1)关于矩形,应从平行四边形的内角的变化上认识其特殊性:

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研究其特有的性质:

是轴对称图形、内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同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也都具有.

在处理许多几何问题中,若能灵活运用矩形的这些性质,则可以简捷地解决与角、线段等有关的问题.

(2)下面的结论对于证题也是有用的:

①△OAB、△OBC都是等腰三角形;

②∠OAB=∠OBA,∠OCB=∠OBC;

③点O到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

42.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④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43.等腰梯形的性质

(1)性质: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经过上下底的中点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可知,如果过上底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下底的两条高,可把等腰梯形分成矩形和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因此可知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一般的梯形不具备这个性质.

44.命题与定理

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定理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4、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

5、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45.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1、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平移是指图形的平行移动,平移时图形中所有点移动的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

3、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确定其中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46.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2)注意:

①旋转是围绕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因而旋转一定有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且旋转前后图形能够重合,这时判断旋转的关键.

②旋转中心是点而不是线,旋转必须指出旋转方向.

 ③旋转的范围是平面内的旋转,否则有可能旋转成立体图形,因而要注意此点. .

47.旋转的性质

(1)旋转的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旋转三要素: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