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9260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9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用课文中的话概括浦东新区管委会的特色?

一切按国际惯例办事;

统一、精简、高效。

5.请概括什么是“一门式”的服务?

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的15个政府职能部门,在招商中心设立了27个窗口,受理国内外投资项目的咨询和审批。

从而免去了投资者在15个政府部门间来回奔波的辛劳和烦恼。

四.本课小结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上海的发展象征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代表了中国人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决心。

浦东是上海的明珠,它从建设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

浦东新区的许多个项目,创造了世界第一。

经济发展、思维变革、政体改革,浦东人所作的一切,早已大声地告诉世界:

浦东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又一个亮点。

五.课外作业

文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四大要素。

2、把握文章主旨。

3、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的回答。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各个回合回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

3、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

一、导入课文

呆在国内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中国情节。

二、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含义:

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

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

三、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

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

人物:

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

我和教授对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

第一回合:

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教授:

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到刁钻古怪。

“我”:

“概括地讲”、“愿意”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大家:

“窃笑”、“哄”、“笑”、“竖”

大家的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

第二个回合:

关于国籍的回答

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

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

2、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

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咔咔”

反衬了我的成功,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

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第三个回合:

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负责台湾问题?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1、讲到台湾。

2、年轻的父辈。

3、仍健在的父辈。

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第四个回合:

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注意教授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

2、中国富强的标准?

“站”、“狠狠”、“一字一字”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

动作、语言、神态

总结: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

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五、结尾分析

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的分析

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

1、提的问题难度高

2、对学生的熟悉了解

3、提问思路敏捷

B、提问的真正目的:

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七、作业:

排演课本剧,表现“我”与教授的对话。

第三课广告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的特点,掌握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2.提高鉴赏分析广告语言的能力。

3.根据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试写作广告词。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广告语言的提炼,尤其是“一句话广告”的写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采用评价、抢答、鉴赏分析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一开始上课,教师拿出一块河坊街酥油饼,问:

“同学们,吃过这个吗?

”“现在上城区政府想把它作为特色小吃推广出去,你们能帮着出一些主意吗?

”“要给它打广告的话,怎样做呢?

”教师甚至可以把酥油饼分给同学们尝尝,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后,说:

“同学们,这是苏东坡为一个老婆婆所卖的酥油饼写的一首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请问,苏东坡是从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酥油饼的?

”“整首诗并没有提到酥油饼三个字,但却突出了酥油饼的特点。

我们可以想像苏轼打出这个广告后,老婆婆的生意会如何的兴隆。

这就是广告的魅力。

好广告可以使产品畅销,而广告打不好,即使是好产品,也不能畅销。

那么,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呢?

(设计意图:

以广告诗自然导入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课文阅读评价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文中的三则广告好不好?

为什么?

2.区别商业广告、商品广告、公益广告的异同。

企业的核心与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的市场营销与广告策划都需要围绕消费者进行。

广告的设计也应从“我要推销什么”转变为“消费者为何要买我的产品”。

所以,消费者喜欢的广告才是真正优秀的广告。

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他们自己的消费观和审美观。

平时学生也在关注着广告,所以能发表出他们的意见。

对同学们的回答不作限定,但应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来。

三、拓展延伸赏析评价

读我千遍不厌倦

广告是一种时代性很强的事物,这三则广告分别是1997、1998、2001年的广告,它已经有点落伍了。

不过,生活中有不少优秀的广告可供我们学习。

优秀的广告词也能像流行歌曲一样,广为传诵,几十年不忘。

请各小组推荐好广告。

这个活动,老师事先已在预习中有所布置。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则好广告,并以图片的形式寄到老师的电子邮箱。

这样可以让同学去关注广告,关注生活,培养其协作精神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全班的赏析评价中,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加深对广告词的了解。

为后面同学们自己的撰写作铺垫。

四、竞猜活动归类训练

广告是综合性的艺术,可以通过音乐、图画、造型等手段来实现。

但语言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其作用不可用他种手段代替。

有时候,你只看到广告词,就知道它是在替什么产品作宣传。

不信,咱们来猜猜看!

1.猜猜我是谁

(1)夏天的“凉”友,冬天的“火”伴。

(2)百衣百顺。

(3)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4)我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5)冲一冲,好轻松。

(6)听世界打天下。

(7)鲜为人知。

(8)口服,心服。

这些广告词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么,同学们能否总结出在这些广告词中用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呢?

对前面8条广告词一条条分析,总结出如下8类,再分别针对每一类进行拓展训练。

(1)对偶类

(2)谐音类(3)对比类(4)拟人类

(5)押韵类(6)双关类(7)偷换概念类(8)颠倒次序类

2.一花独放不是春

再用多媒体展示四个广告语,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用到什么语法知识?

(1)我们做得更好!

(2)不要同刚从这里走出的女人调情,她或许是你的外祖母。

(3)奥妙洗衣粉,只要三块九。

(4)女人二十岁以后一定要护理皮肤。

通过对这四句广告语的分析,让同学们明白从心理角度来看,广告词还可分为情感型,幽默型,经济型,警告型。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

也是灵活多变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广告语可用的语文知识很多,采用什么类型要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目标而定,而且各类型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视情况也可综合运用。

一方面让同学们在竞猜中进一步感受广告词形象直观的特点;

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总结归类后,老师再设置相应的活动,初步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只有启发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活动,才能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也来写广告

请同学们学以致用,在前面总结出的优秀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的指导下,结合语文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1.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广告的片头,请同学们来结尾。

2.观看一段地球环境遭破坏的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写作公益广告。

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

让同学们根据一定的情景,自由发挥,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来撰写广告词。

虽然职高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不一定能写出佳作,但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给他们创造合理的环境,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这是他们动脑筋思考的结果)

六、课后作业

目前,不少广告策划者利用某些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优势,将它们改头换面,变为广告词。

这样做,也很容易对理解、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产生误导,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请搜集广告词里用到的成语、俗语,分析它对商品宣传的作用,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伸。

布置这个作业,可让同学们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广告词。

可以分两步进行:

先由同学们去广泛地搜集,再根据观点的不同分组进行深入分析——成语的改头换面对汉语有没有影响?

最终形成书面作业上交。

第四课中国的牛

1、了解中国牛的深刻内涵。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以物寄情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牛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2、文章的表现技巧。

3、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有句名言,谓自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称赞无私奉献者,谓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从中可见牛的品质之一斑。

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你印象中的牛。

(学生发言)

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忠厚老实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小思:

原名卢玮銮。

1939年在香港出生,广东番禺县人。

大学毕业后曾任教多所中学以及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任职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教学之余,小思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

她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大如家国大事,小至一只飞蛾,她都有所深思,有所动情,发而为文,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

《丰子恺漫画选绎》、《承教小记》、《小思散文》等。

写作背景:

作者长期生活在香港,对中国文化研究精深,对外来文化接触较多。

外出郊游之际,触景生情,中外文明的比较得出中国的牛有异于洋牛的结论,名则写牛,实则写人,反映了作者的思乡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二)正音析义

踟蹰(Chí

chú

):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阡陌(qiānmò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闲适(shì

清闲安逸。

沉沉实实:

沉着,稳定而实在。

(三)朗读课文(多媒体)

(四)文学知识

散言诗是一种文学样式,一种区别于诗,区别于散文的文学表达方式。

(五)课文总体分析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国牛的优秀的品质。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通过哪些对比来刻画中国牛的形象的?

1、(1-4)田垄相遇,人牛对比。

2、(5-8)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对比。

3、(9-11)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的对比。

(六)细读课文,分析讲解

第一部分

1、“尊敬”

作者的尊敬之情,源自一次人牛相遇的经历。

2、齐读第

段,完成表格(多媒体)

人牛相遇

时间

地点

对象

形势

偶尔相遇的瞬间

容不下人与牛同过的田垄

相互陌生,无法勾通的人与牲畜

人畜对峙,终有一方需让路

人的想法

盘算着是否斗得过牛

牛的做法

“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让路了

在这场人畜相遇的小插曲中,牛表现出了高尚的品格。

当文明的人在盘算着如何去“斗”时,牛却礼让在先,这使得一场力量的挑战变成了道德的较量。

牛给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呆、恩惠”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这次经历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我凝视着牛群在路的尽头消失,就像一幅画凝固在脑海。

这也促使我重新去认识观察中国的牛,从结构上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

1、朗诵5-8段,找出描写中国牛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晨光 终日

烈日

重犁 石磨

不计程的路

一步又一步

沉默

写出了中国牛的工作时间长

工作环境差

肩负的工作重

工作态度踏实、勤勉

生活态度

吃几口嫩草

摇几下尾巴

小结:

中国牛付出多、享受少的品质

第三部分

1、读9-11段,完成表格

外国的牛

印度神牛

荷兰乳牛

日本肉牛

西班牙斗牛

闲荡

无事可做,悠闲等死

狂暴斗争

中国的牛

沉沉实实、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

中国的牛平静、朴实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作者眼中,印度牛、荷兰牛、日本牛、西班牙牛都是不可取的。

“闲荡”的“闲”是无事可做,“荡”是来回游动。

一连三个“不像”,作者的褒贬态度十分鲜明,对中国牛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

(七)、课文小结

1、思想意义

本文的作者用她细腻的情感,通过对中国牛的赞美,含蓄而深情地赞颂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

2、语言精练,层次清楚。

3、全文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凸现中国牛的优秀品质。

(八)、构思特点

由一群牛写到中国牛,再从世界的牛写到中国牛,每层都采用了对比(人与牛;

牛的工作态度与牛的生活态度;

中国牛与外国牛)的手法,使中国牛谦让、厚道、朴实、勤勉的形象十分明确地突出在读者面前。

(九)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优化练习一、二。

3、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仿造本文写一篇散文。

(十)、板书设计:

(1-4) 田垄相遇,人牛对比。

(5-8) 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对比。

(9-11) 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的对比。

第五课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语文能力;

2、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3、以反向设问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译作,翻译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优美,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是一个可选的教学点。

而且,“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语文课程新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

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对语言的体悟涵泳能力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

而且,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人生感悟,能更好地笑面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延伸理解。

四、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活学生

(课前播放蔡琴的《机遇》)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发生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几代人的命运。

2003年,有一本畅销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败坏一个人。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打出Powerpoint画面边总结)

1.《水浒》中的高俅发迹

2.《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遭际

3.希望工程中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经历

4.张良拾鞋得到《太公兵法》的故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讲的就是人生中的一次改变人命运的偶发事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快速轻声朗读一遍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有没有在形、音、义上有障碍的字、词?

卑微:

地位低下而渺小。

萧瑟(Xiāosè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应聘(Yì

ngpì

n)接受聘请。

颠簸(Diānbǒ)上下震荡。

呷(xiā)喝。

积攒(Jīzǎn)一点一点地聚集。

翌日(yì

)次日。

忐忑不安(Tǎntè

)心神不定。

目瞪口呆:

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出人意料:

(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

轨迹:

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

执著:

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2、请同学复述课文、概括情节,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几个起伏点:

“失败—相遇—转机—成功。

(三)研读课文,理解主题

1、读懂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父亲”和“神秘先生”。

(1)文章的题目是《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神秘先生”?

他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和“神秘先生”相遇。

“神秘的先生”名叫M•博西,是《星期六晚报》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总经理。

是一个富有和有身份、素养高、为人平易谦和、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上进青年的人。

称他为“神秘的先生”,是因为他富有,又极有身份。

然而他并不轻视贫穷、社会地位又极低下的“父亲”,这在当时社会是少见的;

而且他得知“父亲”因穷而放弃读大学,慷慨出款相助,这就更令人费解,此为神秘之一。

而在他的帮助下,“父亲”及整个一家的命运因此改变,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他如救星,像一个神的使者,这是神秘之二。

(2)“父亲”及整个一家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而引出作者简介和普利策奖介绍。

作者简介:

阿历克斯•哈利,也有翻译为亚历克•黑尔的,黑人作家。

生于纽约州伊萨卡。

他在海岸警卫队服役期间(1939——1959)当过记者,后来帮助撰写了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传记》一书。

哈利在要找出黑人传统的欲望驱使下,对冈比亚有关的口头传说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自己家庭的根可追溯到七代之前的一个非洲人,他作为奴隶于1767年被运到安纳波利斯。

哈利以大量的史实作基础,增补了一些细节,写成了《根》一书。

这部黑人家史获得1977年普利策特别奖,在美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后轰动一时。

(3)相遇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博西先生为什么要资助“父亲”?

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他的为人和他的人生价值?

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执著、认真。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的执著、认真的句子。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教师打出Powerpoint画面,深情朗读下列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更好地理解父亲这一形象。

如:

“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

“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

“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你从哪来?

”“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

“这么晚了,你还工作?

”“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

”“太好了。

你这工作之间你干什么?

”“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学生,先生。

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

父亲想,这点积攒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学。

这些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描写了父亲的执著、认真、不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上进、好学的精神,并以此深深地打动了博西先生。

父亲因而得到了他的资助,从而改变了人生。

3、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

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课后练习五)

提出思考问题后,小组讨论交流,若干分钟后,亮出各自的见解,见解主要有二:

其一,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因为他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就他家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都不会给他以再求学的可能;

其二,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还是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因为他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遇,以后也一定还会有机遇的。

只要他的价值存在,就会抓住机遇。

可以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

“偶然”重要还是“人的品质”重要?

面对人生、面对机遇该怎么做?

将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开展辩论,在各抒己见的辩论中碰撞出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