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及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
(90分钟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yù)风,不以疾(jí)也。
B.大声如雷霆(tíng),震撼(hàn)激射,吞天沃日。
C.倏(shū)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bào)轰震,声如崩山。
D.孤舟蓑(shuāi)笠(lì)翁,独钓寒江雪。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晴初:
天刚晴。
B.仅如银线仅:
仅仅。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
树立,举。
D.珠翠罗绮溢目溢目:
满眼。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至于夏水襄陵
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名句默写。
(7分)
(1)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2)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其三)》]
(3)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4)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苏轼《浣溪沙》)
(5)《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
6.综合性学习。
(5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八年级
(2)班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主题为“走近中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下面的活动,你能完成下列任务吗?
活动一:
研读诗文
(1)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下面是文人雅士的咏月诗句,请你将之配对。
(2分)
A.圆景光未满①剑阁连星起
B.玉轮涵地开②开户半蟾生
C.西郊阴霾散③黄道玉轮巍
D.绛河冰鉴朗④众星粲似繁
A——()B——()C——()D——()
活动二:
重视传统
(2)时下不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不了解,不感兴趣,反而对西方的节日情有独钟。
为了提高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你打算向有关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不少于两点)(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
(1)五色交辉交辉:
(2)沉鳞竞跃竞: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9.全文是抓住哪一个字来写的?
写了哪些景物?
(3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谢中书给陶弘景的一封书信。
B.文章以感慨发端,又以感慨作结,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C.文章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生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感。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全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
(3)相与步于中庭于: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
选文时间景情
甲文
(1)月景闲情
乙文更定
(2)(3)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
卧席。
④濡: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1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徙衽以从阴徙:
(2)其阴逾去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7.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
18.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3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
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
……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
学会认知,即获取理想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写法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6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
参考答案
1.D(D.“蓑”读“suō”。)
2.B(仅:
几乎,将近。
)
3.D(A.“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指表示条件的连词。
B.“至于”:
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C.“奔腾”:
古义,疾驶,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
4.C(A.“阙”通“缺”;B.“曾”通“层”;D.“矜”通“鳏”。
)
5.
(1)猿鸣三声泪沾裳
(2)带月荷锄归陶渊明(3)徙倚湖山欲暮时(4)休将白发唱黄鸡(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加强诗句的积累,不要写错别字。
)
6.
(1)A④B①C②D③
(2)①加大宣传力度,让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第
(1)题古诗配对,我们要注意结合自身的语感、平时有关古诗的积累来回答。
第
(2)题建议要体现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
7.
(1)交辉:
交相辉映。
(2)竞:
争相。
(对于文言文字词解释,我们最重要的是注意平时的积累,另外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词语的含义,上下文语境是固定的,理解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
8.
(1)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
(对于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即忠实原文,“达”即文意通达流畅,“雅”即表达有文采。
)
9.“美”字。
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等景物。
(第一问注意文中的第一句话,第二问从原文中找出相关景物即可。
)
10.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
11.
(1)考虑,想到
(2)我(3)在(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
12.
(1)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翻译时注意“信”“达”“雅”的原则。
)
13.
(1)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2)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做此题我们可以先试着翻译句子,再总结景物特点。
)
14.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注意找文中的相关句子,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一句点明时间是“夜”,“独往湖心亭看雪”点明景是“雪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点明情是“痴情”。
)
15.
(1)移动。
(2)离开。
(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含义。
)
16.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畅。
)
17.“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注意结合“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一句分析郑人的“拙”。
)
18.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要墨守成规(分析此则寓言的道理我们可以结合原文最后一句分析。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9.思路点拨:
这个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社会、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构思时要认识到“学会生存”早已从钻木取火,人与自然的直接搏斗中走出来,演变为更为复杂的求立足、求发展的方式,应赋予文章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立意上体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
写法灵活,可记叙,可议论。
记叙时除交代清楚事件的过程外,还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一点内涵,最好有画龙点睛之笔,可以采用对话体、日记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可以运用借物喻人或拟人化的手法。
议论文可采用层进的结构,按“为什么要学会生存——怎样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这一思路展开,可以对民族历史的进程加以观照,也可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
例文:
学会生存
春夏秋冬,岁月蹉跎,人的足迹在慢慢成长。
人自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的体验,开始了新生活。
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
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
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真正的生存是为社会做有用的事,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大家。
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
人的生存受环境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
生活也少不了坎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方向。
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不怕前面的困难,勇于与困难做斗争。
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
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
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只有不断超越,才能每天都有所进步。
也许,你明白了生存的目的,懂得了生存的意义,正决心全心全意地生存下去。
但是,那并不是生存的全部,而应该勇于奉献、努力,不断超越自己,这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生存的目的。
太阳的生存,为人类提供火与热,照亮人的心田。
指南针的生存,为人类引路导航。
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的成长输送营养。
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人间。
于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
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长久,获得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过,为梦想拼搏过,这才是生存。
原来,生存的目的就是努力奉献,学会生存,也就是学会了把握自己,更学会了怎样做人。
点评:
文章以“学会生存”为题,写出了“学会生存”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条理清晰,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小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了哲理,简约又不失深意。
文章语言凝练,情感丰富,读来颇让人信服,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