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宋)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①金丝鲙②,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①斫:
zhuò
,用刀或斧砍。
②鲙:
kuà
i,鲙鱼。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
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不同。
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
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1)“牵风柳带绿凝烟”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
“得鱼且斫金丝鲙”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
“醉折桃花倚钓船”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
⑴“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⑵不同。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
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
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
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
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
③飞舄(xì
):
会飞的仙鞋。
④仙人:
指三元宫山僧。
⑤迓(yà
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
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
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2)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
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
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
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1)抓住颌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2)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
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据此理解作答。
⑴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
⑵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因此理解诗歌意境首先要分析诗歌描绘的景,通过分析景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
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
竹里馆①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答案】
(1)暮禽相还;
凄清悲苦
(2)示例: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
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1)“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2)《归嵩山作》的“归”,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
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在归去的路上心情经历了由悠闲到伤感,最终释然的过程。
而《竹里馆》中,也可看到诗人归隐后的生活,虽然有孤独寂寞,但更多的是心境的澄净恬淡,由两首诗可知,“归”正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⑴暮禽相还;
凄清悲苦;
⑵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
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案】
(1)秋瑾
(2)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3)示例一: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
直抒胸臆。
(1)根据对这首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作者是秋瑾。
(2)“篱”,篱笆;
“黄花”,菊花,“黄花开遍”就是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
“秋容”,秋天的容颜;
“如拭”,像被擦拭过一样,非常的明净。
明确描写的景物后,就在头脑当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意对即可。
(3)
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及秋瑾的经历分析,“青衫湿:
失意伤心。
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诗人抒发了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⑴秋瑾;
⑵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⑶示例一:
示例二: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
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①书记:
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
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
②红粉:
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
③燕支山:
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月夜:
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fú
)州:
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
(1)特点:
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用意:
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
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
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
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1)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
这也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
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
(2)结合诗意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
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
不要长年滞留。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这是诗人设想苏绾走后苏绾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
据此作答即可。
(3)结合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赠苏绾书记》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
《月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含蓄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对妻儿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⑴特点:
⑵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⑶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和写作意图,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⑶本题考查探究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
象征、联想想象、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渲染烘托等。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方法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诗歌诗歌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即可明确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两小题。
春光好
(唐)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注释】雪坞:
—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夜泊钱塘》末句“微吟寄短愁”的“愁指的是________之愁。
(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迸”字,请分别加以赏析。
【答案】
(1)生机勃勃;
羁旅(思乡)
(2)“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
“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迸”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春光好》通过诗中“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夜泊钱塘》中“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
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据此作答。
(2)“笋迸苔钱嫩绿”意思是“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儿”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
“离心迸落叶”“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
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
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
⑴生机勃勃;
羁旅(思乡);
⑵“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从原作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分析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参考译文】
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
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
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
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
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
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
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
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段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shè
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同“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以上诗歌选自《________》,作者第一次在长诗《________》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shè
伫立
跋________
(3)此诗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4)“驿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6)作家聂华苓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全诗,思考:
①本诗鲜明的意象是什么?
②这个意象借指怎样的形象?
【答案】
(1)艾青诗选;
大堰河——我的保姆
(2)zhù
;
涉
(3)截段;
截断
(4)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①桥。
②借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1)《桥》选自《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2)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伫”的拼音,“涉”的书写。
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
跋涉:
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
(3)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截断,指切断;
隔断。
故“段”改为“断”。
(4)要求学生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驿站:
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结合“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分析得出:
,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结合“苦于跋shè
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
”分析,应改为:
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结合“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分析,意象是“桥”。
“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作者赞美桥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无闻,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