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941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电子科技大学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队伍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为牵引,不断落实和推进各项教育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深入研讨内涵式发展道路与未来四年发展目标

2010年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开局之年。

结合学校开展的“985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讨论,在与国内一流高校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各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本科教学四年发展规划的研讨。

通过研讨,明确了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明确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强化特色,培育高显示度成果”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与学生科技活动、教学队伍4个工作重点。

根据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四年本科教学发展的具体目标。

希望通过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加强教育教学建设,到2013年,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主流专业办学水平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从而为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国家需求为引领,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范围和类型,形成了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成电英才计划”持续推进。

2007年,学校充分整合全校优质教育资源,按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0年,英才实验学院按照培养未来电子信息拔尖人才的定位,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坚持标准,继续实施淘汰与纳新;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几年来,学校和英才实验学院不断完善“成电英才计划”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效果初显。

现已毕业的100余名2007级学生中,有20人推免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境)内外一流大学深造;18人赴国(境)外交换学习、交流实习。

2008级六级通过率93.4%。

——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启动了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为了培养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学校成立了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将软件工程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进行改造,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做法,重新制定了2011级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将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

——启动了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为了进一步体现科学技术发展、学科交叉和渗透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基础宽厚、适应性强、专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分别选择光电信息学院和自动化工程学院启动了光电工程类、自动化类两个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共同举办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在导师制、国际文化交流、大学生科研训练、暑期企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影响力和声誉不断提高。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两个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实验班不断强化国际联合培养,与加拿大滑特卢大学、比利时鲁汶工学院合作,至年底,已有39名同学有出国经历。

通过选派教师参加软件工程教育培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国内外企业技术参与教学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

——生命科学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基因组本科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切实推进,先后有26人进入了华大基因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蓝图,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

学校继续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组织修订了2010版培养方案。

学校和各学院各专业围绕“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各个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了培养方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该次修订集中体现了以下原则:

——坚持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将优质学科资源及时充分地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处理课程之间和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实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间的有机衔接。

——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结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提升。

——搭建学生自主研学平台,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结合,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

——坚持分类指导。

对工科类专业强化工程能力培养,构建新的工程教育体系;对理科和文科类专业强调加强基础、重视应用。

三、以质量工程为牵引,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以质量工程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调动学院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以重点教改项目为牵引,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教学成果。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增设了“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并积极筹建相关实验室,为迎接2011级新生做好准备。

配合教育部开展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积极组织校内专家向教育部反映更加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设置意见,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奉献学校的智慧和力量。

10月26日-28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9人的认证现场考查,并顺利通过认证。

坚持以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

学校坚持目标、过程、条件、效果综合考查,教、学、管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长远效果纵向评价的原则,对“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8门课程进行了评估。

学校评估专家组在审阅课程组《自评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听课与查看实验,调阅教案与讲稿,查阅试卷、作业与实验报告,现场审查支撑材料,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教师包括任课教师、实验指导人员、助教和后续课任课教师)等途径采集的信息,根据《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就教学团队、教学条件建设及利用、教学实施及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五方面进行打分,做出评估结论与意见。

随后,教务处组织评估专家组与受评课程分别召开意见反馈会,并对受评课程提出整改要求。

通过课程评估使受评课程组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程建设及教学中的问题,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改革方向、关键环节以及整改步聚,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教学成果。

在深入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以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教学成果为主要牵引,制定《2010-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专项目立项指南》。

经学校专家评审最终立项82项,其中重点资助项目21项,资助金额55万元。

同时,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5位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开题评审。

通过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研讨,使项目组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理清了改革的思路,明晰了改革的举措。

学校认真总结一期教学质量工程的成功经验,透彻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筹划二期教学质量工程。

2010年,学校在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取得一定成绩,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40项,新增四川省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8门、四川省教学团队3个、四川省教学名师奖3人。

至此,学校拥有包括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内的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截止2010年底,学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如下表所示:

截止2010年底学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统计表

项目类型

级别

数量

备注

特色专业

国家级

12

 

省级

22

 

精品课程

国家级

18

不包括教育部-英特尔、IBM、微软等共建精品课程10门

省级

86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家级

3

 

教学团队

国家级

5

 

省级

12

 

教学名师奖

国家级

2

 

省级

1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3

 

省级

9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级

157

 

四、强化教学队伍建设,打造教学中坚力量

学校在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与提升举措,努力打造一支教学中坚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育。

学校先后实施了“教学杰出人才培育计划”、“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计划”、“本科教学关键岗位”等,着力打造教学骨干队伍。

“教学杰出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并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首批15位教授/副教授入选。

“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计划”旨在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我校核心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设置了11个“本科教学关键岗位”,聘任了11位教授作为“3+6”核心课程(3:

指“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3个系列的公共基础课程;6:

指“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波”等6门电子信息类学科基础课程)的首席教授,强化对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

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坚持实施“助教工作制度”,要求新上岗的教师必须承担1-2轮的助教工作,经考核合格方具备授课资格。

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示范和帮带作用,学校启动了“青年教师教学导师支持计划”,首批选聘了45位教授、副教授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负责指导具备授课资格但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坚持以课堂质量为重点,严把教学质量关。

继续实施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全年对231位拟晋升教授、副教授的教师进行了教学评定。

此外,对351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水平考评,对2007年以来的56位优秀主讲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复查。

学校以研究性教学为重点持续开展教师业务培训。

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作“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专题报告;组织召开有40余位教师参加的研究性教学研讨会;各学院按计划开展了各类教师业务培训278次。

五、强化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教育部、学校、学院各级计划支持下,2010年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约5300人次,较2009年增加32.5%,科技竞赛再创佳绩。

学校坚持将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化,形成课程体系纳入培养方案,促进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力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受益面。

自2010年起,学校正式将电子设计与制作、机器人、数学建模、ACM、信息安全、嵌入式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化,并纳入培养方案,作为素质教育选修课或创新学分选修课开出。

同时,组织有关项目负责人拟定课程教学大纲,规划编写教材、讲义等,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前两本教材将于2011年出版。

组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扩大学生受益面。

2010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巡线机器人大赛、全国光电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ACM趣味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NS杯”电子设计大赛、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Sybase杯”软件创新大赛、“龙芯杯”中国科学院全国开源软件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等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术创新活动,又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

此外,投入67万元资助159项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参与学生597人,指导教师160多人。

同时,对所有立项项目强化过程管理,务求取得实效。

2010年学校学生学科竞赛再创佳绩:

获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冠军,8月我校代表中国参加在埃及举行的总决赛,以绝对优势毫无争议地夺得总决赛冠军;获得“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获得ACM交叉学科程序设计竞赛国内赛5金、5银、3铜,位居全国第五名;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专业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三;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2项、一等奖12项,取得学校自2004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六、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高”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2003年起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公选课,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并通过第一课堂教学与个性约谈、团队辅导、竞赛讲座等一系列就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维护与拓展,开展就业调研与反馈工作,确保充足优质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稳固的就业平台。

2010年,在就业指导中心与各学院、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令人满意。

全校3393名本科生中,最终就业人数3293,就业率达到95.58%。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读研或出国,争做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2010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比例达到49.86%。

毕业生就业流向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就业人群中,进入中石化、中国移动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比例达到10.18%,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等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就业比例达到12.43%,也有很多同学签约如IBM、德州仪器、谷歌、XX、英特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同时,更多的同学志愿服务军队、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等国家人才急需的基层岗位,基层就业率19.04%。

可以说,2010届毕业生就业实现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

 

一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在关键环节和薄弱点上寻求重点突破,通过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力拼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