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821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再来看一下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出示“做一做”:

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

汇报交流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出示练习二十五第1题:

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1、出示练习二十五第2题:

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

何特点。

第2课时

扇形统计图练习

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观察分析与处理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观察分析与处理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提问: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上一节练习课。

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和具体数据的计算,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通过对学生居住房间或教室内空气体积的估算,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渗透估算意识。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这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通过对三个统计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统计表

(1)可选用折线统计图。

(2)可选用扇形统计图。

(3)可选用条形统计图。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统计图。

(5)在一幅扇形统计图里,有一个扇形的面积占整个圆的4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2.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初一

(1)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

小组的情况,看图回答: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活动是什么?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哪两种活动的百分比之和超过总和的一半?

(5)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电脑、体育、美术等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3.六年级某班有学生50人,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

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

8

25

12

5

请问:

(1)140~149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2)149~155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3)155~160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4)求160~167占的百分数,你有不同于

(1)、

(2)、(3)的计算方法吗?

()

(5)哪一个范围内的人数占全班的一半?

(6)哪一个范围的人数最少?

4.左面是两个班的成绩统计图:

(1)如果85分以上为优秀,分别计算两班的优秀率:

一班优秀率:

______________

二班优秀率:

哪班的优秀率高?

(2)指出一班人数最多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这两个班的及格率分别是多少?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读一读教材109页“你知道吗?

”。

课下继续研究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可以搜集材料或网上查询。

第3课时

合理存款

进一步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和税后利息的意义和关系;

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了解教育储蓄的存款方式和相关知识;

掌握国债的利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

设计出为学生上学存款1万元存6年的存款方案,选择存款收益最大的方案;

选择存款收益最大的方案;

设计出为学生上学存款1万元存6年的存款方案

一、设置场景,提出课题进行讨论

  1.出示场景图:

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1)根据图中的信息,归纳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

  (3)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

  ①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

  ②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③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4)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

(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

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

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2.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

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最大化。

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明确:

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

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

3.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二、课堂小结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和用方程解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在古代有一道著名的数学趣题,请同学们听一听。

教师说:

(课本112页内容)。

古代把野鸡叫做“雉”

我们今天就研究这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把题中的数据改小。

就成了例1。

谁愿意读一下题。

(声音很洪亮)(出示例1)理解题意:

从这道题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真善于观察)

3.列表法:

猜想验证

(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2)、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

(3)、怎样才能更明白的把你们猜的过程记录下来?

(可以按顺序列表)

请同学们把书上113页的表格填完整。

(板书:

列表法)

4.假设法:

如果这道题中数据比较大,笼子里有100个头、200个头、或者更多……你觉得用列表法解决怎么样?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汇报讨论结果。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脚一共有:

2=16(只)

比26只脚少了几只:

26-16=10(只)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兔有:

10÷

2=5(只)

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假设法”,用假设笼子里全是兔的想法练习一下,做在你的练习本上,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做。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假设法”老师再强化一遍。

强化:

电脑动画演示:

“假设法”中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5.用方程解的方法。

老师早就听说我班的学生不简单,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试一试,做在你的练习本上。

有信心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

同学们真不起啊!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这么多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原题。

生独做,集体评议。

请学生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

2.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

填空:

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和鹤各有几只?

鹤相当于鸡兔同笼问题中的()。

龟相当于鸡兔同笼问题中的()。

3.游戏:

课本117页第6题。

4.填空:

小明的存钱罐里装了5角和1角的硬币共()个,小明说,他有()角钱。

小明的存钱罐里()和()的硬币各几个?

1角硬币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5角硬币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头数,()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脚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老师提倡用方程做,用方程解应用题是顺向思维,容易理解,并且对于任何变形的鸡兔同笼类题都适用。

作业:

1.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

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

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2.

鸡兔同笼练习

复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

通过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从而让学生更熟练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

习题课件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

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

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

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1、列表法:

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2、假设法;

一般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3、列方程法;

一般都适合,理解起来教抽象;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以成P116的第1题为例题)

1、学生独立用列方程法解决;

2、探讨用假设法解决:

(1)学生小组探讨;

(2)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3)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二)综合练习。

1、用列方程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2、用假设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3、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第4题是知识抢答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10+6=16分,而不是10-6=4分。

答错一题则比答对一题要少得16分。

4、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第6题是一个游戏活动,和鸡兔同笼问题很相似。

实际操作时5分和2分的硬币也可以换成其他方便的教具,如5角和1角的硬币等。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

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

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

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3、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

4、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

5、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可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教师:

这节课我们做了这么多题,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指生说一说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

2、课外延伸

同学们课下共同合作学习,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安排了另一个类似的古代数学趣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用“假设法”或列方程来求解。

也可根据题意“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知道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一共吃4个馒头,也就是每4个馒头正好分给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

所以不妨把100个馒头每4个分为一组,一共可分100÷

4=25(组),而100个和尚也正好分为这样的25组,在每组中,必有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这样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件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

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

为什么?

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

2/5=2/3×

5/6=7/9×

18=3/10÷

3/4=5/9÷

5/6=

21÷

7/9=3/10÷

2/5=5/9÷

2/3=6/11÷

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4=()/()=()/12=():

32=12:

()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2:

50.6÷

0.3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

120.25:

0.451/4:

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

(1)

(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

原价×

1/5=现价

(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

(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

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

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2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6、7题

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

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

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

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

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

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

(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一:

(2622—2476)÷

2476=146÷

2476≈5.9%

方法二:

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4、15题。

教师:

九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

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班上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3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10、120页第8——10题

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

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

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

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

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