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581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第二单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军训休息时,各连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歌对抗赛,真是四面楚歌,此起彼伏。

D.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完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北方联盟是否进军喀布尔,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是否达成一致以及塔利班必须妥协。

C.最近,“被就业”成为新流行语。

有大学生说,自己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写着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

D.《古文观止》独具特色,自问世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5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句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___。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

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

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

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

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

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

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

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

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

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

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

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

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

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

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

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

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

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

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

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

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

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

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

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

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

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

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

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

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

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

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

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

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

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

7.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

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负

B.鲍叔遂进管仲举荐

C.一匡天下匡正

D.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11.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多鲍叔能知人也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

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缺乏磨练、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幽居初夏(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注]这首诗是陆游闲居家中所作。

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题目为“幽居初夏”,诗人怎样去表现居所之“幽”的?

试作分析。

(4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

15.任选三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3)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五、语言运用(12分)

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

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

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

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

17.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针挑土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

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

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

黑妮!

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

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

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

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

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

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

“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

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

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

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

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

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

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

“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

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

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

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

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

“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

”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

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

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

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

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

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

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老天!

这有什么用!

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

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

“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

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9.“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21.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22.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

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A.戏谑(nü

)xuè

B.剽掠(piá

o)piāo栖息(xī)qī削弱(xiāo)xuē

D.筵席(yà

n)yá

n骊山(lì

)lí

2.CA.寂廖(寥)金壁辉煌(碧)B. 

一愁莫展(筹)D.凋蔽(敝)春光溶溶(融融)

3.D信笔涂鸦:

比喻字写得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难分伯仲: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美好的情谊。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4.DA第一个分句主语“大使”后面缺谓语,使得“他”的指代有歧义;

B(必须)改为(是否)C“写着”与“公章”不搭配。

5.B6.D7.C8.B9.A10.B11.D12.A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

“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14.

(1)①以景写“幽”。

“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

“下鹭”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

③以声衬幽。

“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

(4分,每点2分)

(本题学生答两点,从诗人住所的位置、环境,并运用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幽】的手法,可以给2分,若有任何一点的分析说明,再给1分。

(2)①前六句写“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②而尾联“叹息”,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全诗幽情之中自有暗恨。

(本题答出开始通过观下鹭、听蛙鸣等透出闲适、愉悦之情,给2分;

答出旧友都离开、亡去,从而感到忧伤、寂寞,给2分。

15.

(1)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2)凝绝不通声渐歇此时无声胜有声(3)朽木不折金石可镂(4)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6.【答案】①逢(若)②一定(就)③其中(有的、当然)④甚至(有时)⑤就(这个答案有问题,根本不能贯通文脉,这里是轻微的转折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不能用“就”,应该用“还、仍”,同时要在“先生”前增加一个“但”。

【解析】这道题侧重考察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采用是主观题型。

写作训练中,这种“消极修辞”常常涉及。

虚词是贯通文脉重要语汇,它的使用体现着严密的逻辑与顺通的文气。

这段文字属于记叙文,但主要采用的是概括叙述手段,这就要理清层次,明白逻辑关系,因为虚词主要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

①处根据“文理”(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只能填入一个字的词,所给答案“逢”也可,但不如虚词“若”,既满足了一个字的要求,又能与后面的“必”对仗。

②处应该是“顺承关系”,依照“文理”(语言节奏),应该是一个字的词,而不是所给的答案“一定”,应该是“就”。

③处承前而来,是对这些年来所问问题的一个总结,故用代词比较好,所给答案“其中”就很好,也可以用“有的”;

但从问问题的质量来考虑,也可以使用表达肯定语气的副词“当然”。

④处开始明显是另一个层次,且与后文的“有时”相呼应,此处答案自然就没有什么灵活性了,只能是合乎“文理”(行文、说话为大家所通用的“固定句式”)的“有时……有时……”,所以只能用“有时”。

⑤处是处于大的转折关系之后的递进关系,因此可以用“还”“仍”“还是”“仍然”等,考虑到音节,用一个字的词比较好,所以给出参考答案“还”“仍”。

【点睛】“语言运用题”的形式多样,除了一卷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客观题型之外,还有相当于“微型写作”的主观题型,此题就是主观题型的一种。

主观型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实际上是“消极修辞”,包括锤炼词语、选用句式、调整语序和润色文字等。

这道题目只涉及到虚词的正确运用,难度比较小。

解题的技巧在于整理把握文段的文体、层次和逻辑关系。

17.【答案】①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②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③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解析】这个句子是对“总结”这种实用文体下定义,根据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规则,必然是“总结是……的书面材料”,于是第一个短句形成;

再根据书面材料的属性来看,一是时间性“经过一段工作之后进行的”,一是目的性“为了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于是又可形成两个短句。

【点睛】长句变短句,这是句式变换的一种,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出现在第二卷的这种主观型题目,实际上也是“微型写作”,写作中“句式灵活”就是发展等级的一个具体要求,长、短句变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类。

要做好这一类题目,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语言训练;

当然了高考应考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长句变为短句,其关键在于提取句子主干,理清句内层次。

18.【答案】仅供参考:

友情是一把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

友情是一缕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

友情是一汪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解析】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

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是三句话,使用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问题是审题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从字数到细部句式,都考虑到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这道题中的句式只要做到“•••是•••,能•••”就行了。

【点睛】仿写整句,是高级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虽然我们反对语言表达上堆砌华丽辞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来表达,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