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743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Word下载.docx

下檐柱在二层或多层楼房中,最下面的一层的檐柱。

通柱为于二层楼房中贯通上下层的柱子,用一木做成。

假檐柱假檐柱是专用于转角房的外转交两侧,转间房的外转角两侧开间(即转角进深)大于其余两开间,为解决开间过大而附加的檐柱。

假檐柱的高度比一般檐柱要高垫板一份、檩碗一份外施假梁头。

如用代梁头,则其高度与其他各檐柱同。

里金柱即围金柱,参见“金柱条”。

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

童柱柱脚落于梁背上,用于支顶上层檐或平座支柱,又称童柱。

平台海墁下桐柱用于三滴水楼房,支承平台(平座)部分的桐柱。

擎檐柱立于建筑物台明(或平座)四角,用于支顶四偶角梁的方柱。

垂莲柱用于垂花门的垂柱,倒悬于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端头有莲花等雕饰,故得名。

雷公柱

(一)用于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太平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

(二)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

重檐金柱用于重檐建筑的金柱,采用一木做成,其下半段为金柱,上半段支承上层檐,故称重檐金柱。

重檐角金柱用于转角部位的角金柱。

封廊柱位于楼阁建筑平座之上,用于支承挑出深远的檐椽端头的方形木柱,与擎檐柱作用相似,柱头间通常有横枋及折柱花板雀替等构件相连,柱间有栏杆,栏杆内为走廊。

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管脚榫柱根与柱顶石相结合之榫,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径寸略同于馒头榫,多见于小式做法。

升线有侧角的柱子侧面特有的墨线,该线位于柱子侧面中线的内侧,与中线之距离等于侧角尺寸,升线垂直于地面(水平面),柱整体向内侧倾斜。

方子口柱子端头的刻口,呈上大下小的形状,是安装枋子用的卯口。

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3梁类构件梁类构件

桃尖梁用于柱头科斗拱之上,承接檐头桁檩之梁,其梁头侧面成桃形,故名。

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因其放置方向与建筑物面宽一致,故名。

桃尖随梁枋桃尖梁下面,用以拉结檐柱与金柱的构件。

其作用略同于小式建筑的穿插枋。

顺随梁枋用于顺梁下面的随梁枋。

七架梁其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

五架梁其上承五根檩,长度为四步架之梁。

三架梁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

六架梁其上承六根檩,长度为四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四架梁其上承四根檩,长度为二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顶梁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

双步梁长度为二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

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单步梁长度为一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

三步梁长度为三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

多用于门庑建筑。

七架随梁枋帖附于七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五架随梁枋帖附于五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天花梁用于建筑物进深方向,承接天花之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山面的特有构件。

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能。

承重用于楼房进深方向,承接楼板楞木之梁。

斜双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

的双步架。

斜三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

的三步架。

斜五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

的五步架。

斜五步梁又称递角梁。

递角随梁枋贴附于递角梁之下,用于拉结内外角柱之构件。

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间,承接檐檩之梁。

斜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子转角,于山面檐面各成45°

角的抱头梁。

顺梁用于建筑物山面,平行于建筑物面宽方向之梁。

多用于无斗拱建筑,相当于无斗拱建筑的顺桃尖梁。

趴梁梁头外端扣搭在檩之上的梁,多用于庑殿建筑的山面,故又称顺趴梁。

下今顺趴梁承接下金檩的顺趴梁。

上今顺趴梁承接上金檩的顺趴梁。

斜承重用于楼房转角处,与山面、檐面成45°

角的承重梁。

麻叶抱头梁梁头做成麻叶头形状的抱头梁。

垂花门的主梁亦称麻叶抱头梁。

抹角梁用于矩形或方形建筑转角部位,垂直于角梁方向放置的趴梁。

井口趴梁平面呈井字形的组合梁架,是趴梁的一种形式,多用于多角亭或藻井等部位。

假梁头外端做成梁头状,至于假檐柱柱头之外。

四角花梁头至于角柱柱头,沿角平分线放置的梁头,用于承接搭接檩,两端常做成麻叶头状,花梁头又称角云。

多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建筑。

圆亭柱头上也常放置花梁头。

角梁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沿角平分线方向向斜下方挑出的用以承接翼角部分菏载之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根重叠使用,下面一根是老角梁,上面一根是仔角梁。

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

由戗角梁的后续构件,依位置不同又分下花架由戗,上花架由戗,脊由戗等。

下花架由戗用于下步金的由戗。

上花架由戗用于上步金的由戗。

脊由戗用于脊部的由戗。

里掖角角梁用于建筑物里转角部位的角梁,其断面的高度小于外转角角梁,没有冲出和翘起,主要勇用于两翼檐椽。

里掖角老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下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檐椽。

里掖角仔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上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飞椽。

帽儿梁承接天花支条与天花板的构件,其两端搭置于天花梁之上,相当于顶棚中的大龙骨。

帽儿梁通常用圆木制作,梁断面呈半圆形

桁檩类构件

挑檐桁出踩斗拱挑出部分承托的桁檩。

正心桁带斗拱建筑中位于檐柱轴线位置的桁檩。

下金桁与正心桁相邻的桁檩。

上金檩与脊桁相邻的桁檩。

中金檩位于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桁檩。

脊桁位于建筑物正脊位置的桁檩。

扶脊木位于脊檩之上,辅助脊檩承接正脊的构件。

檐檩位于檐柱轴线位置的檩木,见于无斗拱建筑。

脊檩位于建筑物正脊位置的檩木。

金檩位于檐檩和脊檩之间的檩木均称金檩,金檩又因位置不同又分为下金檩、中金檩、上金檩。

金盘截面成圆形的构件,与其他构件水平相叠时,为求稳定,在圆构件的上下面做出的平面称金盘。

清式建筑规定金盘宽度为构件直径的3/10。

平水清式木构建筑中,将桁檩底面的水平位置称为平水,它是计算各檩高差,确定各步举高的基准点。

搭交檩以90°

120°

135°

或其他角度扣搭相交的檩,称为搭交檩,又称交角檩,见于多角亭或转角建筑中。

枋类构件

额枋用于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柱头间的横向拉结构件。

大额枋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上面一根(与柱头平齐)称大额枋。

小额枋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位于大额枋和由额垫板下面,断面较小的横枋。

平板枋大式带斗拱建筑,叠置于檐柱头和额枋之上的扁平木枋。

因其上安置斗拱,又称坐斗拱。

檐枋无斗拱小式建筑檐柱柱头间起拉接作用的横枋。

老檐枋金柱柱头间起拉接作用的横枋。

下金枋位于下金位置,用于拉接柱头的横枋。

上金枋位于上金位置,用于拉接柱头(或瓜柱头)的横柱。

脊枋位于脊部,用于拉接脊瓜柱头的横枋。

两山下金枋位于建筑物山面下金部位,用于拉结柱头的横枋,见于四坡顶建筑。

两山上金枋位于建筑物面上金部位,用于拉结柱头的横枋,见于四坡顶建筑。

七架随梁枋附在七架梁之下,用于拉结前后金柱之枋。

顺随梁枋用于顺挑尖梁下面,用来拉结山面檐柱与金柱的枋子,用于歇山、庑殿等建筑。

穿插枋位于廊内抱头梁之下,用来拉结金柱和檐柱的枋子,用于有廊建筑。

斜穿插枋位于廊子转角部位,用来拉结角檐柱和角金柱的枋子,见于周围廊转角建筑。

递角随梁枋用于递角梁下,用于拉结内角粮梁柱的枋子,见于转角建筑。

间枋用于楼房面宽方向柱间,承接建筑物下层檐檐椽后尾的枋子。

承椽枋用于重檐金柱或通柱间,承接木楼板的枋子。

踩步金枋附于踩步金下面,拉结山面金柱柱头之枋,见于歇山式建筑。

天花枋用于面宽方向柱间,承接天花的枋子。

合头枋用于两步梁(或三步梁)下之枋,起拉结中柱与檐柱的作用。

斜合头枋用于斜两步梁(或斜三步梁)下之枋,起拉结中柱与内外角柱的作用。

合头穿插枋两端均不出透榫的穿插枋。

麻叶穿插枋出榫部分做成麻叶头饰的穿插枋,多用于垂花门等装饰性强的建筑。

箍头檐枋端头做成箍头榫的檐枋,见于多角亭或转角建筑。

燕尾枋附着于悬山建筑两山挑出的桁条下皮,形状似燕尾的构件,可看作是垫板向外端的延伸,属装饰部件。

挑檐枋用于挑檐桁下面,其高二2口,厚1斗口,是斗拱附属构件。

井口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斗拱最里侧,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厚1斗口。

正心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正心桁下面,高2斗口,厚1.25斗口,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拱和传导屋面荷载的作用。

里外拽枋附属于斗拱的木枋中除井口枋、挑檐枋和正心枋之外的其他枋子,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拱的作用。

机枋连接斗拱的内外拽枋又称机枋。

后尾压抖枋衬压斗拱后尾以防外倾的木枋,多见于城垣类建筑。

围脊枋用于重檐建筑物下层屋面围脊内侧的木枋,常与围脊板等构件共用,有附着、固定、遮挡围脊的作用。

其它附属构件

替木起拉接作用的辅肋构件,常用于对接的檩子、枋子之下,有防止檩、枋拔榫的作用。

沿边木沿楼房平座(平台)边缘安装,用来固定滴珠板或挂落板的木枋,见于楼阁建筑。

楞木承接楼板的木枋,见于楼房。

枕头木转角建筑中,衬垫翼角椽的三角形垫木。

榻脚木歇山建筑山面,用以承接草架柱及山花板的木构件。

草架柱子立于踏脚木之上,用以支顶梢檩的木柱,见于歇山建筑山面。

穿联系草架柱的水平构件。

草架柱与穿构件的纵横木架有辅助固定山花板作用。

脊桩安装在扶脊木上,用以固定正脊的木桩。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

雀替是替木的一种,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机枋条子衬垫罗锅椽下脚的木条,用于双脊檩建筑,其宽按椽径(或按檩金盘尺寸),厚按1/3椽径,长按面宽。

抱鼓石上壶瓶牙子安装于包鼓石与独立柱之间,外形似壶瓶形状,用以辅助稳固独立柱的构件。

见于独立柱垂花门或木质影壁等建筑物或构筑物。

木装修部分

槛框古建筑门窗外圈大框的总称,其中水平构件为槛,垂直构件为框。

下槛贴地面安装之槛。

上槛贴枋下皮安装之槛。

中槛位于上、下槛之间的槛。

抱框紧贴柱子安装之框。

门框位于两抱框之间,用于安装门扇之框。

腰框用于街门一类防卫性大门门框与抱框之间的短框。

余塞板用于堵塞门框与抱框之间空隙的木板。

连楹附着于中槛内侧,用以安装门扇的构件,其长按面宽,两端交于两侧的柱子。

门枕附着于下槛,用于承接大门门轴的石构件或木构件。

门簪安装在大门中槛或上槛正面,用于锁合中槛和连楹的构件,因其功能类似簪子,故名。

大门上走马板安装在大门中槛与上槛之间的大面积隔板。

横栓用以栓固大门的水平构件。

立栓用以栓固隔扇门的垂直构件。

实榻门用厚木板制作的大门,多用于皇家建筑。

攒边大门以门边、抹头为边框,木板为门心组成的大门。

隔扇门下半部为木板,上半部为棂条,用以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门。

宋代称格子门。

隔扇边抹隔扇门外框的总称,其立框为边梃,横框为抹头。

转轴附着在隔扇边梃里侧,专门用以开启隔扇门的木轴。

榻板用于槛墙上面的窗台板。

风槛位于榻板上面的窗下槛,多用于槛窗。

槛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形状与隔扇门的上半段相同,其下有风槛承接,水平开启。

支摘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窗为矩形,每间四扇,上可支起,下可摘下。

直棂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

替桩即上槛。

裙板隔窗下部大面积的隔板。

绦环板隔扇中部(或下部、上部)相邻两中抹头(或相邻两下抹头,或两上抹头)之间的小面积隔板。

边梃隔扇两侧的大边。

抹头与隔扇边梃构成外框的水平构件。

隔扇心隔扇上部漏空的部分,由仔边和棂条花格组成。

横陂位于中槛和上槛之间的横窗,通常不开启。

帘架贴附于隔扇之外用以挂帘子的框架,常见有用于民居的和用于宫殿坛庙建筑的两种。

帘架招子固定帘架的铁件,常用于在宫殿坛庙建筑的帘架上。

荷叶墩用以固定帘架边框下端的木构件,常雕成荷叶形状,多用于民居建筑。

荷叶栓子用于固定帘架边框上端的木构件,常雕成荷叶花形,多用于民居建筑。

单楹附着于隔扇或槛窗下槛或风槛里侧,用于安插立柱的构件。

连二楹附着于隔扇或槛窗下槛或风槛里侧,用于安插隔扇轴的构件。

天花古代室内的顶棚,有井口天花、海墁天花和木顶隔等多种。

井口天花由井字形方格和木板组成的天花,是天花的最高型制,多用于宫殿建筑。

海墁天花在平顶上画出井口和天花板图案的天花,多见于宫殿建筑。

木顶隔骨架做成豆腐块窗格形式,固定于天花位置,表层糊纸的天花。

是一种讲究的天花做法,常用于寝宫类居住建筑。

帽儿梁井口天花骨干构件,沿面宽方向搭置于两侧的天花梁上,相当于现代建筑顶棚内的大龙骨。

因其不露明,外形多不加修饰,断面呈半圆形,故名。

支条组成天花井口的木条,分为通支条,连二支条和单支条。

通支条附着于帽儿梁下面的通长支条,有时与帽儿梁由一木做成。

连二支条长度为两倍井口的支条,用于通支条之间。

单支条长度为一井天花的支条,用于连二支条之间。

贴梁贴附在天花梁或天花枋侧面的支条。

板类构件

檐垫板用于檐檩和檐枋之间的木板。

见于清式无斗拱建筑。

脊垫板用于脊檩和脊枋之间的木板。

金垫板檐垫板和脊垫板之外的其他垫板均称金垫板。

金垫板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下金垫板、中金垫板、上金垫板等.

老檐垫板即下金垫板。

棋枋板用于间枋与椽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楼房建筑。

清式三檩垂花门中柱间门上方之走马板也称棋枋板。

楼板楼房中的楼面板,沿进深方向铺于楞木之上。

厚2~3寸。

博缝板用于挑山建筑山面或歇山建筑的挑山部分,用以遮梢檩、燕尾枋端头以及边椽、望板等部位的木板。

象眼板用于封堵挑山建筑山面梁架间空隙的木板,具有分割室内外空间、防寒保温等作用。

滴珠板用于平座边沿四周,遮挡斗拱、沿边木等部位的木板,具有遮风挡雨、保护斗拱大木等建筑。

走马板古建筑中,将大面积的隔板,统称走马板。

走马板常用于庑殿建筑大门的上方、重檐建筑棋枋与承椽枋之间的大面积空间。

圆垫板平面呈弧形的垫板,专用于圆亭或其他圆形建筑。

山花板用于歇山建筑山面,封堵山花部分的木板,由若干块厚木板立闸拼对使用,故又称立闸山花板。

由额垫板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位于大小额枋之间的构件。

1殿顶

宫殿、房舍的顶部,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

清朝把《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

本节择有典型意义的几种殿顶介绍于后:

重檐庑殿顶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

四出水"

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譡恩殿即此种殿顶(参见图1)。

重檐歇山顶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

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

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参见图2)。

单檐歇山顶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参见图3)。

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参见图4)。

硬山顶

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墙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参见图5)。

攒尖顶

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

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参见图6~9)。

顶亦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

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顶(参见图10)。

卷棚顶

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

左右两山墙可有悬山和硬山的不同。

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

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参见图11)。

官式殿顶,多以上述形式为基础,然后派生或融合出其他形式。

2吻兽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

《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

鱼虬尾似鸱"

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

避火"

之意。

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

鸱尾"

一词。

中唐之后,"

尾"

字变成"

吻"

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①大吻(正脊吻)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

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

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

②垂脊吻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

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

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

骑凤仙人"

,也叫"

仙人骑鸡"

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

在未形成"

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

从"

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一。

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

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

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

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

它们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龙: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

凤:

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

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

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马:

意为神马。

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

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

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

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押鱼:

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

獬豸:

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

是皇帝"

正大光明"

、"

清平公正"

的象征。

斗牛:

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

虬有独角,螭无角。

行什:

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

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

行什"

开始,最前面"

龙"

较稳定,不易被减掉。

殿顶上瓦件的种类、尺寸、颜色、质料等,亦是区别殿宇等级的明显标志。

3彩绘

彩绘是我国古典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檩枋部位名称

枋心:

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而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谐调感为宜。

找头:

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

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

箍头:

是檩枋尽端处的彩绘线。

盒子:

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

皮条线:

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个部分。

种类和等级

①和玺彩绘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

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

"

线条分开。

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

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分为数级,重点有:

金龙和玺:

整组图案用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

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

盒子中画坐龙。

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

除龙之外,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

其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

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

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

龙凤和玺中有"

龙凤呈祥"

双凤昭富"

等名称。

龙草和玺:

其级别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

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大草图案配以"

法轮"

,又称"

法轮吉祥草"

,简称"

轱辘草"

②旋子彩绘

在等级上次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