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Word格式.docx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
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2.5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
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2.6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
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
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2.7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
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
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3.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的探究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3.1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
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
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3.2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从娃娃抓起,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
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3.3加强施工中的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应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
此外,工程的规划与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培养相关技术层面的专才对于避免开发中的破坏具有“远瞻性”。
3.4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
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4.环境保护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全民的参与之外,一些官方的或者民间的机构在引领环保时的作用也显得不可替代。
在未来的环保进程里,环保机构会获得更加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完善相关环保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All-ChinaEnvironmentFederation,英文缩写为ACEF)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
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充分体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
的组织优势,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推动全人类环境事业的进步。
另外,国际上的一些机构也加入了保护环境的行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d,简称UNEP))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
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环境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保护环境方面,立法制定节日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在环保路上坚定不移的决心。
例如,全国土地日,每年6月25日。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国际上也有相关节日,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
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
5.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
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
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在扩大,政府各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职责越来越明确、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能力在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越来越明确,污染源单位的责任和违反环境法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具体,自觉遵守环境法的程度在提高;
环境法中的确定性、强制性规范增加,禁止性、处罚性、奖励性措施增加;
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度化加强,环境法律规定、措施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环境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增强,
环境执法制度日益健全;
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环境立法和执法)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协调加强,对环境法的监督、检查加强;
成立环境警察、环境法庭,切实保障公民和单位享有的提起环境诉讼的起诉资格,积极开展环境法诉讼(包括环境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
加强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在处理环境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并实行较长的诉讼时效;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扩大诉讼权;
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
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
等等。
5.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5.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
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
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
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5.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体现,那么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出现就从不晚的。
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是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的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一、环境的现状
(一)环境恶化
“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没有环境保护是推迟执行的灾难”,“不进行环境保护,人类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严酷的环境问题,唤醒了人类的环保意识。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的中国,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一条巨大的水沟,1995年有环境污染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计算,目前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是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二)环境污染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做好环保工作要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
篇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现状、环境问题成因,得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
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
环境;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现状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包括城市和乡村。
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
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污染图片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
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
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
建筑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
乐和舒服的同时,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
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
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于我国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风能
太阳能
三、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
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
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汽车尾气污染
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
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4、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城市居民水污染噪音污染宣传标语
(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
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
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
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
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人口压力
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三)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
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
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
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
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农业污染谁来阻击“农业污染”?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首
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
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
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
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多中心格局、放射状布局,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
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广泛宣传《城市规划法》
2.适当控制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宣传图
3.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
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
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
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