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777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软骨中部,软骨细胞常成群分布,2~8个细胞聚集在一个软骨陷窝内,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20、骨细胞:

单个分散在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小,扁椭圆形,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

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的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21、osteon即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的基本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多层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构成。

21、bonelamella骨板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

22、肌原纤维:

是骨骼肌纤维内纵向排列的细丝状结构,由粗细肌丝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所组成,细肌丝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23、sacromere即肌节,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组成为1|2I帯+A帯+1|2I帯,是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4、肌质网:

指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其末端膨大融合形成终池,终池参与形成二联体或三联体,可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质网膜上。

25、横小管:

由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位于明暗帯交接处,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至肌纤维内部。

26、三联体:

主要见于骨骼肌纤维内部,由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相邻的终池组成,可将兴奋从肌膜传递至肌质网膜上。

27、intercalateddisk:

即闰盘,是心肌细胞连接处染色较深的部分,光镜下,为深染的线状结构,电镜下,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加强了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利于化学信息和冲动的传导。

28、Nisslbody:

即尼氏体,为神经元胞体内的特征性结构之一,光镜下,呈强嗜碱性颗粒状或小块状。

电镜下,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使神经元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29、神经原纤维:

光镜下,银染时,呈棕黑色细丝状,电镜下,有神经丝和微管。

其构成了神经元细胞骨架,微管参与物质运输。

30、synapse突触: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分为点突触和和化学突触两类。

具有定向传导信息的功能。

31、有髓神经纤维:

是神经纤维的一种,光镜下,可见郎飞结髓鞘,周围有施万细胞,中枢为少突胶质细胞。

电镜下,髓鞘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呈同心圆包绕轴突。

其传导方式为跳跃式,速度快。

32、神经纤维:

(nervefiber)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33、血窦:

又称窦状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不连续,有较大间隙,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某些内分泌腺等。

34、肌性动脉:

(中动脉,小微动脉)中膜以平滑肌为主,功能主要是参与调节器官的血流量,调节血压。

35、蒲肯野纤维(束细胞):

位于心内膜下层,形态不规则,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与心室肌纤维相连,将冲动快速传递。

36、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般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37、淋巴小结(lymphoidnodule):

由淋巴组织密集形成的结构,有较明确的界限,主含B细胞,抗原刺激后增大,产生生发中心。

38、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由单核细胞及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肝的枯否细胞,肺的尘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及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

39、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portalsystem)垂体门微静脉及第一级和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

40、滤泡(follicle)由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其腔内充满胶质即碘化得甲状腺球蛋白。

41、胃底腺(fundicgland):

分布于胃体和胃底部,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主要的腺体,主要由主细胞和壁细胞构成,分泌胃蛋白酶原和盐酸内因子。

42、肠绒毛(intestinalvillus):

小肠特征性结构,分布于小肠上皮粘膜表面,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而成,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位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有孔cap,能扩大小肠表面积。

43、胰岛(pancreasislet):

指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的内分泌细胞团,大小不一,HE染色淡浅,主要由A,B,D和PP等四种细胞类型构成,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

44、肝血窦:

位于肝板之间的血流通道,腔大不规则,窦壁为一层不连续的内皮,窦腔含血液,肝巨噬细胞等。

45、窦周隙肝板与肝血窦内皮之间一个狭小的间隙,内充满血浆,含有一种散在贮脂细胞,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资交换的场所。

46、气—血屏障(blood-airbarrier):

又称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cap基膜和内皮组成,该屏障很薄,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47、肺泡隔:

是两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含丰富的cap,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

48、Ⅱ型肺泡细胞:

是组成肺泡上皮的一种细胞,呈立方状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还能增生修复Ⅰ型肺泡细胞。

49、滤过屏障(fitrationbarrier):

是毛细血管球内的血液向肾小囊腔渗透时所通过的结构,由cap有孔内皮,cap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组成,能滤过形成原尿。

50、球旁复合体(juxtaglomeularcomplex):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细系膜细胞组成。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大致成三角形。

球旁细胞分泌颗粒,含肾素,维持血压。

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内钠离子的浓度。

球外系膜细胞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51、生精小管(seminiferoustubule):

管壁厚,由生精上皮,基膜,胶原纤维和梭型肌样细胞构成。

生精上皮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生精细胞由物种构成(精原C,初级精母C,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是一个精子发生的过程,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的作用。

52、睾丸间质细胞:

位于生精小管之间,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53、排卵(ovulation):

成熟卵泡破裂,卵丘和部分卵泡液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54、黄体(corpusluteum):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深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变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根据是否受精,分为妊娠黄体和月经黄体。

55、月经周期:

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落、出血、修复、增生,称月经周期。

从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来潮的前一天为止,典型28天周期。

56、胚泡:

(blastocyst):

桑葚胚细胞继续分裂,形成一个有腔,透明带溶解,胚成囊泡壮的胚泡腔,由中心的胚泡腔,壁的单层有吸收营养功能的滋养层和腔内一侧的内细胞群组成。

57、二胚层胚盘:

陪发育至第二周,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两个胚层,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为上胚层,靠近胚泡腔一侧的立方细胞为下胚层,上下胚层紧密相贴呈圆盘状,称二胚层胚盘。

58、原条:

胚胎发育至第三周,上胚层一端的细胞增殖,向中线集中,隆起一条增厚区称原条。

它的出现决定了胚的头尾侧,诱导脊索的形成,进一步诱导神经管的形成。

59、植入(inplantation):

胚泡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过程,部位为子宫底部或体部,时间为受精后6-7天。

60、受精:

指精子和子结合形成受精的过程,发生在输管壶腹部,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过程。

61、胎膜:

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膜和胎盘是对胚胎起保护,营养,呼吸,排泄等作用。

62、蜕膜:

植入后,子宫内膜内血液供应丰富,腺体分泌旺盛,基质细胞变肥大,子宫增厚一系列的反应,子宫内膜改名明蜕膜,由基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组成。

63、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四种缺陷同时存在的畸形。

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于肺动脉侧,造成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粗大。

此时的主动脉肺动脉隔尾端不能正常地参与室间隔膜部的形成,造成室间隔缺损。

而粗大的主动脉便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

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的排血阻力增大,形成右心室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

 

组织胚胎学叙述思考题

1、试述PAS反应及意义

答:

即为碘酸—希夫反应,是显示多糖和蛋白多糖最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为: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醛基;

后者与无色的亚硫酸品红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故PAS反应阳性部位即表示多糖存在之处。

2、试述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内容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

细胞(cell)是人体结构、功能及其分化发育等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

组织(tissue)是由行驶相似功能的细胞和细胞间质(intercellularsubstance)组成的。

器官(organ)由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肝、脾、肺、肾。

系统(system)由数个形态结构相似或完全不同、能够完成某种系列生理功能的器官组成。

人体内有神经、循环、免疫、内分泌、感觉、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生物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与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内容包括两性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人体胚胎学(humanembryology)研究人体的发生、生育及其机制与规律,即研究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胎儿的全过程。

3、试述被覆上皮的类型、分布和功能。

上皮类型

主要分布

功能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

心、血管和淋巴管

主要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五只流通。

间皮:

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他:

肺泡和肾小囊

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胆囊、子宫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道等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

口腔、食管和阴道

角化的:

皮肤表皮

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等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说修复能力。

复层柱状上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

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4、根据上皮细胞所处环境不同,以小肠和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例,试述其特化结构。

小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数量最多,呈高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胞质中含丰富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

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其表面的膜上覆有一层较厚的细胞衣,为细胞膜相嵌蛋白的外露部分,其中含有磷酸酶,双糖酶及氨基肽酶等,还含有吸附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可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分解和吸收。

杯状细胞散在分布与吸收细胞之间,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其分泌的粘液对肠道粘膜起润滑和屏障作用。

气管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肌细胞组成。

纤毛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

纤毛向咽部快速摆动,将粘液及附于其上的尘埃、细菌等推向咽部被咳出,净化吸入的空气。

杯状细胞较多,散在分布于纤毛细胞间,其分泌物与混合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形成黏液性屏障,可黏附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吸入的有毒气体。

刷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形如刷状。

小颗粒细胞为一种内分泌细胞,基细胞位于上皮深部,为干细胞。

5、比较疏松结缔组织和被覆上皮的特性。

被覆上皮:

①组成:

大量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

②分布:

覆盖在体表,衬贴在体腔和各种官腔囊内表面。

③结构:

大量细胞密集排列成层;

上皮细胞具有明显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基底面;

一般不含血管,富含神经末梢。

④功能:

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

⑤再生能力较强,仅次于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种类多、无极性、基质多、纤维少、排列疏松。

广泛,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

呈“蜂窝状”,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支持、连续、营养、保护、修复和防御等。

⑤再生能力最强。

6、试述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网织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成人体内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胞质内残留核糖体。

约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7、试述软骨的类型及生长方式。

根据其所含纤维的不同,软骨可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胶原原纤维——透明软骨:

分布于关节软骨,气管和支气管等。

胶原纤维——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等。

弹性纤维——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

生长方式:

外加性生长——软骨膜生长,指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分裂、分化,向软骨组织表面添加新的软骨细胞,后者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使软骨从表面向外增厚。

内积性生长——软骨内生长,指软骨组织内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合并和分泌纤维和基质,是软骨从内部向周围扩大。

8、以长骨为例,试述骨组织的结构。

骨组织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多种细胞组成。

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细胞包括骨组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和骨细胞。

破故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溶解和吸收骨质,参与骨组织的重建和维持血钙的平衡。

骨组织→骨板→骨

长骨由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关节软骨、血管和神经构成。

骨密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外侧面。

骨板是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淀形成的薄板状结构,按其排列方式可分为环骨板(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骨单位:

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多层哈弗斯系统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构成。

骨松质:

大量骨小梁相互交织形成多孔隙网状结构为,网孔为骨髓腔,期内填充红骨髓。

骨膜:

骨的内外表面均被覆的结缔组织,分别称内骨膜和外骨膜;

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一样骨组织,并为骨的生长与修复提供成骨细胞。

9、肌节、肌原纤维、肌纤维的关系如何。

肌节组成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组成肌纤维。

肌节:

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肌原纤维:

由粗肌丝与细肌丝组成。

10、试述神经元胞体的结构与功能。

胞体:

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中心,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有圆形、锥形、梭形、星形,均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核仁大而圆。

(2)细胞质,(LM)特征性结构,尼氏体(LM:

强嗜碱性颗粒状或小块状;

EM:

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与核糖体)和神经元纤维。

(3)细胞膜:

可兴奋膜,其上有离子通道。

功能:

尼氏体使神经元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神经元纤维构成神经元骨架,微管参与物质的运输。

11、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化学突触的结构可分为突触前部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分。

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肺间隙为突触间隙。

(EM)

突触前成分:

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星球状膨大,其内含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光镜下(银染)呈棕黑色的圆形颗粒。

突触后成分:

其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把信息传递给许多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在这些突触信息中,兴奋性和抑制性都有。

12、试述神经末梢的分类及意义。

神经末梢指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

感觉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

能把接收到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中枢,产生感觉。

运动神经末梢:

躯体神经末梢——支配骨骼肌,形成运动终板。

内脏神经末梢——支配心脏、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

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

13、神经、神经纤维、神经原纤维的关系如何。

神经原纤维,存在于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中,在HE染色切片中无法分辨。

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

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骨架,微管参与物质运输。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功能是沿轴突传到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形成神经束,若干条神经纤维束又聚集构成神经。

14、试述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由真皮和表皮构成,皮肤内有毛,皮脂腺,汗腺,指甲,乳腺。

【1】表皮:

有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数量少,散在于角质形成细胞中。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五层,其中,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均无细胞核与细胞器;

另外两层为棘层、基底层。

【2】真皮:

有含丰富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等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的乳头层,还有网织层:

有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含粗大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

【3】皮肤附属器:

毛:

由毛根和毛囊组成。

毛球是毛与毛囊的生长点;

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到诱导与营养作用。

15、试述腺垂体远侧部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它与下丘脑有怎样的联系?

垂体远侧部含有嗜酸性细胞(分为生长激素细胞与催乳素细胞);

嗜碱性细胞(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

嫌色细胞。

联系:

下丘脑弓状核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多种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素。

这些激素在位于漏斗的轴突末端释放,经垂体们脉系统到达垂体远侧部,分别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因此,通过垂体们脉系统将下丘脑和腺垂体连成一个功能上的整体。

16、比较胃和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小肠

上皮

单层柱状

主要有表面粘液细胞,柱状,核椭圆,位于基部,HE染色浅,分泌粘液,保护胃黏膜

主要有吸收细胞,高柱状,核椭圆,位于基部,

游离面有明显纹状缘(为微绒毛)

细胞间紧密连接。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润滑保护作用。

固有层

为结缔组织,含大量淋巴组织及胃腺

为结缔组织,含大量淋巴组织和小肠腺

粘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

17、试述十二指肠的结构及功能。

十二指肠属小肠,是消化管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肠壁分为四层:

1.粘膜: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等构成。

固有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含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

2.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除有血管,粘膜下神经丛外,还有十二指肠腺,为复管状黏液腺,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碱性黏液,可保护粘膜免受胃液与胰液的侵蚀。

3.肌层:

由内外的两层平滑肌组成。

4.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附着于腹后壁处为纤维膜。

18、试述肺泡的结构及功能。

肺泡属于肺的呼吸部,是气道的终末部分,为半球形的球囊,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为肺泡隔。

1.肺泡上皮由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组成。

Ⅰ型胚泡细胞呈扁平形,主要构成肺泡表面积。

Ⅱ型肺泡细胞呈立方形,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增生修复Ⅰ型肺泡细胞。

2.肺泡隔: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

3.肺泡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孔道,既能防止肺泡萎缩,同时也肺部感染炎症蔓延的通道。

4.气—血屏障:

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索通过的结构,有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19、试述肺导气管及呼吸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名称

组成

导气部

是气体通过的结构,包括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气管。

呼吸部

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部位,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结构特点

各段气管:

1.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

2.杯状细胞:

数量从多到少逐渐减少。

3.混合腺:

数量从多到少,直至消失。

4.透明软骨:

形成碎片,由多到少,直至消失

5平滑肌:

数量从少到多,增多成束,直至还形成层。

各组份共同特点均肺泡。

(具体参上题)

20、比较肾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结构特点。

光镜结构特点

电镜光镜特点

近曲小管

1.腔小,壁厚,断面多

2.细胞为锥体形或立方形

3.游离面有刷状缘,侧面细胞分界不清

1.2同

3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侧面有大量侧突,基底面质膜内褶发达

是重吸收功能最强的一段

远曲小管

1.腔大,壁薄,断面少

3.游离面五刷状缘,侧面细胞分界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