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语言学习的四个必经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婴儿语言学习的四个必经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语言学习的四个必经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父母绝对不能用其他孩子语言发展情况做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这样,只会给孩子自然习得语言制造心理障碍。
误区2:
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
具体表现在:
父母教给孩子某句话或某个字词后,更重视孩子是否尽快掌握了学过的内容(如会说了什么话、认识了多少字词),而不太关注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事实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兴趣和习惯,并且处于正常和适宜的语言环境,孩子最终会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误区3:
对孩子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于较劲。
事实上,孩子在学说话和认读汉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发音和认错字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及时纠正,但不要过于较劲。
其结果往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降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父母在孩子语言习得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创设良好的环境(语言示范),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模仿),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孩子就能够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
发布于2007年06月25日11:
33|评论数(7)阅读数(344)我的文章
身体语言与宝宝智力发育
0-1岁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准备期,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
到接近1岁时还逐步能听懂某些词意,并开始模仿最容易发音的几个词。
最先学会的词是“妈妈”,这几乎是世界上大多数婴儿开始说的第一个词。
这时期,父母应尽量逗引孩子练习发音,用说、看、摸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孩子模仿发音。
如模仿“糖”的词音时,可以一边教说,一边拿出糖果给他看,还让他用手去拿着糖吃,使他懂得词意,为后阶段学说话打下基础。
婴儿身体语言揭秘
你可曾观察到婴儿在学会说话前有丰富多姿的身体语言吗?
它正在向你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他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有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其意义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研究婴儿心理学的斯克佛教授,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着的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接着笑容旋即消失,等候亲吻鼓励。
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于是,婴儿又会以微笑来报告父母的示意,对父母的行动表示满意。
2、瘪嘴,表示要求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
如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人抱起来。
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
让他集俯卧、爬行,扶他坐起来,改变化长卧久睡的姿势。
3、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婴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婴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
父母若能及时观察到婴儿嘴形的变化,了解孩子要小便的表情信号,就能摸清小便的规律而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婴儿的自近代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红脸横眉,表示要大便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之需。
5、玩弄舌头吐气泡
大多数婴儿在吃饱、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时,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或吮手指、吐气泡。
这时,婴儿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
31|评论数(0)阅读数(272)我的文章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及检测方法
∙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出生2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
∙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2个月——两眼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
∙3个月——两眼不仅可追随移动的物体,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4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6个月——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9个月——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12个月——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按妈咪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2—3岁——视力大约为0.5—0.6,已快接近成人,但此时极易丧失视力。
∙4—5岁——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6—7岁——进入成年人视觉状态。
∙8岁——各种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固,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二、宝宝视力发育的特殊现象:
现象1.1岁以内的宝宝,眼球还未发育成熟,眼球直径短,处于远视状态。
当看近的物体时,两只眼睛不能在同一个轴的位置,因此出现共同性内斜视,即所谓的“斗鸡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逐步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现象2.由于宝宝面部骨骼在发育过程中,鼻根部相对显得宽一些,所以从外观上看起来好像眼球偏到内侧,似“斗鸡眼”。
这是一种假性内斜视造成的错觉,实际上眼球的位置还是正常的。
日后,随着面部骨骼、眼眶骨及鼻骨的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三、宝宝正常视觉反应检查法:
检查法1:
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应
手持手电筒,先遮住宝宝一侧眼睛,然后用手电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侧眼睛。
如果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缩小,属正常视觉反应。
同法测试另一眼,瞳孔若不能随光照缩小则为异常。
检查法2:
2个月宝宝有固视反应和瞬目反应
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宝宝面前,如果宝宝在看到眼前东西的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瞬目反应;
随后宝宝的眼睛会对眼前的东西盯视一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固视反应。
宝宝再大一些,眼睛还能随着所盯视东西的移动而移动。
检查法3:
3—4个月宝宝有视运动眼振现象
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宝宝眼前,同时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这个圆筒,观察宝宝眼球是否追随圆筒左右来回转动。
如果眼球随着转动,即为正常视觉反应。
贴心提示:
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则稍晚。
只有出现明显的迟钝,才有可能是视力障碍。
四、宝宝视力障碍检查法:
观察眼球运动
观察宝宝在眼球转动时有无震颤,如果有即眼球快速度的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
观察眼睛追踪物体的能力
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线团,放在距离宝宝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宝宝,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
4个月的宝宝,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观察是否出现应答性微笑
2个月的宝宝,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时(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宝宝身体),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检查法4:
观察眼睛注视物体的能力
宝宝4个半月时,能两眼注视放在桌面上的有颜色小丸,如糖丸,小球等。
如果宝宝到了4个半月时,上述几项检查均达不到要求,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需及早去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五、不同年龄阶段宝宝视力检查法:
第1阶段:
客观观察法
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检查口诀为“一月怕来二月动(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
四月摸看带色物;
六月近物能抓住;
八月存在跟随目(大人手指到哪,宝宝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
1岁准确指鼻孔;
2岁走路避开物”。
除此,4—7个月的宝宝,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行和玩玩具的举止行为,通常比同龄的宝宝动作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第2阶段:
手式、动物式形象检查法
3—5岁的宝宝可用手式、动物式形象视力表检查。
需注意的是,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宝宝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3阶段:
成人视力表检查
5岁以上的宝宝,可用成人视力表检查。
如果合作得好则能测出视力。
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岁:
0.4—0.5,3岁:
0.5—0.6,4岁:
0.7—0.8,5岁:
0.8—1.0,6岁:
1.0或以上。
如果按上述方法检测,发现宝宝的视力有问题,应及时诊察和治疗。
当用手捂住宝宝一只眼睛时,宝宝高兴地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却没有这种反应时,说明这只眼的视力有问题,应带宝宝去看眼科医生。
28|评论数(0)阅读数(449)我的文章
如何护理新生儿宝宝
胎儿自出生后至28天叫新生儿,这一时期是宝宝生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
胎儿在子宫内环境稳定,恒温,不受病菌直接侵袭,也不用自己摄食,出生后环境冷热不同,干湿不定,自己要吃奶,消化功能开始运行,有了大小便,自己要呼吸,心脏的血液循环也改变等等,真是换了人间,但新生儿自己生活能力弱,抵抗力差,作好新生儿的护理,顺利的度过这一时期至关重要。
一、居室
空气要新鲜,时常开窗通气,最好选朝南房为新生儿居室,有利于阳光照射,室内光线不宜过强,设备简便。
经常湿擦家具、地板,保持卫生。
避免生人接触和过多的人探视,保持安静、和谐的环境。
二、脐带
脐带是新生儿的一个创面,易受病菌入侵,应盖上消毒纱布,不要沾水,防止感染,一般在生后3~7天,脐带自然脱落,脱落后局部仍应保持干燥、清洁。
若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应涂消毒药水,如75%酒精、1.5%碘酒等,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三、宝宝洗澡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即可洗澡,最好每天中、晚给宝宝各洗一次澡,洗澡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洗澡时间:
早晨起床和晚上喂奶后1个小时。
1、洗澡用品:
准备专用小浴盆,干净衣服,包被,大小浴巾,尿布,婴儿浴皂。
洗澡前准备:
母亲或助手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新生儿替换的衣服、尿布、包被按穿的顺序依次摆好,向洗净的澡盆内先倒冷水后再加热水,水温38~39℃,用大人的肘关节探入水中不烫为宜,然后脱宝宝的衣物。
2、洗澡顺序:
从上到下,先洗脸、头、颈部、上半身、下半身。
∙用一张大毛巾包裹宝宝全身,将宝宝夹在妈妈腋下,左臂抱住宝宝,左手托住宝宝的头,左手拇指及中指夹注宝宝的两侧耳朵,让耳廓前翻,堵住耳孔,防注水流入耳中。
∙先洗脸、洗头,将专用洗脸小毛巾沾湿,给宝宝轻擦眼、嘴、鼻面、额及耳朵,然后用水打湿宝宝头发,在手上抹少许婴儿皂洗头部,然后活水洗净擦干即可。
∙洗颈部及上、下身:
解开毛巾,将宝宝放入盆中,左臂托住头、背和腋窝,从颈部开始依次洗净上、下身,注意要用手轻轻擦洗腋窝、肘窝、大腿根部的皮肤皱褶处。
∙生殖器的清洗,女婴会阴部有分泌物时,要用水从前至后净。
男婴阴茎包皮较长时,需翻丹洗净。
∙洗完后用干浴巾包裹宝宝,放在床上,轻轻擦干后,在皮肤皱褶处扑些宝宝痱子粉。
如果脐部伤口没愈合,可用棉签蘸75%酒精从中间向外消毒。
然后包好尿布,穿衣包好,即可喂奶。
3、注意事项:
∙宝宝脐带未脱前应上下身分开清洗,不要把宝宝放入水中。
∙洗脸及洗全身均可不用宝宝皂及其它洗剂,仅洗头用少许宝宝皂即可。
∙新生儿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7分钟完成。
满月后洗澡时间可逐渐增加,如夏季可增加到15分钟左右,这要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而定。
∙洗澡水的温度,满月后也可逐渐降温,结合洗澡进行水浴锻炼,但这需要家长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不可操之过急。
四、新生儿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差,怕冷,如果宝宝持续处于寒冷的不利环境,可导致体温明显降低,食欲呆滞或拒食。
倦怠,面部发红,水肿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损伤宝宝的健康,因此在冬季保暖,对新生儿来说非常重要。
整个新生儿期保暖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备有空调设备,最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1~25℃,相对湿度为50%~60%。
新生儿腋下温度维持在36~37℃为最合适,宝宝在此温度时,不需出汗散热,也不需增加氧的消耗。
产热量低,而呈平衡状态。
暖气取暖,室温往往低于25℃,可给宝宝盖上棉被,能让宝宝腋下温度维持36~37℃即可。
有的家庭需自己烧煤,烧木炭取暖,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取暖的火炉放在宝宝的室内,以防煤气中毒,可用多个热水瓶(袋)事先用棉套包好,放在离宝宝10厘米远处取暖用,也是较好的办法,但注意防止烫伤。
总之在冬季一定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并注意在保暖过程中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新生儿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季
气温对新生儿的影响极为明显,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宝宝的体温将会升高,导致发热或呼吸困难及其它症状,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夏季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新生儿的房间一定要通风好,要经常开窗换气,并注意不要让宝宝包裹得太多,最好及早让宝宝穿上裤子,这样比包裹时容易散热并让宝宝多吃奶;
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多喂水。
如果家中有空调设备,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为宜。
温度切不可调得过低。
如果家中无空调设备,而天气极为炎热时,可采用电风扇降温,注意电风扇不能直接对着宝宝吹,可放在较远处;
并可在地面洒水来降温,总之要尽可能让室内温度不能过高,保持新生宝宝腋下体温为36~37℃为适宜。
27|评论数
(1)阅读数(348)我的文章
夏季避蚊驱蚊经典方法集锦
夏天来了,宝宝妈们都多了个共同的烦恼-与蚊虫的大战。
宝宝妈们一见面就爱问:
“你家宝宝没让蚊子咬吧?
”接着大家开始交流起对付蚊虫的方法来。
无论什么方法,一是绝不能有毒副作用,给宝贝造成其他的伤害。
二是效果显著,简便易行。
三是经济实惠。
防蚊先关闭蚊子的生存空间:
孙子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蚊子的生存繁殖环境必须有水,检查家里盆盆罐罐、下水道、花盆等有积水处,有盖子的盖上,能换水的勤换水。
防止积水,不给蚊子生存环境。
避蚊工具的选择:
首选是蚊帐:
夏季为幼儿防蚊,应尽量使用蚊帐。
但是空间狭小,宝宝不小心帖在蚊帐上被叮的事时有发生,这是蚊帐的不足。
再者捕蚊灯:
捕蚊灯对于夜间活动的蚊虫效果不错。
台扇驱蚊法:
蚊子晚上趋光,故家中关掉所有的灯后使用有指示灯的台扇并大角度摇摆,扇叶会打死许多蚊子。
熏烟驱蚊法:
在房间内,用一些木屑,最好是有芳香味的木屑,放在铁罐里,在木屑上放几块烧红的炭,再放一些干的柑桔、橙或柚子皮在面上,燃烧后会散发出十分强烈的气味,蚊子闻到就会“退避三舍”。
桔红玻璃纸驱蚊法:
用透光性强的桔红玻璃纸套在60瓦的灯泡上,蚊子会四处逃散。
干柑桔子皮驱蚊法:
在室内点燃几块干柑皮或桔皮,蚊子就会仓皇逃窜。
涂抹草驱蚊法:
用适量薄荷、紫苏或西红柿的叶,揉出汁涂抹于人体裸露的皮肤上,蚊虫闻到这些植物汁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唯恐避之不及。
将维生素B1
3至5片溶解于水中,擦拭暴露在外面的肢体,能驱除蚊虫叮咬。
用调味品中的八角、茴香各两枚,泡于温水脸盆中,用其水洗澡,蚊子不敢近身。
花露水驱蚊法:
除了驱蚊功效外,有些花露水中含有中草药成分的“六神原液”,在盛夏有清凉、去痱、避暑等功能,可谓“一物多用”。
尤其适合儿童使用。
花草驱蚊:
七里香、食虫草、逐蝇梅、驱蚊草、夜来香、万寿菊:
茉莉花、薄荷等。
这些花草不但驱蚊效果好,而且经济易行,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还可以为房间增加美感,净化空气,摆在窗边,赏心悦目,特别是炎热夏天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些方法也简单易行,而且对孩子没有伤害。
还有一个最简单经济的措施,就是在早晨起床后以及天黑之前在纱门与纱窗上捕杀。
这个方法不错,很轻松地就可以消灭不少蚊子。
还有宝宝妈应注意的问题,夏天带宝宝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活动时间安排:
夏季的夜晚人们大多喜欢带着孩子出来纳凉,但最好是在下午5点到晚上7点半,因为这段时间相对白天比较凉快,月亮也还没有升起来,蚊子较少;
而天黑以后蚊子活动频繁,尤其在有亮光的地方,还特别喜欢追着小宝宝。
地点选择:
挑好地方带孩子出来乘凉,白天最好选择有树阴、通风好的地方;
傍晚则找一块空旷之地,尽量避开树木、花坛和草地。
这样能有效地使宝宝与蚊子“失之交臂”。
衣着打扮避蚊法:
首先是注意个人卫生,适时冲洗身体,保持肌肤的清洁,夏天洗澡最好少用香皂。
一般来说,蚊子喜食花蜜露,因此,使用带花香味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上升。
穿浅色衣服。
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
再者是晚间最好穿着透气吸汗的棉质浅色衣服,如在户外呆的时间较长,最好穿长衫长裤,穿上袜子,会减少叮咬。
饮食避蚊法:
就是进行饮食调理,适当改变体质,使身体所排出的汗液酸性浓度降低。
平时可多吃一些大蒜和含维生素B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干果、硬果、花生仁、水果、绿色蔬菜、奶类、河鲜、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
25|评论数(4)阅读数(275)我的文章
夏季宝宝如何预防痱子
痱子,又名“汗疹”,原因是大量且持久的出汗,造成汗孔阻塞而引起。
多发于高温多湿的夏季。
大人、小孩皆会发生,不过,由于宝宝皮肤细嫩,且汗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发生汗疹的机会较多。
除了小宝宝外,多汗或肥胖者也常有汗疹的困扰。
汗疹大部分为自限性,一二周内即会消失,轻微的痱子,只要让宝宝处于通风好的环境,保持凉快,衣服能吸汗,或帮宝宝泡个温水澡,再擦上适量痱子粉保持干爽即可。
但如果痱子持续不退,易有续发性细菌、霉菌感染或湿疹化,此时就应寻求皮肤科医生的诊治。
一些体重过重的胖宝宝,在其皱褶对磨部位,如脖子、腋下,大腿内侧等,痱子常演变变成“对磨疹”,病灶常呈潮红一片,脱屑、湿润甚至靡烂、皲裂等情况皆有可能发生。
如何避免痱子或对磨疹的发生?
请看妈妈们的防痱大法:
防痱大法招式一:
洗
防痱首先要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所以一定要给宝宝勤洗澡,天热时一天可洗2-3次。
在洗澡水中可以滴几滴宝宝金水或花露水,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或用马齿苋煮水给宝宝洗澡,都可以防痱。
防痱大法招式二:
搽
洗完澡后为保持皮肤干燥,可以给宝宝搽热痱粉,松花粉,玫瑰粉等,但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粉质容易堵塞毛孔,反而有害。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吸入太多粉末。
过敏体质的宝宝慎用。
已经长出痱子的地方,可以搽点宝宝金水或花露水,或请医生配点药水搽。
出小脓包的地方要涂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或者是大蒜也可以,不要用肥皂洗澡,避免刺激皮肤。
35%-75%的酒精对痱子也有效。
防痱大法招式三:
吃
多给宝宝喝水,并且给宝宝吃西瓜,绿豆百合汤,金银花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毒的东西,情况较严重的可用中药化毒丸。
防痱大法招式四:
降温
使用空调,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28度之间最为理想,要注意宝宝有汗的时候要及时给他擦干,不要让宝宝对着空调吹冷风,避免着凉感冒。
温度不是特别高但湿度很大的天气最好也把空调打开除除湿气,这样的天气宝宝也很容易长痱子。
不要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带宝宝去室外,给孩宝宝穿宽松的全棉质地的衣服。
防痱大法独门功夫:
∙用牙膏涂擦,可使皮疹消退,通身爽快舒适。
∙把鲜黄瓜切成片,轻轻涂患处,一日3至4次,几日便可见效。
∙初生痱子,可取鲜马齿苋1500克,洗净加水煮10至15分钟,放温后用水洗患处,然后扑子痱子粉,忌冷洗或热烫。
∙痱子初起,可适当涂擦肤轻松软膏,但如形成痱毒则不可再用。
∙用滑石粉18克,甘草粉3克合成“六一散”。
扑于痱子上,每日2–3次。
∙将西瓜洗净,削去内层残留瓜瓤,用来擦患处,浴后擦效果更佳,两分钟左右,就有凉爽蔭适的感觉。
每天3次,一般两天后即可见效。
∙若身上生有痱子,可将苦瓜切碎,用带汁的苦瓜肉(或将苦瓜捣汁),遍擦痱子处,1~3天后,痱子即可消退。
∙用温水将长痱子处洗净,用牙膏轻轻涂擦,有明显效果。
∙用一小块冰块,在生痱子处来回涂擦,痱子即可消失。
24|评论数
(2)阅读数(392)我的文章
训练宝宝从1岁开始学吃饭
1岁左右,宝宝会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不能因为怕他“捣乱”而剥夺了他的权利,可以用一个小碟子盛上适合他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
其实,宝宝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慢慢就学会了吃饭技巧。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宝宝。
1.如果宝宝总喜欢抢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他喂饱。
2.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
3.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的怎么回事。
如:
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等。
训练宝宝吃饭的技巧
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他。
这对宝宝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危害,宝宝常常报以反抗或拒食。
宝宝并不见得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饱饭,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吃”这一过程,如果只是为训练他自己吃饭,不妨先喂饱了他,再由着他去满足学习和尝试的乐趣。
当宝宝自己吃饭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他把饭吃得乱七八糟,还是应当鼓励他。
如果妈妈确实担心宝宝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可以在宝宝坐着的椅下铺几张报纸,这样一来等他吃完饭后,只要收拾一下弄脏了的报纸就行了。
1岁的宝宝可以吃成人吃的饭菜了。
妈妈做饭时,在准备放盐和其他调料之前,应该把宝宝的那份饭菜留出来。
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可能会呛着他的东西,最好也别让他接触到这些东西,如:
圆形、光滑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块、葡萄或葡萄干等。
给宝宝选择一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