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50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二模Word文档格式.docx

7.如今过年,不少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新鲜过年方式给中国传统春节带来变化,也引发网民热议。

请就“宅居过年方式”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

(不少于60字)(4分)

6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11题。

(12分)

以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危机

廖晓义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灭绝、饥荒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

所有气候危机其实都源自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不问发展的目的、也不顾发展的资源底线;

而扭曲的发展观源自扭曲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价值体系,而不计算自然、心灵以及健康的价值;

扭曲的价值观又基于扭曲的世界观——把有形的物质世界看成生命的全部,于是把生命的绝大部分用来追逐物能和消耗物质,不知道除了物质能源,还有另外两种更为珍贵的能源——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

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做“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则是“人”。

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

另一方面要“类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与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

这些古老的宇宙观在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世界的5%;

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能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所谓的体能;

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心”或者“心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

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

当人们在对物质无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粮;

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

(有删改)

8.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

D.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9.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天人合一”。

B.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体能。

C.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活。

D.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崇拜。

10.请写出第二段划线句子中“得到最新科学印证”的内容(3分)

11.请简要阐明在气候危机面前的“中国智慧”的内涵。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想起鞍子

张承志

①在接近40岁的时候回忆19岁那少年轻骑的具体往事,即使我有奇特的记忆力,也毕竟很困难了。

我恍恍惚惚记起那些摔下鞍桥、重重砸进厚厚草地或雪地的影子,顶多只有一丝感觉,觉得浑身骨头摔得现在还疼,但又觉得硬土硬石的草原又深又软,在那儿是不可能折臂断腿的。

纵使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牧民残废,——但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我的骨头会折断,就像我从来不相信那盘忠实鞍子曾经裂开过一样。

②那是我第一次卸下鞍皮打量那架鞍骨。

木头纹理狰狞而紧密,看得见一株老柏树的苍劲姿影。

那种老柏树不像现在窗外冷漠的水泥沙漠上的怪物,那种老柏树躯干已经炼成钢铁,脉管却输动着活力的绿色,柏丝纹缠绕纠绞,我恍然大悟:

马蹄可以踢得它丝丝开扣,但绝不可能踢散它的热烈内里。

③其实,它已经裂缝累累了。

④我颇受震动地看着一道道黑裂的缝隙,吃惊它为什么不在那一次碎掉了事。

有一道黑缝上还粘着新鲜的木屑,我知道这是前几天那次落马:

我懒得系肚带撑竿上马,轰羊回来时我顺手甩了一竿套羊。

羊逃了,驯熟的白马自己猛转身去追,我和没系肚带的鞍子嗖地滑下马脊,一块摔到马肚子下头。

后来留下的纪念是当时还勾着缰绳的无名指变成残疾,但我不知道,我的柏木鞍应该就在那个可悲瞬间里绝望地、清晰地响着裂开。

——还有几道醒目的裂纹,我都能大致判断它的忌日。

一名牧人的骑马史,原来刻在不见天日的内里,隔着弦目的美丽银饰,或者白铜饰。

⑤在毡包里昏黄的油灯下,我默默地把揭开的鞍皮又裹紧,把一颗颗银扣子和白铜花钉牢。

我一言不发地收拾着,蒙古包外漆黑的五月之夜里,微闷的气浪带来羊群不安的反刍声。

我用羊油勒亮了每一根皮梢条,用破布把银铜饰件打磨得雪亮。

在磨旧了掀开一角的小鞯边上,我小心地缝了3针。

我又修理了马绊和鞭子,再把它们系在鞍上。

我把鞍子举起,穿上一根圆木,把它悬挂在毡包的哈纳墙上。

⑥不知为了什么,今夜我猛地想起了这盘鞍子。

我后悔得胸口堵疼,为什么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丢在珠穆沁草原独自回来了呢,为什么我20年如一日地回忆那些虚幻得多、与我相随短暂得多的马儿,却从来没有回忆一次4个360天无一日不陪伴我的那盘柏木骨架的多伦鞍子呢?

⑦说到草原,说到骑手,那鞍子拥有的意味比马要深远得多。

如今我突然懂了,在新疆,哈萨克人是借马不借鞍的。

我尊敬地漫想着,哈萨克是古老的突厥人的后裔,或许他们对牧人生涯有更本质的把握。

当骏马在飞跑的时候,它是认为骑手压着它呢,还是鞍子压着它?

我骑过上百匹马。

我拥有过上十匹马。

我害死过两匹马。

然而马儿于我像走马灯,马和牧人的关系是变幻的。

也许会出现你憧憬的马,也许会出现你热恋的马,然而鞍子却恰似骑手本人。

⑧我现在眼前的这面一直没有装饰的墙上,正应该挂着我那盘伤痕累累的鞍子呀!

(节选自《午夜的鞍子》,有删改,题目系出题者所加)

12.请说明第①段中“少年轻骑”一词的特点,并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

13.作者以时间为序,以自己对鞍子不断深入的认识及变化发展的情感来结构全文,请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内填写恰当文字,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时间

最初

后来

现在

认识

从不相信鞍子会裂开

情感

后悔

14.请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5.简要概括鞍子形象,并指出它的象征意义。

16.“硬朗”,是研究者们对张承志其人其文的普遍评价。

在这篇文章里,张承志还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他的文章还有什么其他特点,请结合语段分别简要分析。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樗散①生传

[明]宋濂

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

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

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

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不与,所与必善,人人谈樗散生美不置口。

或问樗散生:

“今人莫不愿为材,有寸夸尺,有尺夸寻,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为戚。

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②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

樗散生曰:

“吾计之熟矣。

名之美者,吾岂不欲居之?

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

吾苟自以为可用,彼将以有用者求我,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则为妄人矣。

吾今自以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损于我乎?

世之受祸深者,求名太切者也。

夫名,虚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身,而与我竞者,龈龂然③欲夺之,不亦危乎?

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

且吾之食者医,医之书易知,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

疑于心者不敢强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责其报,虽有不中,庶可以无愧矣。

吾诚肯自负吾才而享釜庾之禄,岂皆不若乎人?

然吏胥操法而迫吾侧,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势有不能,则吾心之愧无时而释矣。

岂若守易能之技,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于是问者谢之,咸称樗散生为知道者。

余闻于建安黄仁云。

史官曰:

樗散生之传不虚矣。

生岂果知道者哉?

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

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

孔子强漆雕开④仕,开自以为未信而不愿为,孔子悦之。

樗散生岂学漆雕开者耶?

然则谓生为知道,岂不然耶?

或谓生慕樗以不才寿。

彼庄生寓言,生盖不取云。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樗(chū):

臭椿;

樗散:

像樗木那样被散置无用之材;

②疢(chè

n)疾:

疾病;

③龈龂(yí

n)然:

争论不休的样子;

④漆雕开:

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弟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气尚节,善为诗负:

凭恃

B.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虞:

担心

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务:

致力,追求

D.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适:

闲适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生乃以“樗散”自名②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亦不远乎

B.①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①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①岂皆不若乎人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诇是在金陵市中卖药的一个普通百姓,却能负气尚节,不夸于世,作者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

B.本文第三段表面上是对问者的回答,其实是李诇的内心独白,是以议论的方式进行心理描写,很有层次地剖白内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C.“史官曰”的形式取法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这段话中,作者以漆雕开婉拒孔子要求自己去做官一事,赞赏了李诇“食焉而无愧”的君子之道。

D.本文借给卖药隐于民间的樗散生立传,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外在的虚名,主张“名实相符”,从某种意义上凸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适的隐士人格。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

②生岂果知道者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千秋岁①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③。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

②西池会:

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③鹓鹭:

指朝廷百官;

飞盖:

形容车辆之疾行。

22.“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碎”写出了莺声的。

(2分)

23.近人夏闰庵云:

“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

24.

(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

(1分)

(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李密《陈情表》)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论语》)

(4)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有诗云,“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和疏淡空灵的寥寥数笔,都可描绘美丽景象,都能显现艺术品质。

人生也是如此,可以“浓”得酣畅淋漓,也能“淡”得月明风轻。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针对以上文字内容,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闻,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生命:

热血铸就

北宋大文豪苏东波这样说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对西湖来说,“淡妆”是其美的极致,“浓抹”同样是其美的极致。

人生亦是如此,“浓”得酣畅淋漓,是生命的至美,“淡”得月明风轻,同样是生命的至美。

在我看来,人生之“浓”,应该就是轰轰烈烈的人生,绽放精彩的人生,这样的人生需要热血铸就,这样的人生更是我的追求。

人活天地间,短短几十年,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人生轰轰烈烈,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生命绽放精彩。

且看历史长河中朵朵灿烂的浪花吧。

北宋抗金名将岳父,背负“精忠报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莫说“八千里路”,莫说“三十功名”,只为“直捣黄龙”,只为“还我河山”,一生轰轰烈烈,用热血写就精彩的生命篇章。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诗句后,从容走向刑场,喋血菜市场口;

鲁迅先生的学生,“常常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欣然前往”,“在府门前喋血”;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反动派的铡刀,凛然就义……他(她)们的生命热血铸就,他(她)们的人生轰轰烈烈、酣畅淋漓!

当今艰苦创业的大学生们,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们,救援抢险的队员们……他们无不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用热血洒下浓墨重彩,绽放灿烂辉煌的生命之光。

这样的人生让我向往。

还有一种生命的精彩更让我向往。

林则徐,“虎门销烟”、“广州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自己一生的辉煌。

但是,你是否知道,他在花甲之年,流放新疆伊犁,尝尽了人间艰辛苦楚。

就在伊犁那苦寒之地,他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造福百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他坦然处之,用人格和精神再度谱写了别样的人生精彩。

在逆境中,没有消沉,没有逃避,依然固守生命的高贵与伟大,依然用热血谱写轰轰烈烈的生命乐章,这样的生命不是更值得尊敬和向往吗?

芸芸众生,生命之境各异,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让我们共同用热血铸就生命,轰轰烈烈地过一生吧

雪落黄河静无声

——一种生命的本质意义上的昭示

忽然间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作家从维熙一篇小说的题目来,题目是“雪落黄河静无声”。

小说内容全不记得了,可这古韵十足的七言标题却十分清晰地留在了脑海里。

有时,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一番,似乎别有情致,它好像在昭示着某种生命状态,或者某种生命境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状态这境界的话,那这个字必定是“淡”。

苏轼有诗云,“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浓”,其实就是苏轼自己谪居杭州时,从生命本源上引发出来的人生篇章。

他两次被贬杭州,在任上救济灾民、兴修水利,写下“浓”烈的人生诗篇。

同样是杭州,在孤山上隐居着的林和靖,不汲汲于仕途,甚至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被世人称羡作“梅妻鹤子”。

他的人生“淡”远而清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他生命之“淡”的写照。

生命之“淡”,在庄子那里,成了“君子之交淡若水”。

日常生活中,朋友间的交往,应该是生命中最最本质的,应该没有任何的掩饰和虚伪。

这“淡”是生活的味道,是生命本真的味道,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还说,“小人之交甘若醴”。

醴,甜酒也。

它虽然甘甜无比,但却并非原味、真味。

生命之“淡”,淡在“无功”、“无名”。

庄子钓于濮水,对楚王的“相累”,他持竿不顾,宁愿“曳尾于涂中”。

上古时代,尧以帝位相让,许由连夜逃进箕山,又召为九州长,他立刻洗耳于颍水。

在功名面前,淡泊如此,我们唯有肃然起敬!

有时读书,读到此处,总不敢大声朗诵,深怕自己污浊的声音玷污了这些文字!

生命之“淡”,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陶渊明没有故作清高,入深山隐居,却被后人称为“隐士之宗”。

他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这需要何种淡远清高的心境啊?

至高哉!

至美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说它是“无我之境”,那是诗的境界,我更愿意说它是至“淡”的几乎“淡”得没有的人生境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希望自己是那“行”和“坐”的人,在静的极致里,品享“淡”的极致;

“雪落黄河静无声”,我想象着自己就是那“雪”,在“无声”中,用生命的本真描下一个字——“淡”。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4

1.C

[解析]A,jī\jītiá

n\guōzhān\niānB,qiǎn\qiǎnyān\yānxié

\xiá

C,zhēng\zhè

ngjià

o\xià

omù

\mò

D,qiú

\qiú

jǔ\jǔkuà

ng\kuāng

2.C

[解析]A,“低炭”的“炭”应为“碳”。

B,“维幕”中的“维”应为“帷”。

D,“亲合力”的“合”应为“和”。

3.B

[解析]A,“独木难支”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B,“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C,“意兴阑珊”,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D,“品头论足”原指对妇女的容貌体态多方评论,现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D

[解析]A,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

B,搭配不当,“减轻”与“威胁”不能搭配,可将“威胁”改为“负担”或“压力”。

C.成分残缺,应在“加强与会国在信息和传媒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前加上“就”。

5.网速快(联网速度快),能(支持)视频电话(3分)

[评分标准]特点每点2分,字数超过扣2分。

6.[示例]①停开一天车,少添一分“堵”!

②让公路得到休息,让双腿发挥作用!

③享受行走的乐趣,收获健康的人生!

④绿色家园,低碳生活!

[评分标准]修辞1分,用语简明、得体1分;

内容符合主题2分。

7.[示例]赞成者: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消失;

走亲访友让人精神疲惫,网络技术可使我们足不出户、照样可以联络亲情,不必拘泥于形式。

反对者:

中国传统过年习俗讲究“走出去”,走亲访友,赶庙会,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年轻一代责无旁贷。

折中者:

春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需要传承;

但也要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并不对立,应该有机结合。

[评分标准]内容与表达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