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620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2.3国内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6

3河南优质小麦产业现状7

3.1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8

3.2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9

3.3涌现出一批发展小麦产业的龙头企业11

3.4当前河南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3

3.5河南省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16

4意义16

4.1发展优质小麦的意义16

4.1.1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6

4.1.2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农业17

4.1.3推动小麦产业链的发展17

4.1.5有效防止外资偷袭中国农业19

4.1.6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20

4.2河南省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意义20

5项目环境分析21

5.1地理位置22

5.2气候条件22

5.3土壤条件22

6优质小麦的类型与选取22

6.1优质小麦22

6.2优质小麦的类型23

6.3优质小麦的品种选取24

7优质小麦市场前景分析24

7.1优质小麦市场供需现状24

7.2优质小麦市场供需预测26

7.4主要竞争对手分析30

8组织机构与运营模式31

8.1公司组织结构和职能安排31

8.2公司运营模式33

9SWOT分析与对策34

9.1SWOT分析34

9.2对策37

10战略实施框架与步骤40

10.1战略实施框架40

10.2战略实施步骤41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

11.1投资估算42

11.2资金筹措42

12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43

12.1财务分析依据和范围43

12.2参数及基础数据的确定43

12.2.1计算期的确定43

12.2.2规模确定43

12.2.3企业所得税的计算43

12.3财务测算44

12.3.1成本估算44

12.3.2销售收入估算47

12.3.3利润总额48

12.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9

12.5敏感性分析49

12.6概率分析50

12.1.6规模经济分析51

12.7财务评价结论52

12.8效益分析52

12.8.1经济效益52

12.8.2社会效益53

12.8.3生态效益54

13风险分析55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55

13.1.1政策风险55

13.1.2财务风险56

13.1.3人力风险56

13.1.4自然风险56

13.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56

14研究结论与建议57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

1概述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业价值和经济价值。

当前世界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谷类作物的首位,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占全世界人口的13以上。

小麦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泛,其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但在粮食生产的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当前发展小麦经济,不仅可以活跃市场,而且可以振兴农村经济。

因而大力发展小麦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对改善人民生活,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背景

2.1国际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

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

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

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规模化发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目前,国外小麦产业化经营特点有:

(1)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比较突出。

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除品种特性之外,生态环境、栽培耕作措施、品种、环境与措施的互相作用、产量与品质的关系、干燥与贮藏方式等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因此,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等优质小麦生产大国在50年前已完成了该国的小麦品质区域规划。

尤其是美国,它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它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将全国小麦分为7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其中以堪萨斯州为中心的中部麦区为红硬麦(强筋小麦)区,号称“面包篮子”,东海岸为红软麦区,西海岸为白软麦区。

而这种按优势区域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东、西麦区生产不出硬麦,而是中部麦区生产的强筋小麦品质稳定,商品率高,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重视科学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品质和产量。

目前,国外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75%以上,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加拿大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大于2%,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

2.2国内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状况

2.2.1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取得显著成就

(1)面积逐年恢复,产量增长较快。

优质专用小麦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统计,2006~2008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47万hm²

、1460万hm²

和1510万hm²

,分别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52.8%、61.6%和63.2%,2006年首次超过总面积的50%,2008年创最高记录。

仅2007年和2008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分别达到673.67万hm²

和720万hm²

,订单率分别为28.4%和30.1%,2008年全国小麦统供面积1206.67万hm²

,统供率达50.5%。

(2)三大优势区域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小麦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优质专用小麦进一步向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势麦区集聚。

2007年和2008年小麦优势区集中度分别达到80%和88.3%。

2007年三大优势区域小麦种植面积约1900万hm²

,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0%;

黄淮海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2007年冀、鲁、豫、苏、皖5省小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5.4%,产量占75.5%,比2003年分别提高了3.0和4.7个百分点。

(3)小麦品质明显改善。

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9亿亩,优质率达61.6%,比2002年提高31.2个百分点。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5~2007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3.93%,比1982~1984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值提高了3.9个百分点,容重达到792克升,提高了2.3%,尤其是小麦湿面筋含量平均达到30.2%,提高了5.9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达到6.5分钟,增加了4.2分钟,小麦籽粒的物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焙、蒸煮性状显著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4)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小麦加工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吨的龙头企业。

据国家粮食行业及食品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年生产面粉达到3480万吨,方便面年产量385万吨,挂面年产量250万吨,饼干年产量397万吨。

二是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质小麦协会、谷物协会、优质小麦订单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搭起了桥梁,有效促进了订单生产的发展。

2.2.2优质小麦的生产还存在问题

(1)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但小麦质量不稳。

由于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布局还不十分合理,加之农民分散种植,不同品种混种混收,多、乱、杂现象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又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组织,优质专用小麦商品质量不稳,供货档次之间差异较大,小麦加工企业无法收到理想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2)经营方式和方式落后。

农村实行的是以单个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非常有限,手工操作,机械程度低,成本高。

(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较低。

据测算,尽管“十五”时期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所增加,达到47%左右,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日本、韩国的水平。

以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变成了无办公场地、无试验基地、无试验仪器、无信息设备和无交通工具的“五无”站。

(4)小麦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下降。

据调查,2008年我国小麦每公顷平均总成本为6367.95元,比上年增加4.9%,是1990年的3.7倍;

其现金成本平均为3729元,比上年增加5.1%;

综合成本平均上涨900~1200元。

2004~2006年我国农民种粮每公顷纯收益逐年下降,分别为5730元、4935元和4800元。

(5)国际优质小麦价格连续下跌,给国内优质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压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12月份的报告,2008年全球小麦产量6.82亿吨,同比增11.7%;

消费量6.48亿吨,增4.9%;

贸易量1.2亿吨,增7.9%;

期末库存1.83亿吨,增21.8%。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恶化,国际粮食市场也受到影响。

自2008年6月以来,国际小麦价格连续下跌,据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专家组报告,12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离岸价格合人民币1588元吨,比国内产区优质小麦批发价低357元;

到岸税后价格约为2097元吨,比同期国内优质麦运到南方销区的批发价每吨低98元。

同期国内小麦集贸市场平均价格为1710元吨,环比涨0.4%,同比涨7.2%;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价格1765元吨,环比涨4.0%,同比涨10.0%,优质麦价格1945元吨,环比涨4.1%,同比涨14.3%。

2.3国内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

中共十五大提出要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中共十六大强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胡锦涛强调,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战略化经营调整的途径,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

2009年,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和扶持对象。

申报指南指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是财政部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包括:

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

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

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重点扶持的产业包括:

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双低”油菜、“双高”糖料、棉花、名优经济林、蔬菜、茶叶、名优花卉、蚕桑、畜牧、淡水水产等。

根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营项目主要采取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

财政补助扶持方式主要适用于示范带动作用强、以产品为纽带、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一定联结农户和生产基地规模、组织结构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示范带动作用强、开展技术改造创新、产品结构升级、污染物治理等成长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同等条件下,对合作社申报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

其中,龙头企业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不高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0%,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70%;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可达到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

财政贷款贴息扶持对象重点为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加工龙头企业。

2010年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原则上60%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40%用于粮棉油糖肉大宗农产品加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范围为2008年1月1日以后立项,在2009会计年度发生并支付的利息;

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

固定资产贷款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并支付的利息;

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

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对于同时申请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项目,中央财政贴息的贷款额度上限合计为6000万元。

贴息率根据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和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

3河南优质小麦产业现状

据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小麦总产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为了提高种粮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河南不仅重视小麦生产“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提出了“建设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的全国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和加工基地”目标。

河南通过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带动了优质小麦快速发展。

同时,河南下大力气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实现了优质小麦优质又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3.1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

从1999年起,河南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小麦生产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

通过更新品种、规模种植、产销衔接等措施,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

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优质小麦主导品种逐步明确,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根据“专家推荐、示范鉴定、市场引导、企业确认”的原则,评价和确定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加工用途需要的主导与搭配品种合理和早、中、晚茬,强、中、弱筋配套的优质小麦品种群。

据河南省农业厅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7832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

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5506万亩,超过小麦种植总面积的70%,而全国优质小麦的种植比重大约是55%,优质小麦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郑州9023、豫麦34、豫麦47、高优503等已成为优质强筋小麦的主导品种。

二是优质小麦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明显扩大。

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土壤质地和品种品质性状表现,全省形成了豫北、豫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豫中、豫东、豫东南、豫西南优质强筋、中筋小麦种植区,豫南淮河两岸优质弱筋小麦种植区。

同时,为便于各类专用优质小麦单收、单打、单储、单销,避免混杂,确保品质性状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各地普遍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初步做到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一村一个品种和一乡一、二个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格局。

3.2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

(1)面粉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面粉为主体的初级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加工规模日益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我省粮食加工业已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向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到2003年底,全省拥有工厂化磨粉企业2671家,年加工能力达2729万吨。

目前,我省总制粉能力已跃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技改后日处理能力达2200吨的郑州金苑面粉实业公司,已成为全国加工规模最大的制粉企业之一。

全省已有过半的市、县磨粉厂,能够生产出满足不同需要的专用粉。

以多品种、小包装和专用、精制为主要特色的“金苑”、“神象”、“舒丰”、“双鱼”、“雪健”、“新良”面粉等,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2)食品生产优势日益显现。

到2003年,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国有及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672家,固定资产净值208.70万元,从业36.65万人;

实现销售收入568.2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5.69%;

完成工业增加值188.0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8%;

实现利税68.37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8.73%。

以面制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粗粮细做和细粮精做,由简单的复制品、熟食品发展成为节令食品、快餐食品和速冻食品等,日趋精细化、品牌化。

全省现有85个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了13个名牌产品。

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年总产分别达30万吨、45万吨和6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25%、60%,均居全国首位。

“白象”、“南街村”方便面,“科迪”、“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3)粮食精深加工成效斐然。

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项目,如运用先进的小麦分离技术。

提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以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用小麦原料生产酒精、液体二氧化碳、车用乙醇(汽油)等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已得到陆续应用。

不少地方相继新建和续建了一批高起点、高附加值、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拳头、名牌产品,提高了我省粮食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0多家,开发产品近百个品种。

莲花集团通过技改,以小麦、玉米等级粉加工分离为谷朊粉、AB淀粉、小麦胚芽、戊聚糖、膳食纤维等,以此为原料深加工成味精、葡萄糖、氨基酸、医药系列产品,并用其副产品和污水分别生产饲料及各种复合肥料等,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转化增值。

莲花集团已经成为拥有资产总额近60亿元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味精生产、出口基地。

河南天冠集团以小麦、玉米、淀粉和薯干为主要原料的酒类酿造,年消耗粮食达40多万吨;

随着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建成,形成了105万吨年的粮食加工处理能力。

2003年底,全省共拥有酒类生产企业1672家,白酒、啤酒、酒精的年产量分别为23.86万吨、118.63万吨、15.89万吨,共转化粮食225.95万吨。

(4)多元化的粮食加工企业格局逐渐形成。

我省已从原粮食部门单一的国有企业经营形式,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营和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粮食加工企业新格局。

在现有粮食加工企业中,民营和股份制企业1869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70%。

国有食品企业已有85%以上经过改制、改组、改造,成为混合型经济体。

这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活力。

3.3涌现出一批发展小麦产业的龙头企业

我省小麦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快发展,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加工型、流通型、专业市场型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与中介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土地入股建设生产基地等多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延津县龙头企业河南金粒麦业公司以发展粮食订单为突破口,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将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商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兴麦、富民、强企的路子。

小麦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如今在延津县以优质专用小麦为基础的“小麦经济”生机勃勃,相关的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包装业等行业方兴未艾,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

延津县探索发展小麦经济的模式,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宣传和推广。

安徽省粮食局组织全省粮食部门干部职工专程前来学习,并在全省推广延津经验。

郑州第二面粉厂也创造了发展小麦经济的“龙头企业+科技+种植基地”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将《郑州第二面粉厂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印发各地推广。

沈丘县依托纸店镇国家粮食储备库,推行“公司+农户”与“订单+期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2003年发展订单小麦25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同时,向加工业延伸,并积极引进省内外十几家客商投资建厂,小麦经济带动了整个纸店镇的经济发展。

省粮食局原直属30多家粮食企业经过整合组建了河南金地、金粮、金麦、金鼎粮食集团,四个集团总资产分别达11.3、6、4.2、3亿元,已经初步形成了主导业务明确、经营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格局。

3.4当前河南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小麦品种多、乱、杂。

优质小麦品种较多,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种少,真正突出的品种在纷繁的品种宣传和运作中难以得到优先发展机会;

各地在选择优质品种发展时,缺乏有效的鉴别、鉴定手段,导致选择错误的品种类型或在求稳思路下实施“小而全”的发展;

没有适当的机构对各地适宜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进行指导和宏观调控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河南优质小麦发展中多、乱、杂现象的出现。

一个县、地区发展的优质小麦品种多达10多个,类型涵盖强筋、中筋、弱筋等类型,最后因形不成规模化生产,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收购加工。

(2)优质小麦品质不稳定。

长期以来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把小麦科研与生产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主攻产量上,忽视了对小麦品质的改良和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致使目前的商品小麦品质,特别是加工品质普遍较差。

据国家粮食局2001年对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小麦主产省153个县种植的122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化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