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601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部程序文件汇编文档格式.docx

a) 手册编号:

HRF/SC—XXXX

  发布年号

  手册代号

   公司名称代号

b) 程序文件编号:

HRF/CX—XX

                      程序顺序号

                      程序文件代号

                      公司名称代号

c) 手册的主要支持性文件编号:

HRF/ZC—XX

    文件顺序号

支持性文件代号

公司名称代号

d) 各类作业文件:

HRF/ZY—XX

    作业文件代号

    公司名称代号

e)公司行政文件由总经办按公文编号规定编号

瑞贝卡(XX)字[年号]XX号

f) 其它文件,不编号,不属受控文件。

5.4.2 分发号的规定

分发号编写,以区别不同部门使用的同种文件

分发号:

XXX—(XX)

          

                文件数量顺序号

                部门代号

 各部门代号规定如下:

生产管理部SGB,质量管理部ZGB,技术部JSB,人力资源部RZB,国部GNB,生活部SHB,保卫处BWC,总经办ZJB,审计部SJB,财务部CWB,国际部GJB,进口部JKB,假发部JFB,化纤发部

HXB,工艺发部GYB,教习头部JTB,色发部SFB,辅料库FLK,色发库SFK,假发库JFK,统计部TJB,

设备处SBC,供应处GYC,白人部BRB。

5.4.3 文件标识

a)文件的标识通过文件标题、编号、受控状态、分发号等来实施。

b)受控文件应由发布部门盖上“受控”印章或填写分发号来标识。

c)受控文件是指其批准、发放、使用、更改、报废、回收均受到控制管理的文件。

供认证机构审核的各类手册、程序文件应是“受控”文件,供咨询机构及顾客使用的是“非受控”文件。

5.5 文件使用和管理

5.5.1 文件的发放

a)文件的发放部门应建立《文件发放登记表》。

b)文件的收文单位应建立《文件领用登记表》,各部门应规定专人管理,认真填写登记,字迹清晰,日期准确。

c)各部门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加强对受控文件管理。

5.5.2 文件保管

a)文件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便于查索。

b)作废文件应及时撤离现场,并按规定处理,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c)文件要妥善保管,不能涂改、损坏,保持文件的清晰和完整。

5.5.3 文件的借阅和复制

a)文件的部借阅要办理借阅手续,并在规定的日期归还。

b)公司的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受控文件属公司的,不允许外借,按规定递交认证机构、顾客的各类管理体系文件,必须经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

c)需要复制文件的部门,必须提出申请,经文件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复制,复制的文件仍按文件的控制要求进行管理。

5.6 文件评审与更改

5.6.1 必要时要对文件的现行状况进行评审,评审其适宜性和有效性,一般一年评审一次。

5.6.2 文件的容若不能正确指导管理活动时必须更改,应提出文件更改的申请,得到批准后实施。

5.6.3 文件更改可以采用“划改”、“插页”、“换页”、“换版”等形式进行。

5.6.4 文件修改状态要在“修改控制页”中得到反映,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5.6.5 文件版本用英文大写字母:

“A、B、C……”及阿拉伯数字“0、1、2……”表示,如“A/1”表示A版已进行第一次修改。

5.7 外来文件控制

5.7.1 外来文件主要是指各类法律法规文件和国家或部颁标准规及行业标准,要及时进行识别和确认。

5.7.2 经确认需控制的外来文件,要按受控文件进行管理,控制其分发。

5.7.3 要跟踪外来文件的变化和修订状态,使公司及时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5.8 文件作废与回收

5.8.1 由于各种原因而作废的文件要及时收回,并按要求销毁,因需要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盖“作废保留”的印章,以明显的标识进行区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5.8.2 文件丢失,责任人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送公司文件管理部门进行及时登记和处置。

5.8.3 调离人员应及时交回或移交其管理的文件,确保文件不遗失。

5.9 文件归档与销毁

5.9.1 公司要建立档案室,对需归档的文件办理归档登记,进行归档管理。

5.9.2 对归档文件要分类、编目,存放要便于查索,并有必要的保管条件,防止归档文件受损变质。

5.9.3 对已作废的文件,由质量管理部按规定填写《文件销毁登记表》,公司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人监督销毁。

5.9.4 需要查阅或借阅归档文件,应填写《借阅文件登记表》,经批准后方可借阅或查阅。

6 记录

6.1 《文件发放登记表》          JL/SC—4.2.3—01

6.2 《文件领用登记表》JL/SC—4.2.3—02

6.3 《受控文件清单》JL/SC—4.2.3—03

6.4 《文件更改及审批单》JL/SC—4.2.3—04

6.5 《文件借阅登记表》JL/SC—4.2.3—05

6.6 《文件归档清单》JL/SC—4.2.3—06

6.7 《文件销毁登记表》JL/SC—4.2.3—07

6.8 《外来文件确认一览表》JL/SC—4.2.3—08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HRF.CX-02

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为了能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证据,必须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所有相关记录的管理。

3.1 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Q/HRF.SC—2006    

3.2 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控制程序》Q/HRF.CX—01

4.1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监督实施,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相关部门按要求贯彻实施。

记录的控制包括:

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及处置等。

5.1 记录的分类

5.1.1 质量记录包括

a)产品质量记录,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验收、过程的测量、监控、分析等记录。

b)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如:

审报告、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等记录,包括过程记录。

c)环境的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和运行、法律法规获取遵循及其它记录。

d)其它有关记录

5.2 记录的标识

5.2.1 记录统一采用编号的形式加以标识,编号方法如下:

a)

公司统一的记录表格编号:

JL/SC-XXX-XX

     记录顺序号

手册条款号

手册代号

记录代号

          

                

Q/HRF.CX-02

b)

各部门根据需要设置的记录:

XXX-XX-XXXXX

       记录顺序号

      部门各单位代号

      部门代号

c) 政府或主管行业有规定表样,仍照样采用,且编号不变。

5.2.2 记录的方式主要以文字记录为主,必要时采用照片、音像等辅助形式。

5.3 记录的填写要求

5.3.1 记录应字迹清楚,容真实,填写及时、完整、准确,文字描述简练正确,日期、签名手续完备。

5.3.2 记录不允许涂改,确因记录差错应采用“划改”形式,并有划改者签字。

5.4 记录的收集贮存和保护

5.4.1 各部门的记录由指定的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分类存放。

5.4.2 记录存放和贮存应有适宜的环境,防止损坏、变质、丢失、虫蛀等。

5.5 记录的归档和检索

5.5.1 各部门记录要定期进行归档,记录一般一年集中归档一次,以次年的元月十日为该年的归档结束日。

5.5.2 所有的归档记录均应编目,填写《记录归档清单》,送交公司档案室。

5.5.3 公司档案室应将各部门移交的归档记录进行汇总编目、立卷、分类存放,便于检索,并符合贮存条件。

5.6 保存期限和处置

5.6.1 产品质量记录、其它记录均保存一年以上。

5.6.2 凡查阅、借阅记录,必须经负责人批准办理查阅或借阅手续,按规定进行。

5.6.3 记录的作废和销毁及其它规定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办理。

6.1《记录清单》           JL/SC—4.2.4—01

6.2《记录归档清单》         JL/SC—4.2.4—02

6.3 《质量记录销毁审批表》JL/SC—4.2.4—03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HRF.CX-0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明确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与步骤及环境因素评价标准,以有效识别公司确定的作业区的环境因素,确保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和正确评价。

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Q/HRF.SC—2006

4 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并将统计的相关数据报质量管理部。

4.2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并监督本程序的实施,负责公司各种环境因素的汇总、识别与综合评价,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审批。

5.1 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过程识别:

通过产品形成过程中各项活动、产品特性及所有过程中识别环境因素。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

5.2 环境因素的描述可仿照以下例的方法进行(见表1)。

5.3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5.3.1 本公司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的方法识别环境因素,以现场观察作为识别方法的补充。

各部门分析工艺流程的每道工序,进行物料平衡及能源消耗,分析物料特性及生产管理状况,发现污染点,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3.2 环境影响类型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废弃物污染;

d)对土壤的污染;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f)对周围环境影响。

5.3.3 各部门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可从如下各方面(不限于)获取信息:

——对现有的原料、产品和排放物流量的测量和分析;

Q/HRF.CX-03

——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关方的强烈要求;

——客观存在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5.3.4 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时,须:

——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考虑正常、异常及紧急三种状态;

——考虑公司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分包商、供应商、回收商)的业务活动。

5.3.5 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方法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表》,并附相关数据报质量管理部。

如业务、环境变化,须及时更新。

5.3.6 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汇总的环境因素统计数据进行核对,评价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4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5.4.1 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根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分为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和资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重要环境因素亦分别确定。

5.4.2 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污染类评价综合得分,即各分项乘积总分=A×

D

A 频次——污染物危害发生的频次;

(后附表格2)

B 规模——产生污染物的数量或噪声强度;

(后附表格3)

C 状况——环境因素的管控状态或符合法规标准状况:

(后附表格4)

D 危害度——造成的危害程度。

(后附表格5)

5.4.3 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

资源类评分综合得分即各分项乘积总分=A×

C

A 频次——资源消耗、利用的频率;

(后附表格6)

B 规模——资源消耗的规模;

(后附表格7)

C 状况——资源的管控状况。

(后附表格8)

5.4.4 环境因素其它评价结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被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根据评价结果污染类总分前5——10位及资源类环境因素;

b)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c)影响围广,受到社区强烈关注的。

5.4.5 质量管理部根据评价的结果建立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发放各单位。

5.4.6 公司在建立环境目标指标时,应对这些已评定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5.5 环境因素更新

5.5.1 每年12月,设备处组织全公司对环境因素进行一次重新识别并评价,编制新的〈〈环境因素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识别与评价;

a)本公司的产品、活动、服务发生变化;

b)环境法律法规有大的调整;

c)相关方提出合理要求;

d)管理评审或最高管理层的要求;

e)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

5.5.2 发生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时,质量管理部按前面所书程序组织对发生变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将更新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送到相关部门/单位。

6.1 《环境因素识别表》JL/SC—5.4.3—01

6.2 《环境因素评价表》JL/SC—5.4.3—02

6.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L/SC—5.4.3—03

6.4 《环境目标与指标一览表》    JL/SC—5.4.3—06

6.5《会议评价记录》JL/SC—5.4.3—06

环境因素举例(表1)

施工程序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焊接

光化学烟雾污染

人体健康

电锯切割

噪声污染

影响用户健康

A频次——污染物危害发生频次表(表2)

每天发生

每周发生

每月发生

每季发生

半年以上发生或从不发生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B规模——产生污染物数量多少或强弱(表3)

很多

较多

一般

较少

极少

C、状况——环境因素的管控状态(表4)

不受控

有受控但不彻底

完全受到控制

D、危害程度——造成危害程度(表5)

对地球环境有严重破坏,或者造成影响一年以上可恢复甚至不可恢复的,或者对从业人员健康有严重危害者

对地球环境有较重破坏,或者造成影响半年至一年可恢复,或者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较严重危害者

对地球环境有一般破坏,或者造成影响一周至半年可恢复,或者对从业人员健康有一般危害

对地球环境有较轻破坏,或者造成影响一周可恢复,或者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较轻危害

对地球环境有轻微破坏,或者造成影响一天可恢复,或者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轻微危害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的频率(表6)

B、规模————资源消耗的规模(表7)

C、状况————资源管控状态(表8)

无管理措施

管理不彻底,轻微浪费

有效管理,合乎要求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HRF.CX-0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确保公司能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质量管理部具体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主持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单位危险因素的辨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

4.1.1 辨识围

a)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b)相关方活动带来的危险因素。

c)工作场所和设施。

4.1.2 辨识原则

应根据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的全过程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危险的类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寻找和辨识出所有的危险因素,力求准确、合理、一致。

4.1.3 辨识应考虑的三种时态

a)过去(如:

曾发生过的伤害事故)

b)现在(如:

现在的作业活动、设备的安全状态)

c)将来(如:

将要进行的工艺改进、设备改造、安全状态的变更)

4.1.4 辨识应考虑的三种状态

a)正常(如:

正常状况生产运行的安全状态)

b)异常(如:

开机、停机、检修状态下的安全状况)

c)紧急(如:

火灾、爆炸、突然停电状态的安全状况)

4.1.5 辨识应考虑的六种危险类型

a)物理性危险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

Q/HRF.CX-04

f)其它危险因素

4.1.6 辨识方法

a)可采用经验分析法,结合现场调查观测,相互交流探讨,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辨识。

b) 由各部门依照上述方法,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识,填写《危险因素辨识表》,送交质量管理部。

c) 质量管理部负责确认汇总各单位危险因素,填写《危险因素汇总表》。

4.2 风险评价

4.2.1 评价原则

依据风险的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确保评价方法是主动的行为。

4.2.2 评价方法

a)质量管理部根据各部门辨识的危害因素进行综合汇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价。

b)评价应在广泛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价的方式进行。

c)本公司采用以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打分法)为主,并以会议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适当结合其它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等),逐一对每个被辨识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

d)评价的标准应根据政府或有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安全健康的现行有效标准执行。

e)评价的结果应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f)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与评价是公司制定OHS目标的基础和依据。

g)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h)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4.2.3 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打分法)

4.2.3.1 本方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L、E、C之指标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风险之大小,最后划定重大风险、一般风险。

4.2.3.2 L、E、C、D值的含义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共分7个数值,见《表一: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共分6个数值:

见《表二: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共分5个数值,见《表三: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D——危险性分值:

D=L*E*C,根据此式可直接计算出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程度,见《表四:

危险等级划分(D)》

4.2.3.3 本公司把评价出的危险因素共分两大类:

即重大危险因素,一般危险因素。

a) 重大危险因素(含表四中D值>

70危险因素,包括表中的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等三类)

b) 一般危险因素(含表四中D<

70的危险因素,包括表中的一般危险和轻微危险二类)

4.3 风险控制与策划

4.3.1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降低、减轻其危险性,使之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对于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由重大危险因素引起的),应采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制定管理方案的形式加以控制,使之达到可容许、可接受的程度。

4.3.2 危险控制的措施首先考虑消除的原则,其次是降低,最后是使用个体防护手段。

4.3.3 危险控制措施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由相关责任部门制定,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4 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的更新

4.4.1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a)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b)极其危险等三类情况出现

c)法律法规及相关方发生变化和要求

d)职业活动发生变化。

e)公司的活动及产品发生重大变化时

f)重大危险因素不能有效控制时

g)设备、设施、原材料发生重大变化时

h)有其它方面的要求时

4.4.2 发生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时,设备处按前面所书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在一周对发生变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将修正后的《重大危险因素清单》报告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送到相关部门/单位,将旧清单及时收回。

4.4.3 质量管理部每年应定期对年度的危险源进行重新辨识和风险评价,并修改和完善《重大危险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并将旧清单及时收回

4.5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的监视

4.5.1 公司每年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设备处负责对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进行监控。

4.5.2 设备处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