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特岗教师笔试说明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双语特岗教师笔试说明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语特岗教师笔试说明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主要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1.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字形。
③识记中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④能够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优秀诗文。
(2)应用D
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和关联词语)。
③辨析并修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根据需要正确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体味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分析综合C
①根据不同的文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特点。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3.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以教材选文为主)。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写作D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
(1)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3)能用正楷或行楷书写,书写正确、格式规范、标点正确。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2.考试时间及分值:
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
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包括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学科专业知识试卷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约占30%;
填空、简答、翻译题、写作和其他题型约占7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
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命题基本要求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汉语(含学前双语)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能力。
以新疆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课本《汉语》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涉及教材中的字、词、课文和练习中的内容;
同时考查教育学的最基本知识(占20%)。
初中、高中所占比例6∶4。
1.汉语基础知识——拼写、汉字、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简单的语法知识。
2.汉语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包括作文能力的考查)。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
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由选择题、阅读理解、填空与简答、书面表达与应用、作文〔分应用文、作文〕共五部分组成。
题目类型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题型基本相同。
其中:
(1)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考查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和应用能力。
(2)填空题和改错句、造句等简答题考查现代汉语知识和应用能力。
(3)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也考查对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具体要求包括:
①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和细节;
②把握和概括阅读材料的主旨;
③可以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出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一些内容;
④领会作者的态度、情感、语气、倾向等;
⑤把握具体语言环境中大纲规范内词语的语音、语义和用法;
⑥阅读速度为150~190字/分钟。
(4)“作文”主要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部分考试中,先是一篇常用应用文写作要求,然后是根据提示要求或指定的话题作文。
通过“句首语写作”、“提示性写作”等不同方式,提供某种写作背景,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的具体内容情景或写作提纲完成作文。
具体要求是:
①汉字书写正确、字迹清楚,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无误;
②用词准确,基本没有词语和句法错误;
③在句子连接、句意转换上自然通顺;
④内容完整,字数在300字以上。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
英语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初中:
七年级(上下册);
八年级(上下册);
九年级(全一册)。
高中:
模块教材(模块1-模块5)。
(三)考试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
1.语音方面:
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
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了解英语语音的发音、重音、连续、语调、节奏等内容。
2.词汇方面:
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
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能够使用24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语法方面:
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
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组织信息,语篇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合乎规范。
4.功能方面:
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使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
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
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5.话题方面:
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
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
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
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听:
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能听懂日常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2.读:
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
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
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阅读量(除教材外)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3.写: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卷和II卷。
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
主、客观试题比例为3∶7。
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
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
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1.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的读音;
(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辅音连缀的读音;
(8)成节音的读音。
2.重音
(1)单词重音;
(2)句子重音。
3.读音的变化
(1)连读;
(2)失去爆破;
(3)弱读;
(4)同化。
4.语调与节奏
(1)意群与停顿;
(2)语调;
(3)节奏。
5.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二)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一般将来时;
(4)现在进行时;
(5)过去进行时;
(6)过去将来时;
(7)将来进行时;
(8)现在完成时;
(9)过去完成时;
(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形式;
(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3)转化法;
(4)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
(3)表语;
(4)宾语;
(5)定语;
(6)状语;
(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4)主语从句;
(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政治(含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各部分内容比例
《思想品德》约占40%;
《思想政治》约占30%;
《心理健康教育》约占30%(其中,初中部分占20%,高中部分占10%)。
总体试卷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正确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3.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文法通畅、观点正确地予以表述。
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持平;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和价值取向。
六、考试内容目标
【思想品德】
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师生的感情。
4.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5.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7.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8.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1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思想政治】
1.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几种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司的含义及基本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几种主要投资行为的异同;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特征,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发展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世贸组织的原则;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树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和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主权国家的权利;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对人的影响;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
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的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的否定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人生的真正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2.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6.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7.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8.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历史(含新疆地方史)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
内容比例:
中国历史约占65%(含约10%的新疆地方史),世界历史约占35%。
其中,初中、高中知识所占的比例为6∶4。
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约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