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544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docx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劄记

  《论语·子路》篇仲弓问政章有“仲弓为季氏宰”的记载,但此“宰”是“家相”还是“邑宰”,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梁皇侃《义疏》:

“仲弓将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

”[1]是为“邑宰”。

而宋李如圭《仪礼集释》却说:

“仲弓爲季氏宰,家相也。

案:

《左传·定公十二年》有“仲由为季氏宰”说、《礼记·礼器》有“子路为季氏宰”说、《孟子·离娄上》有“求也,为季氏宰”说。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

……子路为季氏宰。

”《公羊传·定公八年》:

“阳虎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宰也。

季氏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阳虎专季氏,季氏专鲁国,阳虎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迭而食之。

”《新序·杂事》:

“孔子侍坐於季孙,季孙之宰通曰:

‘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

’”可见单称“宰”当为“家相”。

如《论语·雍也》: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孔子爲鲁大夫而原思爲宰”,是为孔子的“家相”。

而“邑宰”则当冠以邑名。

如《论语·雍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子游为武城宰。

”《先进》: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路》: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

”《孔子家语·相鲁》: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

”《辩政》:

“子贡为信阳宰。

”“宰”前都有邑名“费”、“武城”、“莒父”、“单父”、“中都”、“信阳”。

特别是《孔子家语·致思》的“子路为蒲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明确说是: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後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说:

“昔仲弓季氏之家臣。

”邢昺疏:

“仲弓爲季氏宰问政者,冉雍爲季氏家宰而问政於夫子也。

”所谓“家臣”、“家宰”,都是指“家相”而非“邑宰”。

上博藏楚简《仲弓》篇简一开端就是:

“季桓子使仲弓为宰”。

“宰”前没有邑名,当为“家相”。

这证明李如圭、邢昺的解释是正确的,而皇侃的“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说难以成立。

元金履祥考证:

“季氏其时四分公室而有其二,是有鲁国之半,又専鲁国之权,则其宰亦未易为。

然其为季氏宰,不见於传记,岂不久而去之耶?

”可见“仲弓为季氏宰”的时间有欠清楚。

宋人胡仔《孔子编年》将其定在鲁定公三年。

今人李启谦则说:

他是什麽时候任的这职务,《孔门师弟年表》说,是孔子七十岁时干的。

这一看法有道理。

因为,第一,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跟随老师到处跑,一般不会回鲁当这一角色。

第二,在周游列国前,他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季氏是不会叫他干这麽多权利的职务。

由上可以推断,他是在跟随孔子回鲁後干的这一职务了。

从上博藏楚简《仲弓》篇“季桓子使仲弓为宰”的记载看,宋人胡仔和清人《孔门师弟年表》以及李启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据《春秋经》与《左传》,鲁定公五年季平子卒而季桓子立,孔子是年四十七岁,在鲁。

鲁哀公三年季桓子卒而季“康子即位”,孔子是年六十岁,尚未返鲁。

鲁哀公十一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是年六十八岁。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享年七十二岁。

鲁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

如果仲弓是在鲁定公三年“为季氏宰”,其时执政的是季平子,季桓子尚未得立,又怎能“使仲弓为宰”?

可见胡仔的编年有误。

而仲弓如果是在孔子晚年回鲁後“为季氏宰”,就应当是“季康子使仲弓为宰”,而非“季桓子使仲弓为宰”。

因为此时季桓子已卒,执政的是季康子。

朱渊清已经指出

仲弓当在先为季桓子宰,冉有则在後为季康子宰,两个季氏宰之间大概有或许十年左右的时间先後。

……根据通常情况考虑,仲弓也许会略大於冉有;更重要的是司马贞所引的《家语》中确实没有仲弓小孔子二十九岁的记载,而只是说“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歳。

”也因此,作为伯牛之宗族的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嵗”大概确实是司马贞糊涂而搞错了。

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

据《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说,子路为季桓子宰,在前498年。

仲弓亦为季桓子宰,只能在鲁定公五年至鲁哀公三年的十三年之内。

而孔子弃官去鲁,在鲁定公十三年春。

因此,从鲁定公十三年春至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归鲁”前,孔子并未在鲁,“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之事决不会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而只能在鲁定公五年至鲁定公十三年春的八年之内。

据《左传》,至定公八年十月“阳虎为政,鲁国服焉”。

因此,“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只能在这以後至鲁定公十三年春孔子弃官去鲁前。

而“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左传》的记载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夏。

而《公羊传·定公十二年》记载:

“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

‘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於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

”是年《左传》又载:

“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堕三都”由夏至冬这一段时间,为“季氏宰”的,应该是子路,而不会是仲弓。

而鲁定公十二年冬至鲁定公十三年春,如果“季氏宰”不是子路,就更不会是仲弓了。

因为这时季桓子对孔子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

先是“齐人归女乐”,不顾孔子的反对,“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後又郊祭“燔肉不至”。

因此,“季桓子使仲弓为宰”的时间可压缩在鲁定公八年十月至鲁定公十二年夏的四年之内。

也就是说,仲弓“为季氏宰”应该早於子路。

由此看仲弓的年龄,应该与子路相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少孔子九岁”,鲁定公八年孔子五十岁,子路则四十一岁,仲弓能先於子路“为季氏宰”,此时年龄当在四十左右。

如果依司马贞《史记索隐》所言,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则此时才二十岁左右,如此年轻,季桓子就任以为家相,可能性很少。

  三

对仲弓章“先有司”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魏何晏《集解》引王肃注:

“言爲政当先任有司,而後责其事。

”宋邢昺疏:

“言爲政当先委任属吏,各有所司而後责其成事。

”[10]南朝皇侃义疏:

“言为政之法未有自逞聪明,且先委任其属吏责以旧事云。

”[11]宋朱熹集注说同。

[12]元金履祥进一步发挥道:

“谓凡衆事且任有司为之於前也。

……仲弓以敬治烦,夫子恐其失於丛委,故勉其使人先为之,则‘先’当作平声。

”[13]而清儒李光地却云:

“先有司者,以身为有司倡也。

如倡之以亷,倡之以惠,倡之以勤,皆其事也。

虽有不侵下职意,然非所重。

”[14]杨伯峻本之,释“先有司”为“给工作人员带头”。

[15]李泽厚则译为:

“首先注意干部。

”[16]

孰是孰非,楚简《仲弓》篇的第八简和第九简的有关解说颇值得参考:

仲弓曰:

“……夫‘先有司’为之如何?

”仲尼曰:

“夫民安旧而重迁,□□□□□有成,是故有司不可不先也。

”[17]

“夫民安旧而重迁”以上为简八,“有成”以下为简九。

简九前端残损,根据简八和简十的字数,估计残损五字左右。

陈剑认为:

“古书‘安土重迁’多见,简文‘安旧而重迁’或与之义近。

不过简文讨论的是‘先有司’的问题,‘迁’也可能是‘变化’之意而非‘迁徙’之意。

”[18]

案:

“安旧而重迁”即“安故重迁”。

《说苑·修文》:

“《传》曰:

‘触情纵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通古今之道谓之士;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故”就是“旧”。

《管子·立政》:

“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

”“怀乐家室”即“安旧”、“安故”。

“重去乡里”即“重迁”。

“重”是不轻易、难之义。

《汉书·孔光传》:

“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

”颜师古注:

“重,难也。

”简文“安旧而重迁”,本指怀乐家室,难离乡里,引申为乐於守旧而不轻易变化。

简文的“民”,就是《传》之“众庶”,《管子》之“百姓”。

孔子认为老百姓是乐於守旧而不轻易赞成变革的,所以“仲弓为季氏宰”,“爲政”要想革新,“有司不可不先也”,管事的不能不率先垂范。

简文的解释,实际告诉了我们三点

第一,“先有司”即“有司不可不先也”。

因此,王肃、皇侃、邢昺、朱熹、金履祥为代表的“爲政当先任有司”诸旧注都是错误的,而李光地、杨伯峻的“以身为有司倡也”最为接近。

第二,“有司”不但指仲弓手下的“属吏”,也应该包括仲弓在内。

因为与“有司”对举的不是仲弓,而是“民”;“有司不可不先也”是基於“民安旧而重迁”来的,不是针对仲弓来的。

从这一点而言,李光地、杨伯峻的“以身为有司倡也”也有小误。

而李泽厚的“首先注意干部”说则有可取之处。

第三,从“民安旧而重迁”而“有司不可不先也”来看,孔子并非乐於守旧而不轻易赞成变革者,而是尽管有人们习惯性的反对,他还是主张为政者在改革上应率先垂范。

从简七的“举贤才,宥过赦辠”来看[19],其想改革的不止是季氏的弊政,实质也包括了“世卿世禄”的西周旧制和“五刑之属三千”的严刑苛法。

这一点,可以说是将孔子视为顽固保守派的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1]程树德:

《论语集释》,882页,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卷十七。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卷十七。

《论语注疏》卷十三,《十三经注疏》,2506页,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论语类《论语集注考证》卷七。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圣贤之属《孔子编年》卷二。

李启谦:

《孔门弟子研究》,33页,济南:

齐鲁书社,1987年。

朱渊清:

《仲弓的年龄及其身份》,Confucius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2004年4月29日。

《孟子·告子下》: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史记·孔子世家》: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

孔子遂行。

”江永《乡党图考》:

“孔子去鲁,实在十三春。

鲁郊尝在春。

[10]何晏集解、邢昺疏:

《论语注疏》卷十三,《十三经注疏》,2506页,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

[11]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论语集解义疏》,卷七。

[12]程树德:

《论语集释》,883页,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

[13]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论孟集注考证·论语集注考证》巻七。

[14]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榕村四书说·读论语劄记》,卷下。

[15]杨伯峻:

《论语译注》,133页,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

[16]李泽厚:

《论语今读》,300页,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17]“迁”从陈剑释,李朝远释文作“举”》,2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8]陈剑:

《上博竹书〈仲弓〉篇新编释文》,简帛研究网4月19日。

[19]“宥过赦辠”的释读从陈剑说,详见氏着《上博竹书〈仲弓〉篇新编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