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正负数》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正负数》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正负数》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
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了解0的内涵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快速地做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动作
做出与老师给出指令意思相反的动作
初步感受“相反意义的量”
二、巧设悬念,感知引入
1、展示出三组意义相反的量的数据,请同学们记录相关信息2、组织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3、介绍正号、负号4、正、负数的读写法5、通过活动,探索正、负数与0的关系6、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
1、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2、学生反馈记录情况3、快速抢答并判断:
-100+6.8-1.535是正数还是负数4、小组合作探究0与正负数的关系5、了解历史后说说自己的感触
1、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2、通过尝试,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
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种数学化的再创造的过程:
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借助生活实例再次感知正负数
1、回忆自己见过的负数2、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正负数的例题,让学生重点讨论
1、用今天所学的正负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生活着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以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锤头剪刀布”游戏
学生自己用今天所学内容制定游戏规则
巩固加强正负数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我们一起来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静地回忆,静静地想
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自省意识,而不是随便问问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草草收场
板书设计
正数0负数
+:
正号48、+1.1、+85分界点-2.6、-10
-:
负号+3、100、+321-66、-98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老师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所作的一节联片教研汇报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意见和个人的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两大优点:
1、从目标达成角度来看,知识是落实的。
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在教师精炼的语言引导和巧妙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知识都掌握得十分扎实。
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教师也能马上让全班学生来辨证,不放过一个漏洞,这也是最真实的课堂和最扎实的教学。
2、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就如泉水般灵动,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给人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
课后许多学生还兴致颇高,一个学生还悄悄对我说:
“老师,您的课讲得真好!
”多么安慰的话呀!
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纵观整堂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几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学生举的正、负数的例子还是偏向于整数。
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据可能多数偏向于整数,学生思维的定势也可能喜欢举整数的例子,最好是能够多引导学生举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识更完善一点。
2、如何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性似乎还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