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07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写作培训11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们公司下面有这么多部门,但采编和收集信息就我一个人,这样即使我再努力,也做不好这件事。

四是集中报道力量。

新闻媒体发挥了通讯员的积极性,通讯员就会源源不断地给新闻媒体写稿、投稿,媒体的记者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集中力量做一

岗敬业的稿件,他就是在分厂办公室门口的小黑板上看到一则嘉奖通告受到启发的,这对另外人来说可说是不屑一顾,可徐旭东却把这件事进行了思考。

把勤奋好学的员工梁立新平时的工作进行了挖掘,这篇文章虽短,但宣传效果很好,也说明徐旭东有新闻头脑。

“三个勤”就是要做到脚勤、口勤、笔勤。

企业报通讯员多数有本职工作,不可能白天脱产写稿。

那么,就要靠通讯员平时做到脚勤、手勤、笔勤。

“脚勤”就是要挤时间多到现场采访。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到现场调查、核实事实,如徐旭东如果他不到现场去采访,如果他不去收集素材,他肯定是写不出这篇稿件的。

“口勤”就是要多问。

许多新闻,如果你不多问几句,不仅会闹出笑话,有时还会出大问题。

特别是时间、数据、人物名字等等,这些方面如果不多问几句,常常会出差错。

“笔勤”就是写稿要勤。

新闻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

所以,通讯员要养成当天采访的新闻当天(或者尽快)写好稿的习惯,不要拖时间。

否则,新闻会变成旧闻,或者被别的同志先报了。

第四个方面:

什么是新闻

讲了如何当一名优秀的通讯员,我们再来讲讲如何写新闻。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新闻。

关于新闻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一位外国记者曾经说过,有多少个新闻记者,就有多少个新闻定义。

所以,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强调“事实”。

即“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二是强调“报道”。

即“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三是强调“传播”。

即“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和传播。

”四是强调“信息”。

即“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而在目前教课本上普遍采用的是: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再来了解一下新闻的大致分类。

新闻体裁的分类,历来不统一。

一般而言,新闻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类:

1、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

消息又有报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

从不同的角度分,消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2、通讯。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

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

通讯也分报刊文字通讯,广播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等。

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通讯也可分成多种类型。

3、评论。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演化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法,专门就时事作出分析,表明大众媒介对它的立场和意见;

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

  其它还有特写和深度报道等等。

第五个方面:

新闻写作技巧

今天我们主要结合信息报送工作,讲一讲新闻写作中有关消息的写作,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新闻写作工具。

〔为了表达上的方便,我还是把“消息”用新闻来称呼。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

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

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

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

“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

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

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

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

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结论式、提问式、引语式。

拟写导语,应注意不能与标题重复,为后文留下余地。

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关于导语有一句“总统昨晚白宫遇刺重伤”的话是最经典的,它高度概括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昨晚,地点——白宫,人物——总统,事件——遇刺,结果——重伤。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

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一是时序结构。

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

二是逻辑结构。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

三是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

对主体的写作,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内容充实、紧扣主题;

注意剪裁、详略得当;

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

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

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

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五、结尾。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

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

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

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

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2.启发式。

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3.激励式。

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

4.意义式。

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

5.展望式。

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

6.号召式。

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

第六个方面:

通讯员在写稿时要特别注意的三点

一是要跳出本部门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许多事情在我们基层或本班组是大事,但是放到分厂或全厂就算不了什么了。

新闻是面对整个企业的,写稿之前,一定要将你选择的事实用全局的眼光来衡量一下,大体考虑以下五方面:

1,该事实在分厂或全厂的意义怎样;

2,该事实与最近厂部厂党委需要宣传的政策是否有关;

3,该事实对于正确引导某一普遍性质的问题是否有启示意义;

4,该事实是否具有特色,可以通过报道引起公众的注意;

5,该事实是否具有趣味性或人情味,报道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

第一点发生的机遇不多;

第五点较好把握。

较困难的是把握第二、三、四点。

这需要提高政策水平,养成分析报道形式的习惯。

如果陷在自己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会把什么都看得很重要,结果大部分报道会白写的。

二是稿件要有具体的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来稿中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具体事实的报道很不充分(显然缺乏细致的采访),于是空话或套话代替了报道本身。

例如这样的报道:

“某领导部门把※※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他们研究市场,找出差距,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指标,科学地组织生产,强化现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话不是出现在概括性的导语中,而是作为消息或通讯的主体,最后“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而结束。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问题,如何组织的生产,这正是需要用具体事实来说明的,但是往往什么也没有写,只有这些空话。

这些空话讲多了,形成了套路,就变成了套话,可以搬来搬去,这样这篇文章就一点价值没有也了。

所报道的“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读者一点不知道。

三是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也许是对本部门的工作非常熟悉的缘故,许多作者自己很了解的东西,误以为读者也很清楚的,由于产生了一种心理错觉,便在稿件中出现了相当多的外人看不懂的生造名词,例如“三不放过”、“省检”、“三条线”等等,甚至报道写到结尾,也没交代事情的缘由。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时常问问自己,若是读者看了会不会不懂?

我们必须牢记:

对于读者,任何解释都不会是多余的。

不厌其烦的解释,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通讯员在写作时第一要想到的,这是新闻写作者的本能。

第七个方面:

如何获取新闻素材

基层通讯员往往由于缺乏材料,感到没啥可写,动起笔来尽管“搜肠刮肚”,仍感到“空空如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积累,在这个方面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是通讯员要善于观察。

俗话说:

“留心处处皆新闻”,这里讲的“留心”,就是通讯员要善于用“新闻眼”去观察事物,透过原本很普通的事物表象,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比如,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剪辫子》的稿子,就是通过观察车工班一位刚参加工作女青年发型的变化,联系安全生产写出来的小故事。

女车工第一天上班时梳的是两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第二天却剪成了短发。

原来,通过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她明白了车床工留长辫子的危险性,主动剪去留了多年的大辫子。

为了把稿子写出味道来,我通过与她进行聊天(实际就是在采访),把她这条大辫子留了多少年,小时候妈妈每天如何为她梳辫子,剪辫子前她又专门到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彩色的纪念照,剪下来的大辫子用红绸子布包好珍藏起来这些素材,都挖掘出来写进了文章里,把一篇原本很枯燥乏味的安全生产稿写活了。

二是通讯员要善于积累。

没有经常的积累和丰富的储备,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稿子是很难的,只有做到有大量详实有用的材料,才不会感到“腹中空空”,再也不会有“憋”不出来的烦恼了。

要想大量地占有材料,关键是要学会采访,这对通讯员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基本功,切切不可没有经过采访,就凭想象和发挥去进行所谓的写作。

“采访”包含了“采”和“访”两层含义。

“采”包括对数据的调查了解,资料的查阅摘录,素材的搜集选取等;

“访”包括对写作对象和相关人员的访问交谈,对现场环境的观察,对事件细节的把握等。

通讯员进行采访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采访要做“提前量”,采访前尽可能对所要反映的事件或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样在采访过程中就能事半功倍,与被采访对象有“共同语言”,双方很快进入角色。

再则,采访要有“亲近感”,采访时尽量不要随时随刻拿着采访本,人家讲一句你记一笔,这样会使被采访对象感到不自在,彼此都很尴尬,而是尽量缩小距离感,采访时尽量放松,让对方多说,你认真听,关键的问题和情节才提示一下和作一些笔录。

另外,采访要会“选时机”,比如,一项工程,一次检修还在进行中,许多东西还没有结束,写作时机还不够成熟,你就急于采访,往往会煮“夹生饭”,等到你感觉先前的采访素材不够,再次找人家采访,对方可能就会感到厌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获取新闻素材是一个辛苦而细致的工作,通讯员只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就一定会驾御自如,最终写出更多的好稿子来。

第八个方面:

如何提高通讯员采写能力

我认为,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

  所谓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就是多写新闻,多出好作品。

以我对基层通讯员的了解,发现不少通讯员带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

新闻写作热情很高,但新闻敏感不强,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我认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一是提高新闻写作严肃性的认识。

新闻写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基层通讯员应当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

基层通讯员大部分是兼职写稿,采写经验不足,写稿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新闻精品更是少见,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新闻业务素质。

有不少基层通讯员对新闻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其表现一是在占有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的情况下,未经采访,就忙于动手写稿,写好后又不经当事人和领导审核;

二是采访不深入,凭印象引证事例和数据,道听途说,把口头传说的当成事实,人云亦云;

三是在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下,凭想当然写稿子;

四是在写表扬稿时说大话讲绝话,表扬先进溢美夸大;

五是有的通讯员把写好的稿子反复使用,今天写了这个稿子,过一段时间又投了同样内容的稿子,只是变变日期,换换数字。

二是欲做“巧妇”先找“好米”。

通讯员的“米”从哪里来呢?

有些通讯员每日苦于没的写而烦恼。

其实在基层,鲜灵灵的新闻多的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有没有去挖掘它。

在基层,有的通讯员缺乏新闻敏感,见到什么写什么,上边传达什么,他就写什么,稿子只见皮毛没有血肉。

没有掌握抓新动向、新事物、新成绩、新风尚、新经验、新问题的本领。

在基层,通讯员要发现新闻线索的简捷途径有许多,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争取领导同意,列席有关会议,以便了解上级意图,掌握全面情况,搞好新闻报道;

二是经领导同意阅读有关文件,听传达报告。

根据上级新闻单位的宣传意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段时间的报道计划,并征求大家意见;

三是跟本单位领导下去搞调研;

四是力所能及地承担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

五是参阅报纸,在看报时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看看哪些文章跟自己单位有联系,哪些还报道的不够又有深入采访报道的价值。

同其它地方比,自己所在单位有哪些事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报道。

  “米”从勤奋来。

一件事,别人当故事听,听完就完了,而通讯员不行,要多听多看,还要多想,只有处处留心,时时用心,才能发现报道线索,线索多了“米”就多了。

通讯员还要学会发现线索后,就要跟踪追击,用最快速度把新闻抓到手,采访完当事人还不算完,还要把有关的人采访到。

另外,非正式场合的谈论,往往是重要新闻的来源和线索。

采访还要注重细节,要掌握特点,如果你认真采访、分析了,就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报道来。

这就是“米”从哪里来的答案。

三是在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的敏感性,就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这样一些本领和能力:

一是迅速判断某一事实和情况是否有一定的报道意义,判断它的价值以及预见它的作用的能力;

二是判断某一线索,即使是看来平常的事,但见微知著,可能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

三是在同一事实的许多事实中,判断出哪一个最重要、哪一个次重要、哪一个不重要的能力;

四是判断已发表过的同一条新闻中,还有哪些材料仍可能成为新闻的能力;

五是判断哪些事实能引起新闻受众的兴趣以及兴趣之大小的能力。

  这种敏感使新闻工作者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发掘新闻题材,它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特殊素质。

第九个方面:

我是如何帮助通讯员改稿件的

作为公司专门负责信息工作的员工,帮助各部门通讯员修改稿件,提高稿件质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通讯员发来的新闻稿件,我首先是要细细地读上几遍,待读懂读通稿件(有些专业性较强)我会与通讯员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运用增、删、改、调、润的手法进行修改(但大部分都是经过了整理),以下是一些体会。

一是“回炉法”。

由于业余通讯员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往往会使一些新闻价值很好的稿件写的苍白无力,残缺不全。

例如,曾经在老厂时有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车间春季绿化的消息,对于我们这个老厂,除了绿化这个一般意义的新闻价值以外,还包含了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建立和谐工厂等深层次的意义。

于是我重新采访,通过管中窥豹,把春季绿化的小事与企业环保、清洁生产和文明创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帮助通讯员修改了《厂区似花园,文明生产好》的稿子,小题材做成了大文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二是“变换角度法”。

有时通讯员写的稿子立意不高,比较平淡,但是剥去外壳往往里面还深藏着一些闪光点。

我便想办法变换角度,采用另外的体裁来进行深加工,使其去粗取精、再现光华。

例如,曾有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车间领导开展卫生整治活动,给敞口的垃圾箱加盖子和在洗手间摆肥皂的小消息。

就其本身反映的新闻事实来讲,确实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恰恰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间却内涵了难能可贵的精神——这个车间是我厂的窗口单位,给敞口的垃圾箱加盖子,体现了企业关心职工身体健康,以人为本的精神;

洗手间摆肥皂,为外地提货的客户提供方便,体现了企业诚信服务的精神。

于是我将这篇消息稿改成《莫以善小而不为》的言论,充分展现了小事情中间包含的闪光点。

三是“穿珠法”。

通讯员的稿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小人物、小新闻、小故事,单个的小文章拿到报纸上确实使人感到份量太轻,不够过瘾。

比如一场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检修会战中,会有很多小故事,遇到这类情况,我不是急于将稿件外发,而是耐心地将其进行分类整理,用一根主线将这些零散的新闻素材像穿珠子一样连在一起,使其成为一套有一定份量的新闻大餐。

例如,在一次设备中修改造时,我挑选出不同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素材来反映主题,不仅选择了检修主力军检修的事例,还选择了辅线车间利用停产间隙进行现场整治的事例,又选择了共产党员在检修期间与“铁耗子”周旋,保护备件材料的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会战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试想如果不加分类,抓起一把“珠子”就穿,三则故事一是检修,再是检修,三还是检修,这样的所谓《检修现场故事多》就会显得乏味、重叠,缺乏新鲜感。

第十个方面:

平时我们都可以写些什么

几年前,我曾经用“人物、现场、声音、发现、警示和情趣”六个版块,告诉大家可以关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些人和事,我相信,以大家的勤奋执著,以大家的聪明好学,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全体职工奉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人物】各级各类先进、默默无闻的一线普通员工;

某项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管理人员、带领部门员工开拓创新的中层干部;

【现场】公司重大活动、相关会议报道、来宾来访接待、大小成果共享;

【声音】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声音、来自市场和集团公司的声音、来自公司领导和部门的声音、来自基层班组和员工的声音;

【发现】生产组织中的克难攻坚;

技术创新中的小改小革;

节能降耗中的点滴收获;

质量保障中的一丝不苟;

安全生产中的关注细节;

技能提升中的比学赶帮;

现场管理中的精彩亮相;

优化服务中的办法举措;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良好风尚;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可喜成果;

【警示】安全生产事件、产品质量事故、违纪违规案例;

【情趣】生活随笔、工作感悟、读书札记、摄影书画、技术讲台、管理课堂。

结束语

今天的交流我就讲这些。

应该说,从主动学习的角度讲,社会和企业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生活和工作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多留意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多做个有心人,可以说新闻无处不在,新闻无处不有。

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有提高;

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有进步。

衷心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宣传我们的每一个部门,为宣传杭发公司,为我们的信息工作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