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04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Word格式.docx

采摘:

加工

  C.灯丝:

导电:

发光

  D.石油:

加热:

沉积

  【答案】C。

植物授粉后可以结果;

灯丝导电后可以发光。

  同样的,在这个题目中也存在迷惑性选项,即B项,有的考生可能认为“绿茶采摘后可以加工”也符合上述句式,于是觉得无从选择。

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需要寻找哪个选项与题干具有更多相同的属性从而选择出最优的答案,B项中绿茶是被加工,这不同于题干和C项的性质,故排除B。

  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类比推理部分有些题目的考察是非常细致的,越来越多的题目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紧扣常考的三大关系,尤其是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这两类关系中知识点比较细,最容易出迷惑性的选项,而这样的考点必然是体现考生水平差异的点。

  【例题3】湖笔对于()相当于()对于指南针

  A.宣纸司南

  B.端砚火药

  C.印章造纸

  D.镇纸印刷

  【答案】B。

湖笔和端砚属于“文房四宝”;

火药和指南针都属于“四大发明”。

  【例题4】传记对于()相当于()对于基因

  A.自传细胞

  B.人物遗传学

  C.文学染色体

  D.纪实治疗

传记的核心是人物;

遗传学的核心是基因。

  上面的例子可能会让部分考生觉得记忆的压力很大,要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且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记。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有效的复习方法,比如对于例题3,并不是看完解析知道这个题选B项就够了,考生们需要以此题为中心点,向四周去发散,带着求知的兴趣去积累“文房四宝”还有哪些,“四大发明”还有哪些等等。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逻辑判断常见误区

  常见误区

  1.用纯感觉做翻译类推理题型

  【例题】

(国考-行测-2011-115)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改过经济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为:

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

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

B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C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

D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这个题目,如果你准确熟练的掌握了充分条件及其逆否命题,那么题目读完就可以非常准确的做出来,当然,我们观察这几年的推理题目,也总结出常常设置的错误选项,即否前和肯后的错误如B和D。

这种题目,在现在所有考试中依靠感觉来做是非常不明智的,还需要广大考生真正的掌握。

  2.因求全心理,不能果断放弃非常繁琐的题目

(国考-行测-2012-114)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

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

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有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小赵全部猜错了,所以笔不在第四层,小杨猜笔的位置错,故小杨猜墨、纸、砚中有两个正确,一个错。

小李与小杨猜测的墨、纸的位置相同,小李猜对一个,故小杨猜砚的位置正确,即第一盒是砚;

即小王猜砚的位置错,笔的位置错,墨的位置错,故第四盒是纸,即小杨猜墨的位置正确,第二盒是墨,故第三盒是笔。

D。

  这个题目是个分析推理,其实题目本身不是绝对难,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实属难得,题目读清楚需要至少两遍,画简单图表,思考时还要用到假设思维,带入选项等步骤,这些困难都克服,至少需要2分钟。

总之,如果你的分析能力不是超强,不值得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

所谓“舍得”,考生更应该把精力时间花在更擅长的题目上。

  3.机械学习,不能灵活运用技巧

(浙江-行测-2011-97)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

警方逮捕了甲.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

经询问,甲说:

“丁是罪犯”乙说:

“甲是罪犯”丙说:

“我不是罪犯”丁说:

“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解析】答案为C。

根据甲说:

“丁是罪犯”丁说:

“我也不是罪犯”可知,甲丁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鉴于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因此乙丙也是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假设乙真丙假,可推理出甲和丙作案,假设乙假丙真可推出乙和丁作案。

所以选择C选项。

  真假题目,需要掌握的是矛盾和反对关系,题目难度设置上,从一真一假延伸到两真两假,当我们发现一对,那么怎么往下推导成为难点,提醒大家别忘了假设,假设后推导发现矛盾,说明假设错误,这样找到答案。

此题就是如此,而且我们可以推出两种答案,这也就是可能性推理。

可见,考场上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技巧,才对于未遇到过的题型也能应变。

以上是对现在考生常见的误区的指导。

2016年云南公考行测之不得不知的历史常识

对于历史,大家都有所了解,但了解的程度是不同的。

而国考经常考查历史常识,接下来给大家汇总一下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常识。

  一、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二、主要事件

  

(1)先秦时期

  1.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2.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3.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4.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5.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7.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8.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汉时期

  1.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2.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书同文”。

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

  3.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

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4.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5.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公孙述等拥兵自立。

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7.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10.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

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年)。

  11.《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

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三)隋唐时期

  1.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2.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

"

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3.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4.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

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

  5.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

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

  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7.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8.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公元907——960年)。

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三)宋元时期

  1.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

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2.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

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3.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

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

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7.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8.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

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9.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

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

  10.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

  11.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三)明清时期

  1.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2.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

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

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4.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5.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

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

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6.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

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7.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

16世纪,女真族建真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在北京开始了大清帝国(公元1644——1911年)的统治。

  8.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未完待续……

  例1:

下列城市在古代曾经作为都城,以下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A.洛阳:

东汉、北宋B.西安:

秦朝、西汉

  C.北京:

西周、元朝D.南京:

东吴、东晋

  【华图解析】D。

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首都。

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

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是东晋的首都。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

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故选D。

  例2:

沈阳、北京、台北三大故宫举世闻名,按照建造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台北故宫B.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北京故宫

  C.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D.台北故宫—沈阳故宫—北京故宫

  【华图解析】C。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称为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

台北故宫始建于1962年,建成于1965年。

因此,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

故选C。

关于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你需要知道的

  一、笔试科目:

  普通公务员岗位:

行政能力测试+申论

  法检系统岗位:

行政能力测试+法律专业知识

  法律专业知识:

  包含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主观性试题包括简述题、

  案例分析题。

AB卷难易比例(A卷3:

5:

2,B卷6:

3:

1)

  公安执法勤务类岗位:

(考试大纲暂未公布)

  行政能力测试+申论+专业科目测试

  分值:

行测200分申论100分法律100分

  时间:

行测2小时、申论2.5小时、法律2.5小时

二、根据往年考试整理的行测分值分布情况,供大家参考:

2016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申论学习中的“申论思维”

何谓“申论思维”?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申论中并不会关注的问题。

因为,在多数同学看来申论就是一门公务员考试的测试科目,只需要学会答题方法,快速有效的答题,并且得到高分即可。

但事实上,“申论思维”却是同学们学好申论的基础。

没有形成良好的“申论思维”,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同学对申论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例如:

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

申论就是背时事政治热点;

申论就是写出个性化的评论等。

这些认识会导致同学们对申论学习产生偏差,把握不到学习申论的核心,从而跟“好成绩”失之交臂。

那么,究竟什么是“申论思维”,从以下三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申论思维是辩证性思维

  “申论思维”是一种辩证性思维。

在阅读材料时,要多角度,灵活的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和现象。

比如:

某种社会现象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的同时,应该结合材料去思考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弊端,往往这种潜藏的弊端正是命题者考察的对象;

反之,如果某个当下看似充满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通过改善相关的外部环境和调节内部环境是否会隐藏着希望,新的希望往往在矛盾中诞生。

考生通常会就现象谈现象,不会一分为二的去思考,最终抓不到事件的本质。

  申论思维是抽象性思维

  “申论思维”是一种抽象性思维。

是指明确材料中多个要素之间的主次、相互影响,看其定性定量变化的作用,再综合分析,从而抓住并揭示出其内在变化的规律。

申论考试的材料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政经文社生”即: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来组稿形成试卷的。

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五位一体”。

  例如:

从围绕政治这个主题去考察,可以从能力效率,政府形象,干群关系这三个要素去分析。

高效便民,依法行政是能力效率的本质要求;

所谓政府形象,体现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干群关系必然要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关系是和谐的。

明确这三个要素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再综合分析揭示其内在变化规律,才能全面准确的理解五位一体中,政治层面的考察内涵,符合命题者的考察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抽象的“申论思维”,把命题者镶嵌在材料中的信息点,概括归纳抽象出来,并尽量去还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

还原程度越相似,考生得分也就越高。

  申论思维是逻辑性思维

  申论材料围绕“人”或“事”来阐述,从大纲角度申论最终是要考察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间,贯穿了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

因此,最终落脚点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上。

那么,对策之前必然会有存在问题,这是体现针对性,问题往往通过一定的社会现象来表现,好的存在积极的影响,去借鉴学习;

不好的带来负面的影响,去吸取教训。

影响之后我们要去寻找原因。

反之亦然,这就是“申论思维”的逻辑链条。

这样思考,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住材料的脉络,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让答案从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趋向于命题者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