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格式.docx
《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
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
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
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
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
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
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
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
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
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
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
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
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1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
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638.11万辆.销量629.25万辆。
涨幅都超过了21%;
商用车去年产量250.13万辆.销量达到249.90万辆,同比增长22.25%,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67.6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88.9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5.78万辆和5.01万辆。
MPV销量增长不明显。
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1.07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
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其中整车出口量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9.85%,出口金额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
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华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7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上汽·
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
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
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
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
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1.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2007年一汽解放J6重型载货车和东风1.5t级高机动性越野车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重型载货车和越野车开发能力的重大突破,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试制能力,掌握了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
建立了规范的开发体系和开发流程,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CAl2GV的成功点火,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V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奇瑞、吉利、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团在未来8年(到2015年)将投入13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建设4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
东风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成立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提升到72万辆,占销售量的53%;
上汽集[]2007年宣布将筹资270亿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设。
(2)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国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试验运行,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
已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汽车产业联盟开始形成
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通过技术联盟实现企业间和产。
学、研间的联合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2007年11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汽车、机床及相关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
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成立,以促进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
该联盟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一汽、东风、吉利、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材料冶金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2个单位组成。
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华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关键集群区域约100个。
2007年12月7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C6L-50国V排放柴油电控发动机,标志着我国发动机研发制造跨入了新阶段。
首次实现了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状态。
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45亿美元,高于整车出口。
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2.1虽然出现大型企业重组的苗头,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
“十一五”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上汽和南汽的合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要改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分散的局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
重组背后的机制仍然不成熟。
如何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促使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由并购向竞购过渡,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2.2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出现了3方面的变化。
a.工艺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b.整车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转变。
c.企业单独创新向产业联盟形式的创新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a.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
b.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
c.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
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2.3零部件创新能力弱,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琴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甚至是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而我国,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整车企业加之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
导致琴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
外资企业由合作型转变为控制型使得我国整车企业不得不把跨国琴部件企业作为他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
2.4产品结构逆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急待明确方向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2007年出现了逆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典型的是节油减排效果明显的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2007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三成;
而油耗和排放都很大的SUV却成为乘用车市场增长最快的车型,2007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说明在引导机制上还存在问题。
新能源汽车研发进步很快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明确的优惠措施使得一方面汽车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有待制定统一的标准及鼓励消费的政策。
3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未来走势的判断
3.1产业规模将居世界首位
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德国。
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汽车销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一大潜力消费市场。
按照目前的增速预计在“十一五”末期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12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抓住这一机遇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就能由一市场拉动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得到大幅提高。
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能实现。
3.2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不断加深
汽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全球化程度以及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将是汽车企业保持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态势将更加明显,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我国汽车产业将在开放中逐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3.3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加快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一种必然。
我国汽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
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
并购重组将会表现为3种形式:
一是集团内部的整合兼并;
二是集团之间的战略整合三是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国有企业股份而进入竞争者行列。
3.4新能源汽车将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基本明确分为主要路线和辅助路线。
主要路线二加速轿车柴油化一混合动力、纯电动(电池)燃料电池汽车。
辅助路线: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煤化工燃料汽车一生物燃料汽车。
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相对集中的领域。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的演讲实录: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把我们汽车工业的现状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另外一个就是“十一五”今后的发展趋势,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我们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我们这50年还是从八五以来,八五九五打了基础,十五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到现在为止,我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比九五增长了1.42倍,比八五增长了2.54倍,与十五以前的汽车生产的总量相当。
平均每年增长是22.5%,汽车产量由2001年的世界排名第八位,到2005年现在是世界排名第四位。
与德国仅差了几万辆,很少的。
我们汽车跟摩托车都是在一起,我们汽车协会既管汽车又管摩托车,我们的摩托车已经连续十几年排在世界第一位,去年的产量是1776万,年均增长9%。
十五期间,我们汽车工业的投资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投资总额是2317亿元,比九五增长了139%,年均增长大概在37%。
到十五末期汽车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已经双双突破了万亿大关,年均增长在27.29%和26.99%,实现工业增加值是2785亿元,年均增长在26.38%,占全国GDP比重由九五末期0.97%提高到1.56%,现在我们的汽车产业可以说是真正的支柱产业。
今年有可能还会增加。
第二个方面,就是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们国家汽车消费结构实现了以公款购车为主向私人购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私人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主流。
(大屏幕)大家看到2001年48%,到2005年私人购车已经占到77%。
第三个方面,就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的市场的需求。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就是客车、货车、轿车占的比例,2000年的时候是34:
37:
29,到2005年就是26:
26:
48,轿车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年应该突破50%。
货车中的重、轻、微的比例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2000年的11:
21:
51:
17,到2005年已经是15:
13:
56:
16,过去我们叫趋重少轻,都是重型车多,现在重型车的比例越来越少,只有13%。
在传统的燃油车中,2005年中型载货车的柴油化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另外,醇类甲醇、乙醇等代用燃料的汽车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和逐步推广。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品结构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顺应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和国际环保新技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第四个方面,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十五期间是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化最突出的时期,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作用的更加明显。
我们汽车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品牌、跨国界、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是这一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一批骨干企业在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十五期间行业排名前五名的企业资产在行业总资产的比重明显变化,资本集中度迅速提高,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38.9%,生产集中度也由2001年的63.7%上升到05年的67.2%。
第五个方面,就是产品的出口成效显著,产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
开始由一个市场向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品由单一的市场、单向渠道向双向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质变期。
在履行WTO相关规则的形势下,2005年我们汽车的整车出口首次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过去我们出口是非常少的,进口是很多的。
那么从2005年来看,出口已经大于进口了。
出口数量比九五末期增长了5.38倍,十五期间汽车出口主要特点是,第一个就是载货车、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