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371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乡通村公路一阶段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8.1.1标志

8.1.2标线

8.1.3护栏

9环境保护和水土地保持

10施工图设计文件汇总要求

茂县通乡通村公路项目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技术指导书

茂县通乡通村公路项目(第1批),公路等级四级,根据《茂县通乡公路测设比选邀请条件》及2009年1月29日下午在成都比选会议的要求,通乡通村公路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4.5米设计,每公里工程总造价控制在200万元以内。

我公司计划在20天承担第一批项目总里程100km以上一阶段勘察设计。

我公司分3个测量

队开展测量工作,为了严把勘察内业设计质量关,统一有关标准和要求,在满足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GTJB01-2003)等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及文件编制办法等,现拟出《茂县通乡通村公路项目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技术指导书》,望各测量队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和要求,开展一阶段勘察设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茂县通乡、通村公路项目(第一批)设计比选邀请条件、勘察设计合同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

●《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JD61—2005】;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以下简称《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以下简称《图表示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交通部颁发的其他有关勘测、设计、试验及施工等方面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全长100km以上,力争多完成,四级公路,路基宽度4.5m,设计速度20㎞/h。

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指标

1

道路等级

四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20km/h

3

路基宽度

4.5m

4

行车道宽度

3.5m

5

最大纵坡

9%

10%

(改建工程利用原有公路可增加1%)

8%

(海拔高度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

6

平均纵坡

5.5%

(相对高差200-500m)

5.0%

(相对高差500m以上)

7

最短坡长

60m

8

平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30m

极限值

15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150m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9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20m

凸曲线最小半径

200m

100m

10

凹曲线最小半径

11

竖曲线最小长度

20m

12

路面

待定

13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14

地震设防标准

VIII度

15

设计洪水标准

中桥:

1/50,小桥:

1/25,涵洞及路基:

不做规定

其它未完善部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

勘察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和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GTJB01-2003)等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及文件编制办法等,并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严格控制新建路段规模,尽量利用原有老路加宽改造提高,少占耕地,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和诱发新的地质病害;

因地制宜设计,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保护环境,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实地定线、路线中线及纵、横断面测量、勾画路线带状地形图,确定路线线位及有关构造物的准确位置。

对路面、防护、排水、小桥涵、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筑路材料、征地、拆迁等的进一步调查。

预算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各项勘测、调查资料的成果整理,为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资料。

完成调查和外业期间的内业工作并进行内业设计,具体要求详见我公司编制的《勘察设计工作方案》。

并经各验收合格后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成果资料。

对于原有公路上的原有桥梁,应进行必要的评价后确定其新建或加固利用;

对于利用路段上的原有涵洞,当其净跨径小于0.75m时一般不考虑利用或加固,对于可以加固利用的涵洞,其接长部分的孔径不得小于原涵孔径。

主要成果: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路线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小桥梁、涵洞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路线交叉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环境保护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筑路材料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施工组织计划设计说明和相关图表;

●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说明和表格;

●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设计文件应装订成册,所有图表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制。

在设计标准的选取上,主要技术指标按标准执行,次要指标在有依据的基础上或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全线按山岭重丘区地形类别。

强化地形选线和地质选线,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好保护”的环境保护政策;

尽量利用老路,少占耕地良田,减少拆迁,节约投资;

合理掌握标准,尽量采用较高的平、纵面线形指标,但不片面追求高指标;

注意平纵线形配合。

平曲线设计应根据实际地形因地制宜布设,主要指标按标准执行,其它次要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充分利用老路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小工程建设规模,节省建设投资。

设计中采用的平曲线指标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尽量大于规范中的一般值;

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采用较低或极限指标时,应尽量避免与较大纵坡、高填深挖横断面等指标组合应用,并注意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圆曲线半径的一般值为30m,极限值为15m。

越岭线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和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有关要求具体可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的规定。

根据交通局的意见,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受控制。

4.2.4平曲线及缓和曲线长度

平曲线长度及缓和曲线长度应满足标准规定的最小长度要求,且缓和曲线长度还应满足超高过渡段长度和渐变率的要求。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长度之比以1:

1:

1或大致接近为宜,对于地形困难、工程艰巨、地质不良及利用老路改建等特殊地段,缓和曲线长度和圆曲线长度之比例可予适当放宽。

当高程<

=2000m时最大超高横坡为8%,最小超高值为2%。

超高缓和曲线长度采用下表:

超高缓和曲线长度采用表二(绕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1/100)

圆曲线半径(m)

超高横坡(%)

超高缓和曲线长度(m)

105~<

150

20

70~<

105

55~<

70

40~<

55

30~<

40

20~<

30

15~<

当高程>

2000m时最大超高横坡为6%,最小超高值为2%,超高缓和曲线长度采用下表:

95~<

60~<

95

60

25~<

25

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路段,一般也应注重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对于地形困难、工程艰巨、地质不良及利用老路改建等特殊地段,可以适当放宽。

①、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宜相互对应。

②、平曲线应全包络竖曲线,且两转点重合为宜,错动范围应在平曲线长度的1/4以内。

③、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④、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⑤、直线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⑥、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⑦、长坡、大纵坡两端不应设置小半径平曲线。

⑧、在直坡上设置竖曲线,一般可采用大半径的凹形竖曲线,若需设置凸形竖曲线时,应加设小偏角处理平、纵、横的关系。

4.3.1极限纵坡imax=9%,利用原有老路,可以适当放宽纵坡坡度,即最大纵坡可按标准规定值增加1%。

但应注意海拔高度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并应注意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4.3.2在利用老路路段的纵坡设计时,原则上以低填浅挖为主,避免高填深挖。

4.3.3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60m,极限纵坡imax=9,坡长限制一般情况下按下表执行:

纵坡值(%)

坡长限制(m)

1200

1000

800

600

400

300

200

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上表所规定的纵坡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坡长不应小于60m。

圆曲线半径小于规范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情况确定,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最大超高,当高程<

=2000m时最大超高横坡为8%,>

2000m时最大超高横坡为6%,最小超高值为2%。

超高渐变率ρ≤1/100。

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

单车道路面加宽规定如下表:

单车道路面加宽表

加宽(m)

200~250

0.2

50

0.7

150~<

0.3

0.9

100~<

0.4

1.1

100

0.5

1.25

50~<

0.6

(1)、本项目最大合成坡度规定为:

10.0%。

(2)、当陡坡与小半径圆曲线相重叠时,宜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特别是下属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①、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②、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在不过大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半径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00m;

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长度:

最小值为20m。

(1)、纵坡度设计应注意均衡性,纵断面应设计成平顺的纵面线型;

(2)、越岭线不应出现反坡;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不做规定。

(2)、路基设计应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3)、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路基设计之前,除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做好路基勘测外,还应针对公路改扩建特点,收集既有公路各项技术指标以及使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

(4)、勘察设计中应重视土石方平衡,尽量避免过多开挖高边坡或高填方路堤;

取弃土场应有统一规划并与土地占补平衡利用,并与水土保持措施统筹考虑。

路基的弃土场应堆放规范则,并进行压实,压实度应达到80%;

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

1.5。

(5)、排水沟、视距台等设计不强调单一的外观形式统一或单一的尺寸统一,避免由此而导致全路段的土石方工程量过大,以确保工程投资较省。

(6)、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7)、土方计算时,自然方与压实方的换算系数:

石方为0.92、土方为1.16。

(8)、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详见下表:

4.5m宽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表

路基宽度(m)

路面(m)

路缘石(m)

路面横坡

路肩横坡

4.5

4.0

0.25

2%

6.5m宽(包括错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表

6.5

6.0

(9)、碎落台及边坡平台:

在不影响视距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机械地设置大量的碎落台,碎落台应与路基等其它防护措施综合设计,采取缓边坡、削缓边坡坡脚等综合措施,以减少碎落台尺寸或少设、不设碎落台。

(10)、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要以安全、经济、适当、生态、因地制宜等为原则,防护形式要合理选用自然挖坡、圬工支护及铺砌等形式。

(11)、公路用地范围:

统一按公路填挖路基边界加计1.0m为公路用地范围。

(1)、路面设计应尽量利用既有路面结构或材料,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2)、本项目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

水泥混凝土路面待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注意热稳定和水稳定性;

路面组合设计宜通过材料试验。

初步拟定的路面结构层暂定为?

、面层:

初拟为5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

采用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底基层:

一般天然砂砾石。

④、土基模量一般不应低于30MPa,否则应对土基进行处理。

(3)、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坡及路肩横坡一般均采用2%。

应注意透层、封层及粘层的设置。

(4)路面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路面6年。

(5)、为有效保护路面、诱导行车、美化路容,路肩边缘0.25m宽度采用浆砌片块石加固,其上部12cm厚为浆砌C25混凝土预制块(包括路肩墙、护肩),其余宽度范围内满铺路面。

(1)、填方路基根据填料、基底地质情况、边坡高度等条件,通过路基稳定性分析进行设计,当填方边坡高度小于10米时,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

1.5;

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0米时,采用逐级放缓边坡,每级10米高,并在变坡处设置1.0~2.0米的边坡平台。

横坡陡于1:

5的坡地上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需按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将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顶面做成2%~4%的反向横坡,以防止路基滑动影响稳定。

(2)、路堤填料要求:

●路堤填料根据沿线料场调查,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力学指标较高的山坡上、碎石土、砾石土、风化岩等粗粒料作为路堤填料;

浸水路堤段应采用水稳性好的的材料进行路堤填筑。

●路堤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每层摊铺厚度30㎝;

最后削坡使路堤成型。

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如下表:

(3)、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如下表(重型击实标准):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

填挖类别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95

下路床

30~80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92

零填及路堑路床

(4)、半填半挖路堤设计:

当地面横坡陡于1:

1.5时,对基底应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2m,台阶面向内倾斜4%横坡,必要时结合地形和填土高度,设置护肩、护脚、路肩挡土墙、路基挡土墙等支挡工程。

(7)、填石路堤设计

●粒径40㎜、含量>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应按填石路堤进行设计。

●填石路堤边坡坡率。

填石路堤边坡坡率见下表,路堤边堤采用变坡式,坡率变化处也不设边坡平台。

填石路堤边坡坡率表

岩石种类

边坡坡率

坚石

上部8m1:

1.1,下部1:

1.3

中等强度岩石

1.3,下部1:

1.5

软石

1.5,下部1:

1.75

●填石路堤边坡码砌

填石路堤边坡必须进行码砌,码砌石块粒径≮30cm,码砌厚度见下表:

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表

路基高度(m)

码砌厚度(m)

<

5m

1.0

5~12m

≮1.5

>

12m

≮2.0

●铺料厚度:

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20cm,当采用25T震动压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为30cm,当采用50T震动压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为50cm。

●碾压:

填石路堤必须采用大吨位(25~50T)的震动压力机进行路堤的碾压。

压路机的参数:

碾压速度2~4km/h,频率30HZ,1/4错轮,强震6~8遍。

(1)、路堑边坡坡度主要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结构、岩土产状、风化程度和边坡高度综合确定。

(2)、路堑高度>10m段,在不影响视距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机械地设置大量的碎落台,设计过程中倡导碎落台与路基其它构造物综合设计。

在边坡比较稳定的地段,碎落台宽度尺寸可减少为0.5~1.0m;

边坡较不稳定地段,碎落台宽度尺寸按标准选用较大值。

(3)、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当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0米时,对风化破碎的石质边坡及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采用逐级放缓边坡,第一级在10米高处设1.0~2.0米边坡平台,第二级在20.0米高处设1.0~2.0米边坡平台,之后每隔10米高设置2.0米的边坡平台。

(4)、纵向填挖交界处路基设计

为了减少纵向填挖交界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应进行处理。

纵向土质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方案:

将挖方路基段在路槽下超挖80㎝,采用砂砾或碎石材料回填;

路基纵向超挖长度为挖方段10m,填方段5m,在15m长度内的填、挖方路基,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应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桥涵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各种排水设施、排水沟构造之间的衔接配合。

(1)、路基边沟:

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不宜﹤3‰。

(2)、填方路基排水沟:

排水沟断面形式:

可采用梯形浆砌片石沟边,底宽40cm。

(3)、挖方路堑边沟:

边沟断面形式,一般情况下边沟底宽40cm,深度40cm,特殊情况可加大边沟尺寸。

(4)、截水沟

为拦截山坡上的水流向路基,应设置截水沟,一般情况下截水沟为梯形,尺寸为底宽40cm,深度40cm,沟底纵坡不小于1.2‰;

地面横坡较陡时,宜设置为矩形,尺寸为底宽40cm,深度40cm。

截水沟设置于坡口外5m,截水沟设置长度不能按主线对应的起、终点桩号距离计算,应按截水沟的起伏、弯曲现状,按实际长度计算。

截水沟的水应排出路界之外,不宜引入路堑边沟。

5.2.4防护与支挡工程

(1)、挡土墙

挡土墙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难易、工程造价等因素,因地制宜、经济合理,与环境协调。

挡土墙设计前,应取得挡土墙墙址处的地质资料,并实测墙址的横断面。

墙背填料应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石、粉煤灰等材料,并应明确填料的摩擦角值。

沿墙高和墙身设置泄水孔,上下左右间距2~3m,交错布设,最下排出水口应高出正常水位以上0.3m。

砌石档土墙的石材强度等级≮MU30,砂浆强度≮M7.5。

(1)、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I级

(2)、设计洪水频率:

中桥1/50、小桥1/25。

(3)、涵洞应采用标准跨径,盖板涵的标准跨径(净跨径)不宜小于1.0m,拱涵的净跨径不宜小于1.5m,圆管涵一般用于农业灌溉,其直径(内径)不宜小于0.75m。

(4)、桥涵宽度:

小桥涵与路基相同。

(5)、桥型选择:

桥型选择应坚持“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美观、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的原则。

小桥原则上以采用板、梁桥等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结构为主。

(6)、对于利用的原有桥梁,应详尽调查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价后确定其新建或加固利用;

对于利用路段上的原有涵洞,当其净跨径小于0.70m时一般不考虑利用或加固,对于可以加固利用的涵洞,其接长部分的孔径不得小于原涵孔径。

(7)、每个路段内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尽可能统一。

(8)、位于平曲线内的小桥,其设计方法多样,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尽可能采取等值全加宽。

(1)、应在桥型布置图上绘出台尾与路基接合部的构造(挡墙与路基),当有锥坡时,应布置护脚墙,并将工程量计入桥梁工程中。

(2)、桥墩形式以柱式为主,考虑美观因素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桥台以重力式为主。

当桥台高度较大,U形桥台不经济或施工难度较大时,可以考虑门式刚构桥台。

同一路段中的各墩台型式尽量统一。

重力式U形桥台高度一般宜在12m以内。

桥头应设置搭板。

(3)、设计水位以上桥台锥坡或护墙可采用与路基边坡形式相同的防护形式。

桥梁应采用钢筋砼护栏墙或栏杆,护栏设置至桥台尾端。

(1)、采用就地现浇整体式钢筋砼搭板。

(2)、搭板长度及厚度可参考下表采用。

搭板长度(cm)

台后路堤填方高度(m)

小桥

500

搭板厚度

700

900

1100

搭板厚度(cm)

28

32

35

44

48

注:

搭板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