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3430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水专业基础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以碱度主要是表示水中CO32-、HCO3-和OH-及其他一些弱酸盐类的总和。

酸度:

指水中能够提供H+离子与强碱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总量。

pH:

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表示为pH=-lg【H+】。

PH值范围为0~14。

理论上来讲pH=7为中性水;

pH<7,pH越小,酸性越强;

pH>7,pH越大,碱性越强。

事实上,pH=6.5-8.0为中性水;

pH<5为酸性水,pH>8.0为碱性水。

溶解氧(DO):

溶解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用DO表示)。

天然水中溶解氧含量约为8-14mg/L,敞开式循环冷却水中溶解氧一般约为6-8mg/L。

天然水温度越高,溶解氧越低,压力升高溶解氧增高。

化学需氧量(COD):

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所测的化学需氧量叫做CODCr。

mg/L。

生化需氧量(BOD):

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所消耗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它表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目前规定在20℃时,培养5天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混凝:

天然水中存在的胶体大都带负电荷,向水中投入大量带正电荷的混凝剂而使胶体微粒聚结,这种使得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作用称为双电层作用。

使得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过程称为凝聚;

由于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而使得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

凝聚和絮凝两者总称为混凝。

电导率:

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

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它主要反映的是水中阴阳离子含量的多少。

μs/cm。

过滤器反洗强度:

每平方米过滤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冲洗水量。

L/(m2·

s)

超滤(UF):

UltraFiltr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

超级过滤;

超滤是一种以膜两侧压差为推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理论的溶液分离过程。

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

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垫层及高分子有机物质。

超滤膜材质常见有聚砜(PS)、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PP)等。

纳滤(NF):

介于RO与UF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高脱盐率,主要截留直径1nm左右的溶质及离子,截留分子量在100-1000,离子价数越大,截留率越大。

1价离子一般截留率只有10-80%,而2价以上离子截留率可达90%以上,与RO相比,所用施压低,一般为0.5-2.0MPa。

而RO施压一般在0.5-3.0MPa。

膜组件类型主要有管式、卷式、中空纤维式。

膜材质主要有:

醋酸纤维素(CA)、硫化聚砜(SPS)、硫化聚醚砜(SPES)、聚酰胺(PA)和聚乙烯醇(PVA)等。

纳滤分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这就是膜的筛分效应。

另外,因为膜本体带有电荷(大多数纳滤膜带有负电荷),这是他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的主要原因,即电荷效应。

反渗透(RO):

RO是英文ReverseOsmosismembran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

逆渗透;

首先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

这种过程叫做渗透。

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的液位差称为这种溶液的渗透压;

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则溶液中的水就会透过半透膜,流向淡水一侧。

这种过程称为反渗透。

一般性的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μs/cm{RO膜过滤后出水电导=进水电导×

(1-除盐率),一般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都能达到99%以上,5年内运行能保证97%以上。

对出水电导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采用2级反渗透,再经过简单的处理,水电导能小于1μs/cm}。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

醋酸纤维素(CA)、复合膜、聚酰胺(PA)等。

醋酸纤维素(CA)

  醋酸纤维素又称乙酰纤维素或纤维素醋酸酯。

常以含纤维素的棉花、木材等为原料,经过酯化和水解反应制成醋酸纤维素,再加工成反渗透膜。

聚酰胺(PA)

  聚酰胺包括脂肪族聚酰胺和芳香族聚酰胺两大类。

20世纪70年代应用的主要是脂肪族聚酰胺,如尼龙—4、尼龙—6和尼龙—66膜;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芳香族聚酰胺膜。

膜材料为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酰肼以及一些含氮芳香聚合物。

芳香族聚酰胺膜适应的pH范围可以宽到2~11,但对水中的游离氯很敏感。

复合膜

  复合膜的特征是主要由以上两种材料制成,它是以很薄的致密层和多孔支撑层复合而成。

多孔支撑层又称基膜,起增强机械强度的作用;

致密层也称表皮层,起脱盐作用,故又称脱盐层。

脱盐层厚度一般为50nm,最薄的为30nm。

  由单一材料制成的非对称膜有下列不足之处:

  1、致密层和支持层之间存在被压密的过渡层。

  2、表皮层厚度最薄极限为100nm,很难通过减小膜厚度降低推动压力。

  3、脱盐率与透水速度相互制约,因为同种材料很难兼具脱盐和支撑两者均优。

  复合膜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可以分别针对致密层和支持层的要求选择脱盐性能好的材料和机械强度高的材料。

从而复合膜的致密层可以做得很薄,有利于降低拖动压力;

同时消除了过渡区,抗压密性能好。

  基膜的材料以聚砜(ps)最为普遍,其次为聚丙烯(PP)和聚丙烯腈(PAN)。

因为聚砜价廉易得,制膜简单,机械强度好,抗压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无毒,能抗生物降解。

  为进一步增强多孔支撑层的强度,常用聚酯无纺布。

  脱盐层的材料主要为芳香聚酰胺。

此外还有哌嗪酰胺、丙烯-烷基聚酰胺与缩合尿素、糠醇与三羟乙基异氰酸酯、间苯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等。

工艺分离膜比较:

微滤:

0.1到10微米主要过滤:

細菌和微細的悬浮固体

超滤膜:

0.005到0.05微米乳化油,色素,胶体

纳滤膜:

0.0005到0.005微米糖,染料,表面活性剂,矿物质

反滲透:

0.0001到0.001微米盐,金属离子,矿物质

EDI(Elcctrodeionization)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离子电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

它巧妙的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利用两端电极高压使水中带电离子移动,并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以加速离子移动去除,从而达到水纯化的目的。

电渗析法(electrodialysis【ED】):

是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功能性膜,分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和阳膜】。

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这就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会分别向离岸边移动,如果中间再加上一种交换膜,就可能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

电渗析法将利用了这样的原理。

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

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

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使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离子交换水处理是通过离子交换剂除去水中呈离子态杂质的水处理方法。

普遍应用于水处理作离子交换剂的物质是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基团的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电离的反离子是氢离子及金属离子;

阴离子交换树脂——可电离的反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和酸根离子。

当水中的各种阳离子和氢型阳树脂反应后,水中就含有从阳树脂上被交换下来的氢离子;

而阴离子和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后交换下的氢氧根离子。

若水中仅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那么就能达到除盐目的。

化学反应式如下:

Na+Na+

R—H++Ca2+R—Ca2++H+

Mg2+Mg2+

Cl—Cl—

R—OH—+HCO3—R—HCO3—+OH—

SO42—SO42—

悬浮物(SS):

悬浮固体,指肉眼可以看见的,悬浮于水体或气体中的颗粒,粒径一般大于10-4mm,主要包括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寄居的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大肠杆菌指标为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

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下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1ml水中不得超过100CFU。

 CFU代表“colonyformingunits”。

cfu/mL指的是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

自氧菌:

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如空气中一氧化碳及无机盐类作为营养物来源,合成细胞所需要的碳源微生物叫自养菌。

异养菌:

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发酵得到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的菌种叫异养菌。

余氯:

由于水中有一定的微生物、粘泥、有机物及其他还原性化合物需要加氯消除,这部分被消耗掉的氯被称为需氯量。

这时的加氯控制点即转效点。

只有加氯超过需氯量之后,也就是加氯超过转效点之后,才能测出水中的余氯量,转效点加氯就是向水中加入足够量的氯直到满足需氯量,再继续加氯使之有剩余的氯产生,而剩余的部分氯称为余氯。

浓缩倍数:

蒸发浓缩后的水中盐离子浓度与原水中盐离子浓度的比值。

自循环水系统中,浓缩倍数特指循环水中盐离子浓度与原水中盐离子浓度的比值。

生物粘泥:

在循环水中,由于养分的浓缩,水温的升高和日光照射,给细菌和藻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条件。

大量细菌分泌出的黏液像黏合剂一样,能使水中漂浮的灰尘杂质和化学沉淀物等黏附在一起,形成黏糊糊的沉淀物附着在换热器的传热表面上。

这种沉积物有人称它为生物粘泥,也有人把它称为软垢。

黏附速率:

换热器单位传热面上每月的污垢增长量。

单位为:

mg/(cm2·

月)。

设备传热面水侧黏附速率不应大于15mg/(cm2·

腐蚀速率:

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

mm/a。

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按材质不同而要求不同,碳钢应小于0.075mm/a;

铜、不锈钢应小于0.005mm/a。

污垢热阻:

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程度的数值,m2·

K/W。

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应小于3.44×

10-4m2·

SBR: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其运行按进水、好氧曝气、厌氧搅拌、静沉、排水五步进行。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群体形成的絮状绒粒,其具有良好的繁衍代谢功能和絮凝沉淀性能。

污水中丰富的有机物质正好提供其繁衍过程所需营养。

其老化后又具有絮凝沉淀性能,正好将污水中悬浮物、胶体等一并絮凝沉降。

由于其具有持续繁衍代谢的性能,被称为活性污泥。

ppm:

单位mg/L表示1升水中含有多少毫克的杂质,由于1升水的重量等于1000克也即百万毫克,故1mg/L的杂质相当于水中含有百万分之一份杂质,ppm与此单位相当。

ppb:

水中杂质含量很低时,就用微克/升单位表示,1毫克=1000微克,故1μg/L相当于水中含有十亿分之一份的杂质,ppb与此单位相当。

UBAF:

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污水逆流通过滤池时,滤池内生物滤料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生物膜。

生物膜成熟以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为营养,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装置。

TDS:

totaldissolvedsolids的缩写,中文译名为溶解性总固体,又称总含盐量,单位为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或者说1升水中的离子总量。

TDS的量与饮用水的味觉有直接关系,当TDS小于300mg/L时,认为是极好水质;

300-600mg/L时,好水质;

600-900mg/L时,一般水质;

900-1200mg/L时,差水质;

大于1200mg/L时,无法饮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TDS的限值标准为1000mg/L。

ORP:

是英文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的缩写,中文译名氧化还原电位。

mv,所谓的氧化还原电位就是用来反应水溶液中所有物质反应出来的宏观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电位越低,氧化性越弱。

电位为正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说明溶液显示出还原性。

ZLD:

所谓“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为零的活动:

即利用清洁生产及生态产业等技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从而不给大气,水体和土壤遗留任何废弃物。

零排放技术是综合应用膜分离,蒸发结晶和/或干燥等物理、化学、生化过程,将废水当中的固体杂质浓缩至很高浓度,大部分水已返回循环回用,剩下少量伴随固体废料的水。

SDI:

是水质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表征了水中颗粒、胶体和其他能阻塞净水设备的物体的含量。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指曝气池内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悬浮固体的总含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指MLSS中除去惰性无机物悬浮固体以外的其它悬浮固体。

同一污水条件下,MLVSS与MLSS的比值相对固定。

污泥沉积指数(SVI):

是活性污泥指数,指在1L污水中,1g干污泥经过30min沉降后所占的体积。

单位mL/g。

PAC:

聚合氯化铝。

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

分别有金黄色、土黄色、褐色、红色颗粒状/片状固体。

易溶于水,微腐蚀性。

对不锈钢腐蚀较为严重。

PAM:

聚丙烯酰胺,该产品的分子能与分散于溶液中的悬浮粒子架桥吸附,有着极强的絮凝作用。

密度=1.3。

固体产品外观为白色粉颗,液态为无色粘稠胶体状,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

属非危险品、无毒、无腐蚀性。

QWSTN:

一种强化生物脱碳脱氮处理工艺,即保留了生物膜工艺管理方便的突出优点,又成功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填料板结、堵塞的问题。

DNCR:

缺氧反硝化反应器

OHCR:

好氧硝化反应器

埋地管线防腐除锈规范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GB8923标准共给出了A、B、C、D四个原始锈蚀等级,各级别的定义如下:

 

 

A级:

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B级:

已发生锈蚀,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

C级: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

D级: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落,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GB8923标准给出了除锈后的质量等级划分,其中常用的有St2、St3、Sa1、Sa2、Sa2.5五个等级,各级别的定义如下:

6O5z3e7W/_ 

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X7@,A)e!

H:

R$~ 

St3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Sal: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f&

F5{2| 

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4J,N;

r#U,f#N 

Sa2.5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埋地管线防腐标准: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钢制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2007

防腐层等级划分

普通级厚度≥0.7mm,加强级厚度≥1.0mm,特加强级厚度≥1.4mm

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过程:

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

约有三分之二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细胞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后者就是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通常称其剩余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又称生物污泥。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污泥经固—液分离后,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优点: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

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

部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可回收利用;

还有部分被分解为CO2、H2O、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

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污泥增长率小得多。

A/O:

Anoxic/Oxic的缩写,厌氧/好氧串联污水处理工艺,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有机物转换为可溶性有机物,但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段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并提高氧的效率。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及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氮,在充足有氧条件下,自养菌的消化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根及硝酸根。

通过回流控制好氧段的出水再回至厌氧段,异养菌的反硝化作用会将亚硝酸跟及硝酸根还原成分子态N2释放出来。

厌氧降低水的pH,好氧提高水的pH。

二氧化氯(ClO2)

以盐酸为还原剂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生产装置包括发生器、纯化器、吸收塔、水射器和残留罐。

以氯酸钠为氧化剂,盐酸为还原剂,亚氯酸钠为纯化剂。

2NaClO3+4HCl(浓)=2NaCl+Cl2↑+ClO2↑+2H2O

2NaClO2+Cl2=2ClO2+2NaCl

将氯酸钠配制成25%~40%的水溶液,并与盐酸(物料比NaClO3/HCl=1/0.7~1.4)在负压条件下向二氧化氯反应器中加料,将发生器中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负压条件下通过浓度为20%~40%的NaClO2水溶液进行纯化。

将纯化的二氧化氯气体用浓度为1%~3%的NaOH溶液(或浓度为5%~8%的Na2CO3溶液)与浓度为0.5%~1.5%的H2O2混合溶液进行吸收。

同时残液罐和纯化器顶部设有防爆塞,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残液罐和纯化器与ClO2的发生器的连接采用二级并联方式。

该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无残留液排放、不污染环境、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少和二氧化氯浓度高等优点。

二氧化氯为黄红色气体,带有一种辛辣气味,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中则无危险性。

比重为3.09克/升(11℃),熔点-59.5℃,沸点9.9℃(压力为731mmHg时的沸点)。

在20℃和30mmHg压力下,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9克/升。

在水中能被光分解,与氨不起反应。

对人体有刺激,当大气中二氧化氯含量为14mg/L时,就可使人觉察;

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二氧化氯的挥发性较大,稍一曝气即从溶液中溢出。

温度升高、曝光或与有机质相接触,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氯须避光保存,一般情况下,现场制备,现场使用。

二氧化氯杀灭病菌和病毒的作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型的杀生剂,二氧化氯能快速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氧化破坏其中的生物酶或氨基酸,从而杀灭微生物。

它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芽孢、配水管网中的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二氧化氯还能有效杀灭多数藻类和贻贝、斑马纹贝等海生物。

与氯相比,二氧化氯杀菌效果受pH值影响小,能在pH6~9的范围有效杀灭微生物,因此用于循环冷却水等碱性水体处理。

它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芽孢、配水管网中的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真菌等均有很高的杀灭作用。

二氧化氯能在PH值很宽的范围内杀灭大肠杆菌,其杀灭效果与温度T有关,是温度(1/T)的函数,这一优点弥补了因温度升高而使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度降低的缺点。

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扩散速度较氯快,所以在低浓度时较氯更为有效。

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对水中的放线菌、野生菌种、孢子体等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二氧化氯的灭藻作用

二氧化氯对藻类的控制主要是因为它对苯环非常类似,二氧化氯也同样能作用于吡咯环。

这样,二氧化氯氧化叶绿素,植物新陈代谢终止,使得蛋白质的合成中断。

这个反应结果对植物的损害在于原生质脱水而带来高渗的收缩(质壁分离),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导致藻类死亡。

石灰乳一般是在氧化钙中加水生成的,CaO+H2O==Ca(OH)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不是很大,所以往往生成的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即水溶液中还存在着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这就是石灰乳。

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是一种微细的白色粉末状物体,属于微溶解物质,20℃水温溶解度仅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